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心腦血管意外是導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由於人們飲食水平的改變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導致運動量的減少,致使心腦血管意外高發,且最近幾年連續升高,那麼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要強調運動?運動為什麼能夠保護心腦血管?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在我國,心腦血管病的特點
1、發病率高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點,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7億人!
2、死亡率高
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近300萬人,佔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而倖存下來的患者,75%有不同程度勞動能力缺陷,40%重殘!
3、復發率高
我國腦中風病人出院後第一年的復發率是30%,第五年的復發率高達59%。而二級預防做得較好的美國僅為10%。由於我國醫療保險覆蓋人群小,腦中風病人的復發率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服用可靠藥物長期防治腦中風的患者與停藥的患者相比,復發率要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長期用藥超過三年以上的患者80%以上無復發危險,極少數輕復發!
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原因
1、主要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造成的。
血管組織和人體的其他組織在一定周期內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但是由於新的細胞組織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產生炎症致使血管收縮不暢,就像是一條破爛不堪的舊管道,隨時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時它也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神經系統異常也能夠導致供血的紊亂。
2、次要原因
再者由於長時間飲食習慣問題導致的。
飲食中脂類過多,醇類過多,同時又沒有合理的運動促進脂類醇類的代謝,導致體內脂類醇類物質逐漸增多;加上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減低,導致體內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後沉積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細血管堵塞,隨著時間的推移,脂類醇類物質容易和體內游離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形成血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
運動為什麼能保護心腦血管?
1、運動促使末梢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改善。2、運動的效果提升了肌肉從血液取得氧氣的能力,減輕心臟的負擔。3、運動的結果讓脂肪細胞縮小,抑制了會造成血壓上升的激素分泌,而且相對地刺激降血壓的激素與讓血管擴張的物質等分泌。
什麼運動能夠有益於心腦血管呢?
1、走路
走路是最簡單而且安全的有氧運動,對於體質好的心血管患者來說每分鐘要達到120步,快步走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防止脂肪在身體中的堆積,減少患上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體質弱的老年人應該選擇散步,每分鐘走80步左右,這樣能夠消除身體的疲勞感,穩定情緒,同時也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
2、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屬於有氧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塑造身材,預防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臟疾病。但是要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騎行的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即可,不能運動時間太長,不然會出現疲勞性的損傷。
3、慢跑
經過研究表明,每周只要慢跑一個小時就能夠延長其壽命,慢跑能夠增加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降低了血壓,幫助把身體裡面的贅肉甩掉,改善了心臟功能。
4、登山
登山屬於很好的有氧運動,山裡面的空氣比較清新,而且負氧離子充分,不僅能鍛鍊身體同時緩解的壓力。空氣裡面含有的負氧離子增加了大腦的皮質功能以及心臟功能,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刺激了造血能力。但是對於心血管患者來說下山的時候一定要警惕,登山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
5、遊泳運動
對於心腦血管病較輕的患者,體力和能力都相對較好,可以進行一定的遊泳運動。長期堅持遊泳對於提高肺活量,改善心功能,保持適度體重都有很好地作用。遊泳前要進行準備活動,避免運動中出現肌肉痙攣等情況。
除此之外,打太極、做瑜伽等都對心腦血管有益。
總而言之,有氧運動是保護心腦血管的主要運動。
當然,心腦血管的保護不僅僅是靠運動,而是要綜合考慮
1、飲食要科學合理。
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控制機體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
2、情緒要放鬆。
不管遇到開心的事或是悲傷的事,都要以平和心態去面對。
3、體育鍛鍊要適度。
運動量不宜過大,額頭上微微出汗就應立即停止。
4、充足睡眠
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往往可以提高器官功能,而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身體循環、代謝、內分泌等可以維持正常的狀態,有益於疾病的預防。
5、控制體重
肥胖過度比較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最後,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如果有更多問題,還請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