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心梗、腦梗的預警信號雖然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總是發生的突然,但它們也並不是毫無預兆。出現這些症狀,可能就是身體在發預警信號: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是胸骨後、心前區的劇烈疼痛,同時可能伴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心肌梗死發作前可能還會表現為牙痛、胃痛、肩背痛等並不典型的症狀,但這些信號通常很容易被忽視,當毫無來由地感受到以上幾種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腦梗死症狀: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或有疼、麻感,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感覺周圍物體在晃動;舌根發硬,說話含糊不清,詞不達意等。
我們常說,對於疾病,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在寒冷的冬季,更需要做一個「愛心護腦」的人。
做好禦寒措施抵禦寒流的襲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時及時添加衣物,必要時應適當減少外出活動的時間。特別是室內外溫差較大時,如必須外出,一定要穿著保暖的衣服和鞋襪,腳部保暖尤為重要,鞋襪的尺碼適當寬鬆一點,不要影響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環。
注意身體活動時間和地點的選擇天氣寒冷時,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晨練,因為清晨氣溫比較低。如想外出活動,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後至下午3點以前的時間段,溫度相對升高時再外出。活動方式也不要選擇運動量過大的項目,可以適量散步,或打太極拳。
在室內時,也可以做一些力量練習,如彈力帶。還可進行柔韌性和平衡性的練習。當然,運動前最好諮詢醫生自身目前的狀況是否適合運動、適合何種運動方式。
健康飲食不懈怠傳統的飲食習俗認為,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但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健康飲食不容懈怠。膳食總體上要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常吃新鮮蔬菜對降低和穩定血壓也有好處。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營養平衡的原則來合理安排飲食,要注意及時給身體補充水分。
避免情緒激動突然的情緒激動也會威脅心血管健康。儘量保持心態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不抽菸,不飲酒。
這些疾病愛找誰?1.冠心病
當冠心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發生破裂,阻塞冠狀動脈,致使心臟持續性缺血缺氧,最終引起心肌壞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高危人群,發病的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大。長期高血糖也會導致血管壁的內壁變得凹凸不平,給動脈斑塊的形成提供機會。
3.吸菸、飲酒
吸菸飲酒都會導致血脂升高。菸草中含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會刺激血管壁,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吸菸的人患心肌梗死、腦梗死的機率明顯高於不吸菸的人。
4.有家族遺傳史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明顯的遺傳性,家族中有相關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預防。
5.久坐不動
長時間久坐會減緩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對心腦血管的危害不亞於吸菸。適當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加重。
6.飲食不合理
高糖、高鹽、高脂、高油、高熱量的飲食都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提高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作風險。
7.作息不規律
壓力大、經常熬夜、失眠等會大大提高患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風險。
在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作誘因中,「壞」膽固醇的升高是影響最大的一環。
膽固醇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脂化驗單中最重要的指標,它的數值越高,發生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風險就越高。
成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正常水平一般應低於3.37mmol/L,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但如果是同時被確診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的糖尿病患者,需將血脂控制在1.8 mmol/L以下。如果膽固醇水平有明顯地升高,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他汀等藥物進行治療,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養成這些好習慣,才能管住「壞」膽固醇1.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飲食儘量少油少鹽,少吃動物內臟、魷魚、蛋黃、肥肉等食物。
2.少喝酒、少吸菸。
3.適當多吃些玉米、芹菜、山藥、蘋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纖維素能與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結合併排出體外,調節血液中膽固醇平衡。
4.適當運動,保持規律作息。
5.定期測血脂,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變化,發現血管病變及早進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