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愛吐槽」的臣子:李世民被罵昏君

2020-12-18 騰訊網

在電視劇《武則天秘史》中,駱賓王與武則天之間的較量頗有喜感。

光宅元年,徐敬業在揚州造反,駱賓王作《討武曌檄文》,其中有「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等句子,既說武則天是個不折不扣的「土豪」暴發戶,又批武則天「作風」有問題。武則天看到檄文後,「嬉笑」了一番,說該請駱賓王來京做官。

一個是仕途不得志者,高宗調露二年乾脆撂挑子不幹了;一個是通過裝不在乎炫耀自己至高無上權威的天字第一號土豪。兩人合演的這齣好戲,正史上也是有記載的。

李世民被魏徵逆襲

中國歷史上具有土豪特質的皇帝不少,大多數臣子出於諂媚求顯達,還是願意說:「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但也有不怕死的人,當面或背後逆襲土豪君,千方百計在語言和行為上與土豪君劃清界限,煞是有趣。

上位於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無疑屬於頂級土豪君。他是從血與火中殺出來的,不做老大,即非死不可。有個為太子洗馬叫魏徵的人,在長達十七年間,讓李世民終日生活於口水中。

瞧魏徵的唾沫:「頃年以來,意在縱奢」,意思是你小子忘本了,這樣下去很危險;「縱慾以勞人」,意思是你怎麼不懂得節儉呢,勞民傷財,後果很嚴重啊;「志在嬉遊」,意思是你不務正業,莫非想做昏君?

唐穆宗被吐槽亂花錢

唐穆宗的母親很有名,是汝陽王郭子儀的孫女。母氏家族在朝野的勢力實在強大,以至於他在皇位繼承權的競爭中一路走來倒也沒怎麼摔跟頭。唐穆宗的土豪特點很顯眼,不肯讀書不說,還亂花錢。國家財政到處吃緊,他每天飲宴和遊樂,還用大把的錢賞賜寵臣。

某日,有個叫鄭覃的諫議大夫坐不住了,偷偷地玩了回逆襲。諫議大夫,在唐代大約「正五品上」,相當於現在的廳級幹部,官職不大不小,沒有具體的權力,靠嘴皮子吃飯,通常被稱為「言官」。

鄭覃上摺子說:「陛下新基,當全心於政,然則,日嬉戲,宴樂無休。」分明是說皇帝不知江山只知鬼混,過日子太放肆。唐穆宗看了奏摺很驚訝,渾身不舒服,問宰相蕭俛這是誰的上書?蕭俛說是諫議大夫們的主意。唐穆宗不敢明著生氣,他被打了左臉,還得貼上右臉去表揚鄭覃:「直陳寡人之失,忠也。」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如此寫詩讚美一個臣子,不愧是千古一帝,果然不凡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努力下,大唐迎來了貞觀之治,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然,李世民再厲害,也需要有一群和他同樣肯幹事的臣子,房玄齡就是李世民屬下一位肯幹事的能臣。
  • 李世民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你看他晚年自己怎麼說!顛覆你的認識
    老人家評判歷史人物的標準非常高,連諸葛亮也沒少被他批評;而朱元璋開局一個碗,是一個無比雄才大略的帝王,連他們也對李世民予以如此高的評價,足見李世民絕非中人之才。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統帥,千百來年,質疑李世民的人少之又少;但作為一名政治家,李世民卻不乏質疑的聲音,有人甚至認為李世民是昏君。
  • 他是古代著名昏君,留下一句名言被後世追捧千年
    在幾千年的古代歷史中,有一種人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力之大,無與倫比。這種人就是皇帝。皇帝處在古代社會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手握天下大權,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千萬萬人的安危禍福。因此古代老百姓們,無不渴望能碰上一個有道明君,而對無道昏君則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
  • 李世民箭法高超,為什麼還會被單雄信追殺,真相讓人驚訝
    古代的很多帝王都是武藝高強的,大部分能夠自己創業的帝王都是非常厲害的,而那些繼承皇位的帝王,在繼位之前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般這些皇帝都是文武雙全的,就算是一些著名的昏君,都是文化水平和格鬥水平比較高的人,比如說商紂王的格鬥能力就非常強,而宋徽宗的書法也寫的比較好。
  • 加九錫:古代臣子的最高禮遇,也是臣子篡權的標誌
    在古代,臣子們的最高願望莫過於封侯拜相甚至封王,而皇帝也會根據臣子們功勳的大小給予一定的封賞,如秦瓊在投奔李淵後便被授予上柱國的勳爵,這是唐朝勳爵中最高的一級。然而在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賞賜,它代表的意義甚至要超過王爵,這種特殊的賞賜就是加九錫。
  • 唐朝名臣魏徵死後,為何李世民要毀掉自己女兒與魏徵之子的婚約?
    魏徵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諫臣,他以直言不諱聞名於世,正因為他的直言敢諫得到李世民器重,但是李世民並不喜歡魏徵,他對魏徵一再忍讓,只是為了向天下臣民證明自己是一位謙虛、禮賢下士、從諫如流的皇帝,中國古代擁有賢名的皇帝大多善於偽裝自己,而魏徵只不過是李世民用來樹立良好形象的工具罷了。
  • 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李世民尚且在世,就被稱為「太宗」?
    至於魏徵寫的這篇勸諫疏為什麼叫《諫太宗十思疏》,而且稱呼李世民為太宗,完全是因為後世之人在編撰史書時,重新給這篇著名的勸諫疏取的名字,而魏徵給李世民上的這道勸諫疏原本就沒有題目,只有內容。廟號的講究中華文化歷來都很注重祭祀活動,尤其是祭祀祖先,廟號也與祭祀有關,古代的君主死後都會被後人立廟祭祀,而廟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規定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也就是說只有死去的君王才會被立廟祭祀,只有被立廟祭祀才能被追上廟號。
  • 李世民為啥要吐槽司馬懿?
    李世民曾經誇過司馬懿: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兵動若神,謀無再計。先前也說過,司馬懿討孟達、定遼東、平王凌,都是出手狠辣,兵行如風,擅長聲東擊西。然後,李世民吐槽司馬懿了: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裡,詐欲示威。
  • 中國歷史上文武全才的4位皇帝,第3位功績顯著,卻被後世說昏君
    古代《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翻譯過來就是貪戀女色不遵守禮法,破壞祖制遠離人民,違背天理虐待民眾,好大喜功荒廢怠政,薄情寡義沒有道德。總之又昏又暴又殘忍又寡情,簡直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毫無人性。當然,很多事都是後人的偏頗。其實,他在位15年皇帝,做了很多大事,他功績顯著,卻被後世說昏君。
  • 李世民麾下的倒黴大臣,給太子當老師,反遭太子暗中刺殺
    唐朝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個讓他極為震驚的消息,東宮太子左庶子張玄素在夜裡被人刺殺,還好張玄素命大,僥倖躲過一劫。張玄素是李世民親自給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師,素來勤勉。有人針對張玄素,就是針對太子。李世民於是派人徹查,但徹查結果卻讓李世民瞠目結舌,因為幕後指使之人,竟然太子本人。
  • 臣子竟可以評價皇帝?看看漢朝的諡號制度,堪稱古代的「民主」
    題/臣子竟可以評價皇帝?看看漢朝的諡號制度,堪稱古代的「民主」文/唐晉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而諡號的存在,是貫穿了古代社會始終的,幾乎所有皇帝都可以混的上一個諡號。只不過區別便在於,諡號的優劣好壞。(諡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
  • 唐朝另類戰神,戰爭還沒贏,升遷就沒停,李世民還敢罵他幾句
    竇建德在虎牢關被李世民打敗,河北、山東也被平定。但不久之後,竇建德部將劉黑奎卻再次聚眾造反,河北局勢再生變數。公元621年,李淵再次任命李神通,命部將邢、明、襄、衛、衡、趙等州與劉黑珍在饒陽交戰。誰知在饒陽南的戰鬥中,李神通一鼓而敗,我帶著親信望風逃跑,兵馬和軍需物資損失了三分之二,一時間劉黑亂亂。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最完美」的君主嗎? | 循跡曉講
    魏徵(580年~643年)這一任命,絲毫看不出李世民有什麼禮賢下士、不計前嫌的寬大胸懷,因為李建成雖然是李世民的對手,但他們都是李淵的兒子,以後李世民上位,李建成的人終究還是李世民的臣子 吳兢用他特有的政治化妝術,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君主、完美的臣子,實際上就是要向玄宗逼宮,讓玄宗學習《貞觀政要》中塑造的太宗李世民,成為一個虛心納諫的完人,而那個讓玄宗成為完人的人,就是玄宗朝的魏徵。吳兢暴露了他要當魏徵的野心,卻沒有得到玄宗的認可。
  • 李世民發明一種職業,讓古代女人十分痛苦,而現代女人十分喜歡?
    「古代君王千千萬,要說誰最能幹,我選擇李世民」,李世民又叫唐太宗,是我國唐朝的開國君王,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能幹的一位君王。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大興農業,厲行節儉,採納群臣的意見,並很好地保護邊疆。所以當時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當時有一段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以顯示這段時期的繁榮昌盛。
  • 李世民的凌煙閣有24位功臣,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這道理幾乎每個臣子都懂,但他們又對權力趨之若鶩,以至於冒著殺身之禍,也要朝著權力的中心拼上一拼。  當然有些臣子拼贏了,但只是少數。  而拼贏的這些臣子中,除了知道急流勇退之外,有一個好的君主也是至關重要的。
  • 魏徵投靠李世民,這是背叛了李建成嗎?在他眼裡良臣和忠臣不一樣
    導語:魏徵最初是輔佐太子李建成的,在玄武門之變爆發以後,魏徵成為了李世民的臣子。那麼是不是說魏徵在這個時候背叛了李建成呢?當然是,不過魏徵背叛李建成的方法比較高明,高明到沒有任何人覺得他丟失了氣節。為什麼會有如此出彩的操作呢?
  • 李世民留功臣,朱元璋劉邦殺功臣,究竟哪些原因讓他與眾不同?
    --《史記·淮陰侯傳》 我國古代的君臣間一直存在著「範蠡定律」,即功勳卓著的能臣良將大都會受到君主的猜忌,最終落得悽慘下場,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開國皇帝殺功臣的事情屢見不鮮,例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但凡事都沒有絕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個例外,同樣是皇帝,李世民為何沒殺功臣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李淵貪戀床笫之歡,為美色裙帶得罪有功將士,讓李世民有可乘之機
    李世民是親王,李淵是皇帝。皇帝在軍隊中的號召力,居然不如親王。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世民在朝中,一直扮演軍方代言人的角色。李世民在朝中,一直在不遺餘力替將士們爭取利益,甚至不惜和父皇對著幹。李世民率部平定洛陽,李淵幹了一件空前絕後的事情。
  • 他,就是個昏君!
    這一點尤其使李世民受益最多。甚至可以說沒隋煬帝的反面教育,就沒有標炳千秋的「貞觀之治」和大唐盛世的輝煌。明未思想家王夫之一句話做了概括:「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楊廣之逆彌甚。」古代科舉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滅亡了20年,可人家儲存在倉庫裡的糧食還沒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