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翠雲廊留下活寶,此寶的歷史有兩千多年,我們要好好保護

2020-12-27 歷史店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太白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結合蜀道的壯景,將蜀道的崢嶸、突兀、巍峨、崎嶇,刻印進詩句中,留給後世的讀者細細品味。但是李白寫蜀道難時,忽略了一個信息,秦始皇在蜀道上,為後人留下了一件珍貴的「活寶」,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句詩描述的,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故事,據傳說記載,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古蜀地憑藉天險阻隔、與世隔絕,遠古的中原大陸上,依次發生了堯、舜、禹之間的兩次禪讓,之後則是夏、商、周的三朝更替,而在此期間,古蜀之地也在水土的滋養下,逐漸變為自成一派的「古蜀文明」。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秦國勢力的不斷擴大,它開始對巴蜀之地垂涎欲滴,傳至秦惠王,終於決定吞併古蜀國,可是天險橫斷其中,想要入蜀,勢比登天,秦惠王思慮再三,想出一條妙計:他命人做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後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還表示為了溝通兩國關係,願意將五頭金牛送給蜀國,貪得無厭的蜀王不疑有詐,便叫來了朝中的五個大力士,叫做「五丁力士」,讓他們去鑿山開路,把金牛拉回來。

故事的結局顯而易見,入蜀的「大道」已然鋪好,秦惠王又施以手段害死了五丁力士,隨後輕而易舉將蜀軍殲滅,古蜀國自此亡國。到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天下終於重新合為一體,氣貫長虹的秦始皇,在今天的西安市西鹹新區附近,修築了歷史聞名的阿房宮,修築時使用的巨量木材,都來自蜀地,後世杜牧作《阿房宮賦》寫道:「蜀山兀,阿房出」。意思就是說,阿房宮建造了起來,蜀山因此便禿了山。

蜀地的百姓自然無法忍受,那一直陪伴他們的山川狀景,轉眼都變成了光禿禿的山包,群情激憤,百姓震怒,秦始皇為了安撫百姓的情緒,只得下令:命令當地官員,必須親力親為,在蜀道沿途的山川上植樹造林,並且要多植柏樹,因為松柏容易存活。

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劍州知州喬缽,因公務行到蜀道之上,有感而發,作詩一首,其中有詩句寫道:「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路。兩行古柏植何人。三百裡程十萬樹。翠雲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溼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因為將古柏樹道,比喻成翠雲廊,十分生動形象,所以這條古道有了新的名字——「翠雲廊」。

從秦朝到現代,兩千多年恍如隔世,當年的入蜀古道到如今,不僅變了名字,也早已變了容顏。今日的蜀道,以劍閣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沿路幾百公裡的道路,兩旁都是挺拔的古柏,而翠雲廊也早已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一個4A級風景區,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的遊客。

而在蜀道上,在「翠雲廊」中,有秦始皇留給我們後人的珍寶,那就是當時他命人栽種的柏樹,後世人將這些最古老的柏樹稱為「皇柏」,所以這條「翠雲廊」又被叫做「黃柏大道」,雖然這些柏樹在種植時,都是「生於毫末」,但是兩千多年過去了,它們早已成長為了「合抱之木」,它們翠碧連雲,風姿各異,粗大挺拔,形態萬千。

翠雲廊的皇柏中,大多是胸徑在2米以上的柏樹,其樹齡都應在2000年左右,如此的大樹,其年齡不可估量,其價值更是不可衡量。我們的先人將如此珍貴的自然資源留給了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們,因為它們還在不斷地生長,這是秦始皇給我們留下最珍貴的「珍寶」!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兩千多年為何仍不長草?
    秦始皇的秦志煌,他為什麼不種草兩千多年了?專家:這是良心的項目!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朝代皇帝的歷史中,應徵是一個能幹大事並取得成功的強者:應徵出生於趙國首府邯鄲,並返回秦國。因此,應徵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個君主,稱其為「秦始皇」。秦始皇統一世界後,取消了對子圈圈制的廢除,並更換了縣制;同時,這本書是用相同的文字寫的,汽車在同一條軌道上。向北襲擊匈奴,向南徵服百越,建造長城;建立與長江和珠江水系溝通的靈渠。在秦始皇的《大興土木工程》中,除了傳說中的阿芳宮和屹立的中國長城外,還有一個龐大的工程項目,那就是秦朝高速公路秦至道的建設。
  • 流傳兩千多年的謎題,呂不韋真的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嗎?
    呂不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這個爭議之所以存在兩千多年,其根源來自於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中不同的記載。與此同時,秦始皇生母趙姬原來呂不韋歌姬的身份,以及後來兩人之間的私情,更是讓這個爭議變得撲朔迷離。那麼,呂不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呢?個人認為大概率不是。
  • 秦始皇修的路,兩千多年為何都不長草?專家:挖開看看就知道了!
    秦始皇的秦直道,兩千多年為何仍不長草?專家:這才是良心工程!秦始皇修的路,兩千多年為何都不長草?專家:挖開看看就知道了!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並帝王史上,嬴政是個幹大事、能成事的強勢男人: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
  • 行走歷史上最悠久的官道,翠雲廊龍源古道
    金牛古道翠雲廊是我們每年都要走的經典線路。2020年11月28--29日,我們一行38人來到金牛古道翠雲廊龍源景區。白(柏)老爺灣 by 陳冠兵傳說當年諸葛亮沿金牛道去往閬中途中,到此人困馬乏,於是在此石上休息,一覺醒來,卻天昏地暗、大雨瓢潑,不知所向,於是掏出隨身所帶羅盤測量,但因風大雨急無法施展,一氣之下怒將手中羅盤砸向大石,致使此石北高南低,故名羅盤石。
  • 楚霸王項羽被冤枉兩千多年 究竟背的是什麼黑鍋?
    建造阿房宮 示意圖(網絡圖片)2002年,中國考古工作隊試圖從這座被累累黃土塵封了兩千多年的遺蹟中,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會不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相傳兩千多年前,漢代長樂宮曾經是西漢首都長安城中最為華美的宮殿之一,是漢武帝母親的居所,年幼的阿嬌就在這裡遇到了同樣年幼的漢武帝劉徹,成就了「金屋藏嬌」這段千古佳話。東漢末年,長樂宮被焚毀,火燒過的痕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阿房宮與漢代長樂宮的建築年代相差並不遙遠,然而阿房宮並沒有留下被火燒的痕跡!
  • 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提起象徵中華文化的物品或者建築,我們在第一時間可能會想起故宮或者萬裡長城,也有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俗語。一些外國人對於中國的第一印象,也是那延綿千裡的長城。秦始皇修建的長城,經過歷代帝王的修繕和建造,流傳至今。秦始皇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使得當時紛亂的政局得以統一,使得國家可以快速發展。我們也聽過一句歌詞,就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
  • 秦始皇當年修的「秦直道」,時隔兩千多年,為什麼路面不長雜草?
    ——李白《古風》 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統一六國後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維護當時的統治,比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創設皇帝制度,家國大學都由皇帝一人裁決。秦朝統一六國後,我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擴大。秦始皇為了鞏固天下,加強對地方的統治,修建直道。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一個新的國家制度成了當務之急。
  • 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紀錄片《中國》告訴你
    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
  • 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過,沒有挖掘是技術條件達不到嗎?
    秦始皇陵沒有挖掘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秦始皇陵一直都是保護得很完好的,而且秦始皇陵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還有就是施工,發現了皇陵,也是要進行搶救性挖掘的。很顯然秦始皇陵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而且秦始皇陵一直都是保護得十分的完好。第二、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挖掘秦始皇陵的條件,我們都知道,挖掘皇陵的目的,主要是考察過去的歷史,讓人民更好地了解過去。
  • 秦始皇對歷史有什麼貢獻呢?他為何能統一天下呢?
    秦始皇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他是被後世的儒家汙名化極嚴重的一位開創歷史先河的帝王,只因他在位時只對法家重用,對儒家漠視甚至壓制因而在以後的朝代儒家被皇家重用有了著書立傳的機會權利就對他進行污衊嘲諷,而真實的始皇對中華民族的社會大變革進步是決定性人物,結束了周以前奴隸制社會帶領社會進入封建制是發展史上一大進步!春秋戰國,天下大亂,群雄爭霸。秦始皇能一統天下,證明他的實力。
  • 被人罵了兩千多年的秦始皇,他的一些為政舉措卻沿用至今
    我們今天就來徹底地分析一下,看看秦始皇的功勞有哪些,過錯有哪些?首先我們先看焚書坑儒01焚書坑儒現在已經有歷史學家來證明了,歷史上的秦始皇並沒有焚書坑儒,他只是坑殺了一些方士,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焚書坑儒的事件呢,還真有,他就是項羽,推翻秦政權後,衝入鹹陽,把官方所藏的書籍全部付之一炬,並且項羽還是一位殺人魔王,項羽只要是打贏了仗就是直接屠城,城裡面不光是人,還有雞鴨狗鵝,只要是活著的全部消滅,秦始皇滅了六國都沒有屠過城,而項羽有記載的屠城就超過了十座,所以說真正焚書坑儒的也是項羽。
  • 長城距今兩千多年,為何從不倒塌?原來秦始皇用了一個殘忍的方法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從這句詩可以看出,萬裡長城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造的,當時嬴政主要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因為萬裡長城的存在,"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 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眾多
    閬中古城是四大古城之一,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古城眾多的入口,有文物保護單位多,城內的街道安排基本的東西或南北走向,而且大多數的十字路口是明亮的介紹圖的指示牌,絕對不會迷失方向。閬中古城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閬中古廟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潭柘寺——現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裡的琉璃瓦是文物
    實際上除了這些之外,這裡還是一個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六朝古都,也因為如此,當地有許多著名的古代建築,各種廟宇。這兒有一座地位極高的寺院,在全國都有很大影響。那是一座每天都有武警守衛的廟宇,名叫潭柘寺。廟宇是坐北朝南的建築,背面為寶珠峰。由於有這座山峰作屏障,直接擋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寒流,這也使得這裡的環境很好,很多時候氣候溫和,環境也很美。
  • 秦始皇陵多年不敢打開,原因眾多,日本曾想要幫忙挖掘
    面對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一種霸氣油然而生。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古墓葬十大珍寶之一」,獨具特色。幾乎沒有古墓能如此令人震驚。更為神秘和不可思議的是,秦始皇居住的陵墓沒有被發掘。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許多皇帝和將軍的陵墓都被盜墓賊毀壞了。
  • 秦始皇陵內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你就知道了
    生前建功立業,死後極盡尊榮,秦始皇陵在目前還保存得完好無整,盜墓者們懼怕他的威嚴不敢驚動他的靈魂,國家考古專家隊伍們因為目前的技術不到位擔心陵墓受到破壞而不敢去挖掘。聽說秦始皇陵內有很多的水銀用來保護屍體不朽,那麼到底有多少水銀呢?我們看看陵墓山頂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 兩千年前的秦朝馬車,贗品竟比真品更「規範」?秦始皇估計都懵了
    由於這套銅車馬是中國考古歷史上出土的最完整古代車馬,因此被專家譽為「青銅之冠」。看看樣子,重大博物館的銅車馬跟它好像呀,難道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不成?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秦陵二號銅車馬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1980年,當考古工作人員從兩千年前的秦始皇陵中挖掘出這套銅車馬時,它們的構件雖然基本齊全,卻被塌陷的填土壓成了三千多個碎片。
  • 秦始皇為何留下「半份」遺詔?死前巡遊隱藏大秘密,可惜扶蘇沒懂
    歷史上秦始皇傳位給了誰,一直是個爭論焦點。有人認為,他傳位給扶蘇,司馬遷的《史記》說,秦始皇讓扶蘇回國主持葬禮就是證明;還有人認為,秦始皇傳位給了胡亥,西漢早期的《趙正書》說,胡亥的皇位是秦始皇死前認可的。想要搞清楚真相併不容易,不過答案也許就在秦始皇留下的「半份」遺詔,以及他死前的大巡遊中。
  • 傳奇故事|金銀財寶不如家中有個「活寶」!
    我們堅信,只要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我雖說沒有金銀財寶,可我卻有能夠主動向我問寒問暖,累了給我捶背,煩時給我解悶兒,病了給我抓藥的活寶。」巴音洪聽了連忙追問:「你真有活寶?幾個?在哪裡?」雅都洪指了指他的兒子說:「四個,都在這裡。」巴音洪聽了扁嘴一笑,說:「我還當是什麼活寶,原來是幾個窮小子,頂個屁?」倆人爭論不休,誰也不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