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菓子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日本人在喝茶時候吃的點心。
當然,這種點心有明確的定義和分類,不是隨便拈來一個就能配茶或稱之為茶菓子。
「茶菓子」這三個字的組合你不一定知道,但「和菓子」你一定有聽說過,茶菓子就是和菓子中的一種,是專門配茶的和菓子。
上圖:和菓子
菓子——是日本的點心,與和菓子對應的是洋菓子,顧名思義,和菓子是日本大和民族本地土生的點心類型,洋菓子便是從西洋傳到日本的點心。
那麼,茶菓子呢?
其實,茶菓子是唐代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並被保留下來的,在之後被歸類為和菓子的一種。
當時唐代的這種茶點叫「唐菓子」,被日本遣唐使帶了回去並被日本人吸收。
但是,你知道嗎,這種精緻的茶菓子,在中國,已經消失很久了。
現在我們所謂的茶點其實並不系統,甚至隨便拿來一屜包子配茶,也能稱其為茶點。
在中國已經沒有分門別類的規定,南北差異大,且大多時候是「消失」的狀態,人們喝茶時並不講究。
要說茶菓子就先說說茶道吧!
茶道的起源亦是在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
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唐代時茶仙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陸羽還在《茶經》中,提出了屬於中國的茶道精神——精行儉德。
對了,現在中國也沒有正統、系統的茶道,茶道精神也是鮮為人知。
日本茶道分「煎茶道」和「抹茶道」,平時說的茶道指抹茶道。
二者配有不同的茶菓子,種類比較多。
另外,茶菓子也講究季節性,什麼季節吃什麼是不一樣的。
去日本遊玩的話,茶菓子也是不錯的手信,包裝和製作都極其精美極致。
中國古代還是比較講究茶點的,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
粽子:作法與今相似,玄宗詩云:「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餅類 :皮薄,內有肉餡,煎制而成,外酥內嫩;面點糕餅:種類繁多;
蒸筍:放在一個小瓦罐中,與飯同蒸;
胡食:如胡餅,搭納,勒漿;
消靈炙:是一種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腿肉的四兩(最精華的部分)而製成,從字面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於烤肉裡放些什麼調料就不得而知。這種叫作「消靈炙」的茶點是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時同昌公主出嫁後,皇帝賜御饌,其中就有消靈炙,它適於貯藏,「雖往署毒,終不敗臭。」
小天酥 :是一種用雞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後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
消靈炙
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認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長壽的象徵。
以上所舉為宮中茶宴之茶點的一部分。
希望不管是茶道、茶點的傳統習俗和文化,都能得到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