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2020-12-17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工力量 ,作者懂點兒啥

科工力量

中國工業科技新聞的權威觀察家

各位好,我是觀察者網的董佳寧,這期節目我們來聊聊法國。近幾年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法國笑話,用以嘲諷法國人愛投降,主要就是二戰的表現過於荒誕。現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用「辱法」這個詞來概括玩這種歷史梗的行為,而且把「侮辱」的「辱」,換成了「乳製品」的「乳」,「乳法」。

說到「乳法」笑話,我可就不困了啊。先來兩個:售賣法國二戰步槍,就摔過一次,從未開火。還有,法國三色國旗很實用,復闢皇室舉左邊,發生革命舉右邊,對外戰爭舉中間。也有很多圖片類的,比如「法軍裝填穿甲彈」、「德軍士兵銷毀法軍軍火」、「1940年環法自行車賽」。當然,這種在別人傷疤上蹦迪的行為不太體面,我只能說,請你們加大力度。

不過歸根結底,法國笑話是一種文化輸出,但是這是誰的文化輸出,這個問題我們要搞清楚。第一部分,我們先來看看「乳法」的起源。

最早的辱法梗可以追溯到英法百年戰爭時期,今天我們拍照合影時比的V字手勢反過來,把手背朝前,手心衝自己,就是英國人在戰爭中對法國人的侮辱性手勢。這一系列戰爭從1337年開始,直到1453年結束,打了一個多世紀。英法兩國之前就一直不對付,積怨已久,戰爭的伏筆,在300多年前就埋下了。

法國的貴族老爺們,經常喜歡橫渡英吉利海峽,跑到不列顛搞副業,搞成了就當了英國國王,徵服者威廉就是這麼起家的,而且英王還在法國留有封地,一時間是家大業大,富得流油。但是法國國王不樂意,寧這都佔領了英格蘭了,就別再惦記著那點法國封地了,這些地盤我要收回,先談判,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因此到了14世紀初,英國還握在手裡的地盤剩不了多少了。不過這些地區都比較富庶,法王一直虎視眈眈,總想著國土統一,這就成了一個導火索。

同時還有繼承權問題,1314年法蘭西國王腓力逝世,腓這個漢字,二聲,左邊一個月,右邊一個非常的非。根據王位繼承規則,子承父業,但腓力的兒子全死了,家族絕後。因此,繼承權就名順言正地落到了腓力的外孫頭上,然而這位外孫恰巧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法國貴族不幹了,推舉腓力的侄子當了國王,腓力六世,1328年即位。英王愛德華三世很不爽,本來以為王冠能多戴一頂,結果就這麼飛了,實在不能忍。再加上兩國長期的經濟矛盾解決不了,就只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於是就開始了英法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出了兩個早期乳法梗。其一,就是之前提到的反V字手勢。這源於戰爭中的英國長弓手,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給法軍造成了大量傷亡。法國人恨得牙痒痒,一旦抓到了英國長弓手,就要剁手指頭。因此每當英軍打了勝仗,就會向法國人炫耀自己完好的食指和中指,比一個反V手勢。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辱法手勢,而且後來不僅僅是辱法了,辱誰都能用,邱吉爾就經常衝著自己的政敵打這個手勢。還有一個電影,裡面出現了「自動辱法機」,是一個音樂盒,一上發條就會彈出反V標誌。

還有一個梗也與百年戰爭有關:法國人只能在女人,外國人,矮子的領導下打贏戰爭。其中,女人指聖女貞德,是百年戰爭時期的人物。在這位「奧爾良村姑」的領導下,法國人痛擊英國侵略者,收復了國土。但後來戰爭失利,貞德被俘,慘遭火刑。不過她的事跡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感動法國」著名人物,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勇士,後來被教宗封聖。

貞德十幾歲就領兵打仗,身邊還有猛將跟隨,比如拉海爾(La Hire)。這位老兄真的有點猛,帶著法軍從奧爾良一路砍到諾曼第,1437年光復巴黎有他,撲克牌上紅桃J的原型也是他。所以說,除了聖女和科西嘉的「矮子」,法國人也有能打的。對於貞德的軍事素養可能有爭議,但沒有爭議的是,她成為了法國的精神領袖,民族英雄,法國人抵抗侵略的象徵,一直為後世傳誦。

1453年戰爭結束,法國戰勝了英國,拿回了除加萊港外全部領土。但英法的梁子算是結下了,怎麼都解不開。一時間,英國民間仇法情緒高漲,日常就是吃飯睡覺罵法國。後來英國工業革命,成為「日不落」帝國,辱法的文化被帶往海外,但這一時期的辱法是一種仇恨宣洩,跟法國人投降關係不大,「愛投降」主要還是指法國二戰時期的表現。

第二部分我們就來講講,法國二戰幹了哪些荒唐事。法國二戰的表現,簡單來講一句話足以概括,銅牆鐵壁馬奇諾,一碰即碎法蘭西。法國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僅僅抵抗了40幾天,就投降了。整個法國戰役,德軍傷亡約16萬人,英法聯軍傷亡約226萬人,聯軍各類技術裝備的損失是德國的2-3倍。不過不愧是歐陸第一法蘭西,好歹還抵抗了40多天,看看別的國家,盧森堡3小時,丹麥4小時,荷蘭4天,比利時19天,波蘭36天。

挪威抵抗的時間比較久,兩個月。能抵抗這麼久,前提也是得到了英國的幫助。挪威最終沒有抵抗住,全境被佔領,但沒有像法國那樣主動投降。哦對了,還得提一下希臘,堅持了216天,是歐洲被佔領國裡堅持最久的,不過前160天,他們的對手是義大利……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是全世界公認的,裡面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這個我們以後再說。

二戰貢獻了了數不清的「乳法」素材,讓人不知道該從哪個說起。再上兩張照片吧,「巴黎的四季」和「法式軍禮」。法國輸得這麼快,是因為軍事思想落後,都1940年了腦子裡還是一戰那一套。這不能全怪法國將領,一戰法國確實靠著塹壕戰和密集重炮,耗贏了德國。

二戰時法國的決策層,基本不相信飛機和坦克能改變宏觀戰略。再加上二戰前法國經歷的經濟危機,和政治上的混亂,就選擇了保守的戰略。

另外,法國自身的戰爭潛力不如德國。經濟危機讓法國在世界的工業產值佔比從1930年的7.6%,掉到了1937年的4.3%,而隔壁德三是10.4%,工業能力是法國的兩倍。另外,當時法國的人口4100萬,德國戰前6000萬,吞併了周圍國家後達到8000萬。高盧雞很清楚,靠自己是打不過漢斯的,必須抱著英國佬的大腿,兩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加起來勉強壓德國一頭。

因此,修築馬奇諾防線的目的就好理解了,你看這碉堡它又厚又硬,你看這要塞它堅不可摧,而且修起來以後就不用那麼多常備兵了,省錢。如果真打起來,一邊靠銅牆鐵壁撐著,一邊動員就行了。如果再能讓隔壁負擔點修牆的錢,法國就能在整條國境線上,建立一座鋼筋混泥土長城,絕對能Make France Great Again!

但馬奇諾爛尾了,實在是沒錢了,只有德法接壤的部分修完了。不過國會老爺們也能接受,馬奇諾防線長達390公裡,德國人不可能從正面攻破,唯一的路線是走低地國家,比利時和荷蘭,都是緩衝帶,英國也不會坐視德國佔領這些國家,畢竟離自己家太近,得出兵。

到時候盟軍只要在比利時和荷蘭,重複一戰的絞肉戰就行了,而且在別人國土上打仗,自己不心疼。至於盧森堡?法盧邊境的阿登丘陵地帶難以行軍,德軍扛大炮,爬過來至少要10天,派點人看著就夠了。只要德軍敢犯秋毫,馬上就會遭受法棍毒打。所以奧地利、捷克被吞併,英法搞綏靖;德國入侵波蘭,從「波蘭起伏」到「毫無波蘭」花了36天,英法仍然坐視。

1940年5月10日,德國人終於決定rush法國了。一開始和盟軍想的一樣,德國兩路大軍,一路佯攻馬奇諾,一路進攻荷蘭比利時。盟軍微微一笑,這套路熟悉啊,已經贏了,大軍開赴荷蘭、比利時。但他們忽視了坦克的作用。坦克是英國發明的,應用在了一戰,法國鼓搗出了單炮塔布局,英法兩國的專家,還研究了裝甲兵軍事理論,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德國。

看到盟軍的動向,「元首」感動了,謝謝你們這些渣渣看不起我,古德裡安「衝鴨」!德國裝甲集群快速通過阿登山區,2天就開進法國,攻下了色當。色當之前就是法國的傷心地。1870年普法戰爭,也是德國的立國之戰,法皇拿破崙三世,科西嘉那位的侄子,御駕親徵,轉進如風,且戰且退,集體投降。拿三在色當,帶著6萬大軍被俘,法皇以身作則,大力開發投降文化,以至於讓法蘭西第二帝國亡了。

二戰算是梅開二度,法國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挖個坑把自己埋了。色當被攻破後,德軍強渡馬斯河,巴黎門戶洞開。此刻法國士兵仿佛先皇靈魂附體,「沒有誰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高呼Vive La France(France的法語和英語發音不一樣),然後舉起了雙手。這的確是,「沒有誰是一個人在戰鬥」,集體投降白給了呀。

但古德裡安只想快速突進,根本沒空管俘虜,無奈法軍投降人數太多,他只能用擴音器喊:「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放下武器,不要擋路。」現在想想,這可能是法國的拖延戰術,只要投降人數夠多,德國人就得派更多部隊去管,推進速度就會慢下來,高盧雄雞簡直太卑鄙了!

古德裡安突破中路後,德軍迅速向兩翼穿插,圍殲了大批部隊。6月13日,巴黎不設防,次日德軍開進巴黎,開戰僅30多天,法國首都易主,破了「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魔咒。不過法軍還是很專業的,組織投降井然有序,154萬人被俘,軍紀絲毫不亂,不愧為「歐洲第一陸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奇諾防線雖然沒在戰爭中派上用場,但在戰後卻被重新啟用。冷戰時期,法國軍方接收了一部分設施,剩下的就拍賣了,改造成了酒窖、蘑菇農場、迪廳等設施。真是法國人民歡樂多啊,在這種「二戰恥辱柱」上喝酒蹦迪,簡直是一場狂歡!

剛講的內容不是在「乳法」,只是把法國幹過的事情,複述了一遍。不過法國還是有一些輝煌的歷史的,第三部分的內容,就來講講這個。

法國確立歐陸霸主的地位,是波旁王朝時期。16世紀末,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四世,結束了長期困擾法國的宗教戰爭,給復興提供了基礎。他的兒子,路易十三執政後,領導法國贏得了三十年戰爭,確立了法國霸權。路易十三駕崩後,其子路易十四加冕為王,在位時間長達72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有著「太陽王」的稱號。他建立了君主專制,法國成為中央集權王國,地方貴族遠離封地,稅照收,但必在國王眼皮子底下住著。

雖然「太陽王」很能打,車翻了一眾歐洲反法勢力,但國庫撐不住了。到了18世紀,法國日漸西山。路易十五幹的不怎麼樣,財政問題解決不了,國家越來越窮,但王室貴族仍然生活奢靡。到了路易十六時期,高潮來了,1798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法國大革命的爭議很大,雖然法國人民戰勝了封建君主,提出了天賦人權等西方普世價值觀,建立了民主政府,但是這些政府換屆比翻書還快,而且熱衷斬首。用的是斷頭臺,據說路易十六親自改良過,把鍘刀設計成了三角形,砍人更利落。然後大革命期間,就被送上去親身體驗了。法國斷頭鍘,國王用了都說好。

從1791年啟用斷頭臺開始,砍人根本沒停過。雅各賓激進派「恐怖統治」時期達到頂峰,三年內至少砍了6萬人。如果你是壓迫人民的貴族,「咔」,如果你是反革命分子,「咔」,如果你不認同雅各賓的理念,「咔」......不過斬人者,人恆斬之,雅各賓派的領導班子,最後也被「咔」了。

斷頭鍘的歷史悠久,名聲顯赫,甚至出口到了海外,納粹德國都在用。直到1977年在法國鍘了最後一個犯人,1981年才被禁用。因此,鍘腦袋成了一個「乳法」梗,被稱為法國的傳統藝能,刻進DNA了。

法國大革命成全了一位猛人,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出生於科西嘉島,剛出生沒幾天,科西嘉就併入法國了,嚴格意義上講,他出生時算外國人。拿破崙雖然年紀輕輕,但戰功顯赫,整個歐洲都被打得瑟瑟發抖,跪下叫爹。後來他發動霧月政變,徹底終結了法國大革命。1804年底稱帝,法蘭西共和國又變回了帝國。不過也不能算是封建復闢,拿破崙立憲了,頒布《民法典》,成為全世界立法的基礎和典範。

但王朝沒有永恆,拿破崙最後還是戰敗了。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佔領巴黎,波旁王朝復闢,路易十八回到法國,拿破崙遭流放。不過1815年初,拿破崙就逃了出來,獲得了舊部的支持,建立了百日王朝。但同年於滑鐵盧再度戰敗,又遭流放,6年後病逝。

這裡還誕生了一個「乳法」段子,經常用來損法國媒體,說他們見風使舵。拿破崙出逃後,計劃返回巴黎東山再起,他一路上收攏舊部,凱歌高奏。

當時某報紙頭條標題是:第一天,「科西嘉的怪物在茹安港登陸」;第二天,「吃人的魔鬼向格臘斯前進」;第三天,「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爾」;第四天,「波拿巴佔領裡昂」;第五天,「拿破崙接近楓丹白露宮殿」;第六天,「陛下將於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這家報社給拿破崙安上的頭銜,隨著他與巴黎距離的縮短,逐漸從壞變好。從一開始的「怪物」到最後變成「陛下」,人們見識到了法國媒體專業的業務能力,和強烈的求生欲。

不過這更像一個段子,而不是可考證的歷史,但用來形容今天的法國媒體也不過時。去年我國領導人訪問法國時,法國的報導到處都是「中國威脅論」,還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是搞政治輸出。當我國和空客籤了價值300億美元的商單後,媒體立即轉變風向,馬上支持中歐合作,大力讚揚「一帶一路」。這變臉速度,川劇都直呼內行。

這幾年,法國日子過得有點艱難。恐怖襲擊不斷,從2015年到今年,共造成270多人死亡。幾周前還出了一個斬首案,歷史老師被極端分子當街砍頭,非常令人震驚。同時黃馬甲運動愈演愈烈,2018年底開始鬧到現在,還沒結束。疫情也沒控制住,28日新增確診3.6萬人,累計確診128萬人,死亡人數超過3.5萬。總統馬克龍宣布,從10月30日起,第二次全國封城。局勢非常嚴峻,有點內憂外患的意思了。

歐洲和美英的關係也不太好,近期英國脫歐;法國這一邊呢,二戰後美國和法國一直就不對付。川普這幾年更是公開「乳法」說,「你們法國一戰二戰都太菜了,沒有美國參戰,早就開始學德語了」。去年年底,川普和馬克龍談話時問道:「你想要一些棒棒的IS戰士嗎?我可以給你,想要多少給多少。」同時,還表示有很多歐洲人前往敘利亞加入極端組織,法國要為此負責。馬克龍也是氣的夠嗆,沒少回懟。

喜歡【懂點兒啥】

get同款

「肝帝衛衣」↓↓↓

原標題:《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現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用「辱法」這個詞來概括玩這種歷史梗的行為,而且把「侮辱」的「辱」,換成了「乳製品」的「乳」,「乳法」。說到「乳法」笑話,我可就不困了啊。先來兩個:售賣法國二戰步槍,就摔過一次,從未開火。還有,法國三色國旗很實用,復闢皇室舉左邊,發生革命舉右邊,對外戰爭舉中間。也有很多圖片類的,比如「法軍裝填穿甲彈」、「德軍士兵銷毀法軍軍火」、「1940年環法自行車賽」。
  • 網上的辱法梗究竟是什麼?全民熱議背後,這場狂歡的源頭在何處?
    最近突然收到了朋友的一條消息,他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法國漢學家都氣炸了。」仔細一問,原來是說最近中國應邀支援了法國一批物資,而上面有一句「千裡同好,堅於金石」而這句話,出自季漢的樵周。「乳髪」實際上是對「辱法」一詞的改寫,常見於和法國相關的負面內容之下,如今它可以出現在任何的場合,無論是視頻的彈幕、文章的評論還是貼吧的熱議,都有它的身影。其於18年末開始走入中國網際網路並開始了流行。
  • 曼城出局,師徒同辱
    曼城出局,師徒同辱1:3!曼城出局!昨天,最愛的球員梅西慘遭凌辱;今晨,最愛的教練瓜瓜再遭打擊……蹚過尤文、越過曼城,裡昂一黑到底?難道今年歐冠要上演法國德比?再來一場法聯杯,裡昂復仇大巴黎?如此劇本,妙不可言,浪漫得讓人想死……去年英倫風盛,歐冠四強有仨,決賽英超德比;這還不算完,歐聯杯冠亞軍也被英超包攬……今年,歐冠四強,德法各佔其二,翻看歷史,絕無僅有!豪強新貴大黑馬,話題感十足。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在顏小二心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為何這麼說?我們繼續往下看。1、忍胯下辱、被蕭何「追」,韓信能屈能伸的「發跡之路」說起韓信,有兩個典故大家一定知道,顏小二當年高中寫作文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一個是胯下之辱,一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胯下之辱我們來回顧一下,大抵是這樣的。
  • 《胯下之辱》成語典故
    胯下之辱【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韓)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伏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譯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意指有才能的人未顯達時被人鄙視、遭受侮辱。
  • 韓信遭遇的胯下之辱
    韓信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韓信的胯下之辱。韓信,家貧無行,家裡有錢可以推薦為吏這一條路是走不通了。又沒有做生意的本領,又不肯種地,所以窮得叮噹響,常常去鄰居家混飯吃。人們都看不起他。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貝當元帥到底是不是背鍋俠?貢比涅森林——法國一戰軍功簿、二戰恥辱柱這個一方面給了貝當至高無上的軍事榮耀,但同時在他內心埋下了更加堅定的信念——我們講過他是堅決反對法軍的這種「攻勢邪教」的戰略思想的,他堅定認為要依託大炮、要塞來防守,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打消耗戰。
  • 資治通鑑:韓信以德報怨胯下之辱,實則早已布下殺招!
    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此。」【譯文】 韓信到了楚地,召見曾經分給自己飯吃的那位漂洗絲綿的老婦,賜給她一千金。又召見曾經羞辱自己、叫自己從胯下爬過去的那個人,任命他為楚國的中尉;並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啊。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就不能殺了他嗎?只是殺他沒有名義,所以忍了下來,才達到了今天這樣的成就。」
  • NBA中誰的胯下之辱最帥呢?
    中國古時候就曾有過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韓信被人們譽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但是在NBA賽場上受到胯下之辱就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事情了。其實在NBA,送給對手胯下大禮可以說是最大的恥辱之一了。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球員都敢從對手頭上跨過去,這很容易就引起雙方球員的爭吵甚至是鬥毆。而那些敢於這麼做的人,他們身上天然得帶著王者一般的霸氣。
  • 教授求學生賜「胯下之辱」是自取其辱
    張能立解釋說:跨過老師,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於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5月13日武漢晚報)自古以來,中國人幾乎都很難接受被人跨過身體的行為。這種「胯下之辱」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武漢理工大學張能立甘受「胯下之辱」,與其說是傳遞「敢於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不如說是自取其辱。評判這一奇葩事件,離不開當時的具體場景。
  • 有辱斯文!這群讀書人竟在遊戲中用文言文撕逼
    在電視劇《知否》裡,我們常常聽到配角孫秀才一句臺詞:有辱斯文,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斯文"在古代泛指讀書人,有辱斯文便是說某人的言行或舉動不符合受過高知識教育的讀書人身份。大家都知道罵人是非常野蠻不文明的行為,所以一般能跟"罵街"聯想起來的只有市井潑婦或者鍵盤俠,可是如今居然有一群"讀書人"竟然絲毫沒有高知識分子應用的涵養,光天化日之下用文言文相互"撕逼",實在是有辱斯文令人不齒!這群"讀書人"就是三國沙盤策略手遊《率土之濱》的玩家。有人要說了,遊戲玩家們互噴不是司空見慣的常規操作嗎?
  • 中法戰爭清朝「不敗而敗」,究竟是軟弱辱國還是迫不得已
    確實,在接連取得鎮南關、諒山等多場勝利,且法國內閣倒臺的大好形勢下,清廷本可乘勝而進、一掃之前屢敗於列強的恥辱,可卻讓人大跌眼鏡地籤署了又一個不平等的《中法新約》。仗打勝了還求和籤約,這就是「不敗而敗」的由來。那麼,在千夫所指、不敗而敗的背後,到底有何原因?清廷接受《中法新約》,究竟是軟弱妥協以致喪權辱國,還是迫不得已順勢而為?
  • 如何看待韓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還是懦弱?
    如何看待韓信的胯下之辱,是智慧還是懦弱?大家知道,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了不起的軍事家,輔佐劉邦打天下,受到劉邦的讚揚與肯定。韓信在成名之前名聲不太好,長期在亭長家蹭飯,被亭長老婆厭惡;接受漂母嗟來之食,遭遇漂母的挖苦;受到屠戶的霸凌,忍受胯下之辱。
  • 三國十大名將後代:陸遜後代不辱祖宗,趙雲後代恐怕已經辱沒將門
    三國十大名將後代:陸遜後代不辱祖宗,趙雲後代恐怕已經辱沒將門 縱觀中國的歷史長河,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風雲,宛如擁有電閃雷鳴之勢,又有著稍縱即逝的絢麗之彩,泰山壓頂般的霸氣,那種叱吒風雲的豪氣,都是這個時代的魅力所在。
  • 韓信原本不用受「胯下之辱」,為什麼他要放棄自己尊嚴?
    韓信本不用受「胯下之辱」,為什麼他要放棄自己尊嚴?在今天,我們的歷史書上還將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標榜為能屈能伸的古人榜樣。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這段記載的意思是:在淮陰這個地方有一個侮辱韓信的人,他認為韓信長得高高大大,又帶有一把佩劍,但性格卻非常懦弱,所以他當街叫住韓信說:你有膽子要麼用劍把發刺死,要沒膽子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而當時韓信選擇了從他褲襠下鑽過去,當時大街上圍觀群眾都嘲笑韓信儒弱。
  • 日企高管又「辱韓」:我們用的都是「純種」日本人
    原標題:日企高管又「辱韓」:我們用的都是「純種」日本人[文/觀察者網鞠峰]日本大型化妝品企業DHC又被曝出種族歧視言論。DHC董事長吉田嘉明在公司官方網店的文章裡,使用侮辱在日韓國人的詞彙,立馬引來了大量批判。抵制DHC產品的話題,也於16日登上了推特熱搜。
  • 郭家麒辱警煽仇 失德失格應懲處
    她斥責,郭家麒身為立法會議員卻以帶有偏見的言詞來煽動市民仇警,有損立法會議員及醫生形象,「亦連做人的基本尊重及禮貌都沒有」。她又指,郭家麒的行為是想繼續令社會分化及撕裂,煽動他人搞事,攬炒香港,直言郭家麒不單要刪除帖文,更要向全香港人道歉。
  • 給大家講一下韓信的胯下之辱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歷史的故事胯下之辱。話說當年韓信要去拜訪他的老師尉繚,他正在想著,去看望老師要帶點什麼好呢,突然聽到街邊有賣年糕的,這也讓他想起老師喜歡吃年糕,他就想給老師帶點年糕。到老師家以後韓信在問老師,他最近在研究和為君子之道。老師告訴他,君子之道在於行,在於道,凡事有可為有可不為。
  • 董彩雲代表:發揮帶頭表率作用 不辱代表光榮使命
    董彩云: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我是來自於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的一名保安族代表,從教30年來,從一名普通小學教師成長為校長,並於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深知這是組織對我多年工作的肯定,也是人民群眾對我工作的認可。
  • 立「辱警罪」不如立「港奸罪」
    被筆者標籤為「港奸」的幾位政客,聯名要為警察立什麼「辱警罪」,筆者看法與泛民的條件反射式反對不同,是認為十分有意思,但前提是要經公民創制式立法。就連23條也可以經這類形式立法,即法案可以經民間的法律專家起草法案,然後交付全民投票通過成為法律。  香港的立法會構成不是平等公平地選舉產生,是有一半被特權階級所控制,受中共所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