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使戰爭手段發揮到了極致,也導致了世界核大戰的爆發沒有勝利者。"對一國來說,核武器是防務力量的最大保障,自然具有威懾作用,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也曾說過:「核彈頭的最大威力,就是它還停留在發射機上。」雖然沒有必要把核武器投入戰爭,但核武器無疑會在許多領域中獲益,特別是外交領域,它是建立一個國家話語權的基礎。由於核武的重要性,在明目張胆地發展無數國家的同時,也有少數國家選擇放棄核武器,烏克蘭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克裡米亞半島。蘇聯解體後,作為其最大的一部分,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遺產」和債務,同時烏克蘭也因此繼承了少量蘇聯遺產,包括部署在烏克蘭境內的核彈。然而,在烏克蘭人看來,核武器固然重要,但也同樣意味著巨大的維護成本,難以為受困的國家提供支持。於是烏克蘭便開始了「自食其力」的進程。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等多數國家,都非常支持這樣做,畢竟核武器掌握在別人手裡,特別是鄰國手中,是非常可怕的不穩定因素。
當烏克蘭「自我毀滅」的時候,其他國家也向它提供了援助,包括美國提供的經濟補償和其它經濟援助。
此外,還得到了部分國家的「核保護」協定,當烏克蘭受到核武器的侵略或威脅時,這些國家需要給予相應的安全保障,中國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為烏克蘭提供核保護。那為什麼中國在「核保護」下的烏克蘭,與美國保持密切聯繫?由於 Christian是關鍵。
在克裡米亞半島上,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直存在爭議,而導致這種結果的禍根的實質在前蘇聯時期就已埋葬。克裡米亞半島在歷史上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在前蘇聯時期,它被蘇聯政府劃歸烏克蘭管轄。因此導致蘇聯解體時,克裡米亞地區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歸屬於烏克蘭,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烏克蘭依然把克裡米亞地區視為其自身的一部分,而俄羅斯則企圖推翻蘇聯時期的決定,收回屬於它自己的領土。
在使俄羅斯和烏克蘭恐懼不安的根源中,除了領土本身的重要性之外,還有克裡米亞半島本身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位於烏克蘭南部的克裡米亞半島,瀕臨黑海,是前蘇聯通向歐洲和世界的重要海上通道,由此開展了大部分進出口貿易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克裡米亞問題的態度很清楚,最根本的就是絕不允許克裡米亞脫離烏克蘭,而且明確規定烏克蘭中央法律高於克裡米亞地方法律,儘管允許克裡米亞成為自由經濟區,在建立自己的財政系統的同時也有一些限制。
但在克裡米亞地區內部,卻存在著「親烏」、「親俄」兩大對立派系。上面所說的克裡米亞半島經歷了數百年的俄羅斯統治,因此民眾組成主要以俄羅斯人為主,所以「親俄派」勢力很強,其中不乏有人以此作為克裡米亞總統選舉的號召,來對抗烏克蘭的整體政策。
但總的來說,克裡米亞地區由於地方政府和烏克蘭政府的對立狀態,以及內部兩大派別之間的對立,以及政治結構的無效等多重原因,導致克裡米亞經濟大幅衰退,社會矛盾日益加劇,並因此頻繁地擴大了回歸俄羅斯的呼聲。
於是克裡米亞事件就這樣發生了,14年3月,烏克蘭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被併入俄羅斯聯邦,由俄羅斯接管該領土,並設立克裡米亞聯邦管區。克裡米亞問題所導致的烏俄關係惡化
「如果俄羅斯重新控制塞瓦斯託波爾,即俄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那麼國內的「憤怒民眾」將會原諒普京總統的一切。內政方面,俄羅斯國內政界人士對此作出了評價,其中就可以窺見收回克裡米亞將給俄羅斯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而克裡米亞的收復也被認為是基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的徹底惡化。誠然,克裡米亞素來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十分敏感,不管國際抑或兩國國內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程度如何,從上述意義上的評估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所以克裡米亞事件直接導致了烏克蘭內部的騷動,以及對俄羅斯日益加深的抵制,不可避免地要轉向美國。
今天的世界格局中,中國、美國、俄羅斯是三大最具影響力的力量,另一個歐盟也在其中,所以大多數國家在外交關係中常常要進行利弊權衡,儘管沒有完全的附庸地位,但一定程度的靠攏和定位是不可避免的。
自古以來,中國不幹涉別國內政,中國和烏克蘭在本質上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中國需要從烏克蘭手中奪取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軍事基礎,而烏克蘭需要中國給予多方面的幫助,除此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利益糾葛。
但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而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烏克蘭的困境,縱觀世界上大部分動蕩地區,都可以窺見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大國博弈。
"俄羅斯失去了烏克蘭,就不能成為全球大國,就會淪落為地區中等國家。"美國一方曾經這樣指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作用。
儘管俄羅斯屬於歐洲國家,但是超過四分之三的領土都在亞洲。從宏觀上看,烏克蘭是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前蘇聯,而俄羅斯是亞洲地區的一部分。所以對俄羅斯來說,整個烏克蘭都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克裡米亞只是俄羅斯「蠶食」烏克蘭的第一步。
再加上「克裡米亞事件」,都能看到美國一方介入其中的身影。俄羅斯方面是蘇聯解體後的繼承者,繼承了許多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東西,包括美國的敵意。對美國而言,只要能限制俄羅斯發展,特別是在其鄰國「動手腳」,純屬美國的慣用伎倆,它自然不會放過。從現在的中國面臨的鄰國問題,臺灣地區問題等等,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制衡之道。
於是,烏克蘭不可避免地淪為俄羅斯與美國博弈的戰場,成為美國制衡和制約俄羅斯的工具。但烏克蘭一方也需要這樣做。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惡化,烏克蘭自然需要尋求政治上的依賴性,而能對俄羅斯進行制衡的美國無疑是最佳選擇。
所以,烏克蘭與美國交往密切,其背後是與俄羅斯關係惡化,而且烏克蘭內部經濟矛盾重重,面對俄羅斯的窺視無能為力,因此藉助美國來維護自己的安全實屬必要,同時又陸續向美國提供一應俱全的經濟援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