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東
我市現有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30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9家,按照我省各地市所轄縣區科技創新平臺佔有數統計,我市平均每個縣區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8家,全省排名第一。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基石。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提升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在秦皇島東陽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正在裝運,發往江浙市場。公司總經理肖秀立告訴記者,設備不斷優化升級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這再次證明,只有牢牢把握科技創新自主權,企業發展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東陽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綠化環保和新能源領域的開發利用,致力於「讓垃圾資源化」,2019年,企業研發團隊與燕山大學機械學院博士趙石巖團隊開展技術合作,並共建「秦皇島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經過上百次實驗分析,研究中心攻破了一項項技術堡壘,餐廚垃圾處理「微生物發酵」技術得到市場高度認可,處理後含油率從10%下降到4%以下,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肖秀立說:「今年餐廚垃圾設備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50%,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顯著提高。」
企業有技術需求,高校有研發能力,在市科技局培育引領下,企業和高校共建的創新平臺為雙方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研究中心還下設3個研究室,針對城市生活垃圾再利用、餐廚垃圾制肥、垃圾零排放低溫磁化3個課題開展技術攻關。「我們團隊40多位研究生都加入了進來,從材料、參數、結構等多個方面入手,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一次突破都無比激動,鼓舞著大家開拓創新,這個平臺把高校最擅長的研發能力與企業最迫切的需求緊密結合,推動成果落地轉化,助力產業升級。」趙石巖說。
針對國家、省、市三級平臺建設的重點領域和企業自身需求,市科技局建立並完善了「梯度培育機制」,分類加強指導。
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有7家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重點實驗室、3家企業重點實驗室和15家技術創新中心完成了省級平臺的申報工作。河北航輪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島道天精密磨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獲批,獲得專項資金200萬元,11家平臺獲得專項補助經費560萬元。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是市場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靈敏,從市場需求變化中產生創新靈感和創新意願。「只有重視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秦皇島市惠斯安普醫學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林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我市還沒有醫用口罩的生產廠家。惠斯安普是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疾病早期篩查和幹預設備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主產大型功能醫學檢測、幹預和康復設備。
「受疫情影響,企業面臨傳統產品上下遊銜接、關鍵部件供應困難等情況,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依託『河北省功能醫學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專家審慎評估,果斷決策,斥資上馬口罩生產項目,這既是對衝疫情影響,也是降低企業風險的慎重選擇。」陳忠林告訴記者。
同時,企業緊急申報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果斷轉產投資口罩生產和額溫槍項目。今年3月,惠斯安普自主生產的口罩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名單。同月,公司自主研發的5款大型醫療設備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名單,為我市抗疫工作增添了亮色。
綠色秦皇島,生命健康城。圍繞我市生命健康產業,依託康泰醫學建設的「河北省智能醫療設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大灣漢唯建設的「劉昌孝院士醫藥科學中樞國際研究中心」、長勝營養建設的「河北省蘆筍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市科技局千方百計推動產、學、研齊發力,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近3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平臺共承擔國家和省市級項目370餘項,獲各級政府計劃財政支持項目經費9000萬元左右;開發新產品150項,新產品銷售收入40億元,實現利潤近7億元;與企業合作或為企業解決的技術難題500餘項,轉化應用新技術400項左右,新技術應用效益50億元。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提升了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推動我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秦皇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