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13萬億,年輕人負債的背後是資本太狠,還是你認識層次太低

2020-12-26 汨羅江上一葉舟

文|汨羅江上一葉舟

導言:

人活著就是為了欲望?

成長的代價分為兩種:一種是付出代價後的「涅槃重生」,另一種是「萬劫不復」。

茨威格的預言

菲茨傑拉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說: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而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說得更直白些:她那時候太年輕,還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暗中早已標好價格。

意思是:不要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取得什麼,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和代價的,就算你能輕易取得什麼生活中的饋贈,最終也要付出代價。可以理解為警戒別人不要貪婪,不要妄圖不勞而獲的意思,也有規勸人們不要恣意揮霍,覺得天上會掉餡餅,還是要踏踏實實付出,認認真真生活,否則,都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面對當下一種叫消費貸的東西,如果茨威格活在今天,他會說:她那時候太年輕,還不知道所有消費貸饋贈的禮物,暗中早已標好價格,會把她送上斷頭臺。

今天我們年輕人所經歷的消費主義,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同時也代表了一種精神文化走到苟延殘喘的邊緣地帶。

當財富的多少成了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就會喪失頭腦的冷靜和理性,盲目崇拜金錢,追逐物慾,為此不擇手段,甘於冒險,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和正義。

當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的時候,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勤儉持家」,就會被消費主義所取代,成為他人口中的笑話。

當急於求成,釋放個性的年輕人找不到「豬站在風口上也能飛」的財富機遇時,透支消費就變相成了他們發洩的窗口,觸及「有錢人生活方式」的一根救命稻草。

消費貸路上的年輕人

一個年輕的男孩,自己上班縮衣節食,卻為了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欠了近百萬的消費貸;

一個年輕的男孩,還未參加工作,在校期間為了談戀愛貸款十萬,結果落進套路貸,變成40萬;

一個年輕的媽媽,消費貸2萬給2歲的孩子上早教,八千辦健身卡……身後還背負幾十萬的貸款沒有還清,每月靠套現支撐著光鮮的生活,壓力之下身體健康狀況頻頻告急;

消費只在指尖一瞬間,短暫的快感後,埋下的是巨大的虧空和人生的凋落。

早在十年前,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女孩,為了掙「大錢」的理想貸款5萬做安利,錢還不上,最後精神失常了。

結局更慘的結局,就不說了!

置身一個到處都瀰漫著消費主義鼓譟氣息的時代,還會有多少人能保持冷靜而理智的頭腦,去思考什麼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沒錢不找爹媽,找比親爹親媽還親的花唄、借唄,找京東白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正在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

2019年一則數據顯示:因為消費,人們竟欠下各大金融機構超過13萬億的貸款!

最近關於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放貸泛濫,年輕人深陷消費貸套路負債纍纍的諸多問題,成了社會和媒體的焦點。消費貸不再是年輕人狂歡的盛宴,而是兇猛的洪水猛獸,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洩洪、敲山震虎」的地步。

金錢自律是一門人生必修課

看了不少報導後,人生突然有點尷尬,我問了自己本年度最有哲學深度的一個問題:問世間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到底為何物,究竟是個什麼?

對於一個堅持金錢自律底線的人來說,除了偶爾在手機中遇到這類廣告時掃一眼,至今關於它們的標誌和App界面到底長什麼樣,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它們已經超出了我的價值訴求——我只關心對我有價值的東西。

記得十年前,為了買飛機票能省50元,我辦了一張信用卡,後來嫌麻煩,就一直沒用過。2前年還清房貸時,想起了有這麼個東西,查了一下,發現裡面居然還有100多元的餘額,莫名的小興奮,感覺就像天空飄過一張紙,直接呼在臉上,拿開一看,是一張百元大鈔,天下掉餡餅了!開心過後,這張信用卡直接被我殘忍地取消,從此我告別了自己人生中唯一一張信用卡的使用歷史。

「有多少錢 ,辦多少事;有多大能耐,辦多大的事。」這是我人生一直信奉原則,金錢自律的底線,自參加工作起,20多年來始終如一。而這種金錢自律的形成意識主要來自這2大核心因素。

一是家庭環境的塑造,二是自身的親歷和耳濡目染的影響。

打小父親就告訴我:掙10塊花10塊,再貪圖享樂借錢花,最後會讓自己欠一屁股債,不得安生;掙10塊錢花7塊,留3塊,防緊應急,誰也不能保證有個意外什麼的;但也不能掙10塊錢花3塊,留7塊,日子不是這麼過的,沒有必要把自己過得那麼苦。

讀書高中時,「民間標會」盛行,最後因為會頭挪用大夥的錢,過度消費、投資,或是少數會腳的過度消費、投資,形成了資金的大面積壞帳、死帳,很多會頭跑路,會腳賴債,大部分會腳則血本無歸,不少家庭搞得破產,妻離子散,有些會頭跑路至今,是生是死杳無音信。我母親也參與了「民間標會」,辛苦積攢的幾萬塊錢換回來一些「物非所值」抵債的家具。

在這2大核心因素潛移默化下,形成了我人生金錢自律的底線。參加工作後至今,一直保持著金錢「守分安命」的自律原則,讓自己能夠輕鬆駕馭物慾的貪婪,而不是成為物慾操縱的木偶。

金錢給不了的自由,靈魂都可以!

相比成為一個億萬富豪,成為一個能控制好自己財務狀況的人,我認為這事真的容易多了。

一場危機下的照妖鏡

2019年,有一種內容叫「自律風口」,網絡掀起了一股自律浪潮,其中不乏歌頌明星的運動自律,偉大的靈魂,卻鮮有人看到他們在奢華生活方面的自律。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律?

我在年末推出的自律專欄中我把《人生自律的四件大事:靈魂極簡、金錢自控、工作精進、健康維護》作為開篇文章,「靈魂極簡」放在第一排序,「金錢自控」次之,它是工作精進和健康維護更為重要的等級。

文章的話音未落多久,萬萬沒想到,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突然出現,把那些平時習慣借貸消費,超前享樂的年輕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下子掉進了失業、還貸的困局裡。在那段特殊的時間裡,估計滿世界的接聽電話中驟然多了一種步調格外一致、低聲急促的吶喊——兄弟/姐妹,借錢應個急唄!

拿著工薪的階層工資,卻過著中產階級的小資情調!

有一種病,叫「精緻窮」!

賺得不多,卻偏偏要靠透支消費,撐起精緻生活。月薪3000,過著月薪8000的生活;月薪8000,過著月薪2萬的生活。一個大浪打過來,輕則人仰馬翻,滿地找牙,重則石沉大海,屍骨無存。

怎麼能輕易忘掉疼痛

人在一些痛苦的回憶上,就像魚的「7秒記憶」,記性特別差,選擇性地遺忘。記吃不記打,好了傷疤忘了疼。

今年「雙十一」狂歡期間,又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每一個字都在試圖召喚人性最大的本能欲望,每一條精準推送的廣告都是算法對性慾望的再次引誘——客官,別走啊,來嘛,進來看看嘛!

狂歡過後,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留下了一張張透支消費的帳單 。

然而,還有多少人記得年初那段「無薪睡眠、無薪躺屍」的日子?又有多少人沒有背叛自己年初痛徹心扉,恨不得斷指立下的誓言——記得存錢,再也不過透支消費的生活了。

一場疫情過後,對於習慣消費貸的年輕人來說,本該意識到:當下存錢,才是人生的頂級自律。

但骨子裡寫進的低級趣味,這點痛又算得了什麼,遠沒有達到他們所無法承受的臨界點。

就像林語堂先生說的: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而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收割你的不是資本,而是認知層次

企業家的本質是資本,資本是逐利的,追求財富最大化,慈善家只是副業、公眾形象,「左手公益收買人心,右手挖空心思掙錢」這才是他們多數人最真實的面目。

不要怪資本太貪婪、要怪就怪你自己太瘋癲、看不穿。背離初心的消費貸早已經不是資本對窮人的「雪中送炭」,更像是對窮人最後一個銅板的「窮追猛打」,加上負債纍纍。

資本和商家都很忙,挖空心思對大眾的心理欲望進行「掘地三尺」——你想買的,本就逃不掉;沒想買的,讓你覺得這原來就是應該買的;可買可不買的,讓你覺得不買自己吃了大虧,很多人內心糾結熬過30秒就投降了。

總之,各種利誘的套路一環扣一環,背後全是人為陰陽謀論的算計和人工智慧的算法。精英是這個社會的導演,大眾只是群演,只有少數幸運的人會成為明星主角。

商業社會,誰都是你,但唯獨你不是你自己,只要活著,你就會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況下,被他人的言論和社會的潮流所影響、左右,甚至是任其操控擺布。

你以為的「活出自我、活出個性」,只是生活在一種假象裡,其實都是被這個世界比你智商高百倍,認知能力處在頂層的人「設計」出來的,永遠做不了真實的自己,最大的個性就是註定成為被反覆收割的韭菜。

之前看到一句:世界正在偷偷收割「認知層次」低的人。想來細思極恐,認知層次高的人永遠都是極少數,韭菜佔多數,永遠都有割不完的韭菜,這是韭菜的宿命。

時代的進步,每一次變革,總有一批人會成為時代的犧牲品;每一次財富分化,總是以更多普通人的貧窮作為代價——讓富有的更富有,讓貧窮的更貧窮。

年輕人透支消費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早些年的信用卡透支、套現,到P2P的亂象叢生,再到如今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的消費貸泛濫,即使有頂層的強勢幹預整頓,但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的浪潮不會就此停止,年輕人的不堪苟且和萬丈深淵,依然會繼續上演。只是多與少,慘與更慘的分別。

年輕人還是得從自身找問題,提高認知層次,進行自我救贖,才能徹底脫離苦海,成功上岸。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浪潮下的年輕人,普遍面臨了一場空前焦慮不安的心理危機:

財富的喧囂,讓很少人能沉下心來學習;消費的盛行,讓很少人不去和周圍的同事、鄰居、朋友和親戚作比較;攀比的心態,讓很少人能不鼓譟,踏實工作,安穩睡覺。樹欲靜而風不止!

心裡的鬧騰,靜已經成了年輕人生活最大的奢侈品。

或許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談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你可以說它很虛無很空洞,接不了人間煙火的地氣。但如今在這個浮華躁動、物慾橫流,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談三觀很有必要。

你眼中定義的世界是什麼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有什麼,你的價值能兌換什麼面對貧窮時的補償心理,急功近利的心態,經不住的誘惑……人只有想清楚這三個問題,才能理智戰勝感性,才能有勇氣站在消費主義時代浪潮的對立面,自成一股清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面向太陽,不問春暖花開,只求積極面對。

人生意義在於修煉靈魂,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月薪5千,買2萬多元的包,過上你想要的生活,不是讓你透支消費,而是告誡你: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月薪5千,給主播打賞幾萬、幾十萬,做不一樣煙火,不是讓你透支消費,而是告誡你:我就是我,認同最好的自己。

月薪1萬,背負房貸壓力,看著身邊同事買車你也買車,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不是讓你透支消費,而是告誡你:你值得過上更的生活是自己定義的,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裡。

千萬別丟了上半句,遵循因果邏輯,人生下一步的美好才會自然呈現。

時代在進步,在這裡並不提倡年輕人「斷離舍」,物質這麼豐盛,世界這麼美好,為什麼不去享受呢?為什麼要重複老一代那種縮衣節食,從牙縫裡省錢的生活方式?但也不提倡年輕人盲目消費,把自己變成「精緻窮」,成為透支人生的囚徒。

生活不將就,但也不攀比!

後半生的精彩,遠勝前半生的浮華。

認清你自己,凡事勿用度。「量力而行」,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你自己欲望,等到你配得上它時,再去擁有它。莫言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時不時用這句勉勵自己,激勵自己。

即使你成為不了你想成為的人,但至少你可以讓自己過得不錯,活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後說一句

別在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之前,就已經輸在「消費貸」上。

別讓為你操作半生的父母,還要拿出」積蓄或變賣房產」來為你的欲望填補虧空。

消費買不來永恆的高潮,也買不來詩和遠方;透支用力過猛,等待你償還的是過把癮後不堪的苟且和萬丈深淵。

踏實工作,努力學習,才是你配得上更好生活的一雙翅膀。

相關焦點

  • 有多少人因負債,處在崩潰邊緣,我們的錢到底去哪了?
    2019年,我們的消費貸總計超13萬億!國家統計局: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10410美元但是人均負債已超13萬元,已超本身實際收入的2倍多,消費貸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錢到底都花在哪裡了?你消費水平提高了,但是你收入能力還是保持在原地,超支部分還是由你個人來承擔,還款日就是噩夢日!看到一大堆的帳單,再看看自己的口袋。分期付款變成常事,幾千上萬的欠款分期之後變成零碎的小數目令人賞心悅目,但往往會忽略分期利息,你根本無法想像利率的可怕。
  • 孫正義:世界負債最多的人,欠了1.1萬億,每天光利息就兩三億
    推薦語:在當今時代,負債已經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比如說房貸、車貸等等,馬雲就曾說過,一個人負債越多那麼就越有本事。雖然這句話有失偏博,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文要介紹的這位,被稱為全球負債"最多"的人,不僅欠下了1.1萬億元的巨款,甚至每天光利息就要兩三億元。此人便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負債1.1萬億元提到孫正義,國人對這位日本企業家十分熟悉。直到今天,中文網際網路上仍然流傳著,早年他投資阿里巴巴的故事。
  • 「欠錢最多」的人:足足負債1.1萬億,光利息每天就還兩三億!
    這時候有不少人肯定會摸著袋子說,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窮光蛋。不過你再怎麼欠錢,也沒有這樣一位人欠的多,他一共負債1.1萬億,每天就是還各種利息的話也要兩三個億。是不是聽起來有一些不可思議呢?欠這麼多錢的人咋還能夠在世界上活得好好的呢!這其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就在日本,名字叫做孫正義。
  • 央行發出警示,不少年輕人被拖累,負債高達「這個數」!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居民存款總額達到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為5.19萬元。 如果沒有存款,當個月光族的影響也並沒有那麼大,但根據數據,我們居民的總債務已經超過200萬億了。根據中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90後人口約為1.7億,95後人口約為7800萬。債務總額約22萬億元,人均債務12.79萬元。90後的平均工資只有5180元,債務收入比是18倍。
  • 全世界負債最多的人,欠下1.1萬億,每天要還3億利息卻不擔心
    身價急轉直下的孫正義,如今欠下了大約1.1萬億人民幣的債務,但是憑藉投資國內最成功的電商公司阿里巴巴,孫正義如今生活仍然很滋潤。願景基金大力投資的領域,包括交通半導體等等,其中有滴滴,優步這樣交通行業的大公司,還有半導體巨頭英偉達,可是由於它嚴重依賴借債投資的槓桿,加上投資的公司大多經營不善,欠下了高額債務。
  • 蛋殼的背後,是資本的血盆大口
    而他的背後,還站著50萬個無家可歸的年輕人。 所以今天,我必須要站出來。 為鍾春源,也為這50萬個無處安放的靈魂。 尋找一個終極解決方案。
  • 總負債200萬億?明明中國人愛存錢,為何負債這麼多?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不管生活條件如何,總要留一部分積蓄放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存款,但是整個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萬元,為什麼明明咱們是很喜歡儲蓄的國家,卻變成了「負債大國」了呢?錢都去哪了?
  • 他負債1.1萬億,每天要還3億利息,但他依舊活得很滋潤
    欠錢,你最高欠過多少?幾千?幾萬?幾十萬應該算最高了。可這幾十萬有時候也不好還。但是有人欠了1.1萬億,每天要還將近3億的利息,但他依舊活得很滋潤。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的軟銀集團截止2018年欠下了1600億美元的債務。約合1.1萬億人民幣,每天就要償還約3億的利息,但是孫正義依舊活得很滋潤。你是不是覺得欠了這麼多錢,孫正義就會破產了?
  • 全國債務總額超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
    並且我國居民的總負債已經高達200萬億,平均下來,中國民眾人均負債近13萬元。那究竟是誰掏空了老百姓們的錢袋子呢?錢又究竟去哪裡了?其實與這4個現象脫不開關係。01一、買房。要說中國民眾負債的錢都花去哪裡了,那房貸絕對是「罪魁禍首」。
  • 蛋殼暴雷的背後,是資本的血盆大口!你覺得呢?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蛋殼公寓背後的故事。一場關乎年輕世代的信任危機,因為蛋殼公寓一系列的「神操作」造成的影響,遠遠不止於租客和房東。在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份報告。年輕人帶來的居住需求,造成了龐大的房屋租賃市場。根據住建委的統計,早在2015年,全國租房市場的成交總額,就已達成了1.5萬億人民幣,而且還在穩步增長。這個幾年之前就已經達到1.5萬億規模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 表面光鮮亮麗,實則負債纍纍,「光鮮負債」害了多少年輕人?
    當今社會,有多少年輕人明明很窮,卻過著富人的生活,月薪兩三千,一個月的消費卻破萬,這就是所謂的「光鮮負債」!大部分的年輕人喜歡享受,愛好面子,可是自己的能力卻無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於是就預支下個月的錢,開銷全靠信用卡、花唄,然後繼續過著「光鮮負債」的生活。有些年輕人一味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吃要吃高檔的,穿要穿大牌的,看起來個個都是白富美、高富帥,背地裡卻都是「大負翁」。當下,負債成風,而「光鮮負債」害了多少年輕人?光鮮負債的關聯詞就是超前消費。
  • 網貸8萬,兩年後還欠100多萬!讓年輕人深陷網貸的鍋,誰背?
    你接觸過網貸嗎?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小米貸、分期樂 ...... 各式各樣的消費信貸產品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正因此陷入深淵。當然,網貸那麼『龐大』,絕對不僅是大學生,年輕人絕大多數躲不了這一茬。因為沒有足夠收入來源,而超額消費慣性難止,一些人負債後每月只能還上"最低還款額",新增的負債則自動轉到下月收取本金利息,由此負債額越滾越大,背上收不抵支、不斷延期的長期債務。
  • 中國年輕人的「毒藥」?它正「榨乾」國人千萬遠離
    這種行為廣泛出現在了收入不能滿足自我的消費需求,但是卻偏偏忍不住花錢的年輕人群體中。 而「超前消費」的途徑有很多,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下,這種消費模式更是成為了「主流」。現在,信用卡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人了,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借貸平臺的出現,正中國人下懷!
  • 年輕人負債那麼多,中國未來會朝向哪裡發展
    經過深入調查分析,在2019年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中紕漏,90後的負債人群佔比達到86%。其中實質性負債(官方解釋太複雜,個人註解為:負債超過當前所有個人資產和收入總和,短期不能完全還清)。且實質性負債人群人均負債超過13萬人民幣。90後和00後人口佔全國總人口23%,也就是說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而這群人的實質性負債人數佔整體人數的45%左右。
  • 這些正在「摧毀」年輕人,10年內暴漲10倍!906億負債該怎麼辦?
    LV、香奈兒、古馳這些奢侈品,對這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包括在校學生都是一種比較高價的消費品,可是儘管這些消耗品價格昂貴,但都穿上了一些年輕人的身,甚至成為常態。很多人都感嘆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真精緻,過得很體面。
  • 繼「黃賭毒」後,又一行業正拖垮年輕人,未成家就已經負債十幾萬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傳統觀念中,年輕人受『黃賭毒』的影響最大,然而隨著超前消費理念的形成,很多年輕人習慣性負債,90後平均負債12萬元,
  • 年輕人的現實困境,這部劇捅破了
    三個人,看似毫無關聯,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負債青年。《大債時代》說的是這屆年輕人背上債務有多容易。又是有多容易,一腳踏空。01樊仲良、楊大器和周詠晴三人認識。曾是高中補習班最好的夥伴。你也許覺得他太浮誇。但小心謹慎地量入為出,就不會負上債了嗎?再看——02周詠晴,就是楊大器的絕對反面。比起前者的好高騖遠和虛無縹緲,周詠晴太現實了。對她來說,沒有什麼比抓著現有的東西努力更實在。
  • 大學生剛畢業,月薪5000負債10萬,被「窮精緻」綁架太可怕
    被窮精緻綁架的年輕人,太可怕了,他們的具體表現為: 「每個月只有五千的薪資,但是背一萬的包。」 科技進步的同時,為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借貸平臺和app層出不窮,也不用求人,看人臉色,上傳個身份證就能借錢,簡直太方便了。 就是因為方便,所以年輕人借錢也缺少了很多顧忌,總覺得「我借就可以還上」,殊不知,無法控制自己消費的人群,想要還上欠款簡直是太難了。
  • 中國人民平均存款,你拖後腿了嗎,負債和「啃老」也是一種壓力
    中國人存款2019全年,全國人民住戶存款餘額在821296.39億元(沒包括企業,機構和單位只算居民)人均存款在5.866萬人民幣,同比增長13%(這是全體人民包括嬰幼兒,老年人,或者沒有收入的人平均下來的)如果你是一家三口那麼存款應該在17.6萬元,你或者你的家庭拖後腿了嗎中國人均負債
  • 「隱形貧困人口」月薪5000,負債10萬:「精緻窮」毀了多少年輕人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90後一代人的債務與收入比達到1850%,該群體欠各種貸款機構和信用卡發行機構的人均債務超過17433美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