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此書札為李大釗致李辛白,關於《每周評論》事宜,推斷寫於1919年5月12日前後不久,信上方「批註」,為李辛白手書 臧偉強藏品10月18日,「百年夢想,先生長歌,中國近現代文化學人圖文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黑龍江大學、北京魯迅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了臧偉強、高楊兩位收藏家幾十年如一日,憑藉自己的偏好、修養、眼光、經驗收集的一批歷史文化名人遺墨,以及著名畫家吳山明所繪的文化學人水墨像,計300餘件,大都未見著錄或首次亮相。
本次展覽最大的特點,即為名家手跡與名字畫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展品以書法條幅、書法手卷、信札、籤名本、實寄封、名片等多種形式,向觀眾全方位展示了魯迅、孫中山、李叔同、蔡元培、章太炎、康有為、梁啓超、徐悲鴻、廖仲愷、周作人、黃侃、錢玄同、劉半農、朱自清、錢穆、林語堂、梁實秋、老舍、茅盾、巴金、郭沫若、徐志摩、鬱達夫等20餘位大家的豐彩與遺韻。為了充分地展示這些藏品,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吳山明親自繪製了一批畫像作品,在展覽中,觀眾們不僅可以領略到先生們的遺墨,更可以感受到先生們的風採。鬱達夫致王映霞,寫於1927年2月10日,為著名的「達夫情書」之一 臧偉強藏品在這裡,我們通過瞻仰這些現代最為著名的文人、學者的手跡、畫像,能近距離地領悟其思想,感受其理念。如今,我們已無法跨越時空,去晉謁、親炙這些曾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尋找國家和民族的出路奔走呼號的先生們,無法真切地直面感受他們的風採與風骨,但透過他們的遺墨與影像,我們仍能依稀觸摸到由他們築起的座座教育、學術、思想的豐碑,感受到他們親手架構的文化偉業,仿佛聆聽到當年,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長歌當哭,而從心底所發出的悲切、激昂的吶喊。先生們留下的文字、手跡,深情泣血。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展示其行狀和語錄,既是為了緬懷、讚頌先生們在文化領域所做出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踐行和實現他們畢生追尋的民族夢想。 先生的背影,雖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正面形象,必將越來越彰顯。中華民族的百年中國夢,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得以實現。
此書札兩通,為錢玄同致夏宇眾。夏氏亦為語言學家,與錢玄同為北京師範學院同事。 臧偉強藏品《任伯年小傳》徐悲鴻應陳之初而作,出版於陳之初所編《任伯年畫集》,為其前言。此卷寫於1950年,27×312.5cm 高楊藏品
文/莊燕琳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即可在線訂閱2016年美術報,微信訂報立減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