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助發展

2021-01-19 瀟湘晨報

□本報記者王東

我市現有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30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9家,按照我省各地市所轄縣區科技創新平臺佔有數統計,我市平均每個縣區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8家,全省排名第一。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基石。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提升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在秦皇島東陽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正在裝運,發往江浙市場。公司總經理肖秀立告訴記者,設備不斷優化升級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這再次證明,只有牢牢把握科技創新自主權,企業發展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東陽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綠化環保和新能源領域的開發利用,致力於「讓垃圾資源化」,2019年,企業研發團隊與燕山大學機械學院博士趙石巖團隊開展技術合作,並共建「秦皇島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經過上百次實驗分析,研究中心攻破了一項項技術堡壘,餐廚垃圾處理「微生物發酵」技術得到市場高度認可,處理後含油率從10%下降到4%以下,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肖秀立說:「今年餐廚垃圾設備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50%,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顯著提高。」

企業有技術需求,高校有研發能力,在市科技局培育引領下,企業和高校共建的創新平臺為雙方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研究中心還下設3個研究室,針對城市生活垃圾再利用、餐廚垃圾制肥、垃圾零排放低溫磁化3個課題開展技術攻關。「我們團隊40多位研究生都加入了進來,從材料、參數、結構等多個方面入手,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一次突破都無比激動,鼓舞著大家開拓創新,這個平臺把高校最擅長的研發能力與企業最迫切的需求緊密結合,推動成果落地轉化,助力產業升級。」趙石巖說。

針對國家、省、市三級平臺建設的重點領域和企業自身需求,市科技局建立並完善了「梯度培育機制」,分類加強指導。

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有7家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重點實驗室、3家企業重點實驗室和15家技術創新中心完成了省級平臺的申報工作。河北航輪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島道天精密磨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獲批,獲得專項資金200萬元,11家平臺獲得專項補助經費560萬元。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是市場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靈敏,從市場需求變化中產生創新靈感和創新意願。「只有重視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秦皇島市惠斯安普醫學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林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我市還沒有醫用口罩的生產廠家。惠斯安普是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疾病早期篩查和幹預設備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主產大型功能醫學檢測、幹預和康復設備。

「受疫情影響,企業面臨傳統產品上下遊銜接、關鍵部件供應困難等情況,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依託『河北省功能醫學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專家審慎評估,果斷決策,斥資上馬口罩生產項目,這既是對衝疫情影響,也是降低企業風險的慎重選擇。」陳忠林告訴記者。

同時,企業緊急申報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果斷轉產投資口罩生產和額溫槍項目。今年3月,惠斯安普自主生產的口罩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名單。同月,公司自主研發的5款大型醫療設備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名單,為我市抗疫工作增添了亮色。

綠色秦皇島,生命健康城。圍繞我市生命健康產業,依託康泰醫學建設的「河北省智能醫療設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大灣漢唯建設的「劉昌孝院士醫藥科學中樞國際研究中心」、長勝營養建設的「河北省蘆筍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市科技局千方百計推動產、學、研齊發力,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近3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平臺共承擔國家和省市級項目370餘項,獲各級政府計劃財政支持項目經費9000萬元左右;開發新產品150項,新產品銷售收入40億元,實現利潤近7億元;與企業合作或為企業解決的技術難題500餘項,轉化應用新技術400項左右,新技術應用效益50億元。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提升了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推動我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秦皇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走好具有鄭州特色的科技創新路子
    徐立毅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 以人才為核心集聚創新要素 走好具有鄭州特色的科技創新路子 2020-11-24 2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集聚創新質變要素的「反應堆」——2020年江門市「科技杯」創新...
    從2013年江門舉辦首次大賽時,僅有52個項目報名,至2020年報名的企業達234家,並且連續3年突破200家,8年時間,大賽完成了量的積累,成為集聚創新質變要素的「反應堆」,不僅點燃了僑鄉雙創者的創業激情、凝聚了創新智慧,更充分展示了江門蓬勃向上的創新力量和企業家創業精神。「這些年來,以大賽為激勵,我們一直在不斷自我突破。大賽已經成為了我們鞭策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載體。」
  • 國內外頂尖資源創新要素將集聚城市副中心
    (武亦彬攝)為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城市副中心將立足運河商務區「金融+總部」產業定位,打造「運河金融城」,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功能,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設立全國自願減排碳交易中心、探索綠色發展先進模式、推動金融領域深度創新;圍繞張家灣設計小鎮「設計+城市科技」主導功能,建設「國際設計小鎮」,
  • 創新市北丨集聚高端要素賦能產業鏈,打造生物科技產業新高地
    引言樓宇經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新亮點,一座座樓宇蘊藏著城市發展新內涵。樓宇崛起之處,往往隱藏著解讀城市經濟發展的某把「鑰匙」。這裡是一片肩負使命的熱土。強大的磁場吸引力下,青島中央商務區加速特色樓宇建設,推動優勢產業集聚,一座現代化的產業新城正在蛻變,未來的產業格局雛形漸顯。
  • 產業集聚形成與發展的五大要素
    改善基礎設施,為產業集聚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基礎設施是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不僅影響區域內的生產要素效率,也會影響區域內產業的空間布局。完善服務體系,為產業集聚搭建健全的平臺支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跨越這一必須跨越的關口,出路就在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讓創新真正成為第一動力。公共服務體系在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集聚創新要素 推動產業升級
    每年每省推薦不超過4家參評企業;每三年覆核評價一次,合格的予以確認,不合格的撤銷稱號;掌握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整體技術水平在同行業居於領先地位……作為其中一家入選單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輪值CEO王智宇告訴記者,「原創性和先進性是交控科技的突出優勢。」軌道交通是城市戰略性基礎設施,事關社會安全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積極打造區域創新集聚區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區屬於後發展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水平落後,但擁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有利於國內外創新技術合作和產學研合作。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重大開放平臺推進建設,為廣西打造區域創新集聚區、建設創新樞紐門戶提供了重要機遇。科學謀劃有利於創新要素集聚的政策體系。
  • 擦亮科創大賽品牌 吸引全球創新要素集聚
    「我們希望將橫琴科創大賽這張品牌越擦越亮,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要素聚集橫琴,共同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支點。」橫琴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創偉如是表示。引入「澳門賽道」匯集澳門元素與上屆不同,本屆大賽有一大亮點,即在初賽、決賽環節特別設置了「澳門賽道」,以吸引更多具有澳門元素的科技創新項目參賽。
  • 胡志莉調研科技創新生態工作時要求 加強研發平臺建設優化科技創新...
    本報訊記者紀楓波報導:昨日上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志莉先後深入湖北源久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達峰汽車智能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市科技局,調研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及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 江西南昌縣: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 助力高質量發展
    創新就是生產力。近年來,江西省南昌縣把創新平臺作為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高端創新資源高效服務產業發展;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珠海:擦亮科創大賽品牌 吸引全球創新要素集聚
    南方網訊 隨著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粵澳深度合作區加快建設,珠澳協同創新的熱潮正在南海之濱湧起。毗鄰澳門的橫琴,成為珠澳攜手的主平臺。「我們希望將橫琴科創大賽這張品牌越擦越亮,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要素聚集橫琴,共同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支點。」橫琴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創偉如是表示。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
  •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供給側和需求側間的人才鏈、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完善以自主研發為主、國際引進為輔的技術體系,確保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在各鏈條上的安全可控。科技創新必須融入國際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 讓科技創新的源泉奔湧而出
    一方面,在以往「共享實驗室」的創新做法基礎上,推動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另一方面,繼續用好產學研合作的法寶,深化企業出題、政府助題、高校答題的產學研合作制度,讓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團隊到新昌來。當然,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營造最優的創新生態。我們提出了一個目標,要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生態最佳縣,正著力構建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激活各種要素,讓科技創新的源泉不斷奔湧而出。
  • 河北深州強化科技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高佔峰、楊蘭)近日,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深州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凱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與清華、浙大等高校成功對接,建立實驗室,研發智慧型、科技型的健康家居系列產品,這也僅是該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 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武漢明確發展路徑:創建一個中心 打造三個...
    以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區域,加快建設東湖實驗室,布局光電科技、集成電路、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等高水平實驗室,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通過提升脈衝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重大科技裝置功能水平,謀劃建設磁阱型氘氘聚變中子源、農業微生物等一批新的大科學裝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平,使武漢成為國家科技創新布局的戰略要地。打造三個高地,一是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 市工信委關於印發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
    一、發展條件與基礎集聚區位於廣州市科技創新走廊與重點城市功能板塊、創新板塊和重大交通樞紐中心,毗鄰城市新中軸線和珠江交匯處,緊鄰廣交會展館,與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隔江相望,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周邊金融、人才、科研要素集聚,佔據各類產業要素交互的關鍵通道,是推動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價值鏈等「網際網路+」創新的最佳戰略平臺,將成為廣州市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核心節點
  • 高層次科技人才齊聚南京雨花 共話創新發展
    人民網南京6月24日電 (顧姝姝)6月23日下午,國際高精尖科技人才創新合作論壇在南京市雨花臺區舉行。此次論壇作為南京創新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旨在為高精尖科創人才與企業交流合作搭建平臺,共同探索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
  •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這樣安排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盛繼亮介紹了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部署安排和具體措施。盛繼亮指出,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堅持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四個面向」,實現科技的自立自強;就是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疏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雙向連結快車道。
  •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18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合作共建基礎上,著力聚焦「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大零號灣」)及「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大海洋平臺」)建設,「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正式落戶上海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