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村小康路⑧|中堂鎮潢湧村:黨旗引領小康路,兩個文明結碩果

2020-12-17 東莞日報i東莞

「我可以自信地說,潢湧村現在已經實現全面小康!」潢湧村黨工委書記黎錫康自豪地說。身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黎錫康的話充滿了真誠和底氣。通過一組數據,我們能解讀潢湧村的小康成就——

2019年,潢湧村集體總資產達到69.31億元,可支配收入6.63億元,集體公益福利費總支出1.77億元。村內文化、教育、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備,興學重教之風盛行。村民可以100%實現村內就業。

千年古村水道環繞、綠樹成蔭,民風淳厚、文脈悠長,古祠家廟與村居洋房有序矗立,公園廣場與農田魚塘錯落有致,村民生活富足喜樂,一幅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嶺南水鄉畫卷鋪陳在這片土地上。

關鍵詞1 產業發展

從「三尾之地」闖出「一枝獨秀」

很難想像,今天令人矚目的「明星村」,昔日卻是備受冷落的「三尾之地」。

改革開放前,潢湧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被戲稱為「路尾」「水尾」「電尾」之地。改革開放初期,當鄰村鄰鎮的「三來一補」招商事業紅紅火火時,潢湧卻無人問津。

招商不成怎麼辦?只能自己幹!於是,潢湧人憑藉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起了紅磚廠,辦起了水泥廠,最後瞄準了造紙業。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集體工業產值從幾百萬元發展到超過80億元。

到2004年,因造紙業而興旺的潢湧,村一級集體可支配收入達2.74億元,在東莞村組兩級可支配收入上排名第一,潢湧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展成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但是,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在村辦企業東莞金洲紙業有限公司二樓會議室外,一幅電子顯示屏正滾動播放著工廠的環保實時信息,煙塵、二氧化硫等排放物數據一覽無餘。

對於以造紙作為支柱產業的潢湧村而言,這塊顯示屏,是集體經濟由粗放式發展向綠色發展的縮影。而這條路,潢湧已經走過了15年。

2005年7月,黎錫康成為新一任的潢湧村書記。頂著「億元村」光環上任,心裡裝得更多卻是對造紙業未來發展的擔憂。多年的粗放式發展造成了效能不高、產品低端、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黎錫康下定決心,要帶領全村忍住陣痛,從產業轉型升級中謀求突圍。

為了對標世界最先進水平,潢湧村委班子組織人員到國內外調研,聘請專家反覆進行科學論證。就這樣,拆舊廠,建新廠,引進新設備,應用新技術,生產新產品,潢湧走上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道路。

在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引下,潢湧村加快了步伐,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動造紙產業綠色發展。每年投入約1個億對造紙產業升級改造,累計投入約20億元,創下各類發明專利87個。造紙90%原材料都是再生紙,實現廢紙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如今的「金洲」「銀洲」「建暉」三大品牌先後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

「一枝獨秀」的背後,沉穩果敢的潢湧人已經察覺到「一業獨大」的隱患。潢湧人以「協調發展」為制勝要訣,作出了村級經濟從「一枝獨秀」到「四輪驅動」的戰略轉換,邁出第三次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確立了「一專多元」的產業發展思路,明確做大做強「物業型」經濟、做精做優「投資型」經濟、探索發展「服務型」經濟,實現「四輪驅動」。

2017年,潢湧村投入約5億元購置了東莞市中心區國貿中心部分樓層寫字樓,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預期年租金收益約2500萬元。著力盤活現有廠房資源,實施「工改工」和「三舊」改造,規劃建設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集體物業,提升了土地承載力和利用率,實現從「築巢引鳳」到「強籠壯鳥」的轉變。

為進一步盤活富餘資金、優化資產結構、促進保值增值、增加村民收入,潢湧村利用村集體經濟經營純收入的盈餘,科學購買穩健型理財產品,實現從「資產積累」到「資本運營」的轉變。截至2020年6月,累計投資達11.58億元,預期年收益可達8113萬元。

關鍵詞2 黨建引領

凝聚發展共識 催生內在動力

回望潢湧村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10年來的高質量發展探索,歷屆黨組織始終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發揮著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引領著潢湧人民團結拼搏、奮力進取、走向輝煌。

從1974年起帶領潢湧人胼手胝足幹出一系列大事、開創了潢湧獨特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的黨支部書記黎樹根,到2005年「接班」的推動潢湧成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黎錫康,潢湧的發展,始終離不開有公心、有威信、有能力的黨支部書記的帶領,黨的旗幟也始終在潢湧土地高高飄揚,黨建引領功能越來越強。

在黨建引領下,潢湧村強調突出黨工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地位,落實「書記抓黨建」項目,真正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紀律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大型村辦企業的總經理由兩位委員兼任,中層骨幹多為黨員,以至於一些外來參觀者笑稱,潢湧的村辦企業讓人感覺是國有企業。

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黎錫康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潢湧村堅持落實「領頭雁」工程,堅持實踐一線培養選拔人才,加速年輕幹部的成長成才,注重發展好黨員,加強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如今的潢湧村,不論是在黨工委、村委還是村辦企業、志願服務隊伍中,黨員愛亮身份、敢作表率、勇當先鋒蔚然成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承諾,踐行到了每一個工作崗位中。

潢湧村黨工委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加強統籌整合各類平臺資源,投入50萬元升級佔地約300平方米的村黨群服務中心和辦事大廳,增強惠民服務功能。

近年來,村黨工委進一步明確實施「適度分紅」措施,將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既鼓勵村民積極就業,又將村集體資產更多用於擴大再生產、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關鍵詞3 文化傳承

千年古村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

潢湧歷史悠久,立村於北宋。南宋時期,黎氏始祖黎宿遷此,以「德本」「孝義」為家訓,開族立業、代代相傳。在千年的歲月裡,潢湧先民給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潢湧的發展,除了相關的政策優勢和相同的區位優勢,獨特的人文精神,是其取得輝煌發展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潢湧村的村史陳列館中,裝裱著兩張「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狀,一張是1985年由東莞縣委、縣政府頒發的,一張是1987年由惠陽地委、惠陽地區行政公署頒發的。

從1995年榮獲「東莞市文明村」開始,潢湧將文明創建納入了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每年從村集體收入中撥款400萬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經費,通過建立健全文明創建的體制機制、完善設施場所、創新活動方式,走出了一條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明創建道路,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

近年來,潢湧村持續了20多年的「文明戶」創評活動,正式升級為「文明積分進萬家」全民行動。將愛護環境、熱心公益、移風易俗等社會新風尚、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納入文明戶創評標準中,採用積分制評選「文明戶」「最美家庭」等影響大、效果好的家庭文明創建活動。

特別是,建立了「志願服務行為積分獎勵機制」,引導生活在潢湧村的市民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創建行動,養成健康文明行為習慣,真正使文明創建標準實現「家庭—企業—個人」全覆蓋。

多年的實踐證明,正是因為潢湧始終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始終伴隨、推動著潢湧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引領,則通過宣傳群眾、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為鄉風文明增添了新的內涵。

關鍵詞4 共享成果

最重要的是讓村民得到實惠

2009年,潢湧村第一期500套保障性農民公寓落成,並以成本價出售給村民居住,推動村民「上樓」,逐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

此後,又以建設美麗村居以及打造精品示範村為契機,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村容村貌優化提升,完善了村組小公園、村級綠道、村民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了文化廣場、江濱公園、溼地公園。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標,潢湧則將「七個有」轉變為「七個保證」,建立起保障、保險、幫扶一體化的高度保障體系,成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金」和「困難家庭子女助學金」等,重點照顧好「單親家庭、重疾家庭、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四類弱勢群體,努力讓村民公平普惠享有發展成果。

目前,村內建有1間社區醫院、1家小學、1家幼兒園、1家臺商子弟學校、1個大型體育館、69個籃球場、3個標準遊泳池,還有現代化的影劇院、圖書館;村裡每年還投入約400萬元,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籃球、龍舟、曲藝、太極拳等群眾性文體活動。

除此之外,潢湧還多措並舉推動村民就業創業,實現村民100%就業。通過促進村民就業創業,不但培養了村民勤勞致富的精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企業各項制度約束,增強了村民的紀律意識、法律意識,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養,為實現鄉村振興進一步夯實文明基礎。

【採訪手記】

「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小康路

潢湧村是東莞一個獨特的案例,它是在難以通過「築巢引鳳」模式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從資源依賴、比較優勢的發展模式,走向創新優勢的典型,吃苦更多、風險更大。潢湧村的小康之路,是黨支部(工委)發揮中流砥柱、引路領航的作用帶領幹部群眾扎紮實實開闢出來的。

在經濟高度發展基礎上,潢湧村大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精神文明建設又創造出文化、旅遊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風貌,激發了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促進物質文明更高質量發展,這充分印證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辯證關係,「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潢湧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好的基礎上,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理念,在「七個有」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人,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東莞市社科院調研組 東莞報業全媒體記者 袁健斌/文

全媒體記者 鄭琳東 中堂宣/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相關焦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東莞潢湧村:村集體經濟結兩個文明碩果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落後……廣東東莞市中堂鎮潢湧村過去招商時,沒人瞧得上。經過40餘年發展,該村搖身一變成為「明星村」,去年村集體資產69億元,可支配收入6.6億元。這個數據在全市300多個村中,都名列前茅。
  • 產業強起來 精神富起來——廣東潢湧「落後地」變「明星村」的小康...
    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潢湧小學放學後,村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在校門口協助維持交通秩序,守護學生安全(1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瑞璇 攝新華社廣州11月28日電 題:產業強起來 精神富起來——廣東潢湧「落後地」變「明星村」的小康之路新華社記者黃浩苑、鄧瑞璇臨近傍晚,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潢湧村變得熱鬧起來,河邊的十裡榕堤上有不少人在散步,居民在廣場上跳廣場舞、打太極拳,村裡的圖書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順義與沽源強化協作結碩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順義與沽源強化協作結碩果 2020-12-14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莞村小康路|大嶺山雞翅嶺村:莞香傳承六百年,重振「香村」啟新程
    ■「廣東省莞香(女兒香)文化之鄉」——雞翅嶺村看著身後的莞香樹,湯錦華有時會恍然想起自己翻山尋找老香樹的情景。「那個時候村民們都去種田,種莞香少之又少,哪能想到現在滿村都是莞香樹。」20年前,湯錦華重新拾起祖業,如今80畝山地種植了一萬多株莞香樹,比起當年翻了十多倍。
  • 我們的小康路:中國東部富裕村——塘栖村的小康口述
    塘栖村生態優美、村容整潔(航拍)。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12月5日電(張斌 項菁 胡丁於 陳奕如)塘栖村位於杭州餘杭市郊,是中國東部發達省份——浙江的一個富裕村。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塘栖人乘時代東風,在邁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斷奔跑。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
    中新網涼山8月31日電 題: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記者 賀劭清 張浪「以前上學天不亮就要起床,沿著陡峭山路走3個小時,才能到最近的公路搭車。」2020年6月30日,隨著最後的「兩隧一橋」完工,客運班車駛進了阿布洛哈村,這座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正式迎來「車路」雙通。阿布洛哈村新貌。 張浪 攝這是阿達麼色牛與同學第一次在村門口坐車返校開學。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雖然全長只有3.8公裡,但由於村莊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巖層破碎,施工難度極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2020-09-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基建扶貧為滇西山村鋪就小康路
    新華社南京10月16日電 題:基建扶貧為滇西山村鋪就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  正值松子採收期,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紅土坡鎮依黑麼村,路旁的松球堆了一米多高,67歲彝族脫貧戶胡永生這幾天忙著用機器給自家的松球脫粒。
  • 文明新關璋 幸福奔小康 ——記全國文明村梁河縣關璋村
    中新網雲南新聞11月30日電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並公布了《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決定》。梁河縣曩宋阿昌族鄉關璋村榜上有名,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 楚雄永仁縣查利麼村的小康路
    楚雄永仁縣查利麼村的小康路 2020-08-0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蘇靖江東進村:美麗鄉村路串起「小康圖」
    江蘇靖江東進村:美麗鄉村路串起「小康圖」 2020-10-30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張祁 王春山   11月23日  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深度最深的省份,貴州能否全面脫貧關係到全國小康目標的實現。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中,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通過「建立一套管理體系,實施電力行業扶貧、定點扶貧、消費扶貧、公益幫扶四項行動」,全力以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貴州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電網力量,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諸暨平安產險:暢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
    為進一步強化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宣傳工作,持續深化「暢行安全路,幸福奔小康」進村入戶宣傳活動,大力提升國省道及沿線農村地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文明意識、法制意識,自覺抵制交通違法和交通陋習,全力防範農村公路交通事故,維護農村交通安全,諸暨平安產險與諸暨市團市委、諸暨市交警大隊共同主辦「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迴宣傳活動。
  • 幸福花開珍田村:一個貧困村的小康路
    在新餘菸草黨組看來,扶貧工作中,將基層黨組織的職責與義務融入脫貧攻堅實踐中,將基層黨組織培養成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才能帶給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避免出現「一脫貧就撒手,一撒手就返貧」的情況。 從關注脫貧群眾的長遠發展來看,堅持質量為先,要下力氣加大產業扶貧,幫助村集體拓展產業渠道,增強村集體的造血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步履鏗鏘扶貧路 五年砥礪結碩果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喻嵐屏 王曉曉)層巒疊嶂,群山環繞,獨特的地貌賦予了新營村秀麗的風景,但也隔絕了脫貧致富路。面對地遠山高、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薄弱等深度貧困狀況,農發行安康市分行始終秉承「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家國情懷,認真執行省分行和市委市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全力助推定點扶貧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用心用情唱響「精準扶建家園、文化扶智結碩果、產業幫扶夯根基、消費扶貧促增收、多措並舉抗疫情」的「駐村幫扶五部曲」。
  • 千村萬戶看小康丨「一增一減」,灘區村奔上小康路
    做好「土地」文章,收入增了;得益於舊村臺改造工程,花銷減了——「一增一減」,灘區村奔上小康路大圖:高家村中草藥種植基地。 小圖:高家村村臺一角。接著,企業為村裡修繕了生產路,疏通了灌排溝渠,並優先錄用村民到企業務工,土地收益翻了幾番,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雙份錢」。「土地流轉讓村民實現人均增收800元,村集體每年也能增收1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500餘名群眾打季節工。」高佔明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還註冊了『高家臺』商標,準備和東營一家公司合作成立高家臺純淨水廠,這個廠子建起來後,每年能給村裡增加10萬元的收入。」
  • 東莞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華燈初上,沿著鴻福路到東莞大道,一路流光溢彩,整個城市猶如鋪開的一幅繽紛畫卷,多種照明方式的結合應用,讓整個街區「變身」現代感十足的夢幻世界。路難走,車亂放,看起來十分不美觀。為了改善人居環境,水濂社區開展了「潔淨城市」專項行動,打響清潔行動戰役,全力推進創建「乾淨整潔村」。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推進,一幅美麗水濂的山水畫卷正呈現在市民和遊客面前。
  • 扶貧踐初心 引領小康路——中國電信湖南公司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中國電信湖南公司以積極行動踐行初心與責任,在沒有信號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網絡,派出扶貧工作隊,紮根貧困村,引進扶貧項目,發展扶貧產業,依託行業優勢,培育網絡電商,以央企的鐵肩擔當,為貧困百姓鋪就了一條雲端上的小康路。從2018年到2020年,在對口幫扶下,湖南公司及下屬單位所負責的128個貧困村26077人全部完成脫貧驗收。
  • 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丨宿遷:奮進!收穫!
    8月,微訊江蘇開展了「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影像徵集活動,用影像呈現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答卷,用鏡頭見證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精彩篇章。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收到了各設區市的踴躍投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宿遷篇,跟隨徵集的影像,感受鏡頭下的美麗江蘇。煙波水世界,綠色夢田園。生態為歸宿,創業求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