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點領隊眼中的留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很懂事」

2020-12-22 浦東發布

進入3月份,浦東國際機場的防輸入壓力陡增,作為上海「東大門」閉環中的重要一環,集中醫學觀察點也迅速擴容,從6個到18個再到42個,觀察點越多,隔離中的留學生也越多。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原本是浦東國際機場的定點醫院,3月16日開始,也加入了集中醫學觀察點的「戰隊」,第一個出任領隊的就是「暖爸」盛豐——這名70後,女兒在讀大二,外表看似粗獷,內心其實很柔軟。在觀察點連續工作4天4夜未合眼之後,盛豐也有了「張爸」張文宏標誌性的黑眼圈。

左一為盛豐

虎嗅薔薇 一人掛「三帥」

「怎麼也沒想到,十天做了三個點的領隊!」盛豐3月16日,接替4號點領隊;3月23日,被派往33號點開闢新戰場;3月25日,35號點又需要「拓荒虎」了,盛豐屬虎,幹起活來應了那句「虎嗅薔薇」,威猛又細緻。

35號點外,櫻花剛剛開過,薔薇已經含苞。春日暖陽,盛豐卻不準隊員們去曬。

「孩子們悶在房裡14天,看見滿園春色已經心猿意馬,你再曬個太陽,那不是火上澆油嗎?」

不負春光,在盛豐這裡也有妙用:一位女健身教練惦記著健身餐,叫了個蔬菜沙拉,可是,按規定不能送生的食物,防止發生腹瀉,與新冠病情混淆。女教練很不高興,不大配合。盛豐連忙摘了一枝帶著露水的櫻花,配上新鮮的小蛋糕,送到女教練房間裡。神奇的是,女教練不再鬧情緒了。

留學生們的感謝信

「她的年齡只比我女兒大一點,我就像哄女兒一樣哄哄她。」盛豐笑了,這一輩20來歲的孩子,大多數是父母心頭肉,難免有點小任性,但是,他們又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懂事的。」

家長微博吐槽 「我不怪他們」

3月25日,上海氣溫跳水,下起了小雨。偏偏是這個時候,35號點迎來了大批住客。其中,年輕人大多數穿著短袖,行李還沒到,在春寒中瑟瑟發抖。

很快,微博上就出現了家長們的吐槽,抱怨隔離點不人性化,「孩子們都幾十個小時不吃不喝了,現在還要挨凍!」

盛豐一邊聯繫機場,一邊安撫隊員,說:「我不怪他們,假如是我女兒我也著急的。我們趕緊把行李送到房間裡,解決問題是關鍵。」深夜23時,行李大批運到了,全隊人員裡外配合,以最快的速度把行李箱送到了對應的房間。

35號點最多時接納了350餘位醫學觀察對象。常常是在凌晨時分,大量的人員進出,可謂壓力山大。領隊盛豐,與護理帶教老師黃瑛一起,對著一個畫好所有房間的表格,運籌帷幄,做好工作流程。他說:「隔離服我們都穿過,那種滋味不好受。只有讓每一個穿隔離服的人,分分秒秒都利用起來,做儘量多的事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才是對隊員的最好保護。」接待、登記、調查、轉運、防護、消毒……,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出現疏漏,環環相扣,「這就是一個領隊該做的。」

40號點 距離病毒最近的一次

「如果說醫學觀察點是一塊荒地,那我們每個人就是開墾者。只有開闢好,後方的家園才能安全,我們心裡才會踏實。」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負責了7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大部分都是新開拓的,最後開出來是40號點,吳晨星是點上的一名醫生。

「3月27日,我們在楊秀芳護士長的帶領下,趕到隔離酒店開闢戰場。「吳晨星說,160多間客房的徹底檢查,已經讓人十分疲憊。第二天傍晚,就迎來了7輛大巴、共163名入境旅客,許多從墨西哥、卡達、新加坡、柬埔寨等熱帶國家返回的旅客連厚衣服都沒有,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有一位在美國讀書的留學生,經英國、俄羅斯、卡達、新加坡、韓國6個國家,跨越三大洲曲線回國,其疲憊程度可想而知。等到所有旅客入住完畢,已經深夜11點多了。

吳晨星說,29日通報一名旅客核酸檢測陽性,需要轉運到醫療機構再次複查。「我立刻復盤前一天晚上接待他的所有細節,確認做到了萬無一失。」緊接著,「我們詳細排查了Y先生在兩個航班上及大巴上的所有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在最嚴密的防護之下進入他的房間,將他全程從專用通道護送到120轉運車上,隨後對他房間裡的所有物品進行徹底消殺並禁止他人進入。「這是我距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一次切身體驗。」

隨著防控形勢變化,最近,一批集中醫學觀察點關閉。第四醫學觀察點運行75天,圓滿完成隔離觀察任務。即將撤點之際,接替盛豐的領隊孫杰說: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工作,幹著自己從未乾過的事情,這將成為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

讓我們看看

這些「逆行者」的工作照吧↓

編輯:趙婧

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堅守隔離點,到底是什麼動力在支撐?
    地點:上海市奉賢區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點記錄人:海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周梅5月18日,作為第四批進駐隔離點工作,至今已滿十天。每一天我們都很忙碌,穿上防護服全副武裝好投入到工作中。為隔離期滿的人員辦理解除隔離手續,為隔離對象測溫、登記、消毒、填寫相關資料信息,有時忙好了往往已是第二天凌晨。回到房間,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無法入眠,再過幾小時又要上報各類報表……21日那天接到通知,晚上九點有一批美國回來的留學生。
  • 孩子:我很懂事,但我並不快樂
    而懂事的孩子呢,他們不會用一哭二鬧來「要挾」父母,在東西不夠分給所有人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第一個退出,放棄自己也喜歡的食物。而父母只會向其他的孩子說:「你們看,她多懂事啊,你們也學著點」。長時間的懂事和退讓,只會讓父母越來越習慣的忽視他們。
  • 外國教授直言:「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可能比你想的還糟糕!」
    可是海歸留學生真的就如此優秀麼?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外國教授的一句話震驚了很多人。在國內留學生似乎是能力的標杆,可是留學生在外國人眼裡卻遠不像我們想像中的樣子,一位外國教授曾經指出: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非常糟糕。具體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這位外國教授大談中國留學生。本以為是國際歧視,但仔細聽他分析過後卻又覺得句句在理。那外國教授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是什麼樣的呢?
  • 《天津日報》教師節特刊報導我校志願翻譯突擊隊領隊孫倩事跡
    9月9日,《天津日報》教師節特刊以《天外玫瑰在疫情防控一線綻放》為題,報導我校志願翻譯突擊隊領隊孫倩事跡。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孫倩一次次主動擔當、一次次直面危險、一次次衝鋒在前,從天津機場到北京機場,從隔離點到基層社區,從北京新國展接泊區到天津海關、邊檢,輾轉10餘個崗位,出徵10餘次,服務2000餘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在共克時艱的大局面前,克服困難、不計得失、放下「小我」、成全「大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
  • 有些孩子的懂事,從來都不是自願的
    我們沒有出生在一個十分富足的家庭,我們羨慕那些有錢的孩子,可我們也知道父母已經盡力了。那麼,那時候的我們已經長成了現在的大人模樣,如今的你又是怎樣的呢?1.你自卑過嗎?很久前聽過一個別人給我講的故事,說的就是一個從小就很自卑的小姑娘。
  • 魯籍留學生在德州的14天隔離——歸途「中轉站」滿滿「家鄉情」
    青島籍留學生小劉:德州之情,山高水長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辛昊龍3月17日,歷程7000多公裡,歷時近10個小時,家在青島的留學生小劉所乘坐的飛機,從德國杜塞道夫抵達北京。作為山東籍的境外歸國人員,小劉被接到德州進行了為期14天的隔離。
  • 請不要誇「孩子真懂事」,沒有自我的孩子,活得很累
    文|福林媽咪現在很多父母都以自己孩子的懂事和順從感到自豪,甚至成了炫耀的資本。可是你知道嗎?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懂事」,並且正在逐漸喪失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我大學室友生活費從來不會主動跟父母要,都是父母給他打。有一次,他爸媽忘了給他打生活費,她就啃了一星期的饅頭。最後,在我們的勸說下,他給家裡打了電話。電話裡,他父母還罵他是不是上學上傻了,沒錢了都不知道跟家裡說。
  • 90後眼中的2020年,到了該懂事的年紀了
    無論怎樣,作為90後的你該變得懂事了,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當新年伊始的時候,90年出生的夥伴們已經三十了。想想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在別人口中怎樣不懂事怎樣囂張的90後,已經開始奔三了。從古至今,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該到成家的年紀了。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存在著對父母的崇拜,是對父母博學的憧憬。
  • 孩子的某些「懂事」行為,可能是低情商的表現,當父母的別亂管
    一.我的孩子從來不惹禍 常聽到有的家長很自豪地說,我的孩子從來不惹禍,可老實了。的確,我們不否認這類孩子那是相當好管理的,養這樣的孩子三個五個都沒問題,因為她們可不會給父母或者老師招惹什麼麻煩。
  • 「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糟糕!」外國教授一席話扎心了
    之前看到過一檔訪談節目,就讓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原來在國外教授的眼裡,中國的留學生居然是「這副模樣」。在該節目當中,這一名外國教授直接感慨:「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要糟糕!」他的一番話語屬實是非常的扎心,但是又說的句句在理。
  • 外國教授: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慘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外國某知名教授更是直接表明:「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遠比你想像的要慘,要糟糕!」看完外國教授的一席話,真的是令人扎心,卻也是十分現實。 外國教授眼中的中國留學生 1、「中國學生的確很勤奮,但總是過於依賴和相信課本,缺乏批判性思維」 這位外國教授首先肯定了中國學生的勤奮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家長眼中的懂事,卻是自己擺脫不掉的枷鎖曾經看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就是那個過早懂事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敢任性,不敢惹父母生氣,只要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就會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我特別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而且我一點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好聽話好懂事」。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集中隔離點裡的愛心接力
    11月22日,樂樂和她的父母開始接受集中隔離。11月28日,樂樂的爸爸首先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三天後,她的媽媽也被確診。接下來,這個僅9歲從未離開過父母的小女孩必須獨自面對隔離生活。但集中隔離點裡許許多多的一線抗疫工作者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料溫暖了孩子的心。「對這個病我們沒有過於擔心,只是孩子太小,一個人在隔離點也沒有親人可以照料!」在電話採訪中,樂樂的父母對記者講述了當時的心境。
  • 在美小留學生包機回國5人確診?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嗎?
    和之前從英國回來的小留學生一樣,這些從美國回來的孩子也同樣是機票自理、集中隔離。有媒體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紐約飛廣州的包機中,目前已發現5名小留學生核酸檢測呈陽性被送醫!雖然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不過首批從英國抵達濟南的小留學生中,的確已經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和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有人直呼:怕什麼來什麼!
  • 心理學:小時候越是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就越可能一事無成
    懂事的孩子讓人欣慰?別天真了,他們只不過是父母教出來的「傀儡」罷了鄰居小張今年30歲,在大家眼裡是個不錯的小夥,不僅孝順爹媽,對街坊都挺客氣的,大家有什麼事找他幫忙,小張絕不推脫,而且他也從不跟人吵架,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可是,誰曾想到這樣一個「好好先生」,卻突然把自己的家給砸了,父母和鄰居們都看傻了,以為小張發神經了。
  • 陳立農領隊小朋友開運動會,哽咽落淚:早熟的孩子太辛苦了
    節目組設計的機關,當三個小領隊把電動火炬湊到一起放在盤子裡後,火炬臺上就會燃起真的熊熊烈火。綠隊的領隊年齡特別小,看到火燃起來之後嚇傻了,站在原地驚慌失措:「不要這樣」。當時瑞娜都跑出去快30米了,聽到小夥伴驚恐的聲音,她又主動折返回來,把綠隊的小領隊給抱回去了。
  • 陳立農領隊小朋友開運動會,哽咽落淚:早熟的孩子太辛苦了
    領隊陳立農和隊裡小夥伴試圖安慰她,瑞娜沒有像個孩子一樣撲到老師懷裡哭泣,而是默默地走開了。她看上去不想被人安慰,只想一個人慢慢消化這對她來說十分巨大的挫折。節目組設計的機關,當三個小領隊把電動火炬湊到一起放在盤子裡後,火炬臺上就會燃起真的熊熊烈火。綠隊的領隊年齡特別小,看到火燃起來之後嚇傻了,站在原地驚慌失措:「不要這樣」。當時瑞娜都跑出去快30米了,聽到小夥伴驚恐的聲音,她又主動折返回來,把綠隊的小領隊給抱回去了。
  • 杭州回應16歲留學生與同學隔離存差異:各區舉措曾不同但都合規
    另據南都記者了解,目前,浙江省決定對來自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人員採取14天集中隔離措施。 針對16歲留學生從美國回到杭州後未集中隔離,杭州市西湖區政府辦公室曾回應,當事人程某某系未成年人,安排其居家隔離符合「杭防組〔2020〕7號」文件規定。3月23日,一名家長告訴南都記者,自己的兒子和當事留學生程某某是同班同學,從美國出發,經日本轉機,並於3月17日到達杭州。
  • 回國留學生:酒店隔離點狀況極糟 床單上有血跡尿跡
    「我好害怕,我現在體溫37.5度,」一位正在天津指定酒店隔離、自稱為英國留學生的的郝同學(化姓)28日下午告訴觀察者網,她於26日從倫敦飛抵天津,正在按規定進行14天的隔離。但在入住隔離酒店後,她遇到了不少問題。
  • 1.5萬留學生包機背後,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留學生不都是許可馨
    近來,包機接1.5萬英國小留學生回國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表示,這些孩子平均年齡才14歲,大半還是小學生,去英國留學不過是為了獲得綠卡而已,不值得同情。但桃子以為,對待這件事切不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留學生裡面,確實有許可馨這樣這樣的害群之馬,但並非所有的留學生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