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宏觀:貨幣「信仰」的挑戰——致資產大漲的2020年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 梁中華

海通宏觀思考第1期:

2020年即將過去,回顧全年來看,今年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新冠病毒疫情。但從今年全球大類資產價格的表現來看,幾乎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資產為何全面上漲?貨幣超發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例如美聯儲存在了107年,但40%的擴表是在今年11個月內完成的,超發的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但這樣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會帶來哪些問題?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經濟、通脹和資產配置?全球貨幣的「信仰」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篇專題匯報一下我們最近的一些思考。

1.全球資產都在漲價

首先介紹幾個有意思的現象,第一個是美元指數在上周跌破了90關口,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與此同時,黃金、白銀價格都出現大漲,倫敦黃金現貨價格一周上漲了2.3%,白銀現貨價格一周內上漲了7.8%,雖然和股票沒法比,但這對於貴金屬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漲幅。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比特幣價格的暴漲,突破了2017年的前高,達到了23000美元/個以上的新高。從年度行情來看,截至12月19日,今年比特幣價格漲幅已達到了2倍以上。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垃圾債的暴漲。美銀美國高收益企業債有效收益率降到了4.54%的低位,如果拉長歷史來看的話,基本上回到了70多年前的水平。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是反向的,收益率大幅降低,意味著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在3月份疫情嚴重的時候,這一利率在10%以上,當時市場都在擔心美國垃圾債大崩盤,結果不僅沒有崩盤,價格反而創了新高。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其實大類資產的價格都在上漲。從債券市場的表現來看,除了我國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經濟恢復較快,今年利率出現上行,但如果看其它經濟體,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債利率大都是下行的。當前全球負利率債券的規模已經突破了18萬億美元,創下了歷史的新高,這個規模大概佔全球投資級債券的27%。疫情衝擊經濟,作為避險工具,全球債券價格的上漲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除了債券,其它類別的大類資產也都在漲價。

全球股市也都出現了大漲。例如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來我國創業板指數的漲幅達到55%,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在第一位;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達到42%,緊隨其後;韓國股市漲幅26%,日本13%。這些年美股一直在創新高,今年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年初時大家都認為美股要出現大調整了,結果美股竟然又創了新高。歐洲股市整體表現要弱一些,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拿到多年不遇的新冠衝擊面前來看,跌幅也不算大。

大宗商品也全面漲價,今年CRB商品綜合指數漲幅接近9%,不僅將疫情初期的跌幅全部抹去,把2019年的跌幅也都抹去了,價格已經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從類別來看,金屬類商品價格漲幅達到20%,油脂、工業原料、家畜漲幅也都在10%以上,紡織品、食品類漲幅要相對小一些。

再來看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今年主要經濟體的房價漲幅也是擴大的。例如,去年沒有新冠疫情衝擊經濟的時候,英國的房價漲幅在1%以內,今年新冠疫情來了以後,英國的房價漲幅已經接近6%。美國也是類似,去年房價漲幅不到6%,今年截至9月已經在9%以上了。

2.資產為啥漲?先從央行擴表說起

從基本面角度看,今年全球經濟受到重挫,我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能夠實現GDP正增長的。但從全球大類資產的表現來看,基本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甚至資產價格反而是受益的。我們認為,這背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貨幣的大幅寬鬆,不妨先來看看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

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為例,截至11月末,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達到了7.3萬億美元,一年內增長了3萬億美元。這個速度有多快呢?美聯儲成立於1913年,已經有107年的歷史,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中有40%以上是在今年11個月內完成的。如果我們將08年金融危機以後的擴表也算上的話,美聯儲有接近90%的擴表是在08年至今的13年中完成的,其它94年時間只貢獻了10%左右。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往往就意味著基礎貨幣的投放,意味著貨幣寬鬆。寬鬆的速度這麼快,是不是經濟增長太快、需要的貨幣量增加了呢?其實並沒有。08年以後美國經濟增速整體下了一個臺階,包括今年IMF預測美國經濟增速還會有4.3%的負增長,這和貨幣的投放速度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再看下其它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今年也是大幅擴張的。截至11月末,歐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到了8.1萬億美元,一年內增加了2.9萬億美元;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達到6.7萬億美元,今年增加1.5萬億美元;我國央行擴錶速度較慢,今年只擴張了0.5萬億美元。中美歐日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已經接近28萬億美元,今年一年內就增長了8萬億美元,佔了總規模的1/4以上。

3.紙幣信仰的挑戰:前所未有

然而紙幣大量發行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紙幣作為「貨幣」的信仰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說明背後的原因,我們還是要先介紹下貨幣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什麼是貨幣超發。

其實任何商品都具有貨幣屬性,都可以用來做貨幣使用。在物物交換的時代,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紙幣」出現,但是人們之間的交易同樣可以完成。例如小張牽著自己養的一頭牛去換小王養的兩隻羊,這個過程看似沒有貨幣出現,但其實牛和羊本身就是貨幣,因為小張同樣可以牽著牛去買別的商品。所以任何一種投入了勞動時間而有價值的商品,其實都可以用作貨幣來使用。只不過牽著牛和羊去市場交易往往不太方便,牛和羊也很難長期儲藏價值,所以人們往往選取黃金、白銀等這些易於攜帶、交易便利、能長期儲藏的商品,作為公認的貨幣來使用。

當銀行類機構出現以後,紙幣開始廣泛作為貨幣來使用,但是紙幣和普通的商品貨幣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在於,紙幣的內在價值是很低的,可以忽略不計。例如美聯儲印刷一張100美元的紙幣,它的印刷成本很低,本質就是一張紙,內在價值要遠遠小於100美元。所以紙幣的本質和銀票一樣,就是「欠條」,小張拿著自己投入大量勞動時間獲取的價值100美元的黃金,去銀行換取100美元的紙幣,這張紙幣一方面意味著小張創造了價值100美元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銀行體系欠了小張價值100美元的勞動成果。小張拿著100美元去市場上買小王的兩隻羊,其實和拿著黃金或者牽著牛去交易,本質是一樣的,因為這100美元紙幣的背後對應的是小張的勞動成果,屬於勞動成果的等價交換。

但是如果銀行拿100美元的紙幣,去換取價值50美元的商品,這個時候貨幣就超發了。這就好像小張只給了銀行價值50美元的黃金,但是銀行卻給小張打了個100美元的「欠條」,欠條打多了。對應到現實情況,當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拿著紙幣大量購買內在價值偏低的商品的時候,紙幣就超發了。例如美聯儲經過美國財政部給居民發錢,居民沒有提供什麼商品給美聯儲,美聯儲卻給居民打了很多「欠條」。再比如各國央行去購買垃圾債資產,印刷貨幣進行低效率的投資,其實都是貨幣超發的體現,因為這些資產的內在價值都偏低。

而維繫貨幣信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稀缺性」。我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貝殼的故事,貝殼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也曾被當做貨幣來使用,那是因為人們發現一枚貝殼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時間的,貝殼是稀缺的,這決定了這些貝殼是有內在價值的。但如果人類到了海邊,發現遍地是無窮無盡的貝殼的時候,貝殼的價值就急劇下降了,人類手中原有的用勞動成果換來的貝殼也變得一文不值,貝殼就很難再成為大家公認的貨幣,人們就會尋找其它稀缺的商品作為貨幣來使用。

紙幣也是類似的道理,當紙幣的背後有價值對應的時候,人們願意持有紙幣,當紙幣被無限制的印刷,背後價值大幅縮水的時候,人們就會尋找新的商品來實現貨幣的功能。這就是只要貨幣一超發,稀缺資產就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貨幣超發的時候,買黃金、茅臺、核心股票、核心房產,都是同樣一個邏輯,就是一個重新尋找稀缺性的過程。

4.貨幣超發的結構:資產通脹>;消費通脹

從總量上來看,只要有貨幣超發,就會有漲價,我們非常認同弗裡德曼的那句「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但當前全球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考慮貨幣寬鬆的結構性問題。

過去的貨幣超發,會帶來明顯的物價上漲。如果我們看美國160年的通脹歷史,發現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時間裡,美國年化通脹只有1.6%,甚至1/3的時間裡CPI是處於負值狀態,出現了通縮,也就是說價格有上漲的時候,也有下降的時候。

但1971年至今的50年裡,美國通脹年化漲幅達到3.9%,而且CPI幾乎沒有再出現負值,物價只有漲沒有跌。不得不說70年代以來美元脫鉤黃金以後,開啟了貨幣超發的時代,對通脹有明顯推升作用。

但70年代以來的美國通脹也要分開看,漲價主要集中在70-80年代,90年代以後漲價幅度較小。尤其是我們前面提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有90%是在2008年以後完成的,如此大規模的貨幣超發,但現在12年過去了,美國沒有再出現過「像樣」的通脹。也就是說貨幣超發力度變大了,對通脹的抬升作用變得越來越小。

消費通脹的消失,其實和美國貧富差距懸殊有著較大關係。當前美國前1%的人的財富佔比在40%左右,再度達到了歷史高位區間。而信用的投放和存量資產的分布有著較大關係,比如向銀行申請貸款需要房產、股權等其它資產做抵押。所以按照市場化原則來投放的話,貨幣寬鬆的時候,資產多的個體更容易獲得信用資源。而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很難帶動終端普通消費品的需求,反而對高端消費、對資產需求的帶動作用較大。

所以財富的原始分布會影響貨幣寬鬆的結構,進而影響資產和消費品價格的不同表現。所以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普通通脹較低,但資產價格卻大幅上漲。而上世紀70-80年代滯脹發生的時候,恰恰也是美國貧富分化較低的時候,貨幣寬鬆的流向更為均勻。在當前這樣的結構化的環境下,長期來看,總量的貨幣寬鬆,對資產價格的推升作用會比普通消費品價格的作用要大,這也是今年貨幣寬鬆背景下全球較為普遍的一個特徵。

當然美國今年除了進行市場化寬鬆以外,也直接給失業居民發放高額失業補助,所以又有些不同之處,預計明年美國終端通脹的攀升可以說是大概率的。

5.超發有緩但不會止:再尋稀缺性

在新冠疫情衝擊逐漸可控,全球經濟不斷復甦的過程中,預計今年大規模寬鬆的措施會慢慢退出,尤其是明年全球寬鬆的節奏會有所放緩。但是往中長期看,寬鬆的政策要想徹底、持續的退出,也很艱難,因為資產價格的走勢也會影響貨幣政策。

例如美國居民財富有7成在金融資產上,而美國經濟又有7成依賴消費,居民消費依賴居民的財富狀況。所以美國的經濟和金融資產是「綁」在一起的,從歷史走勢來看,美國股市領先於美國經濟。所以縱使美國金融資產有泡沫成分,例如垃圾債大漲,股市不斷創新高,但如果金融資產價格出現大跌,又會反過來影響美國經濟的走勢,貨幣又得重回寬鬆。這種資產泡沫和經濟綁在一起的「剛兌」模式,需要很大的魄力才能打破,所以也很難被打破。

所以貨幣超發會有放緩的時候,對資產價格構成一定短期衝擊,但往長了看,超發的困境很難改變。而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當紙幣變得不再稀缺的時候,貨幣的信仰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會自發的尋找能夠長期存活、長期稀缺的資產,尋找新的「貨幣」。

相關焦點

  • 需求穩中有升 通脹走勢背離——海通宏觀周報(海通宏觀 梁中華、陳...
    原標題:需求穩中有升,通脹走勢背離——海通宏觀周報(海通宏觀 梁中華、陳興、宋瀟、應鎵嫻、侯歡)   需求穩中有升,通脹走勢背離
  • 澤平宏觀:貨幣超發與資產價格 國際經驗
    好買說:貨幣超發將導致通脹高企、資產價格大漲、金融債務風險上升、財富分配差距拉大,對刺激經濟增長在短期有效、但長期「鈍化」,長期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制度改革、技術創新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貨幣供應對經濟增長、通脹、就業、資產價格、收入分配等都有顯著影響,而貨幣超發將導致通脹高企、資產價格大漲、金融債務風險上升、財富分配差距拉大,對刺激經濟增長在短期有效、但長期「鈍化」,長期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制度改革、技術創新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本文旨在從國際案例視角研究貨幣超發對通脹和資產價格的影響。
  • 宏觀策略:大類資產2020年表現回顧及未來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餘華莘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繼續看好風險資產,尤其是全球復甦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因此,大類資產的排序為商品>股票>債券>貨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的看法是:如果2020年是「危」,那麼2021年就是「機」。全球股市方面,2020年全球主要市場先抑後揚。
  • 海通宏觀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轉 但不「急轉」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m4a03:14來自金融界投資要點: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宏觀政策強調「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會急轉彎。我們認為今年貨幣、財政均加碼穩增長,部分措施只是疫情衝擊下的「偶然」,穩增長和防風險並重才是「常態」。貨幣靈活精準,穩定宏觀槓桿。
  • 2020年10月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宏觀金融的影響》報告解讀(三)
    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 2019年11月後,美國已經將Libra看作是一種新型貨幣戰爭的工具,對其進行立法和部署。2) 在2020年10月15號,美國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以及區塊鏈20種技術為國家關鍵科技[3]。鼓勵本國開發,但是禁止輸出給美國的競爭對手。3) 臉書的Libra最近少有新的代碼出現,多是更新以前的錯誤。
  • 增速換檔,中樞下移——從日韓轉型經驗看下一個十年(海通宏觀姜超...
    在經歷了73-74年戰後最嚴重的通脹後,日本銀行進行了反思,更加重視控制貨幣供給。在75年的《關於日本貨幣供給的重要性》中,日本銀行強調了穩健貨幣政策的取向。在應對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日本銀行吸取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經驗,提早緊縮貨幣,有效控制了通脹,那個時期的通脹的最高水平也僅有8.7%。  雖然貨幣政策整體穩健,但利率仍然會依據通脹走勢來進行調整。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宏觀金融的影響》報告解讀(六)——新...
    這些國家通常被稱為(部分)「美元化」,經常在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不健全和對政策機構缺乏信任的背景下發生貨幣取代。長期以來,美元一直是銀行和貿易以及對所有其他貨幣進行估值的首選貨幣。這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重大的結構弊端。2020年8月,高盛指出美元面臨失去其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風險,使得關注焦點集中到突然爆發的美國通脹擔憂之上。
  • 2020年四季度宏觀形勢與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歸來 股票商品佔優
    >>中期宏觀經濟形勢展望:大概率為「盈利樂觀+貨幣中性+海外風險加大」組合。 二、中期宏觀場景展望:盈利樂觀+貨幣中性+海外風險加大 展望四季度以及偏中期國內宏觀經濟形勢,預計在中美新一輪庫存周期
  • GAAS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海銀財富惠曉川闡述資產配置新邏輯
    GAAS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跌宕起伏。面臨新的宏觀環境,中國提出了「雙循環」的發展戰略。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對中國財富人群來說,全球資產配置的邏輯將面臨怎樣的調整?12月18日,由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Anlan Capital攜手舉辦的「GAAS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圓滿落幕。
  • 王洪章:貨幣政策作為宏觀治理主要手段是一個更高的要求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12月9日,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 重塑新優勢」。論壇期間,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進行了發言。
  • 火星人許子敬:2020年BTC暴漲是加密貨幣市場成熟的一個標誌
    今年迄今漲幅達到154%,距離2017年的歷史最高價19994美元僅「一步之遙」。和2017年比特幣牛市一樣,這一次比特幣的一路走高,亦得益於美元走軟。美國大選過後,市場預期下一屆國會可能分別由兩黨控制。今年美聯儲的非常規寬鬆政策已經讓美元步履維艱,如果未來的美國繼續通過美聯儲印鈔,而不是政府支出來提振經濟,美元形勢將日益看空。
  • 「廣發宏觀」信用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來源:格隆匯作者:廣發宏觀周君芝來源:郭磊宏觀茶座報告摘要第一,目前世界各國面臨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現實引發各界關注。與此同時比特幣、Libra等數字貨幣亦驅動人們重拾對貨幣本質的探討。第二,傳統貨幣職能觀對信用貨幣的解釋力有限。第三,如何理解信用貨幣的本質?
  • 2020年美元走勢解讀:為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漲?
    9月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76,較上一個交易日調升122個基點,至此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續七個交易走高,創下自2019年5月14日以來的最高值。匯率大漲原因何在?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根據我們的觀察,全球加槓桿的動力可能正在國際間轉移,2020年我國宏觀負債率有明顯上升,但3季度起美國房價的大幅上升顯示美國居民部門也開始加槓桿。如果2020年下半年A股周期板塊以及商品價格的逐步走強是國內加槓桿的市場反映,那麼2021年美國宏觀負債率的提升也應該反映在股票和商品資產的表現上。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漲原因何在? 2020年美元走勢解讀
    9月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76,較上一個交易日調升122個基點,至此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續七個交易走高,創下自2019年5月14日以來的最高值。匯率大漲原因何在?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美元持續走弱等因素助推了人民幣匯率的這一波漲勢。「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基本與預期相符。」
  • 貨幣超發與資產價格:如何跑贏印鈔機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 賀晨 甘源2020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超過200萬億,距離2013年3月突破100萬億不到7年,我們研究發現: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長了16倍,從各類資產價格表現看
  • 海通宏觀姜超:這是最壞的時代 也是最好的時代
    (海通宏觀每周交流與思考第302期,姜超等)來源:姜超宏觀債券研究摘 要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雙城記》狄更斯。
  • 2020年黃金價格整體呈現大漲,後期值得關注
    據英國媒體報導,該條約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英國脫歐過渡期也將在2020年12月31日結束,屆時英國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隨之宣告結束。至2020年12月31日收報1901.6美元/盎司。2021年1月4日,COMEX金價大漲2.27%,截至北京時間1月7日23點收報1915.7美元/盎司,這一價格相比此前的階段低點上漲8.4%。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金價走勢與此基本一致,2020年12月上期所黃金期貨價格自369.78元/克上漲至394.98元/克,2021年至今更是站上400元/克的整數關口,不過近兩日遭遇調整,1月7日晚間跌至398元/克附近。
  • 中金公司發布2020年「十大預測」 A股指數在2019年大漲後繼續實現...
    原標題:中金公司發布2020年「十大預測」 A股指數在2019年大漲後繼續實現年度正收益 摘要 【中金公司發布2020年「十大預測」 A股指數在2019年大漲後繼續實現年度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