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危及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
《中國居民慢性病及營養狀況2020》指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已經超過3億,其中腦中風1300萬,冠心病1100萬;這兩種疾病也是目前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屬於慢性疾病,如果能早發現早控制,也不會造成殘疾,或導致死亡;但如果沒能早發現或沒能正規治療,那麼就可能致殘致死。
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包括:冠心病和腦梗死,冠心病包括:無症狀的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勞力性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支架術後、心臟搭橋術後。
這些疾病治療的基礎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遠離菸酒、適當運動、避免熬夜等等。心腦血管疾病目前並不能完全根治,已經確診,幾乎需要終生服藥,所以堅持規律服藥是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發展惡化的基礎。
如果把心腦血管疾病比如成一個人,那麼有兩種藥物就是這個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他汀和阿司匹林!
一、他汀和阿司匹林能夠給心腦血管疾病帶來什麼好處?
1、他汀
他汀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鈉、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放過支架、得過心肌梗死、有明確的心絞痛、打過橋、腦梗死的患者,建議直接使用第三代他汀,也就是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其中的一種。
他汀的作用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個壞血脂,能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個好血脂,同時他汀還能夠抗炎、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加重血管內斑塊,加重血管狹窄,是壞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減輕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控制血管斑塊,控制血管狹窄,是好血脂。他汀正好能夠降低壞血脂,升高好血脂,從而雙向調節,利於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內皮的炎症反應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後就會形成血栓,從而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梗死,導致心衰、猝死、偏癱、失語、伴隨不遂、死亡等等情況發生。他汀能夠抗炎、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從而有效地控制心腦血管疾病加重。
2、阿司匹林
有人說他汀有這麼多作用,吃著他汀不就行了?
任何藥物都是降低風險,並不能起到100%的作用,當有部分人的血管斑塊破裂的時候,就可能會形成血栓。這時候就需要阿司匹林起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什麼意思呢?當血管斑塊破裂後,身體發出警報,告訴身體出血了,趕緊止血!這時候血小板就會出馬,參與止血,血是止住了,可是在血管內,止血後形成血塊,這個血塊就是血栓,血栓就會堵塞血管。血管堵塞後,遠端血管就會失去血流,發生在心臟就是心肌梗死,發生在腦子就是腦梗死。所以這時候斑塊破裂,止血是好心辦了壞事。
為了防止血栓發生,就需要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就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從而預防血栓形成,最終是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所以他汀不能替代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不能替代他汀,這2種藥物就是左腿和右腿的關係,缺一不可。
二、他汀和阿司匹林吃多久?什麼情況下可以停藥?
有好多人問,他汀和阿司匹林吃幾個月,或者吃幾年?
嚴格意義說,因為心腦血管疾病不能根治,所以需要長期或終生吃藥,只要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那麼他汀和阿司匹林就應該一直吃,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停藥,或者說終生吃這兩種藥物。
當然吃不代表,不去監測副作用,任何藥物都有潛在的副作用,所以我們需要長期監測副作用,一旦出現副作用,就需停藥或換藥。
1、他汀常見副作用:
他汀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轉氨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肌肉損傷,血糖升高。
所以,我們在服用他汀期間,必須在1-3個月之間,6個月,以後的每年複查:血脂四項,看看血脂是否達標,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否降到1.8以下;看看肝功能轉氨酶是否升高,當轉氨酶高出3倍需要停藥;看看肌酸激酶是否升高,肌酸激酶升高10倍以上需要停藥;看看血糖是否升高,如果血糖升高要按照糖尿病處理。
2、阿司匹林常見副作用:
阿司匹林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導致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間,需要長期觀察大便顏色是否變黑,如果變黑,需要儘快就診排除消化道出血。還需要定期複查血常規看看血小板、血紅蛋白等等。
如果阿司匹林導致了出血,或別的原因引起的出血,都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總之,他汀和阿司匹林是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2條腿,缺一不可!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原標題:《專家說:2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藥物!吃多久?什麼情況下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