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箭法高超,為什麼還會被單雄信追殺,真相讓人驚訝

2021-01-08 平平歷史說

古代的很多帝王都是武藝高強的,大部分能夠自己創業的帝王都是非常厲害的,而那些繼承皇位的帝王,在繼位之前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般這些皇帝都是文武雙全的,就算是一些著名的昏君,都是文化水平和格鬥水平比較高的人,比如說商紂王的格鬥能力就非常強,而宋徽宗的書法也寫的比較好。那些明君的本領就更加高強了,在歷史上的明君裡面,最著名的就要數漢武帝和唐太宗了。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開國皇帝雖然是李淵,但是唐朝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的絕大多數戰役都是李世民打的。李世民出生在一個貴族家族中,李世民的祖上是八柱國之一,李世民的父親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弟,李世民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很多人對於李世民的治國水平比較看重,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李世民還是一位武功高手。

李世民

古代戰將想要出人頭地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夠勇猛,第二個條件就是射箭水平高超,這兩個條件有一個就能在軍隊裡面混的相當不錯。李世民是屬於第二種的,他的射箭技術非常高超,常常自以為天下無敵。他經常深入險境,並且能夠依靠著自己驚人的箭法逃生,在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李世民箭法的記載,在面對王世充手下的驍將的追擊的時候,李世民射死了幾個人才把追兵逼退。

李世民

這種一箭取人性命的箭法絕對是罕見的,而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更是做到了一箭封喉,根本不需要補刀就殺死了李建成。這種精準度在歷史上擅長射箭的名將裡面也是比較罕見的。但是李世民也經歷過滑鐵盧,那就是李世民碰到單雄信的時候,單雄信擅長使用馬槊,號稱飛將軍。他曾經和李世民狹路相逢,這次狹路相逢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尉遲恭救駕,一個版本是徐茂公把他勸走了。

單雄信

尉遲恭救駕的時候是李世民被單雄信追殺,這次兩個人應該是狹路相逢,不然的話李世民肯定能來得及射箭,兩個人進行一場追逐戰,李世民在逃跑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拿出來弓箭射擊,不過李世民的戰馬應該是唐朝陣營裡面最好的,如果兩個人再追擊一段時間,李世民很可能能夠完成反殺,不過因為尉遲恭來的比較及時,所以李世民並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箭法。

單雄信臨刑

而第二次單雄信被勸住,小編認為這可能是徐茂公為了保護自己的好朋友單雄信。因為李世民的箭法超群,基本上能夠一擊斃命,單雄信當時和李世民有一段距離,他準備攻擊李世民,李世民也已經拿好了弓箭。這次決鬥李世民的勝率還是要更大一些的,所以作為單雄信好友的徐茂公不希望單雄信被李世民射死,所以就對著單雄信喊著說:這個人就是秦王李世民呀!

瓦崗神射手王伯當

按照正常的思路來看,兩軍交戰,單雄信作為王世充的大將,聽到了這個人就是秦王李世民的時候應該直接衝上去拿戰功才對,但是單雄信竟然逃跑了。這個就讓人非常的不理解了,除非有一種可能,單雄信聽到是李世民之後,心裏面非常害怕,所以才逃走的。徐茂公的話裡面的意思應該是:這個人就是那個射箭技術很好的李世民,你不想死趕快跑吧。這樣單雄信才會立刻逃走,因為不走的話自己恐怕就要稱為李世民箭下的一個亡魂了。

相關焦點

  • 隋唐一位射箭高手,一箭讓單雄信誓不降唐,歷史上兩箭抱得美人歸
    李世民的射箭技術高超不僅表現在小說之中,歷史現實中李世民也是個絕對一頂一的射箭高手,這在諸多正史書籍當中皆是有跡可循的。不過本文不講李世民,而是講另外一員射藝高手,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在《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中記載,大業十一年的時候,隋煬帝任命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並讓其到龍門鎮壓以母端兒為首的農民起義,兩軍交戰相當的激烈,李淵奮勇殺敵,衝鋒在前,拈弓搭箭,連射70支箭,這70支箭,彈無虛發,一一命中,嚇得對方說士兵個個抱頭鼠竄。此戰,李淵大獲全勝,共擊殺母端兒軍一萬多人,俘獲母端兒的人馬多達六萬多人,而後來打掃戰場時,發現李淵所射的70支箭皆在敵軍的屍體上。
  • 單雄信為什麼在被李世民處死之前,只願意喝程咬金的這杯送行酒?
    單雄信為什麼在被李世民處死之前,只願意喝程咬金的這杯送行酒?單雄信,隋唐時期的著名將領,曾經是天策上將李世民的絆腳石,江湖人稱義薄雲天小關羽。後來單雄信為了替翟讓報仇,跪在李密面前表示願意效忠李密,並設計讓李密兵敗,然後自己帶著部隊前去投靠王世充。可惜,王世充果真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縱使單雄信再神武,也無力回天,最後還是被李世民擊敗。
  • 一向愛才的秦王李世民為何執意斬殺驍勇善戰的單雄信?
    而且在李世民與王世充的鬥爭中多次險些殺死或活捉李世民。那麼,這樣一位驍勇的將軍在跟隨王世充投降李唐後,為什麼一向愛才的李世民不顧眾人勸阻,執意殺掉他呢?綜合史料和當時的背景,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秦王李世民的記恨。在李世民圍攻洛陽期間,富於冒險精神的李世民多次親自帶領少數騎兵偵查王世充軍營。多次被王世充軍隊追殺,經歷險情。其中與單雄信相關的就有好幾次。
  • 《隋唐演義》——單雄信若是投靠李世民,秦叔寶還會被重用嗎?
    相信很多小夥伴小時候都追過《隋唐演義》這部劇吧,這部劇可以說是比較還原歷史的,咱們都被裡邊的英雄好漢所吸引,他們高超的武藝和重情重義的英雄氣概都令我們神往,而單雄信和秦叔寶更是被大多數人追捧,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若是單雄信投靠李世民,秦叔寶的待遇還會那麼優厚麼?
  • 李世民為何要殺死單雄信,該如何解釋呢?
    單雄信忠於王世充不投降李唐,李世民認為單雄信不能為己所用,必須要斬草除根,免除後患。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陽,王世充率部投降,王世充手下的兩千餘名官員,大多數得到了寬恕,但是其中有李世民認為罪大惡極的十餘人全部被處死。
  • 如果秦瓊當時身處唐營,並為單雄信求情,李世民會放過單雄信嗎?
    之後一行人為救程咬金砸牢反獄,跑到了瓦崗寨自立了「大魔國」。本來兄弟之間倒也相安無事,但隨著李密的到來,兄弟之間發生了間隙,單雄信負氣出走,投靠了洛陽王世充並成為了他的女婿,而其他人都投靠了李世民效力於大唐!之後,羅成掛帥攻打洛陽,在兩軍對壘期間,秦瓊被會妖術的聶士雄用金缽所傷,不得以,只能回老家養傷。
  • 為何朱元璋放過張定邊李世民不赦單雄信?原來我們都冤枉了唐太宗
    但是我們都知道,張定邊並沒有被朱元璋殺掉,而是以九十高齡善終,而單雄信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於是有人提出質疑:朱元璋能夠放過差點幹掉自己的張定邊,李世民為什麼不能放過饒了自己一命的單雄信?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朱元璋勸降不成,任由張定邊飄然而去,而單雄信的主公王世充被赦免,而單雄信慘遭毒手。這樣看來,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朱元璋能放過張定邊而李世民不赦免單雄信,所以李老二不如朱重八。但是我們可能冤枉了李世民:當時做主殺掉單雄信的,根本就不是李世民。
  • 李世民赦免了王世充,為何要斬殺單雄信?唐朝史料給出了三個答案
    這當然是看演義小說得出的結論,且不說劉備關羽張飛有沒有結為異姓兄弟,也不說賈家樓或賈柳樓有沒有四十六友,單看瓦崗兄弟,也是有真摯的友情的,比如徐世勣和單雄信之間,感情就不是一般的鐵。李世民執意要殺掉跟王世充一起投降唐軍的單雄信,徐世勣寧願拿出所有的功勳官爵來換單雄信一條性命,這種割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程咬金忽悠單雄信:除我之外的人都可以殺 單雄信問:秦二哥呢?
    大致意思是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朱燦、高談聖這五個反王都被李世民秦瓊等人打敗抓起來了,因為都是反王,也算一條「龍」,所以這齣戲才叫《鎖五龍》,其實這五個反王,也就竇建德算得上一個英雄或者梟雄,其他的王世充的人只能算是奸雄,而朱燦(朱粲)則是一個吃人魔王,被殺後老百姓爭著用磚頭瓦塊砸他,因為扔的碎磚頭太多,最後居然把他埋起來了。
  • 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熟知隋唐歷史的人,一定會知道單雄信這個人。單雄信是隋唐時期的一員猛將,被人稱為「飛將軍」,他甚至有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牢虎關之戰裡,大敗竇建德。洛陽軍閥王世充無奈之下,率眾投降於李世民,李世民放過了王世充,卻斬殺了其帳下的單雄信。
  • 李世民要殺單雄信,如果當時秦瓊為他求情,李世民會答應嗎?
    在民間流傳的隋唐演義小說中,「小孟嘗」秦瓊和「小關羽」單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為何在歷史上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沒看見秦瓊站出來為單二哥求情?其實,秦瓊是不可能為單雄信求情的,和小說《隋唐演義》中描述的不同,歷史上的單雄信和秦瓊是沒啥交情的,兩人的關係反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敵對性質。秦瓊和單雄信的人生軌跡是不同的,單雄信是綠林豪強出身,很早就跟隨翟讓上瓦崗寨,做了造反的山大王。
  • 李世民不顧徐茂公的求情,也要斬掉單雄信,真實原因其實很複雜
    單雄信的故事,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這個人在演義中的形象遠遠要比在歷史中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單雄信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李世民最後將單雄信殺掉,一定是因為李世民和單雄信之間有私人恩怨。可是真實的情況是否如此呢?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那麼多瓦崗寨舊部,為何只有李勣一人求情?
    演義中的賈家樓四十六人結拜是虛構的,歷史上,只有單雄信和李勣恐怕是真的。而演義中和單雄信同樣是生死兄弟的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人,在真實歷史中,都和單雄信沒有太好的交情。時密於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云:「此八千人可當百萬。」知節既領其一,甚被恩遇。(秦瓊上瓦崗寨後,李密給他的職位就跟程咬金一樣),李密和單雄信在翟讓被殺後,本就是互相防範,李密的部下,自然也不會跟單雄信有什麼單獨來往,他們在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根本沒必要為其求情。
  • 李世民執意要殺掉單雄信,瓦崗寨眾將只有一人為他求情
    在武德元年時期,當時的李世民下令處死了一部分人,而在這群人裡還包含了大將單雄信,在行刑的現場,徐世勣還曾隻身一人努力的為單雄信求情,希望李世民能夠放過他,甚至想用自己獲得的功績來換他的性命。但很可惜的是,最終還是被拒絕了,而沒能成功的徐世勣感到非常的自卑,畢竟單雄信救過他的性命,為了報恩將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切了下來,讓單雄信吃掉,以展現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當時留下的誓言。看到這裡許多人一定都很好奇,為何李世民不管怎樣都要殺了單雄信呢?我接下來就為你們分析一下單雄信與李家結下的恩恩怨怨。
  • 殺掉單雄信!
    ,單雄信赫然就是被人知道的一個,不過他的結局不是太好,被李世民給殺掉了,為什麼李世民要殺掉他呢?翟讓帶領著徐茂公、單雄信還有自己的親信去赴宴,酒過三巡後,翟讓讓單雄信等人退下,並且給翟讓拿出了一把寶弓,讓他鑑賞一番,結果弓還沒有看完,翟讓就被人給殺了,而徐茂公也被李密的人砍傷,在門口的單雄信看到這種情況後,直接跪地求饒。單雄信哪裡有想過給自己的老東家報仇呢,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
  • 徐世勣割自己肉給單雄信吃,秦瓊面露難色,程咬金:你還蒙在鼓裡
    公元620年,唐王李淵封秦瓊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命李世民率部親徵,兵伐洛陽城,剿滅王世充,恩收單雄信。李世民找秦瓊商議發兵之事,秦瓊面露難色。李世民說:「二王兄,既是恩收,你去也無妨」,徐世勣低頭不語,程咬金在一旁插話說:「二哥,咱們和單雄信分手時,你不是說早晚有對得起他的那一天嗎?這一天終於到了」。
  • 李世民執意要處死單雄信,徐茂公:你會後悔的!250年後果然應驗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瓦崗軍五哥單雄信的命運無疑最讓人唏噓。在瓦崗寨,單雄信無疑是最講義氣的一位好漢。但世事無常,瓦崗寨因李密的緣故而分崩離析,單雄信被迫與曾經的好兄弟——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反目成仇。而最終,單雄信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對於單雄信的悲慘命運,民眾們一直都非常同情。
  • 單雄信被殺,秦瓊為何見死不救?背後黑手是徐茂公和他!
    隋唐時期徐世勣和單雄信之間的兄弟情感天動地。單雄信被唐王李世民處死時,徐世勣(徐茂公)情願用自己的官職和俸祿換單雄信不死,但單雄信拒絕了。徐茂公最後割股上一塊肉餵單雄信,單雄信張嘴一口吞下,接過徐茂公手中的送行酒一飲而盡,摔杯慷慨赴死。有人可能要說了,徐茂公和單雄信本是兩個陣營的對手,他們此時大秀兄弟情,徐茂公就不怕李世民懷疑他嗎?
  • 為何單雄信臨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原因也很簡單,單雄信這人像三國時的呂布一樣多變,投靠翟讓對翟讓忠心耿耿,後來李密殺了翟讓,單雄信跪地表示要效忠李密,李密敗了,單雄信投靠王世充,對王世充又表示了自己的忠心。這也算是三姓家奴了,雖然他沒有像呂布那樣投靠一個乾爹弄死另外一個乾爹,但是李世民怕啊,這種投降一個又一個的人,他今天歸降了自己,明天看著建成元吉勢大,再投靠效忠建成元吉怎麼辦?
  • 單雄信資料彙編
    他為了追殺李世民以立功,不顧與徐茂功的結義之情,割袍斷義。說:「往日咱兩個是朋友,今日各為其主也,……你若再敢率將來,我一劍揮之兩段。」這一故事歪曲史實,將單雄信塑造成為一個利慾薰心、無情無義的小丑。《大唐秦王詞話》是據宋、元、明前期「說唐」題材說唱文學編寫而成的一部話本。書中單雄信的形象緊承元雜劇而來,並完全被醜化。它新增的單雄信兩個材料:(一)「懷奸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