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是很多人一生達不到的高度

2021-01-17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文字數:約1780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我們從小聽著「讀書改變命運」的謊言長大,結果事實卻是,絕大多數人還是成了父母的樣子,只有少數出類拔萃者突破重圍成功改命;而那些曾以為是紈絝子弟的富二代們,成了新一輪的主宰者。

01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的一段演講引發了廣泛熱議。她在演講中稱「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並主張要在「軍備競賽」的教育模式中鬆弛下來,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必須考上名牌大學。

這席話表面聽起來似乎可以撫慰家長的焦慮。但是別忘了,她是清華教授,她丈夫是知名哲學家周濂。

她的女兒就算再平平無奇,也是一路從清華附小到清華附中這些普通人根本沒門路的學校畢業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家庭氛圍更難以企及。

可以這麼說,劉瑜口中「普通人」的水準,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達到的高度。

相比劉瑜的言論,人大教授殷儲的演講則是站在大多數普通人的立場。此前他在某教育盛典上直言:「在任何一個國家裡,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

其實,「教育分層」的概念早在幾年前羅振宇就在《羅輯思維》節目中提到過,他當時預測我們這代人在有生之年將會看到一個不可逆的局面,那就是「教育分層」。

「教育分層」簡單來說就是,教育看似公平,實際上不同階層的教育資源分配、教育內容與目標有著天壤之別,在這種情形下,寒門再難出貴子。

02「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1、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也許有人會說,至少當下高考的制度還算是公平的。沒錯,普通人通過十年寒窗確實能進入名牌大學,到一個更廣大的平臺。

而事實上,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的巨大差距自然不必多言,即使是在教育相對發達的城市裡,也有教育資源的等級之分。

比如,高價學區房的立足點其實就能看作一種社會分層,家裡買得起學區房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優質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而家中無法斥巨資的孩子就只能就近上學。

好的學校對孩子的培養本身就是衝著985、211這樣的院校去的,而名牌大學在師資力量、科研經費、發展空間上跟其他普通院校又有很大差異。

因此這似乎形成一種不可逆的循環,由教育分層產生的結果反映在社會上就是更明顯的社會分層。

2、學校減負卻加劇了教育分層

這些年,新生的教育理念主張給學生減負,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然而效果卻適得其反,學校之內的減負,倒是催生了學校之外迅速擴張的課外輔導;教育,似乎逐漸變成一種砸錢的產業。

學校早下課,家境殷實的孩子會被送到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繼續學習,鞏固加深知識,發展興趣愛好;而沒有經濟實力家庭面對高額的費用,只能望洋興嘆,口頭督促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

這樣下去,孩子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學校的減負,卻加劇了教育的分層。

3、普通人只能通過應試教育出頭

雖然應試教育被花式抨擊了二十多年,素質教育被一再鼓吹,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普通學生的晉升通道,只有考試這一條。

位於雲貴山區的華坪女中,校長張桂梅的女學生們每天凌晨5點起床跑步晨讀,每頓飯只用10分鐘解決,剩下時間都在拼命刷題、死記硬背。

老師也知道填鴨式教育不好,但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不這樣,孩子們就無法走出大山,無法進入名牌大學。

然而,當寒門子弟真的去了大城市、進了名牌大學,可能會發現很多格格不入,穿衣風格、生活習慣、見識談吐都跟別人差了很大一截,這些需要自己去適應和彌補的地方太多了。

而對於家境優渥的孩子來說,他們更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素質教育。不管在學校、輔導班、興趣班還是家庭環境、社會接觸中,他們的獨立思考、邏輯、才藝、表達、社交、組織的能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簡言之,資源和思維受限,就只能走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吃應試教育的苦。但就目前來看,並沒有更好的出路。

03總結

如果說「教育分層」真的會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局勢,我們普通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去提升自己。據說人生有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高考、考研、創業與婚姻,無論處在哪一個重要的節點,我們都要抓住機會奮力一搏。

不要忘了,世上總有一些人能衝破自身的限制,為常人所不可為,打下自己的江山。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句話刺痛了誰?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說到,「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此話一出,立刻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關於教育的又一輪大討論。然而,劉瑜的這段演講引來了很多人的吐槽,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儲殷就開懟:作為清華副教授劉瑜和人大教授周濂的孩子,就註定已經不是普通人了。劉瑜的女兒從小就在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屬小學、附屬中學上學,普通人能上嗎?哪怕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高曉松。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最近有一句話刷屏了,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她的一個朋友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然後劉教授說: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華教授:希望女兒成為普通人;網友:我們普通人,聽聽就好了
    最近,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火了。在演講中,她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在此之前,她曾在一個家長群裡說:希望女兒將來就安安心心地開個奶茶店。咋一聽,夠普通吧。作為名人的女兒,她上的是千萬人豔羨的名校清華附小。滑稽的是,在千萬人矚目的舞臺上,劉瑜教授告訴我們:讓子女成為平凡人。我只想說一句話:她所謂的平凡,其實就是千萬人豔羨的非凡。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話你怎麼看?
    「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副教授劉瑜演講時候說的一句話,這是她在教育自己的女兒過程中有感而發的一種感嘆,而且從她的教育觀出發,也可以看出她似乎是對當前的社會教育模式比較反感的,甚至有些規勸其他的父母放棄目前的教育模式,避免陷入「踐踏式的競爭」當中,但是這種感嘆真的合適嗎
  • 清華教授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這篇演講名為《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裡面還有還一句話說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廣泛轉發。整場演講其實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內容,本文僅對她下面的這個觀點進行討論——內卷的教育,無限的競爭,沒完沒了的興趣班,花樣百出的補習班,令家長疲憊不堪。
  • 清華教授劉瑜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這篇演講名為《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裡面還有還一句話說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廣泛轉發。整場演講其實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內容,本文僅對她下面的這個觀點進行討論——內卷的教育,無限的競爭,沒完沒了的興趣班,花樣百出的補習班,令家長疲憊不堪。
  • 精英勸看開: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網友:再不濟也是高曉松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當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自己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然後以此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聽起來好像很豁達,但其實只是被豁達加以掩飾的「何不食肉糜」。
  • 清華大學教授女兒都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其他芸芸眾生呢?
    名校效應再次上演,清華、北大教授的演講總是能吸引人的眼球,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演講內容。這不,近日清華大學劉瑜副教授的一篇演講內容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題目是《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裡邊,劉瑜說了一句話,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眾人愕然,清華教授的女兒都這樣了,那其他芸芸眾生呢。這到底是高級知識分子熬製的心靈雞湯,還是傳統宿命論的回歸,一時眾說紛紜。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很多人因為恐懼失敗,便隨波逐流地扎入「踩踏式的競爭」之中,只因大家都這麼做。這就導致了「自我」愈發被壓抑,生活愈發平庸無趣。擺脫迷茫和焦慮,不妨先從「堅定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開始。以此為起點,去看看自己喜歡什麼,去試錯,去重來。放下「更高、更快、更多」的競賽執念,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便是自由。不確定性本身不一定是壞事。
  • 清華教授女兒將成為普通人?給所有父母的一道思考題
    近日,清華大學一教授演講時談到「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結合熱點,稱其為「凡爾賽文學「,「表面看淡實則蘊含著低調中的張揚」。有網友評論,「此普通人非彼普通人」,認為清華大學教授本身就比別人享有更多社會資源,真正的普通人並不能這樣雲淡風輕,反而要更加努力。但也有人認為何必雞蛋裡挑骨頭,演講重點在於讓家長們不要太過焦慮,並沒有說讓直接退出競爭,不必斷章取義。
  • 我女兒正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火遍朋友圈,普通人還坐得住嗎
    最近清華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不確定性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火遍了整個媒體。她的論點是「家長們不要焦慮,不要搞」軍備競賽」,一個選擇「自在」摒棄「成功」也未必是失敗,鼓勵探索自我,其中那一句「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雞娃家長:不能接受
    文|西紅柿媽媽前幾天,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她表示: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很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期待,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可以健康輕鬆地度過一生。但這一切對普通家長來說,真的敢想,不敢做!當你選擇一條人少的路時,更多父母在奮力挺舉,讓孩子華麗轉身!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別輕易相信,現實太殘酷!
    清華教授劉瑜一席話,讓無數家庭鬆了一口氣:我的女兒也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無數焦慮的家長們找到共鳴,她指出了國內教育投資過大,孩子負擔重的問題。然而,仔細思考卻並非如此。劉瑜教授是清華教授,丈夫是人大的教授,這種家庭在國內已經處於頂尖水平了。她的女兒上的是清華附小,這起點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人,單單一個北京戶口就讓所有北漂家庭可望而不可及,你現在還認為她的女兒會成為普通人嗎?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1  清華教授的女兒要做「普通人」?  前幾天,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一個演講引起了廣泛熱議。  在演講中,她談到對教育的普遍焦慮,是這屆父母非常確定的事情。  甚至說,自己女兒以後開個奶茶店或者煎餅店就好了。  此言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人最強烈直觀的感受就是:劉瑜教授,您已經是清華教授了,您女兒都可以上名校附小附中, 都贏在了起跑線了,還說什麼要勢不可擋成為普通人?  真是「何不食肉糜」啊!
  •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阻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一篇師大教授文章流傳網絡,在不確定的年代,對教育的普遍焦慮,成了這屆父母都非常確定的事情.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 清華教授言論引家長眾怒,你接受孩子是普通人,那我們普通家長呢
    前兩天朋友圈被一篇演講刷屏,演講者是清華大學的劉瑜教授,內容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問題:要給孩子減負,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家長和學校要讓孩子喘口氣。這位清華教授表示,自己很懶,是那種不戰而降的媽媽,而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