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浦東國際機場的防輸入壓力陡增,作為上海「東大門」閉環中的重要一環,集中醫學觀察點也迅速擴容,從6個到18個再到42個,觀察點越多,隔離中的留學生也越多。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原本是浦東國際機場的定點醫院,3月16日開始,也加入了集中醫學觀察點的「戰隊」,第一個出任領隊的就是「暖爸」盛豐——這名70後,女兒在讀大二,外表看似粗獷,內心其實很柔軟。在觀察點連續工作4天4夜未合眼之後,盛豐也有了「張爸」張文宏標誌性的黑眼圈。
左一為盛豐
虎嗅薔薇 一人掛「三帥」
「怎麼也沒想到,十天做了三個點的領隊!」盛豐3月16日,接替4號點領隊;3月23日,被派往33號點開闢新戰場;3月25日,35號點又需要「拓荒虎」了,盛豐屬虎,幹起活來應了那句「虎嗅薔薇」,威猛又細緻。
35號點外,櫻花剛剛開過,薔薇已經含苞。春日暖陽,盛豐卻不準隊員們去曬。
「孩子們悶在房裡14天,看見滿園春色已經心猿意馬,你再曬個太陽,那不是火上澆油嗎?」
不負春光,在盛豐這裡也有妙用:一位女健身教練惦記著健身餐,叫了個蔬菜沙拉,可是,按規定不能送生的食物,防止發生腹瀉,與新冠病情混淆。女教練很不高興,不大配合。盛豐連忙摘了一枝帶著露水的櫻花,配上新鮮的小蛋糕,送到女教練房間裡。神奇的是,女教練不再鬧情緒了。
留學生們的感謝信
「她的年齡只比我女兒大一點,我就像哄女兒一樣哄哄她。」盛豐笑了,這一輩20來歲的孩子,大多數是父母心頭肉,難免有點小任性,但是,他們又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懂事的。」
家長微博吐槽 「我不怪他們」
3月25日,上海氣溫跳水,下起了小雨。偏偏是這個時候,35號點迎來了大批住客。其中,年輕人大多數穿著短袖,行李還沒到,在春寒中瑟瑟發抖。
很快,微博上就出現了家長們的吐槽,抱怨隔離點不人性化,「孩子們都幾十個小時不吃不喝了,現在還要挨凍!」
盛豐一邊聯繫機場,一邊安撫隊員,說:「我不怪他們,假如是我女兒我也著急的。我們趕緊把行李送到房間裡,解決問題是關鍵。」深夜23時,行李大批運到了,全隊人員裡外配合,以最快的速度把行李箱送到了對應的房間。
35號點最多時接納了350餘位醫學觀察對象。常常是在凌晨時分,大量的人員進出,可謂壓力山大。領隊盛豐,與護理帶教老師黃瑛一起,對著一個畫好所有房間的表格,運籌帷幄,做好工作流程。他說:「隔離服我們都穿過,那種滋味不好受。只有讓每一個穿隔離服的人,分分秒秒都利用起來,做儘量多的事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才是對隊員的最好保護。」接待、登記、調查、轉運、防護、消毒……,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出現疏漏,環環相扣,「這就是一個領隊該做的。」
40號點 距離病毒最近的一次
「如果說醫學觀察點是一塊荒地,那我們每個人就是開墾者。只有開闢好,後方的家園才能安全,我們心裡才會踏實。」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負責了7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大部分都是新開拓的,最後開出來是40號點,吳晨星是點上的一名醫生。
「3月27日,我們在楊秀芳護士長的帶領下,趕到隔離酒店開闢戰場。「吳晨星說,160多間客房的徹底檢查,已經讓人十分疲憊。第二天傍晚,就迎來了7輛大巴、共163名入境旅客,許多從墨西哥、卡達、新加坡、柬埔寨等熱帶國家返回的旅客連厚衣服都沒有,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有一位在美國讀書的留學生,經英國、俄羅斯、卡達、新加坡、韓國6個國家,跨越三大洲曲線回國,其疲憊程度可想而知。等到所有旅客入住完畢,已經深夜11點多了。
吳晨星說,29日通報一名旅客核酸檢測陽性,需要轉運到醫療機構再次複查。「我立刻復盤前一天晚上接待他的所有細節,確認做到了萬無一失。」緊接著,「我們詳細排查了Y先生在兩個航班上及大巴上的所有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在最嚴密的防護之下進入他的房間,將他全程從專用通道護送到120轉運車上,隨後對他房間裡的所有物品進行徹底消殺並禁止他人進入。「這是我距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一次切身體驗。」
隨著防控形勢變化,最近,一批集中醫學觀察點關閉。第四醫學觀察點運行75天,圓滿完成隔離觀察任務。即將撤點之際,接替盛豐的領隊孫杰說: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工作,幹著自己從未乾過的事情,這將成為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
讓我們看看
這些「逆行者」的工作照吧↓
編輯:趙婧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