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這個火藥桶被「瘋搶」,為何只有斯拉夫人分到了一杯羹?

2020-12-22 騰訊網

巴爾幹半島是位於歐洲東南方亞得裡亞海與黑海之間的陸地。此地濱海臨河是歐洲大陸的寬廣入口,曾今被羅馬、拜佔庭、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佔領統治。公元4世紀到7世紀間,匈奴人、羅馬人、日耳曼哥特人、斯拉夫人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過自己的印記。

後來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敗了這片土地曾今的主人拜佔庭帝國,對這片土地進行了長達500年的統治。巴爾幹半島因為其地理歷史原因,這片土地上不同種族的人們因為土地與宗教原因長期處於戰火中,時至近現代也未曾改變,素有歐洲火藥桶的稱呼。

一、日耳曼哥特人只是巴爾幹半島短暫的寄居者

1、首先日耳曼哥特人只依靠個人武力巧取豪奪沒有集中力量攻擊

公元3世紀巴爾幹半島正在羅馬人統治下欣欣向榮,然而來自北歐日耳曼族的哥特人打破了這裡的安寧。這群哥特人就是草原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一支蠻族,這隻哥特人是為了躲避匈人渡過多瑙河而進入到巴爾幹半島地區生活的。

起先國王對於到來的哥特人很歡迎,吸納這批哥特人作為新鮮血液可以有利於巴爾幹人口增長和發展的。畢竟巴爾幹半島上面的高山林立不是特別適宜耕作生存長久居住的,加之處於邊界地區常常要遭受四面八方入侵者的侵襲。

但是羅馬帝國還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這群哥特人的貪婪本性,他們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優待與幫助,遲早他們會成為自己龐大帝國裡馴服的一支。但是不久這群草原遊牧族的本性就暴露了,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個多世紀裡都成為帝王們的困擾。

對於沒有優良部族文化的供養,這群族始終覺得比起安分守己的生活,燒殺搶掠要來的簡單的多,畢竟他們長久以來就是如此生活的。

帝國的好心收容結果換來恩將仇報,可見人心是不能夠靠金錢單純買賣的。哥特人不講信義更不用講與本地民眾的交流融合了,對本地人來說無疑是劫匪般的存在。哥特人依舊按照草原的做法只依靠個人武力也沒有正規的集結力量,充其量也就是一群流民。一通燒殺搶掠後就四散而去了。

2、再者彼時的東羅馬帝國實力強不容侵犯

雖然此時的羅馬帝國因為內部原因分裂了,但是實力還是強大的,尤其東羅馬帝國經濟發達,通過貢賃與哥特人買來和平關係,確保了君士坦丁堡的安全,為接下來發展軍事提供了喘息的時間,哥特人本來就沒有真正的統帥,一群散兵遊勇根本不可能對強大的帝國軍事抗衡。

哥特人漸漸潰敗,後來這群人一部分遷往了高盧和西班牙,另一部分順著多瑙河來到了義大利。最終這群人就這樣匆匆而來後又倉促地退出了巴爾幹半島的歷史舞臺。

二、巴爾幹半島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言只是遠徵路上的一處站點

1、首先奧斯曼帝國不斷遠徵並不留戀巴爾幹半島

對比散兵遊勇般的流民哥特人,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實力要強出天際。14世紀中葉,巴爾幹半島經過幾個世紀的纏鬥,形成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拜佔庭三國鼎足的局面。此時發源於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卻乘著保加利亞與拜佔庭互相戰鬥的時機吞併了大部分原本屬於拜佔庭的亞洲領土。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奧斯曼不斷壯大將巴爾幹此地稍微有實力的民族一一打敗,最終拜佔庭也在經年的戰鬥中漸漸衰弱,最終在1453年被奧斯曼的默罕默德二世打敗,拜佔庭與它的締造者羅馬人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巴爾幹半島完全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

但是奧斯曼帝國如同之前的所有帝國一樣,對於這些帝國來說徵程就是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奧斯曼帝國也沒有停留在巴爾幹半島停下自己徵伐的腳步,只是像做標記一樣,將這個地方納入自己的版圖不加細心經營。

2、其次奧斯曼帝國採取的軍事鎮壓管理更加難得民心

奧斯曼帝國在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後就對這裡採取了殘酷的軍事鎮壓管理。雖然巴爾幹半島常年因為種族與宗教等原因戰火不歇,但是對於這個崛起於小亞細亞信奉伊斯蘭教的入侵者,眾人可以說槍口一致對外。

首先奧斯曼的宗教思想與本地關聯性極低,對於歐洲大陸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異教徒,另外此地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等都在長期的共同生活發展中有了各種程度的融合然而奧斯曼帝國的締造者土耳其人與他們並不親厚。

也因此在管理此地時沒有拿出懷柔的方案,直接採取軍事鎮壓的辦法,使得當地民眾從未停止過反抗,在奧斯曼帝國衰落後都是紛紛脫離沒有半點留戀。

三、為何斯拉夫人遷往巴爾幹後能快速對當地完成斯拉夫化

1、首先斯拉夫人先佔據的是較荒蕪的北巴爾幹半島

對比日耳曼哥特人的流民式攻擊與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強勢鎮壓,初到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也並沒有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6世紀的巴爾幹半島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下是一片高山林立,人煙稀少的邊界之地,由於疏於邊防線的布控,一群生活在如今波蘭南部和烏克蘭西部的斯拉夫人再一次像曾今的哥特人一樣渡過;了多瑙河,南渡入侵了巴爾幹半島,這一支斯拉夫人被稱為南斯拉夫人。

彼時的斯拉夫人面對的就是一片荒原,還有一群被羅馬帝國已經漸漸遺忘並沒有對帝國有強大歸屬感的遺民。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雖然此地苦寒荒蕪,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少很多爭端,斯拉夫人才能夠在此用心經營不受打擾。

2、其次斯拉夫人入侵時拜佔庭帝國正疲於奔命無暇顧及

斯拉夫人剛到巴爾幹半島的時候,當時的東羅馬帝王經過深思熟慮後採取分而化之的戰鬥策略。畢竟斯拉夫與日耳曼人被稱為蠻族,部落制的落後管理方式十分鬆散,東羅馬帝王大概是想採取幾百年前對付日耳曼哥特人的那套策略。

不僅是軟化懷柔政策還將斯拉夫人分裂成了兩個陣營,讓他們內部進行互鬥消耗,希望借著時間的推進一點一點消磨掉斯拉夫人的力量,這個辦法確實遏制了斯拉夫人的發展長達20多年。但是這一次幸運女神沒有選擇現在神聖羅馬帝國人這邊,被奪取時間的反而是東羅馬帝國。

從7世紀初開始,東羅馬帝國就陷入了波斯帝國的纏鬥中,再也沒有時間再去遏制斯拉夫人在巴爾幹半島的發展,短短的時間空隙裡,斯拉夫人就完成了除了希臘與色雷斯地區之外的大部分地區的斯拉夫化。

3、最後斯拉夫人採取了不同與日耳曼哥特人以及土耳其人的融合方式

不同於日耳曼哥特人的只顧掠奪無心經營以及奧斯曼土耳其人雖然佔有此地但並沒有採取良好的管理方式的不同。斯拉夫人將巴爾幹半島當做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用武力奪取土地的同時,也積極融入本地宗教文化和與同樣遷往而來的部族建立良好交流抱團取暖。

比起侵略與掠奪,斯拉夫人並不是致力於推翻拜佔庭帝國,只是在保持自己民族本色的狀況下慢慢成為這個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於此在東羅馬帝國忙於應付他國纏鬥的時候,斯拉夫人開始穩步推進自己的斯拉夫化步調。

他們根據自己民族的習慣,對戰鬥奪過來的拜佔庭帝國土地進行土地所有權的重新分配,建立起來了農村公社,土地慧農村公社後,這個農村公社的自由農民進行輪換農作,收割之後作為公共儲備糧食。

雖然斯拉夫人常常被稱作蠻族,但是他們從部落文化裡繼承的公平與民主的管理制度卻奇異地領先許多帝國,這也為斯拉夫民族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傳統幫助其傳播自己的文化,這種制度習俗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民族人們的的接受從而心甘情願地逐漸被斯拉夫化。

斯拉夫人對於與自己同樣遠道而來的外族人,也不是盲目地血戰到底,而是和對方進行積極融合,譬如後來融合成為拜佔庭帝國噩夢的保加利亞民族。7世紀的突厥系保加爾人從南俄草原跋山涉水來到巴爾幹半島,與斯拉夫人前後腳到達巴爾幹半島。

之後保加爾人也受到斯拉夫人習慣的洗禮逐漸斯拉夫化成為了之後強大的保加利亞民族。

總之斯拉夫人就是致力於在這個地方長久生存,比起血腥的廝殺爭奪地盤,他們更傾向於傳承自己的文化與信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一旦一種文化被接受它將會被時代相傳,得到更長久的生命力,在不斷地更迭裡漸漸成為習俗一樣被越來越多的後輩接受。

四、總結

一個民族能夠找到一片賴以生存的土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強大的武力自然能夠幫助人們奪得土地資源以及賦予其守護的能力。但是如果想要長治久安並不能只依靠蠻力,要學會融合適宜自己的文化,才能夠擁有不息的民族生命力。

另外,天時地利也是生存的關鍵,好的時機便是一個好的開局,能夠極大的提高成事機率。

參考文獻:

《極簡歐洲史》

《拜佔庭帝國史》

《土耳其簡史》

相關焦點

  • 深入解讀「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操原始希臘語的部落率巴爾幹半島定居。公元前1000年,伊利裡亞人出現在現阿爾巴尼亞北部和亞得裡亞海沿岸。同時,達契亞人和色雷斯人到來,他們在這個地區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傳說中,多利安人在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入侵希臘各地,希臘進入黑暗時代和幾何藝術時代。
  • 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的強悍民族,米洛舍維奇死後為何更團結?
    歷史 古代斯拉夫人進入巴爾幹半島後,在這裡建立很多斯拉夫國家,其中塞爾維亞就是其中一個。在古代,塞爾維亞是一個很強悍民族,當時可以說是靠打出來的民族。奧斯曼帝國強大後,塞爾維亞被迫受其統治。不過此後塞爾維亞人發生了變化,有部分人轉信了伊斯蘭教,但大部分塞爾維亞人依舊信奉東正教。
  • 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列強都想得到它
    大國的利益、教派的爭鬥、民族的矛盾糾纏在一起,這使得巴爾幹半島宛如一個火藥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正是英國、沙俄、奧匈帝國對於巴爾幹半島的爭奪。奧匈帝國與巴爾幹半島奧地利帝國自1866年在普奧戰爭被擊敗之後被迫退出德意志邦聯,從此對於德意志地區失去影響力,德意志地區的神聖羅馬帝國因素就此消失。
  • 蠻族崛起:從原始社會跳級到封建社會的斯拉夫人
    這兩群城裡人之外,還有各種古怪的蠻夷,比如日耳曼人,然而要說人口最多的一個蠻族,則肯定是斯拉夫人。在的研究認為,斯拉夫人很可能起源於印度或者伊朗一帶,不知道怎麼的,就溜達到西起奧德河,東到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臨波羅的海這個位置安頓下來。大約現在波蘭的維斯瓦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最早的家園。
  • 一戰前的滾滾狼煙:巴爾幹火藥桶與波士尼亞危機
    自 19 世紀奧斯曼帝國衰弱以來,俄奧兩國在巴爾幹地區就紛爭不斷,經過「近東危機」期間的博弈與「凍結」,雙方關係暫時緩和。到了 20 世紀初,巴爾幹局勢日趨緊張與複雜,波士尼亞危機再次引發了雙方的衝突,俄奧關係也逐漸走向不可逆轉的惡化,進而將整個歐洲拖入了戰爭的深淵。
  • 擺脫奧斯曼帝國統治後的巴爾幹各小國,都有哪些不切實際的大國夢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約有55萬平方公裡,包括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北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歐洲部分。巴爾幹地區曾先後被羅馬、拜佔廷(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所統治。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談到巴爾幹半島,大多數人可能並不能馬上想到這一地理名詞在地圖上對應對應的位置,但如果將巴爾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起來的話,或許就會有人很快反應過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歷史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正是發生在被譽為「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上的貝爾格勒。
  • 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德國為何首先進攻的卻是比利時?
    一戰前的歐洲1、巴爾幹火藥桶的爭奪在近代到來的長時間內,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和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公元1908年,奧匈帝國利用俄羅斯在東方被日本擊敗的機會,出兵吞併了巴爾幹半島的波赫(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這一次俄羅斯忍了,因為德國放話不惜一戰也要支持奧匈帝國。德國人羞辱了俄羅斯,但同時卻沒有削弱其實力,數年後德國將為其嘗到苦果。
  • 歐洲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分據東西,凱爾特人去了何方
    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將帝國北方文化落後的民族統稱為三大蠻族,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繼承了東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佔據了歐洲西部相對,斯拉夫人佔據了歐洲東部。今日的斯拉夫人分為三支:西斯拉夫人在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斯拉夫人在東歐: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斯拉夫人在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士尼亞,保加利亞等,也就是原來的南斯拉夫。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 克羅埃西亞,最親德的巴爾幹小國,為擺脫「斯拉夫干係」有多拼命?
    促成克羅埃西亞獨立也就罷了,就在此後到二戰結束的短短四年時間,烏斯塔沙對以塞爾維亞人為主的其它種族展開大肆迫害,數十萬塞爾維亞人慘遭殺戮,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那麼,同為斯拉夫人「出身」,克羅埃西亞為何如此親德?與塞爾維亞的深仇大恨從何而來?既然歷史將他們撮合到一起,實在過不成散夥就是了,至於這樣互相殘殺嗎?這還得從克羅埃西亞的歷史說起。
  • 東巴爾幹獨角戲:巴爾幹半島是什麼?
    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是歐洲三大半島之一,這塊5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曾孕育出了最燦爛的愛琴文明,不但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也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希臘人,波斯人,色雷斯人,古羅馬人,突厥人,斯拉夫人先後成為這裡的主人。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出火花,不同宗教在這裡匯合。這塊土地有太多令人回味的歷史,也有太多用鮮血染紅的故事。
  • 同是斯拉夫人,波蘭與俄羅斯為何矛盾這麼大?
    所謂「舊恨未去,新仇又來」,波蘭與俄羅斯之間似乎總也有解不開的矛盾,但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卻是正兒八經的「根出同源」,其祖先均是起源於維斯瓦河谷的斯拉夫人。那麼波俄之間的交惡究竟始於何時?為什麼同祖同宗的兩個民族會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7世紀後,斯拉夫人遷居到巴爾幹半島上,形成南斯拉夫民族的先祖。他們中的一支克羅埃西亞人進入到巴爾幹西端,與當地的義大利人混居。不過,克羅埃西亞人的數量不佔優勢,義大利語仍然是此地的主要語言。▲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大批遷入巴爾幹西端差不多與此同時,北義大利崛起一個城市國家-威尼斯共和國。這個建立在威尼斯島上的國家,憑藉著貿易、金融、航海等方面的優勢,在9世紀從東羅馬帝國獨立,並很快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
  • 巴爾幹半島:塞保兩國是世仇,為何保加利亞比塞爾維亞命運要慘?
    巴爾幹半島:塞保兩國是世仇,為何保加利亞比塞爾維亞命運要慘?巴爾幹半島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雖然這幾年挺安靜,但近現代以來很多戰爭都在此地發生,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後來出現南斯拉夫聯邦後,表面上實現了統一,但民族矛盾與歷史問題,使這個半島一直充滿著火藥味。
  • 悍勇斯拉夫人一:俄羅斯、波蘭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
    一,斯拉夫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斯拉夫人在斯拉夫語中的意思有榮譽與光榮的意思。
  • 悍勇斯拉夫人八:巴爾幹半島的戰鬥民族塞爾維亞
    斯拉夫人、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是羅馬時期入侵羅馬的三大的蠻族之一。    現今斯拉夫人約3.7億,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有:  a,中歐(西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b,東歐(東斯拉夫):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 斯拉夫人是什麼人?本為一家,如今卻分道揚鑣
    不過,斯拉夫人正式有文字記載,可以推至公元前1世紀—公元2世紀。這一時期,羅馬帝國不斷向外擴張,同歐洲各「蠻族」部落不斷發生衝突,對他們有了更多的了解。於是,斯拉夫人被羅馬的作家們記載下來。但是,在隨後的幾百年時間裡,任何東西方著作均未提到斯拉夫人。自公元5世紀始,為了逃離匈奴人的侵略,北歐人大規模外遷。
  • 塞爾維亞,巴爾幹死結
    公元6世紀末,一群本來生活在今天烏克蘭和白羅斯一帶的斯拉夫人,攻破東羅馬帝國防線,浩浩蕩蕩來到這裡。巴爾幹半島農業條件馬馬虎虎,也沒啥像樣的礦產,但這個通江達海地理位置深深吸引著歐洲強豪們。德國打算修條鐵路貫通巴爾幹半島直接到伊拉克去,英國想要離印度更近一些,俄國想要一個巴爾幹半島的港口,到地中海裡攪和一番,大國之間也矛盾重重。
  • 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誰是歐洲真正的主人?
    而整個歐洲大陸,也只有德國人自稱「日耳曼人」了,比如我們看足球,叫德國隊的外號就是「日耳曼戰車」。  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臺,是古羅馬帝國晚期,他們本是被古羅馬人稱為北方紅髮高大體格的「野蠻人」,被羅馬人收編為僱傭軍用來作戰,可是最後卻起義做了古羅馬的掘墓人,滅掉了古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