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一封求助信開始
信的內容大致是說孩子小時候父親、外公、外婆相繼去世。
母親因改嫁後將他送養別處,收養他的家庭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把他送回母親,母親心家庭又不接納他。
就這樣,10歲的小孩被踢來踢去,不但沒有得到母愛,還吃不飽穿不暖,還生活都困難。
沒辦法,只有寫了一封求助信,想要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幫助。
得到幫助
這個消息在得到媒體的關注後,母親以才知道這個消息來回應。
孩子母親說信件是房東所寫,孩子照著抄下來的。
承認確實有這樣的難處,但並沒有不照顧,只是生活形勢所迫,還聲稱每天都照顧了孩子,只是因為有新的家庭時間,不能更多時間來照顧這個孩子。
網絡上很多評論,基本都是同情孩子,也有認為母親無能為力也很可憐。
在引起媒體關注後孩子也得到了相應的救濟金和低保費,還採取了對孩子母親的一些監督工作,讓其能夠盡到監護人的責任,事情目前就算是基本上妥善了。
感觸
這裡,我想對這個事情中的人物,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孩子:除了可憐、同情、揪心之外,沒什麼說的。不管後續怎麼樣,至少目前,他已經從心靈和身體上收到了傷害;孩子母親:俗話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但是,我沒有看到她剛在哪裡,自從丈夫和家人去世後,她選擇的是放棄自己以前孩子來尋找靠山,這裡不要說什麼力所能及和無能為力,如果真的有這份責任心的話,再苦再累都能生活下去,實在不行也可以尋求國家幫助。對她這樣的行為,感到厭惡;
房東:兩個字:中國好房東。
國家:及時伸出援手,強大的責任和擔當,身為子民,感到光榮和自豪。
社會: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