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我們已經迎來了嶄新的2020年,在新年的第1天,是不是又立下了許多flag,總之立下目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去完成這些自己曾經許下的目標。
今天是2020年的第1天,也就是2020年1月1日,用中國話來說,今天是元旦。
中國古人過元旦嗎?
眾所周知,元旦在現在是代指陽曆新年的第1天,也就是公曆每一年的1月1號。
但是公曆紀年是在民國時期才確定為中國的紀年方法的,在公立法成為中國的合法紀年方式之前,中國人過元旦嗎?
答案是當然要過了,雖然元旦在現在指的是公曆每一年的1月1號,但是自古以來在中國文化中就有元旦的說法。
在漢語的語境中,「元」有開始的意思,「旦」指的是天明時的那一刻,也指代白天的時候。「元旦」一詞從在漢語中出現開始,便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的意思(當然那時候不是公曆的1月1號)。
中國古代元旦叫什麼?
「元旦」這一詞語出現的就很早,最早可以追溯至南朝梁國人蕭子云寫的《介雅》這首詩中:「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從「新元旦」、「初今朝」這兩個詞中也可以感受到這一天代表的「新」意。
雖然「元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不過「元旦」作為一個節日的歷史還可以繼續上溯。
元旦在約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左右的《尚書·舜典》中就出現了,不過那時候還叫「元日」;
到漢代,又換了個名字,像崔瑗在《三子釵銘》中叫做「元正」;
在晉代庾闡的《揚都賦》一文中又被稱作「元辰」;
到了唐代又換了個名字,唐德宗李适曾經寫了一首詩叫做《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這首詩中把元旦叫作「元朔」。
中國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
由此可知,自古以來,中國人是一直都要過「元旦」的。但是那時候的「元旦」和現在公曆的「元旦」並不一樣,古代人過的「元旦」是那一天呢?
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般指的是中國曆法(夏曆、農曆、陰曆不管哪種叫法)中指的一般也都是新年的第一天,不過是中國曆法的正月初一。
這裡說「一般」,當然也有「二般」的情況,歷朝歷代規定的「元旦」的日子確實不太一樣。
比如在夏代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商代就改成了十二月初一;周代又作修改,變成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之後乾脆再往前提一個月,就成了十月初一。
到了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橫空出世,創立了一套曆法,因為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創立的,所以又被稱作是「太初曆」。在這部曆法中,「元旦」又變回了正月初一。
就從漢武帝太初年間開始,中國曆法中正月初一的「元旦」一直延續下來,到中華民國建立。
元旦什麼時候變成了1月1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之後,中國歷史進入 共和國時期。孫中山和列位革命先行者們創民國,同時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使用西方曆法。
「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所以講中國曆法中的正月初一(仍然是「元旦」)叫做「春節」,把西曆(公曆)1月1日叫做「新年」。
1949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9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中國使用「公元紀年法」的決議,並且將中國曆法中的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將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從這時候起,「元旦」才成了我們現在理解的「元旦」。
祝各位2020元旦快樂!當然各位加個關注小編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