為什麼是王陽明創建了心學?而不是孔子?500年後度陰山寫出真相

2020-12-22 名人野史

我們先說一個三國的故事。

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分天下,其中最苦命的就是劉備。早年時,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兩兄弟走南闖北,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可謂一把辛酸淚。

中年時,劉備時來運轉,有諸葛亮這個軍師輔助,帳前人才濟濟,他贏得太輕鬆了,漸漸就有些飄了。

晚年時,劉備好似被厄運纏身,兄弟離去,戰場失利,一步錯步步錯,讓人惋惜。

劉備24歲走進軍營,48歲鹹魚逆襲,劉邦也是48歲才起義反抗大秦帝國的,兩人都屬於大器晚成的典範。他們的成功不是命,也不是運,而是時勢造英雄。

提起孔子不無人不知,說起王陽明卻略顯生澀,要是說王守仁就更稀缺了。上周跟一個剛畢業的小女生聊天,她還在問我:你崇拜王守仁幹嘛?你也想做十三香?

我說:做十三香的不是王守仁,是王守義!

王守仁,號陽明子,人稱王陽明。

王陽明一生最燦爛的成就莫過於王陽明心學,這真是造福子孫的瑰寶,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利用,日本人學去以後,開始了明治維新,從此走上富強之路。

心學這麼厲害,為什麼是王陽明創建的?為什麼不是之前的孔子,韓非子,董仲舒,朱熹等人。這個問題,不光我們疑惑,就連王陽明的弟子也疑惑。500年後,鼎鼎有名的歷史作家度陰山在《知行合一王陽明》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

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有一天,王陽明的弟子問他:既然堯舜那麼賢明,為什麼沒有重視禮樂,偏偏到了周公時期才開始推廣禮樂?

王陽明說:聖人一生都在為百姓造福,堯舜沒有重視禮樂,只是他們所在的時代不需要禮樂罷了,周公之所以將禮樂發揚光大,是因為禮樂可以造福大周百姓。

所以說,孔子等人重視禮樂是時勢。

為什麼偏偏是王陽明創建了心學?也是因為時勢,時勢造英雄。因為程朱理學存在弊端,因為格物致知這條路根本走不通,因為大明朝的社會現狀,使得王陽明放棄官場,格竹子失敗,最後於龍場悟道,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實踐自己的感悟,名揚後世。

孔子是公認的聖人,王陽明是個被低估的聖人,如果說孔子是理論派,那麼王陽明就是實戰派。孔子周遊列國沒出路,最後才開始辦學授課,王陽明悟道龍場,徵戰沙場,遊刃官場,他用社會實踐捍衛了心學的尊嚴。

時勢造英雄,他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歷史奔湧,大浪淘沙,就算馬雲沒有創建阿里巴巴,也會有另一個網際網路巨頭崛起,因為電商購物的風口遲早會來。正如雷軍所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相關焦點

  • 心學和理學的意義,學習王陽明會做人,學習曾國藩會做事
    中國儒家文化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意外,孔子創立的儒學是一個整體,講述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到了後世,儒學分成了兩個分支,心學和理學,而且都在宋朝,朱熹等人從儒家思想中分離出了儒家理學,宋朝時的陳顥,明朝的王陽明等人則分離出了儒家心學。
  • 每日一句心學名言,通曉知行合一大智慧
    陽明心學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歷史上的名人都對他推崇備至:偉大領袖毛澤東評價他:「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曾國藩說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365天,每日從一句王陽明語錄開始,陪伴你一整年。到底什麼是「格物」?格物就是保持善良、祛除惡意。王陽明是如何看待上下級關係的?要能接納不同的建議,不同的建議使我們成長。為什麼企業家都在學王陽明?把良知放到謀利上,謀利也是正大光明的。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王陽明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王陽明心學憑什麼影響了東亞世界500年?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的荒僻之地。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在一種困頓和痛苦之中,結合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這一大事件,標誌著千古心學的真正開端和正式誕生,是王陽明從此邁入聖人行列的人生關鍵一刻。
  • 王陽明能夠創建「心學」,離不開他經歷的這些!
    在王陽明還未滿十歲時,他的父親就問他:「你長大了的理想是怎麼樣的?」王陽明答道:「聖人。」這個答案讓他的父親非常的惱火,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對聖人是非常尊敬的,普通人是不能夠妄議聖人的,更不用說像王陽明那樣隨隨便便就說出自己要和聖人相提並論的話來,所以王陽明這句話在封建社會是非常不禮貌的,一不小心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是中國的救命稻草
    三鹿奶粉、蘇丹紅、地溝油、有毒大米,我們90後這一代人都是從這些裡面長大的。以至於我們上學的時候,吃到奇怪的東西,害怕是什麼做的時候一般都是笑笑說句:吃不死人就行了,管他呢。雖然是句笑話,但是顯得有些可悲吧。中國經濟的確是發展起來了,但是有一些黑心企業家賺的都是黑心錢,罔顧人民的生命安全,一心只為了賺錢。
  • 為什麼你一事無成?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為什麼你一事無成?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
  • 【北京皇龍二鍋頭】《王陽明大傳》一
    他被稱為二個半完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之一,而其餘兩位則是婦孺皆知。他是公認的明代第一人,當年明月盛讚王陽明:「彪炳顯赫,自明之後,唯此一人而已。」《明朝那些事兒》第三卷差不多都是描述王陽明。他是近500年來中國最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也就是自陽明先生以降,無出其右;錢穆先生把王陽明的《傳習錄》歸為七本「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文/無計讀書1508年,這是一個神奇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很多的事情。36歲的王陽明在貴州的龍場悟出了心學的真知,後人稱這件事為「龍場悟道」。他所創立的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受到他的心學的薰陶,發動「明治維新」;曾國藩、康有為、毛澤東都把他當作精神上的偉大導師。到底心學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人如此著迷,下面我們來揭開心學的神秘面紗。
  • 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妻子,新婚之夜在房間裡大哭
    新郎接過銀子後,揭開蓋頭連連道謝,新娘看到後,差點暈過去——黝黑的皮膚,肥頭大腦的樣貌,這哪裡是王陽明?原來,那個人只是諸府的一個小廝,因為在新婚當日,諸府上下都沒有找到王陽明,可是喜帖都發出去了,怎麼能言而無信呢?王陽明的老丈人才想出了這個下冊。
  • 《陽明心學》 | 幫你實現內聖外王的自在人生
    ● 在中國的思想界自古以來有四座豐碑——孔孟朱王,其中「王」就是王陽明。●1905年,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日本海軍,大敗俄國艦隊,取得東亞的制海權。天皇為其舉辦慶功宴。在眾人的一片讚譽聲中,東鄉平八郎舉起一塊腰牌:一生俯首拜陽明。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知行合一」你真的明白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其一就是儒家學派的孔子,其二就是王陽明,再加半個曾國藩。王陽明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及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據說,陽明先生出生也是一段傳奇故事,他的母親生下他時已經超過了10個月。
  • 王陽明:如何明明德,怎樣親民
    來源:度陰山,作者:度陰山 1 有王陽明的弟子到地方上做官,去向王陽明請教執政之道 親民和明明德是王陽明心學中最最重要的理論,按其心學中特別喜歡二合一的特點,其實,親民和明明德是一回事,如圖知和行是一回事一樣。 3 什麼是親民,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什麼是明明德?無非是致良知。
  • 王陽明心學是成功學?不要過度神話
    有人去採訪,工作人員表示這培訓是為了學員能夠複製王陽明的成功。王陽明就是王守仁。王守仁平定寧王之亂,創建新學,有人說中國古代的人成功,有所謂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視為三不朽,做到的太少了。比如說文天祥、嶽飛等人立德立言沒立功,文天祥國破家亡了,沒有立功,嶽飛慘死風波亭,也不算立功。孔聖人立德立言也沒立功。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人類歷史上,有2個5歲才開始講話的人,都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個是德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一個是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改變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
  • 王陽明的成聖之路:4句話解釋陽明心學
    很多王陽明心學研究者都認為「四句教」是王陽明心學繼「致良知」後的又一次升華,不過我們不必看王陽明的解析,只在這二十八個字上望文生義,就可以發現,它可能僅僅是王陽明致良知的一個程式,也就是面對一件事時如何「致良知」。用一種不客氣的話來說,「四句教」被後來王陽明心學的服膺者們極不明智地誇大了。我們以一個例子來說明下。
  • 《明儒學案》:王陽明的心學為什麼變成了誤國的「清談」?
    黃宗羲雖然師從劉宗周,在《明儒學案》中以心學為正統,但他也承認王陽明的思想在後期陷入自相矛盾,不像以前那麼腳踏實地,而是「急於明道,往往將向上一幾,輕於指點,啟後學躐等之弊。」此外,黃宗羲還從思想史的角度進行分析,把陽明心學逐漸流為清談的原因揭示了出來。
  •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沒有搞懂
    」這本書是由他的弟子在王陽明死後自發組織編寫的,書中全面的記錄了王陽明同弟子之間的一問一答,語言接近於白話,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後人學習陽明心學的第一素材,《傳習錄》之於王陽明,恰如《論語》之於孔子。一:王陽明心學,不等同於唯心主義凡欲深入了解王陽明者不可不讀《傳習錄》。那麼什麼是心學?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心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提到王陽明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宋明600年儒學中心學一派的集大成者,當時還有與心學相對應的,以南宋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無論是心學還是理學,其實都不是某一個人單獨提出來的。
  • 歷史上兩個半「完人」,為什麼其中就有王陽明?
    都說歷史上有兩個半「完人」,孔子和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完人」。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