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祠
太原美景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山西老鄉俱樂部!
東湖
清徐美景
離山西省太原市三十多公裡的縣城,縣城中有一個北方小城中少有的湖,叫東湖。湖上有座水閣樓。據說有400多年歷史的東湖處處勃勃生輝,給這個縣城帶來無窮的歡樂和遐想。這個縣城過去叫清源,現在叫清徐,清源古八景之一的「東湖夜月」便由此而來。 --山西老鄉俱樂部!
水泉寨公園
古交美景
水泉寨是一個地方的象徵,也是我們的驕傲。關於水泉寨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天帝見這裡特別美,水是綠幽幽的,就派使者來這裡建造一個亭子,為了他以後可以常來觀賞,可是使者來了以後就愛上了這裡,他怕自己建成以後就不能來觀賞了,就故意拖延時間,天帝知道後大怒,就把他變成了牛,讓他時時刻刻拉著山,這座山就是水泉寨的金牛山,也是水泉寨最特色的一角,現已成為古交市的標誌。--山西老鄉俱樂部!
雲頂山公園
婁煩美景
雲頂山山頂平緩開闊,為一小型草原,草原中有多處清澈如鏡的天池。草原上駿馬奔馳,近年又從青藏高原引進白色犛牛,因此,雲頂山又被稱作是「太原市的青藏高原」。這裡滿山松濤雲海,飛瀑流泉,到處古樹參天,松柏蒼翠,盛夏仍有萬年冰川。是絕好的避暑勝地。林中褐馬雞、梅花鹿、金錢豹等珍禽異獸繁多,其中褐馬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生長著靈芝、桔梗、冬花、柴胡等二百多種中藥材和味道清香的山蘑菇。雲頂山已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逐步開發為森林公園景區。--山西老鄉俱樂部!
阪泉山教堂
陽曲美景
該聖堂位於山西太原市陽曲縣東南,聖母堂屹立於迤麗綿延的阪泉山頂端。聖母堂初建於1897年,十年浩劫遭到破壞,1986年—1989年,太原教區進行了重新修繕,增設了從牛頭坡至聖堂的十四處苦像牌樓。--山西老鄉俱樂部!
大同古城
大同美景
大同城牆位於今大同市城區,因城牆遺蹟依然明顯,在絕大多數現代版的大同地圖上仍有標註。大同城築邑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山西老鄉俱樂部!
渾源恆山
渾源美景
恆山,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恆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恆山,看到這裡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恆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大同老鄉俱樂部!
大同縣火山群
大同縣美景
大同火山群是我國第四紀火山群之一。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於大同盆地東部,可以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東區在許堡、神泉寺一帶。西區指爪園與西坪以北地區。南區是桑乾河以南。北區系大同市以北的孤山周圍。根據火山外部形態特徵,可分為四類:一是穹隆狀的,由玄武巖流組成,二是殼狀的,由玄武巖組成,三是半圓形的,系火山噴發物沿山前裂隙噴出,依山坡流動而成。四是馬蹄狀的,由玄武巖流、火山碎屑互層組成,火山形成後,流水切穿火山口,形如馬蹄狀。--大同老鄉俱樂部!
左雲古城墓群
左雲美景
漢朝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在左雲縣城東北5公裡三裡屯鄉後八裡村東南1公裡處。漢墓群距漢代武州古城(王莽時為恆州)相距只有1公裡,可能為當時官吏的墓群。在興修水利工程時,曾發現1座漢代磚室墓,墓中出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麵,高約17釐米。在古城村中的廢墟中。--大同老鄉俱樂部!
陽高古長城
陽高美景
陽高縣境內長城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一說建於東漢37年。明嘉靖25年(公元1546年),補舊創新。境內長城約46公裡。有三種建築形式:臺地長城、口隘長城、山上長城。 總在陽高探訪古長城,領略塞外風情,更多了一分其它地方沒有的蒼涼、幽遠、古樸、滄桑、渾厚、原始、雄渾。內堡外墩,烽堠相望,幾千年的烽火硝煙在落日餘輝中穿越時空席捲而來,演繹過金戈鐵馬的悲壯,也上演過民族融合的喜劇。可使遊人在此,春季踏青,夏季紮營避暑,秋季採果嘗鮮,冬季賞雪。登長城觀狼煙,點篝火,吃全羊,體驗邊塞長城風光。--大同老鄉俱樂部!
天鎮盤山石窟
天鎮美景
盤山原名叫四裡崗,距縣城東南8裡許。清朝乾隆年間,知縣張坊等文人雅士到這裡敬香踏青,見山勢如龍蟠吐珠,起名盤山。盤山、盤山顯化寺以它的有山有水有寺廟,寺院綠化程度高,環境優美,離縣城較近,受到平民百姓的鐘愛,乃至演化為「四月八逛盤山」的鄉俗。 盤山石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同老鄉俱樂部!
廣靈水神堂
廣靈美景
水神堂位於廣靈縣城南一裡,原名洋水神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乾隆年間增建文昌閣,改名水神堂,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神堂內,碧水清澈見底,甘甜的天然礦泉水衝洩而出,水草嫋嫋、遊魚悠悠,妙趣橫生。中間山勢如壺,故有小方壺之稱。--大同老鄉俱樂部!
靈丘空中草原風景區
靈丘美景
靈丘的空中草原風景區,位於靈丘縣柳科鄉刁泉村東與河北淶源、蔚縣交界處,海拔2151米,頂部草甸面積3萬畝,東西狹長,南北廣袤,屬亞高山草甸,為山西七大綠地之一。甸子梁周長20.7公裡,四周長滿樺樹,山頂為平坦的大草甸。草甸土壤為亞高山草甸土,生草層發育,產草率高,草質好,為肥沃的天然牧場。每到夏季,草甸上數十種野花盛開,黃、紅、紫、白、蘭等各色花朵點綴在碧綠的草甸上與斑瀾起伏的蝴蝶群及藍天上朵朵的白雲交相輝映,繪成一幅巨大美麗的畫面。--大同老鄉俱樂部!
忻州禹王洞
忻州美景
禹王洞位於忻州市城南16公裡的繫舟山腰, 相傳禹王治水時在此居住故名, 舊志稱仙人洞。洞外山勢雄偉, 林茂氣爽, 風景秀麗;洞內九曲迴環, 奇筍怪石, 景象萬千。洞內寬處可容六七百人, 窄處僅一人能夠通過, 到處可見石花、石瀑、石筍、石佛、石塔、石柱等,是一處天然旅遊勝地。--山西老鄉俱樂部!
五臺山
五臺美景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裡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2007年5月8日,忻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梁。--忻州老鄉俱樂部!
定襄西河頭地道
定襄美景
西河頭地道位於山西省定襄縣城西二公裡處的西河頭村。距太原去五臺山旅遊的必經之路忻阜公路僅一公裡,被譽為點綴在五臺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地道戰紀念館自開館以來,接待了六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四千餘名及國內遊客一百餘萬人次。 定襄縣抗戰時期為晉察冀邊區根據地西線的重要門戶,解放戰爭時期也是軍事戰略要地。戰爭年代,全縣一百五十七個自然 村就有八十多個挖有地道。西河頭地道戰遺址,馳名中外,它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兩大地道戰遺址之一,一九八六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所在地定襄縣,為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根據地西線的重要門戶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軍事戰略要地。--忻州老鄉俱樂部!
代縣雁門關
代縣美景
長城雁門關段又名西陘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雁門關關城,周長1公裡餘,由關城、甕城、圍城三大部分組成。牆高10米,石座磚身,內為夯土,開門三重,即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即天險門,石座磚券,額匾書刻「天險」二字,門上有樓,為雁樓。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頂。牆垣設垛口,門洞內原有板門一道,青石板鋪路。雁門樓是駐守官兵巡察、瞭望、休息的場所。--忻州老鄉俱樂部!
繁峙秘魔巖
繁峙美景點
秘魔巖位於山西省繁峙縣巖頭鄉境內,緊鄰省道繁五(繁峙——五臺)公路,是五臺山秘魔景區的代表性景點,由秘密寺、中庵、天井大峽谷、五臺山龍洞、七佛灣五處知名景觀組成。其中秘密寺始建於北齊,唐代高僧木叉和尚闢為聞名全國的禪宗道坊。在參天絕壁之上的五合山龍洞,是傳說中文殊菩薩指令500神龍藏修之所,遊客向洞內探視,時常可見各種奇異幻景,自古就有「朝五臺山不朝龍洞只朝了半座五臺山」的說法。天井峽谷為山西省十大峽谷之一。整個秘魔巖景區壁立千仞,蒼松滴翠,山花爛漫,流水潺潺,自然景觀之美,不但堪稱五臺山之最,也為世所罕見。--忻州老鄉俱樂部!
寧武情人谷
寧武美景
情人谷位於寧武城西 45 公裡處的林溪山深處,馬侖村北側。又名馬侖潭。汾源支流龍眼泉水由潭處經過。情人谷是一條神秘美麗的珍品溝谷。整條溝谷長不過十華裡,入口處寬不盈 20 米。 情人穀穀口寬不過十數米,一條四季不涸的清泉自谷掌流出,在幾公裡的溝谷內花崗巖上「鑿」出十數個令人心醉的連珠石潭和小瀑布,冬季則形成厚達兩三米的冰川,直到四月仍可見到。谷內有桃花苑、杏花岫、紅樺澤、雲杉崖,滿目青山綠樹,異卉青苔,時見野雞、松鼠等小生靈穿越其間,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遊樂勝境。進入情人谷,但見小橋飛瀑,清水流淌,說不盡的纏綿悱惻、情誼悠長。--忻州老鄉俱樂部!
靜樂天柱山
靜樂美景
天柱山風景區,位於靜樂縣城南1公裡處的米碾河與汾河交界處。建有廟宇,寺廟大體分為三部分。下方的應該是大雄寶殿;正上方的是靈霄寶殿,供著玉皇大帝;左上方是關公廟。天柱山距縣城1公裡,有油路可以直達寺廟的門外,中途坡道彎道專門進行了減速和防滑處理、。--忻州老鄉俱樂部!
神池地窯院
神池美景
地窨院也叫地窯院,是我國黃土高原古老而特有的居住方式。其建造方法是,在平地上挖一個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後在坑壁上掏成正窯和左右側窯,再在院角挖一條上下斜向的門洞,供人們出入使用。院中一般挖有滲井,用來收集雨水。部分人家還有專門養牲口用的家畜窯。現存的地窨院大部分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所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絕大多數人已搬出了地窨院,住上了磚瓦房,越來越多的地窨院坍塌破落,或者被填埋、復耕,這種別具風情的民居類型正在逐漸消失。--忻州老鄉俱樂部!
五寨蘆芽山
五寨美景
蘆芽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呂梁山北端,晉西北腹地,涵蓋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汾河源頭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等國家級品牌,是汾河、桑乾河、陽武河、嵐漪河、朱家川五條河流的源頭區,是一處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廟、關十大景觀於一體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態旅遊景區」。景區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號稱險峰99座、奇泉888處、森林百萬餘畝、草原66萬畝。--忻州老鄉俱樂部!
岢嵐宋長城
岢嵐美景
宋長城西起岢嵐縣青城山,東至與五寨縣相連的荷葉坪山。岢嵐境內現存的20餘公裡宋長城牆體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處高約4.2米,頂寬約2.1米。有些段落保留著30釐米左右的女牆,有的地段還有炮臺遺蹟。當地百姓在長城附近還不時發現有少量的磁片、墓碑和古代兵器。岢嵐宋長城建築風格獨特,對研究我國古代邊塞防禦、社情民俗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忻州老鄉俱樂部!
河曲石徑彈院
河曲美景
石徑彈院位於河曲縣城東北25公裡的石城村。創建於民國八年。石徑彈院東、西、南三面石圪梁環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進。整體建築全部為磚面結構,坐東朝西,寺廟東北開一小門,過磚砌小洞,自然石階、獨木橋和「懸空界」,便是黃河懸崖絕壁上通往彌佛洞的懸空石徑,其長百餘米。登臨五徑,俯視黃河,河水波濤洶湧,咆哮萬裡,驚心動魄。--忻州老鄉俱樂部!
保德貂蟬故裡
保德美景
保德縣貂蟬故裡,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忻州老鄉俱樂部!
偏關迤西洞
偏關美景
位於偏關縣城東南35公裡迤西村東北處的石洞窪內。石洞內,有洞三個,南一北二,以溝隔壑。南邊的因坐南背陰,稱「陰洞」,相傳有險,所以只留洞口,裡邊已堵死。北邊一洞,其口窄小,內徑極淺;另一洞因坐北朝陽,呼「陽洞」,就是迤西洞。迤西洞深約五公裡,洞內蜿蜒曲折,高低有錯,寬窄懸殊。高處足有十幾米,低處只尺許,闊處若小型劇場有餘,窄處只能側身過。--忻州老鄉俱樂部!
晉中烏金山歡樂谷
晉中的美景
烏金山歡樂谷是建在森林公園內的生態主題公園。浪漫的深海漂流,神秘的曠谷部落,刺激的星際嘉年華。在森林和大山之間林立,讓你盡情體驗世外桃源的無窮魅力。山西老鄉俱樂部!
和順兵憲牌坊
和順的美景
兵憲牌坊,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梁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梁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晉中老鄉俱樂部!
介休綿山
介休的美景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裡,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清明(寒食)文化節發源地。晉中老鄉俱樂部!
靈石王家大院
靈石的美景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藝術典範,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晉中老鄉俱樂部!
平遙古城
平遙的美景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晉中老鄉俱樂部!
祁縣喬家大院
祁縣的美景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是清代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於民國初年建成了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風格。2001年,喬家大院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中老鄉俱樂部!
壽陽方山
壽陽的美景
壽陽方山,地處山西省壽陽縣城東二十五公裡,壽、盂交接之地。1992年國家林業部200號文件批准成立「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盛夏避暑好地方。晉中老鄉俱樂部!
太谷曹家大院
太谷的美景
曹家大院又稱三多堂,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裡的北洸村,傍依108國道。曹家大院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整體的布局呈「壽」字型。該宅院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結構獨特,雄偉高大,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高超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晉中老鄉俱樂部!
昔陽石馬寺
昔陽的美景
石馬寺,位於昔陽縣西南15公裡處的石馬村。這裡,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後人依像造屋,築以殿閣,遂成為佛寺布局。宋代時,名為壽聖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晉中老鄉俱樂部!
榆次老城
榆次的美景
榆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老城佔地一百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六十萬平方米,景區建築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優秀的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晉中老鄉俱樂部!
榆社資福寺
榆社的美景
這位於榆社縣海金山水庫西北4公裡的下赤峪村西土崗上,背靠山梁,前臨小河,土崖如削,高約15米,寺廟據險而建,十分壯觀。整個建築為四合院式,正面是大雄寶殿3間,單簷廡殿頂,進深3間,建於元至正十年,是典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
正牆有水陸畫,線條流暢,剛勁有力,著色淡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晉中老鄉俱樂部!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左權的美景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位於左權縣城內的北街胡同裡,坐北向南,是一處很有教育意義的革命紀念館。左權將軍,湖南醴陵人,早年參加中國革命,並赴蘇聯學習軍事,回國後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抗日戰爭中犧牲在左權麻田一帶。為紀念他,將當時的遼縣改為左權縣。晉中老鄉俱樂部!
臨汾華門
臨汾美景
華門——天下第一門,位於堯廟廣場的西面,錦悅城東南側。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老師設計,建於2002年,華門3年建成,位於堯都旅遊區中心,佔地150畝。臨汾老鄉俱樂部!
侯馬臺駘廟
侯馬美景
臺駘廟位於侯馬市西北約八公裡的西臺神村北,汾河灘地南側的「古翠嶺」上,廟宇座北向南,佔地7000餘平方米,其建築形式為造型獨特、布局別致的城堡狀。臨汾老鄉俱樂部!
霍州陶唐峪景區
霍州美景
陶唐峪自然風景區位於市區東南20公裡霍山南部,遊覽面積約40平方公裡,史稱陶唐谷。臨汾老鄉俱樂部!
曲沃大悲院
曲沃美景
大悲院位於山西省曲沃縣曲村鎮中心。佔地0.4公頃,建築面積615.49平方米,南向。始建於唐,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重修。臨汾老鄉俱樂部!
翼城關帝廟
翼城美景
關帝廟所祀之神是三國時的蜀國大將關羽。位於翼城縣城內村南大街西側的關帝廟,始建於清乾隆七年,重修於1988年,是臨汾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翼城縣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之一。臨汾老鄉俱樂部!
襄汾陶寺遺址
襄汾美景
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位於襄汾縣城東北7公裡處,汾河以東7公裡,上個世紀50年代文物普查時發現,是一個面積為300餘萬平方米的超大型遺址。臨汾老鄉俱樂部!
洪洞大槐樹
洪洞美景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裡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臨汾老鄉俱樂部!
古縣藺相如公園
古縣美景
相如公園,以古縣歷史名人——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命名,是一處集遊樂、晨練、少兒活動、垂釣、停車為一體的休閒廣場,臨汾老鄉俱樂部!
安澤黃花嶺
安澤美景
黃花嶺是山西省安澤縣森林公園景區之一,位於安澤縣城東17公裡處。主峰海拔1355米,建有防火瞭望塔。景區林路總長25公裡,309國道橫跨景區,交通十分便利。臨汾老鄉俱樂部!
浮山老君洞
浮山美景
老君洞位於浮山縣城南5公裡處,佔地面積1224平方米,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歷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風塵歲月,有毀有建,始成現存規模、1957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臨汾老鄉俱樂部!
吉縣黃河壺口瀑布
吉縣美景
吉縣黃河遊覽區,位於山西省吉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黃河遊覽區這一帶,又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寶庫。臨汾老鄉俱樂部!
鄉寧雲邱山
鄉寧美景
雲邱山位於關王廟鄉大河村、坂兒上村境內,此山層巒疊嶂、奇峰嶙峋、峭壁千仞、氣勢磅礴歷代就是晉南勝景之一,古有「南有武當,北有雲邱」之說。臨汾老鄉俱樂部!
蒲縣東嶽廟
蒲縣美景
東嶽廟位於蒲縣城東二公裡的柏山之巔。這裡環山十多裡皆為松柏叢林,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臨汾老鄉俱樂部!
大寧黃河仙子祠
大寧美景
黃河仙子,名曹仙媼,俗稱曹娘娘。因大寧縣(山西省臨汾地區)馬頭關在黃河邊,據說曹仙媼是黃河流域唯一的神,大寧縣重修曹仙媼廟後,改名為「黃河仙子祠」。臨汾老鄉俱樂部!
永和關
永和美景
永和關地處晉陝大峽谷的永和縣境內,距永和縣城70餘華裡,村前是波濤滾滾的黃河,村後是陡峭直立的絕壁。古時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向崖頂,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臨汾老鄉俱樂部!
隰縣小西天
隰縣美景
寺內分上、下兩院。下院有無量殿、韋馱殿、左右廂房和前向掖門等建築。無量殿坐西面東,內有數十尊銅佛和木雕天宮樓閣。上院左右分別為文殊殿、普賢殿,正中為大雄寶殿。臨汾老鄉俱樂部!
汾西師家大院
汾西美景
在三晉星羅棋布的旅遊景點中,祁縣的喬家大院與靈石的王家大院已成為「晉商文化」的寶貴遺蹟和縮影。近來在晉南又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師家大院,這就是汾西縣師家溝清代民居群。臨汾老鄉俱樂部!
運城鹽湖
運城美景
運城鹽湖,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以南,中條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此地古代為解縣和解州之地,故又名解池,也稱「河東鹽池」。運城鹽湖自古以產鹽著名,所產之鹽稱「解鹽」、「潞鹽」或「河東鹽」。運城鹽湖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地質研究表明,運城鹽湖誕生於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距今約0.5億年.--山西老鄉俱樂部!
芮城永樂宮
芮城美景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裡的龍泉村東側。它始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製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運城老鄉俱樂部!
新絳龍興寺
新絳美景
龍興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始建於唐朝。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觀。唐高宗鹹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稱龍興寺。當時,寺院建築十分雄偉,規模也相當宏大。至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於武宗李炎大興滅法運動,拆寺毀佛之風盛行,龍興寺內的建築毀之殆盡,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宋代時,太祖趙匡胤曾寓居於此,所以改寺為宮。後因僧人居住,才又恢復了龍興寺之名。該寺基址兀聳,居高臨下,頗有氣勢。--運城老鄉俱樂部!
聞喜宰相村
聞喜美景
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非邑)鄉,因以為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歷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運城老鄉俱樂部!
永濟普救寺
永濟美景
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的土崗上。傳說五代時,河東節度使作亂,後漢朝劉知遠派郭威去討伐,圍蒲州年餘,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問策,僧曰:「將軍發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當即折箭為誓,翌日破城,滿城百姓得救,從此更名普救寺。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運城老鄉俱樂部!
稷王廟
稷山美景
稷山稷王廟原在縣城以南50華裡的稷王山上,是相傳的后稷教民稼穡之地。舊時,每年夏曆四月十七日,四方人士必聚此舉行隆重祭典。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遷至今地。現在的廟宇為清代遺物,主體建築有獻殿、正殿,鍾、鼓二樓左右分峙。廟以木、石雕刻見稱,其中的廊柱、欄板裝飾以及山水人物、耕耘碾打等農事活動圖景藝術尤精。--運城老鄉俱樂部!
萬榮李家大院
萬榮美景
位於山西省萬榮縣閆景村,是晉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於清末民初。是一座反映晉南民居風格的典型建築。李氏家族廣做善事,歷世相繼,在當地廣為流傳,被人稱為「李善人」。原萬泉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每逢天旱,村中鬧水荒。民國初年,為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李家牽頭出 資組織全村人打深井,解決了全村人的吃水問題。--運城老鄉俱樂部!
小浪底風景區
垣曲美景
以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風景區內的小浪底大壩、進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築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壯舉,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內柏崖山、黃鹿山、紅崖山、始祖山、荊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觀薈萃,八裡胡同峽、龍鳳峽、孤山峽峽谷幽深,號稱「黃河三峽」。--運城老鄉俱樂部!
臨猗雙塔
臨猗美景
臨猗雙塔為宋代創建。雙塔寺在北宋前名曰「永福院」,宋代名為「妙道寺」,明康熙年間更名為「雁塔寺」,後又名為「雙塔寺」。歷代寺院佛殿巍峨,雄偉壯觀,佛像樓亭,鐘聲洪震,諸僧數千,香火不斷,實為猗氏一大名剎。千百年來,滄桑變遷,今寺院已毀,僅存雙塔。--運城老鄉俱樂部!
泗交風景區
夏縣美景
泗交景區自然環境優美,文化積澱深厚,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勝地、避暑度假寶地,最為著名的有瑤臺夜月、黑龍潭、飛壁崖、黃河小三峽。這裡有盛產天然水晶石的佳寶山,有現代狩獵場,還有李世民安營紮寨的秦王寨、明嘉慶年間開發的銀礦溝、康熙治罪礦監的斬公槐、佛祖打座悟佛的菩提樹,可謂步步景點,處處傳說。--運城老鄉俱樂部!
絳縣東華山
絳縣美景
東華山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東北隅,中條山西北麓之絳縣縣城東南。相傳,東華山是小沉香「劈山救母」時,巨斧砍下,山峰開裂,一半留在陝西華陰縣,即名聞天下的西嶽華山,另一半飛越500華裡,落到絳縣境內,則成為 今日之東華山,故西嶽華山東仞,華山西壁均為萬丈懸崖,遙遙相對,如今刀斧劈削印跡尚依稀可見。--運城老鄉俱樂部!
平陸傅說廟
平陸美景
傅說,約出生於公元前1350年左右的平陸縣。天資聰穎,雖生為奴隸,但由於精明能幹,又善於思考,所以在長期的勞作中,發明了「版築」技術。殷商王武丁在民間訪賢時遇上傅說,後拜其為相,輔佐國政,實行了「治亂罰惡、畏天保民、選賢取士、輔治開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緩解了各王室宗親、國家與奴隸之間矛盾,使殷商出現政治開明,國泰民安百廢俱興的局面。--運城老鄉俱樂部!
鯉魚躍龍門
河津美景
龍門位於河律市西北12公裡的黃河岸邊。東西兩山夾河,懸崖絕壁,相對而立,形狀似門。傳說春季三月,鯉魚逆水而上,躍登此門,化而為龍,故名此門為"龍門"。由於龍門是大禹治水時所鑿,人們為紀念禹的功德,習稱之為"禹門"。再因之地處秦晉重要交通渡口,又稱之為"禹門口"。--運城老鄉俱樂部!
長治城隍廟
長治美景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創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長治老鄉俱樂部!
長子法興寺
長子美景
在長子縣東南20公裡處,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揚華夏的法興寺法興寺始建於後魏神鼎(後涼呂隆的年號)元年(公元401年)。據說,當年有一高憎雲遊至慈林山,十分欣賞這裡的佛地風光,便在山上修了這座慈林寺。唐高宗上元元年,李治皇帝從開封去太原,途中曾遊覽慈林寺,改寺為「廣勝寺」並送給寺院兩株壯丹花。宋英宗治平年間,趙曙皇帝又把廣勝寺改為「法興寺」。--長治老鄉俱樂部!
屯留老爺山
屯留美景
屯留縣老爺山旅遊風景區地處上黨盆地西北,距離長治市57公裡,距離屯留縣城25公裡,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裡,核心景區為2.68平方公裡,2009年,被國際旅遊業管理協會授予「中國最佳旅遊景區」稱號。--長治老鄉俱樂部!
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壺關美景
壺關太行山大峽谷,以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著稱於世。太行山大峽谷內的山西緩東陡,受風化和河流衝刷切割,多森林、山嶺、峽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觀,以雄偉、壯觀、幽邃、奇特、秀麗、險峻取勝。大峽谷總面積5 848公頃, 最高海拔1705米,由八泉峽、紅豆峽、黑龍潭、紫團山、青龍峽等景區構成。--長治老鄉俱樂部!
黎城黃崖洞
黎城美景
在山西黎城縣城北部東崖底鎮的上赤峪村西,這裡海拔有1600多米,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在陡壁上有一個高25米、寬20米、深40米的天然山洞叫"黃崖洞",此洞附近一帶山地便因此得名"黃崖洞"。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華北敵後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軍總部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就建於此地,這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根據地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兵工廠,是八路軍最重要的軍火生產基地,為贏得抗戰勝利和全國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長治老鄉俱樂部!
平順天脊山
平順美景
天脊山景區位於縣城東南36km,距魅力長治70公裡。景區面積1960公頃,海波1800米。被譽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樸原始的自然風光,溼潤的氣候條件,奇麗壯闊的太行風貌和完好的生態植被,成為太行山中獨特的原生態自然風景區。它薈萃了太行山水之精華,集奇、險、秀、幽為一體,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是生態觀光、探險攀巖、攝影寫生的理想選擇。--長治老鄉俱樂部!
襄垣仙堂山
襄垣美景
素有"太行靈山"之稱的仙堂山,九龍懷抱,方圓22平方公裡,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植被多樣,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1725米,觀音峰、翠微峰、靈鷲峰等山峰環列如畫屏,最高峰偉回山享有"上帝之碧爐"之譽,捨身巖懸崖萬丈,天然臥佛神態安詳而莊嚴。虎掌石、海底生物化石、仙堂奇松、媧皇宮奇樹、硃砂洞、黑龍洞等奇石、奇樹、奇洞號稱"仙堂三奇",故有"天然氧吧"讚譽。--長治老鄉俱樂部!
武鄉板山
武鄉美景
板山,位於武鄉縣城東部洪水鎮一帶,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為武鄉縣的最高處。最高峰花兒堖達2008.5米,因山形壁立如板而得名。站在板山,八百裡太行群峰盡收眼底。是融革命傳統教育、自然風光瀏覽和消夏避暑的著名風景旅遊區。--長治老鄉俱樂部!
沁縣聖天寺
沁縣美景
在山西沁縣城東30公裡東郎村北側。始建於晉,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後兩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後大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等。中殿歷史較早,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出簷深遠,翼角惲飛,殿頂單簷歇山式,舉折平緩。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在金柱上搭交,結構規整,手法洗鍊。簷下拱伸出華拱兩跳,手法鬥拱用真昂,直接承託簷部負荷,顯系宋制。殿內壁畫明代所繪,內容為佛、菩薩、脅侍等。--長治老鄉俱樂部!
沁源靈空山
沁源美景
靈空山又名九頂山,位於沁源縣西北冰洋40公裡處的五龍川鄉,海拔2000米。 靈空山方圓百裡,中心處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隻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 在靈空山山腰,有一塊平臺地,古老的聖壽寺就座落在這裡。--長治老鄉俱樂部!
長治縣黎都公園
長治縣美景
黎都-羊頭嶺,又叫黎侯嶺,面積約6平方公裡,嶺上最高點海拔1047米,清光緒版《長治縣誌》記載:「黎侯嶺,縣西南三十裡,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諸山皆石,此獨土山。」羊頭嶺四周溝壑相間,九條嶺脊象九條巨龍。嶺南有黃龍泉、黑龍泉,黃龍泉至今尚存,水質甘甜。嶺上有凸起的土丘一座,相傳土丘上埋有一顆金羊頭,羊頭嶺也由此而得名。--長治老鄉俱樂部!
潞城神頭之戰紀念碑
潞城美景
1938年初,狂叫「踏破太行山」的日本侵略軍在掃通長邯路後,進而佔領了上黨首府長治,威逼晉南重鎮臨汾。為紀念神頭之戰,1988年潞城縣人民政府在當年戰地建造了紀念碑和烈士亭。紀念碑高15.8米,上面鐫刻著-元帥親筆題寫的「神頭之戰紀念碑」七個大字。碑亭周圍松柏環繞、綠樹成蔭、花草拱衛、莊嚴肅穆。「神頭殲敵名垂史冊,英烈浩氣光照幹秋」。--長治老鄉俱樂部!
呂梁安國寺
呂梁縣美景
離石安國寺,位於呂梁市離石區西10公裡的烏崖山麓的一個石窪之中。周圍山巒聳立,絕壁懸崖,群山環抱,松柏叢生,鬱鬱蔥蔥。尤使人驚嘆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那林中異狀萬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間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錦似繡,競相爭豔。寺內水源豐富,清泉長流不息。——呂梁老鄉俱樂部
孝義玉泉山
孝義的美景
玉泉山位於孝義市城南曹溪河生態旅遊開發區,沿迎賓路南行五公裡即至。曾任山西省政協主席郭裕懷譽之為「三晉名勝玉泉山」。普佛寺坐落在玉泉山上,依山勢而建,寺院興建於南北朝,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原名靜樂寺,歷經元、明、清多次修葺和擴建,寺院規模宏大,佔地50餘畝,有各種建築200餘間,分上、中、下三院。玉泉山上還有一座磚砌石心塔,八角形,九米多高,因形狀似筆,故名「筆塔」。筆塔上細下粗,由下而上逐漸收縮。——呂梁老鄉俱樂部
交口縣雲夢山
交口縣美景
屬太行山脈,主峰海拔577米,峰巒迭嶂,山嵐霧靄,雲蒸霞蔚,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花爭豔,素有「青巖表仙境之勝」之稱。
戰國時期鬼谷子隱居地,孫臏、龐涓、蘇秦求學聖地,中華古軍校。
雲夢山自古以來就遊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濟,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隱居多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和解放軍戰士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故聞名遐邇。雲夢山自然景觀優美,文化遺蹟豐厚。雲夢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優美,文化內涵豐厚。既有紂王墓、摘心臺、三仁祠、仙人梯、衛國古城牆、鬼谷洞、孫臏洞、捨身崖、軍壇、將壇等殷商文化和戰國文化遺蹟,又有靈山寺、朝陽寺、青巖絕石窟、清涼庵、玉帝殿、三清殿等道教佛教文化古寺院,是集旅遊觀光、學術研究、尋根朝拜、傳統教育為一體的旅遊好去處。——呂梁老鄉俱樂部
中陽縣上頂山
中陽縣美景
上頂山位於山西省中陽縣正南方向,中心為鳳凰頭,呈圓錐狀,直徑約2公裡,突兀於萬山之巔,昂首向天。遠觀像聳立群山的金字塔,莊嚴肅穆,近看綠茸茸細草裝扮,清新鮮美。錐體外實中空,頂端有一深不見底的豎洞,稱作放風洞,洞口風聲震耳,風小時天晴氣朗,風大時大雨滂沱。相傳此洞是當年上殿龍王沖天而出時留下的,所以當地先民在此修廟紀念求神祈雨。
鳳凰頭左右舒展著鳳凰兩翼,「周回九十五裡」。由萬木叢林簇擁出一條長長的草甸鏈,據《汾州府志》記載,上頂山亦稱「可寒堆」。「山有可汗廟」,說明有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活動過,這條長長的草甸鏈又叫「跑馬梁」,是當年練兵馴馬的場地。仰臥草甸,手可觸天,環顧四圍,群山皆小。在這裡既能領略高山的雄偉壯麗,又能體會草原的寬廣開闊。——呂梁老鄉俱樂部
方山縣北武當山
方山縣美景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位於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南距離石市32公裡,東北離太原 216公裡。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公裡。它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系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
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為北武當山古廟會期。其時,玄天殿前,香菸繚繞,風景區內,遊人如雲。據史載,唐朝時就「朝山進香者年復一年,久盛不衰」。近年來,隨著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建設,遊人更是絡繹不絕。——呂梁老鄉俱樂部
嵐縣白龍廟
嵐縣美景
白龍廟坐落在這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巖之中,更賦予它以神秘色彩。
自古以來,這裡一直被奉為神聖境地,被列為嵐陽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讚賞,曾留下不少讚頌詩篇。位於山西嵐縣城西22公裡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白龍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宋、元、明、清、民國年間,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廟宇格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毀。抗戰勝利,當地民眾依舊貌重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後,群眾自發組織進行了維修。1987年,縣政府將白龍廟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掛匾樹碑以標誌,還逐年撥款修葺。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呂梁老鄉俱樂部
石樓縣天下黃河第一彎
石樓縣美景
天下黃河第一彎位於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最佳觀景點為馬家畔,被譽為「萬裡黃河上最美麗的彎」。 黃河在晉陝峽谷段,總體流向為由北向南,自辛關黃河大橋以南6公裡處,陡然向東,轉了一道極為奇特的大彎。若從高處俯視,該彎西窄東寬、尾部圓滿,宛如葫蘆狀,兩面基本對稱。站在馬家畔觀看,遠窄近寬、遠低近高,水流酷似圓圈,山體極象饅頭,山上棗林密布,黃綠相間。該彎水面寬闊,水流平穩,水面最窄處170米,最寬處430米,自辛關黃河大橋至第一彎出彎處14千米,海拔落差僅為30米。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東徵紅軍由陝西清澗進入辛關,其間寫成著名的《沁園春·雪》。——呂梁老鄉俱樂部
柳林縣玉虛宮
柳林縣美景
玉虛宮,位於柳林縣城一華裡外,青龍城寶寧山山腰。該宮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以明代為主(五處)。該宮座南向北,依山勢而建,高低層疊,四周翠柏成林。前有四十裡抖氣河環繞,與古剎香嚴寺隔河相望,交相暉映;有後明代古城牆圍繞,寶寧山為倚背。
古人云:山之姿態,得樹而嬌,山之骨骼,得石而立。該宮四周翠柏繁茂,山靜鳥啼環境幽雅,殿宇輝煌。主體建築「玄天殿」、殿內有木雕神龕,內置明代真武塑像一尊;殿頂琉璃脊獸,殿前團龍照壁皆為明代萬曆年間,其工藝精湛,剔透玲瓏,它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佔地四萬餘平方米。(一九八四年七月柳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柳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6月1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呂梁老鄉俱樂部
臨縣黑龍廟
臨縣美景
黑龍廟位於山西臨縣南端湫水河入口處的磧口鎮臥虎山。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建於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廟宇規模壯闊,昭然入目。
山門上鑲嵌兩副石刻對聯「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為郡人崔炳文於道光癸卯仲春撰書。另一副「山河碥帶人文聚,風雨祥甘物氣和」為永寧州知州王繼賢乙巳年撰書。王繼賢不僅文彩俊逸,而且書法造詣頗深,名重京師。時高麗國屢派使者求書「健美陵煙」四字,王毅然成書,使者滿意而歸。清帝為此賞其紋銀四千兩,人們讚頌「一字值千金」。1988年和1990年,由省文物局資助和群眾集資,對黑龍廟進行過兩次修繕,保護較好。——呂梁老鄉俱樂部
興縣峰厚崖
興縣美景
峰厚崖風景區革命紀念地、革命遺址集中主要有「晉綏解放烈士陵園在山西興縣城內北隅玉京山麓。建於1952年。面積近5000平方米,坐東向西,依山勢構築。分下中上三院,蒼松翠柏點綴,遠眺近覽,莊重肅穆。下院中央建單簷歇山式紀念大廳,雄偉壯觀,雕梁畫棟,絢麗多彩。中院一泓池水,清盈碧透,石雕小橋縱跨其上。自甬道拾級而上,可直達塔底。上院中矗立著14米多高的紀念塔。正面有毛澤東「晉綏解放烈士塔」題字。其餘三面分置賀龍,林楓,李井泉,武新宇的題字。塔前左右建六角亭各一座,玲瓏美觀。塔後依山執勢壁窯洞式紀念室多孔,分別陳列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鄧發,關向應,續範亭等的遺物、遺稿。——呂梁老鄉俱樂部
交城永福寺
交城美景
交城縣城東陽渠村中心永福寺位於城東1.5公裡陽渠村。創建於隋開皇二年(582),總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2250餘平方米,均為明清遺構。是我縣平川創建較早、規制較大的佛教寺院。
1982年,交城縣人民政府將永福寺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呂梁老鄉俱樂部
文水狄青廟
文水美景
狄青廟。位於文水縣城南30公裡處狄家社村中,又名狄武襄公祠,為北宋名將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諮率昆弟族人於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修建,大元元員二年(1296年),狄青七世孫狄暉重修,現存建築為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建,廊下東西立碑石數塊,其中狄暉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記》最為珍貴。——呂梁老鄉俱樂部
汾陽太符觀
汾陽美景
在山西汾陽市城東北15公裡上廟村。此觀始建年代不詳,金承安五年在此創建醮壇,刻立碑記,後經明、清修葺,始成現狀。為道教廟宇,規模宏敞,布局疏朗,場面開闊。山門三間,有如精巧的牌坊,三彩琉璃團龍,鑲貼在門外兩壁,勁健有力,觀內東西配殿各五間,懸山式屋頂,前簷插廊,東奉后土聖母,西奉五嶽大帝,殿內懸塑滿壁,塑像壁畫基本完備,雖經幾次重裝,不失原作風格,表現后土聖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讚嘆。正北向昊天大帝殿為主體建築,面寬三間,單簷歇山式。正殿三楹,配殿五間的設計頗為稀有。左右配其配殿大於正殿的設計,打破了廟宇建築的慣例,實為罕見。觀內還有狄青墓碑一座,保存完好,以及外地遷來的隋代造像碑三塊,唐碑、唐幢各一通。——呂梁老鄉俱樂部
離石寶峰山
離石美景
離石寶峰山位於離石市東25公裡的小神頭鄉歸化村南隅。寶峰山又名寶盆山,山勢奇險,懸崖壁立,林木叢茂,幾十裡山坡蒼松翠柏覆蓋,四季常青,稍有風吹便濤聲響徹整個山谷。
寶峰山雖為道觀,但明清兩朝供奉的神靈大不一樣。明代供奉玉帝、八龍水母、王母、五嶽聖母、河伯、土地萬佛、觀音;清代供奉玉帝、三教、王母、觀音、關聖、聖母、靈官、龍王。——呂梁老鄉俱樂部
白馬寺山森林公園
晉城美景
白馬寺山森林公園,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市區北4公裡處的城區境內,面積達1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不僅自然風景旖旎如畫,而且人文景觀底蘊深厚,主要景點有「白馬拖韁」、「白馬禪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龍潭」等。景區內的白馬禪寺存有緬甸僧人贈送的六尊「玉佛像」、臺灣佛教基金會贈送的三千冊《大藏經》。--晉城老鄉俱樂部!
澤州鈺山
澤州美景
珏山和青蓮寺景組合而成,兩處相依相偎,上有珏山雙峰攬雲,下有丹河碧波蕩漾。奇山、秀水、雄剎、古觀、名木、山花,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自古被人譽為「晉魏河山第一奇」。珏山勝境:珏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鍾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遊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珏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晉城老鄉俱樂部!
沁水柳氏居民
沁水美景
柳氏民居,位於沁水縣城西南25公裡處歷山腳下的土沃鄉西文興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永樂四年(1406),柳宗元後裔耕讀發家,其建築工藝高超,建築風格獨特,融明清建築藝術精華為一體,集南北建築風格於一身,同時異常巧妙地將皇宮建築工藝運用到民間,真實記載了百世書香文人做官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社會發展的本質,實為中華古民居建築藝術之絕品。--晉城老鄉俱樂部!
陽城楊柏大峽谷
陽城美景
楊柏大峽谷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河北鎮境內。一條秋川河順峽谷靜靜流淌,經久不息。一條主峽和十幾條附峽組成一個峽谷群,各個峽谷常年流水淙淙,一幅獨特的太行山水風貌。楊柏大峽谷植被茂盛,草木種類豐富,可與蟒河自然保護區相比,楊柏大峽谷所處的西南山系,以析城山為主,無論是自然風光,地質構造還是植被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晉城老鄉俱樂部!
陵川崇安寺
陵川美景
崇安寺,俗稱凌煙寺,為陵川大寺之首。隋開皇十六年(596)佛事開禁時,這裡就比較繁盛。創建年代無從稽考,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 命為「崇安寺」。崇安寺建築宏大,氣勢雄偉,經過全面修繕,重現它故有的風姿,成為陵川一著名旅遊景點。崇安寺最壯美的建築首推山門古陵樓。相傳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的陵墓就在樓下。寺東部的鐘樓內有一隻六尺高、口圍一丈五尺有餘,重約萬斤的大鐵鐘,為寺之瑰寶。傳說這口鐘撞起來,聲波可達三十裡。--晉城老鄉俱樂部!
高平大糧山
高平美景
山頂有古寺院,通道360級臺階。峰奇壑幽,景色秀麗。 此山原名摩天嶺。歷史上的長平之戰,這裡曾是趙軍的指揮中心、瞭望臺、糧倉所在地,大糧山故名。趙將廉頗在此駐紮兩年之久,演繹了以沙代糧、積米成山的歷史故事。--晉城老鄉俱樂部!
陽泉市北山公園
陽泉美景
陽泉市北山公園位於山西省陽泉市開發區西部,建於2006年,公園的主題群雕是以聖經的耶穌事跡為背景,這在中國內地獨一無二。--陽泉老鄉俱樂部!
平定娘子關
平定美景
娘子關為中國萬裡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口,山西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陽泉老鄉俱樂部
盂縣藏山
盂縣美景
相傳春秋時晉國大夫趙朔被晉國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孤兒託付給門客程嬰,程嬰捨去己子,攜趙朔的孤兒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後人就把盂山改名為藏山,並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陽泉老鄉俱樂部
朔州崇福寺
朔州美景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朔州老鄉俱樂部
應縣木塔
應縣美景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景點。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朔州老鄉俱樂部
右玉殺虎口
右玉縣美景
處於西北塞外的邊城殺虎口鎮是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幾百年來一代代的將士從這裡由關內走向關外,踏上抗擊外辱的不歸之路。當地有句流傳頗為廣泛的民諺——「一入殺虎口,人間路難走」。—朔州老鄉俱樂部
懷仁金沙灘
懷仁縣美景
山西懷仁 金沙灘在山西懷仁縣城南30公裡處的黃花梁腳下,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也是傳說中楊業兵敗罹難的地方。—朔州老鄉俱樂部
山陰漢墓群
山陰縣美景
漢墓群在朔州市山陰縣西南,舊廣武與新廣武城之北,共有 288座。整個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朔州老鄉俱樂部
┥山西老鄉俱樂部┝
以鄉音 ♥ 聚鄉情 ♥ 愛鄉土
山西老鄉俱樂部
大同老鄉俱樂部:DTLXJLB長按複製關注以上帳號,支持家鄉,宣傳家鄉。
——更多功能
回復 城市名稱 即可在微社區找老鄉
回復 2 全國400城市QQ群、海外QQ群裡找老鄉
回復 3 各縣人在外QQ群、各縣人在北京QQ群
回復 0 幫助
山西老鄉總聯絡人微信號 1017323265
山西新老鄉點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