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東莞潢湧村:村集體經濟結兩個文明碩果

2020-12-17 澎湃新聞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落後……廣東東莞市中堂鎮潢湧村過去招商時,沒人瞧得上。經過40餘年發展,該村搖身一變成為「明星村」,去年村集體資產69億元,可支配收入6.6億元。這個數據在全市300多個村中,都名列前茅。

10月23日,第二屆廣東省(中國)曲藝之鄉精品展演在潢湧影劇院落幕,來自全省的22支隊伍登臺表演。中堂鎮黨委委員黎錫浩說,潢湧村的體育館、影劇院建得比鎮裡的都好,如體育館可容納3800名觀眾,常被鎮裡徵用來開展籃球賽。

潢湧村的文明戶達標率97%以上,其獎品有茶杯、自行車、被子等。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潢湧村亮眼的數據還有很多,如大專以上學歷村民超兩成;每年 「獎教獎學」約150萬元;在全村4200餘名勞動力中,有3800多人在村內工作;村集體興建了近千套保障房,以成本價賣給本村村民;全村有1200多名志願者,文明戶達標率97%以上。

「我可以自信地說,潢湧村現在已經全面實現小康。」潢湧村黨工委書記黎錫康說。

潢湧村強大的村集體經濟最為人津津樂道。村辦企業金洲紙業年產值65億元,其規模在珠三角地區的造紙企業可排到第三。潢湧村黨工委副書記黎惠華說,造紙產業支撐了全村約95%的經濟命脈。

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潢湧村的村集體經濟依舊強勁,這在整個珠三角都非常罕見。黎錫浩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潢湧村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村幹部很有魄力,適度分紅,重保障。」潢湧村一村幹部表示,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礎配套設施上,重點照顧需要幫扶的群體,最終受惠的是廣大村民。

潢湧村戶籍人口1.1萬人,該村成立13支志願者服務隊,吸納了1200多名志願者。

從「三尾之地」發展為全市富裕村

面積9.5平方公裡的潢湧村位於東莞北端,三面環水,與廣州增城隔水相望。這樣的地理條件一度讓潢湧村發展受限。據當地村民介紹,潢湧村距離鎮上也很遠,過去電壓不夠,水壓也不夠,出村要坐船,沒有通公交車,被大家調侃為是「路尾」「水尾」「電尾」的「三尾之地」。

44歲的黎一帆至今記得,直到初中前夕,他才第一次去東莞市區,那是爸爸帶他去看電影,他們先坐船出村,然後步行至市區,「整整走了4個小時」。

過去,潢湧村村民以種田、務農為生,收入低,住的是磚瓦房,有的房子還漏雨。改革開放後,「三來一補」成為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鄰鎮鄰村招商「紅紅火火」時,潢湧村卻無人問津。

怎麼搭上改革開放的「春風」,這是擺在全村的第一道難題。

「招商不成則自己闖。」潢湧村黨工委副書記黎惠華告訴澎湃新聞,在老村黨支部書記黎樹根的帶領下,全村自力更生,走上自辦工業發展集體經濟之路。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潢湧村辦磚廠,最高峰時年產紅磚1億塊。1982年,潢湧村發展水泥業,年產水泥最高時達到了20萬噸,建材業一度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

真正讓潢湧村騰飛的是造紙業。黎惠華說,早在70年代,潢湧村就辦了造紙廠,但規模不大;1986年-1995年,潢湧村先後建成14臺圓網紙機,年產量17萬噸。從1996年開始,造紙產業逐步取代紅磚、水泥等建材業而成為潢湧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

30多年來,經過多次產業升級,潢湧村的造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黎惠華說,目前,村內最大造紙企業年產能近150萬噸,年產值65個億,其規模在珠三角地區的造紙企業中可排到第三,前兩名都是上市公司,「造紙產業支撐了全村約95%的經濟命脈」。

數據顯示,去年,潢湧村集體總資產達到69.31億元,可支配收入6.63億元,集體公益福利費總支出1.77億元。在村一級對比中,潢湧村的經濟實力是全鎮第一,在全市300多個村中也名列前茅。

村裡建了一千套保障性農民公寓,均以成本價出售給本村村民。

高度保障,適度分紅

如今的潢湧村,村道開闊,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不少外村人來此休閒。臨近河湧的江濱公園,「十裡榕廊」風景宜人,散步、跳廣場舞、練太極的村民很多,這裡又被村民們稱為「長壽路」。

在文體場館建設上,潢湧村更是重金投入。面積達35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5萬冊,自2005年11月開放至今,年接待讀書5000人次。於2005年投入使用的體育館,設有3800多個觀眾席,因建設水準高,常被鎮裡徵用來開展籃球賽。可容納1300多人的影劇院,建設時間已經有20年了,仍是全鎮最好的劇院之一。

2009年,潢湧村第一期500套保障性農民公寓落成,以成本價出售給村民。目前,第二期500套保障性農民公寓正在建設中。據澎湃新聞了解,該公寓的售價遠低於市場價,不對外銷售,而且是集體房產證,村民購買後不能出售。

已住進公寓的85後女孩黎潤清表示,東莞的房價很高,普通家庭買不起,農民公寓幫助了像她一樣的青年,既改善了一家人的住宿條件,也能讓她更安心地在村內工作。

當村兩委幹部多年的黎德嫦說,潢湧村的村幹部有魄力,一直堅持完善「公平普惠、高度保障、適度分紅」制度,逐年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努力讓村民公平普惠享有發展成果。

中堂鎮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主任黎淑君也潢湧人,她說,多年來,潢湧村的經濟實力一直是全鎮第一,但分紅卻不是。黎淑君記得,2005年的分紅,潢湧村每股分5000多元,就不是全鎮最高。

讓鎮黨委委員黎錫浩印象深的是,潢湧村60歲以上老人每年享有3萬多元的福利保障,這既保證了老人的生活,也讓老人的子女無負擔。

潢湧體育館建得比鎮裡的都好,常被鎮裡徵用來開展籃球賽。

傳承「德本」文化,獎教獎學

自1994年開始,潢湧村開展文明戶評選活動,兩年表彰獎勵一次。目前,文明戶率達97%以上。因勇救落水者,53歲的黎潤景被評為見義勇為和「東莞好人」。他告訴澎湃新聞,文明戶是村民們最為看重的榮譽之一,誰家獲得的文明戶獎品多,村民們都暗自「攀比」、「較勁」。至今,黎潤景家仍在使用30多年前獲得文明戶獎品——茶杯。

2018年11月,潢湧村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搭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服務、體育服務等五大平臺,成立了愛心幫扶、居家養老、流動人口等13支志願服務隊,吸納了全村1200多名志願者。

每年,潢湧村投入約400萬元,開展籃球、龍舟、曲藝、太極拳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多位村民表示,近年來,可明顯感受到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

讓村民們自豪的,還有該村的「重教傳統」。數據顯示,在全村戶籍人口1.1萬多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村民已達2480多人,其中碩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後3人。

31歲的黎勝鋒大學畢業後曾在外工作,後回村發展。目前,黎勝鋒是潢湧村最年輕的村幹部。黎勝鋒說,村裡一直重視教育,上世紀80、90年代修建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1994年至今一直堅持舉行獎教獎學表彰大會。

目前,潢湧村每年獎教獎學150萬元左右。村民們認為,這和該村傳承德本文化的歷史傳統一脈相承。

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潢湧村每年投入約150萬元獎教獎學,其獎勵方案是,獲得優秀教師的,獎1000元左右;中考考上東莞「六大名校」的,獎3000-5000元;高考考上清華、北大的獎10萬元,考上985、211的獎勵2.5萬元,考上一本的獎2萬元,考上普通本科的獎1.5萬元,若讀研獎3萬元,讀博獎5萬元。

在黎德嫦看來,尊師重教是潢湧村一直延續下來的歷史傳統。潢湧村以黎姓村民居多,南宋期間,黎氏始祖黎宿從外地遷到潢湧定居。據傳,黎宿因「割股愈親」的孝義受到皇帝的獎勵,旌其門「孝義」,嘉其裡「德本坊」。此後,潢湧村傳承「德本」文化,創辦書院。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潢湧村培養出秀才600多人,舉人36人,進士8人,有「文武進士之鄉」的美譽。

多位回村工作的大學生向澎湃新聞表示,考慮到村裡發展不錯,也能就近照顧父母,回村工作的大學生很多。

10月23日,第二屆廣東省(中國)曲藝之鄉精品展演在潢湧影劇院落幕,來自全省的22支隊伍登臺表演。

開啟第三次產業升級轉型,邁向多元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黎惠華表示,潢湧村造紙產業的原材料是廢品,通過回收再利用,本身較為環保。近年來,根據企業規模的發展需要和國家環保政策要求,村內最大企業金洲紙業累計投資超過2.5億元,對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渣進行資源化、減容化和無害化處理,實現了清潔生產和綠色發展。

潢湧村的江濱公園呈現「十裡榕廊」的美景,被當地村民稱為「長壽路」。

村民們的感受是,現如今,村內的保潔工作提高了,「乾淨了很多」,對水質有較高要求的蜆「又回來了」。

澎湃新聞了解到,當前,潢湧村已開展第三次產業升級轉型,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確立了「一專多元」的產業發展思路,明確立足造紙產業的同時,做大做強「物業型」經濟、做精做優「投資型」經濟、探索發展「服務型」經濟,實現「四輪驅動」。

潢湧村計劃投5億元對現有集體廠房物業進行拆舊建新,利用富餘資金擴大集體固定資產投資,如2017年投資5億元購買東莞市區2萬多平方米的寫字樓,預期年租金收入約2500萬元。同時,潢湧村利用富餘資金參與信託投資計劃或市政項目建設,做銀行結構性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截至2020年6月,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1.58億元,預期年收益可達到8113萬元。

「規劃在前,逐年適度投入,一年一小步,五年見成效。」2016年,潢湧村委託華南理工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編制發展戰略規劃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目前,潢湧已經制定了古村落保護規劃,計劃投入8000萬元對古村落進行保護和修繕,鄉村總體發展戰略與旅遊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正在分步推進。

回顧潢湧村的發展,最引人矚目的是,其村集體經濟依舊強大。

潢湧村鳥瞰圖   潢湧村 供圖

上世紀90年代,由於缺乏活力、效益低下,全國多數鄉鎮企業、村辦企業面臨倒閉、轉制。而潢湧村自辦的集體企業卻能一路做大做強,並憑此高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近年來頗受外界關注的農村典型樣本之一。

黎惠華表示,潢湧村的發展經驗在於,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科學謀劃,敢闖敢試。同時,積極傳承弘揚德本文化,這是一種以宗族文化為紐帶的家文化精神,村辦企業60%的職工是本村村民,「繩往一處扭,勁往一處使,把企業當家,把集體當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莞村小康路⑧|中堂鎮潢湧村:黨旗引領小康路,兩個文明結碩果
    到2004年,因造紙業而興旺的潢湧,村一級集體可支配收入達2.74億元,在東莞村組兩級可支配收入上排名第一,潢湧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展成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但是,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在村辦企業東莞金洲紙業有限公司二樓會議室外,一幅電子顯示屏正滾動播放著工廠的環保實時信息,煙塵、二氧化硫等排放物數據一覽無餘。對於以造紙作為支柱產業的潢湧村而言,這塊顯示屏,是集體經濟由粗放式發展向綠色發展的縮影。而這條路,潢湧已經走過了15年。
  • 秀山融媒體中心開展「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
    秀山網訊 為進一步展示我縣部分村(居)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和鮮活經驗,8月13日,縣融媒體中心調研組前往妙泉鎮熱水塘村開展「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調研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組實地走訪了熱水塘村產業發展基地和溫泉山莊等地,詳細了解該村特色產業發展、企業帶貧效益等情況。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三)從貧瘠鹽鹼地到文明富裕村
    &nbsp&nbsp&nbsp&nbsp為充分宣傳本市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和奮鬥故事,海河傳媒中心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專欄,多路記者深入鄉村基層一線,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普通百姓,挖掘生動事例,通過鮮活感人、具體親民的細節,展示群眾身邊的顯著變化,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看得見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島上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2%,擁有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9.49萬畝,擁有「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等稱號,是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旅遊業逐漸成長為南澳縣的主導產業。近十年來,南澳進島旅遊人數從69.57萬人次增至776.6萬人次;2019年全縣旅遊總收入23.6億元,同比增長14.4%,旅遊業迎來跨越發展。
  • 開欄的話|「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今日上線
    自今日起,澎湃新聞「全國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這一專題推出。調研行活動將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聚焦各個有代表性的城市、縣城、鄉村,調研其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諸多細部,準確反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一個個關乎全面建成小康、關乎脫貧攻堅的鮮活故事將很快與大家見面。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從「龍鬚溝」到小康村
    西官房村曾經也是風景秀麗的魚米之鄉,後來隨著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土壤鹽鹼化嚴重,環境惡化,加之基礎設施落後及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人居環境與周邊城區差距不斷拉大,患上了「鄉村病」:村裡土路揚塵、汙水橫流、垃圾圍村,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居民有窗不敢開,周邊百姓開玩笑稱這裡是「龍鬚溝」;不僅環境差,村民生活也非常不便,用水靠挖井、用熱靠煤球,生活方式原始落後。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涼山昭覺縣:精準脫貧「瓦吉瓦」
    這天,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  「接下來,我就在縣城找個工作幹,工地上也行、廠裡面也行,全家人在一起,過上好日子!」這位彝族小夥興奮地規劃著未來。  如今,彝族寨民們的生存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羊角山下 龍鳳呈祥
    一趟45塊錢,每天2趟到3趟,一年差不多有4萬多塊錢的收入。」  47歲的徐小送,家住遇龍河畔的陽朔鎮雞窩渡村,皮膚黝黑,身材結實,一頭黑黑的圓寸,看起來還像個年輕小夥子。從2004年開始,他就在遇龍河撐竹筏。徐小送說,那時候遇龍河旅遊剛剛開發,許多小老闆買下竹筏、僱傭筏工載客遊河。散戶老闆之間有競爭,管理秩序比較混亂。碼頭設施簡陋,河面還有許多個人搭建的照相臺,影響美觀,也不安全。
  • 「百城千鄉萬村」 象棋比賽
    什邡市文化體育廣播和旅遊局關於開展2020年什邡市「百城千鄉萬村」象棋比賽的通知各鎮(街道),各企事業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什邡市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文件精神,全力推進「百城千鄉萬村」系列活動開展,豐富群眾身邊體育賽事,促進我市象棋運動發展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從「後進」到「先進」,前進村是怎樣前進的...
    這裡,一幅正徐徐展開的美麗畫卷,是前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成效: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明和諧的特色新村已經成形。注重綜合改造,積極整治村莊人居環境第一次進入前進村的人,很難想像到幾年前這裡的狀況——當時的前進村是典型的落後村,村容環境髒亂差,道路泥濘、坑窪不平,「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村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紅色蘭考的新時代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蘭考的發展,於2009年4月,2014年3月、5月先後3次深入蘭考調研指導工作,對蘭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蘭考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傳承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2017年2月在國內首批、河南第一個退出貧困縣序列後,繼續探索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之路,不斷書寫新時代「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新篇章。
  • 2020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桌球賽在雅安名山舉行
    當天,「蒙頂山茶·四川省2020百城千鄉萬村桌球賽暨茅河鎮群眾運動會」在這裡舉行,廣場中心的數臺桌球桌上,參賽雙方你來我往,扣削相行,精彩紛呈。現場觀眾熱情高漲,吶喊聲此起彼伏。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事活動自2019年8啟動以來,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全省各縣(市、區)、鄉(鎮)、行政村積極參與到此項活動中,全域化、全時段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卡陽「變形記」
    已經擔任了6年村黨支部書記的祁生海,回憶起創業經歷,感慨萬千。「當年最大的困難就是老百姓的思想轉不過來,於是我們就先做好村裡黨員的工作,然後再由黨員一個一個去給村民做工作。」從結成幫扶對子,到辦結幫扶事項;從「卡陽之家」手機簡訊群,到「黨員先鋒」微信群、「和諧卡陽」農戶微信群……黨員幹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政策和知識傳達到每一戶貧困戶,及時解答村民們關心關注的問題,分享卡陽發展的喜事、大事和難事,把全村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就這樣,卡陽一點一點探索出了「企業家+駐村幹部+村黨支部+農戶」的脫貧發展模式。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沙河欒卸:美在綠水青山間
    改革開放以來,該村在全國勞模、黨總支書記李長庚的帶領下,經過40多年的艱苦創業,使一個昔日糧食畝產不過百斤,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小山村巨變為以恆利製藥為龍頭,集礦產、建材、貿易為一體的新農村,形成了以恆利製藥公司為中心的工業區、以恆利莊園為中心的生活區、以萬畝銀杏園為中心的生態區的科學布局,走出一條「科學綠色發展、村民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嶽寨村: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8月22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走進嶽寨村。萬畝蘋果園裡遊人如織,嶽家湖生態溼地公園水清岸美;嶽飛紀念館中,忠義亭、清風亭莊嚴肅穆;黨建綜合體大樓前,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明創建先進村的牌匾,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嶽寨村是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村落、歷史名村。這裡是嶽飛後裔的聚集地,村裡80%居民都姓嶽,嶽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是嶽寨村民無形的寶貴財富。」
  • 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2020年樂至縣龍門鎮氣排球分站賽將開球
    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 2020年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龍門鎮氣排球分站賽即將開球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體育,資陽市擬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2020年資陽市「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事活動即將拉開帷幕。計劃年底賽事和活動實現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目標。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資陽市樂至縣龍門鎮氣排球分站賽比賽時間定於:2020年9月18日下午14:30開始。比賽地點:樂至縣龍門鎮初級中學。
  • 四川省2020百城千鄉萬村桌球賽在名山舉行 奧運冠軍陳龍燦開球
    當天,「蒙頂山茶·四川省2020百城千鄉萬村桌球賽暨茅河鎮群眾運動會」在這裡舉行,廣場中心的數臺桌球桌上,參賽雙方你來我往,扣削相行,精彩紛呈。現場觀眾熱情高漲,吶喊聲此起彼伏。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事活動自2019年8啟動以來,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全省各縣(市、區)、鄉(鎮)、行政村積極參與到此項活動中,全域化、全時段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
  • 金華援疆「百村千廠」消薄增收試點啟動
    幫扶溫宿集體經濟薄弱村就業增收| 金華援疆「百村千廠」消薄增收試點啟動 幫扶溫宿集體經濟薄弱村就業增收|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未來已來
    站在數位化、生態化的時代風口,遂昌深刻理解並充分運用電子商務蘊含的「網際網路+」思維,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全力推進「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與阿里雲、網易、海康威視等12家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落地建設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等項目,探索山區縣最美生態、綠色科技、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跨越式發展新路徑,努力打造山區人民的美好家園和全省人民的嚮往之地。
  • 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籃球比賽等群眾籃球賽事將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鍾雨恆7月30-31日,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籃球比賽等賽事工作會議在邛崍舉行,全省21個市州的籃球人齊聚,2020年四川群眾籃球三大賽,即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籃球比賽、四川省第十一屆全民健身籃球公開賽、四川男子籃球聯賽。據介紹,當前省體育局在全國首創全民健身「百城千鄉萬村」系列賽事活動,該賽事是省級系列賽事活動四大示範項目的重中之重,將呈現出「覆蓋全域化、參與全民化、運動常態化、賽事品牌化」等特色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