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在這五千多年裡,國史、方志、姓氏,是記錄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佐證,而姓氏文化更是我族人的標誌,它的起源可一直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
根據文獻的記載,我國出現過五千多個姓氏,這僅僅只是漢族的,其他少數民族比如蒙古族、滿族等等音譯過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隨著各朝各代的興盛衰亡,一國之君姓氏的尊卑也一直都在變化著。直到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徹底衰亡,姓氏才開始沒有尊卑貴賤之分,即便如此,卻還是有人對一些姓躲之而唯恐不及,比如「鬼」姓。
「鬼」姓氏的由來
說到「鬼」這個姓氏,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它曾令人高不可攀、貴不可言,但卻遭到現代人的反感。現代人沒有人願意用這個「鬼」字作為姓,鬼姓之人也對它諱莫如深。那麼這個「鬼」的究竟是從何時成為姓氏的呢?
傳說在黃帝一統中原,他有一個著名的重臣「鬼臾區」,「鬼」姓便源於此處,而後也有「鬼」姓之人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甚至在商朝一度出現了「鬼」文化。考古發現,商人在龜甲獸骨上面所刻畫的正是代表著「鬼」文化的咒語,也就是現在的甲骨文,在古代的時候隨時隨地會用刻畫的咒語圖案進行祭祀禱告活動。
古代「鬼」姓氏代表著永恆
商朝人的世界觀認為:神仙和靈魂是永恆的存在,而人存在相當短暫,而人死後並不會立即真正的死亡,而是以鬼魂的狀態存在,神仙與鬼魂在「永恆」的概念中是可以相通的,所以以「鬼」為姓,代表永恆地存在於世間。因此「鬼」姓氏成為了商朝最尊貴的姓氏,殷墟卜辭中即有人名:小臣鬼、貞鬼,鬼即為其姓。商朝滅亡後,此姓氏仍廣為流傳,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鬼」姓逐漸開始消失。
商朝時「鬼」姓尊重至極
古人對「鬼」姓的推崇,不僅體現姓氏中帶鬼,名字中也會有鬼字出現。比如戰國時期的鬼谷先生,這個人非常有才,他曾經頒布的外交政策將戰國六國調戲了一番,可以說是戰國時期國家局勢的幕後把控之人。除此之外,還有魏晉南北朝的程殺鬼、漢朝破羌侯榆鬼也頗有名氣,都是戰場上殺敵無數的將軍領袖,看來從黃帝時期一直都有「鬼」姓的存在。
現代無人敢姓,避之不及
隨著人們逐漸開始注重姓是否吉利,有兇兆的姓成為了忌諱,例如鬼、豬等,如今更是無人敢用此姓。其實「鬼」作為姓時並不讀「gui」,而是「wei」。對於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對「鬼」都有些懼怕,認為這個姓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更是不願意將姓變成姓「鬼」了。
中國、日本等國仍流傳此姓氏
雖然大多數當代人很避諱「鬼」姓氏,但中國許多文學作家,似乎是冥冥之中對「鬼」這個字頗為喜愛,新生代作家廖潤柏為自己選擇「鬼子」作為姓名,楊沫之子也名為「鬼」。這個字相對於中國來說,在日本似乎是更加喜愛,日本人姓氏之中帶有「鬼」字的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幾乎隨處可見帶「鬼」姓氏的人,比如鬼澤、鬼冢喜八郎等等,數量已經達到了12萬人口,值得一提的是雖姓氏帶鬼但重名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