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 歷史宗教信仰

2021-02-07 閩南網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歷史及宗教信仰。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面積4 5110平方公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

  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於喜馬拉雅山南沿與克什米爾山谷的東北面。拉達克全境介於海拔3,000~6,000米之間,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拉楚河山谷。拉達克傳統上還包括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

拉達克地圖

  歷史

  拉達克地區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這個地區。拉達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這些早期居民被希羅多德的著作和往世書記載下來。大約公元一世紀,拉達克成為貴霜帝國的一部分。2世紀的時候,佛教經過克什米爾傳入西拉達克,而此時東拉達克仍然盛行苯教。7世紀的時候玄奘也記錄的這個地區。

  8世紀,拉達克東部的吐蕃擴張,拉達克北部的中亞被中國唐朝控制,拉達克捲入了唐蕃衝突,其宗主權在唐帝國和吐蕃之間幾經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成員尼馬嗊(Nyima-Gon)由於王室內亂,逃往吐蕃西部,脫離吐蕃王國,吞併拉達克,建立獨立的拉達克王朝。這個時期拉達克湧入了大量藏人,隨之藏化。王朝從印度東北地區尤其是克什米爾引入佛教思想,史稱藏人的「第二次佛教傳播」。

  13世紀面臨伊斯蘭教徵服南亞,拉達克謀求從西藏獲得佛教事務的指導。隨後的大約兩個世紀裡,直到1600年,拉達克面臨穆斯林鄰國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達克開始衰落,並且部分人轉信伊斯蘭教。

  拉達克的班公湖之後巴幹王重新統一了拉達克,並建立了「勝利王朝」,此後國力漸強。這個地區王朝一直持續到今天。為了對付穆斯林在該地區摧毀佛教、實現伊斯蘭化的企圖,王朝的歷代國君驅逐了來自中亞的入侵者,並且一度把王國擴張到尼泊爾。17世紀前期,勝利王朝為修復佛教聖器和廟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國版圖向北擴張到了臧斯噶(Zanskar)等地區。然而王國後來被已經吞併克什米爾和巴爾蒂斯坦的莫臥兒帝國擊敗,但是王國保持了獨立。

  17世紀後期,拉達克在不丹和西藏的爭端中支持不丹,引起了西藏的進攻。克什米爾穆斯林民族幫助重建拉達克政權,但是條件是拉達克王室允許在首都列城(Leh)裡建清真寺並且國王皈依伊斯蘭教。1684年西藏和拉達克籤約解決了雙方之間的爭端,拉達克的獨立主權受到了嚴厲的限制。

  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區的錫克帝國的支持和率領下兩次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兩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駐藏大臣拒不發兵,拉達克淪陷。1842年拉達克人起義失敗,拉達克被併入多格拉土邦。

  1842年拉達克戰爭後,拉達克王室被允許在拉達克保留部分王權,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今天。

  達拉克1947年印巴分治,多格拉土邦王公不能決定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該地區,並且佔領了卡吉爾(Kargil)和臧斯噶,軍隊距離雷城不到30公裡。在多格拉土邦王公籤約加入印度之後,印度派軍隊進入該地區。1949年中國關閉了奴布拉(Nubra)和新疆的邊界,封鎖了傳統的邊貿道路。1950年中國解放西藏,大量藏人逃入拉達克。1962年以前中國修建的新藏公路穿越阿克塞欽地區,使自清末以來未能有效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重新回到中國的有效管理中。中國還建設了喀喇崑崙公路通入巴基斯坦。在此期間,印度建設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使行程從十六天縮短到兩天。

  如今整個查謨-克什米爾邦處於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領土爭端之中。

中國印度邊境站崗

  3人口

  約26 0000人,主要為藏人以及操印度-伊朗語族的雅利安人,多數信藏傳佛教。還有大量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印度教等。

相關焦點

  • 邊境重鎮拉達克地區,為何會成為了爭議的熱點?位置有多重要?
    目前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正處於緊張狀態,這一地區歷史上一直屬於我國中央政府管轄,為何成為爭議的焦點?拉達克地區的地理重要性?拉達克是藏族傳統聚居地,居民多為藏族,80%以上的居民信仰藏傳佛教,原為西藏的一部分,是中國領土。拉達克地區的首府列城面積不足10平方公裡。吐蕃首先在公元9世紀就控制了這一地區。此後,吐蕃皇族在拉達克地區建立了拉達克王朝,在此期間大量藏民湧入該地區。到了清朝,拉達克又被劃歸西藏,由駐藏大臣管轄。
  • 克什米爾/拉達克/阿克賽欽,帶你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前世今生
    擴展閱讀 1  中印邊界的人文與歷史生態
  • 歷史真相:有數萬藏族人的拉達克到底屬於哪裡?
    ,對於印度非法在拉達克地區設置所謂「中央直轄區」中方不會承認。1717年,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拉達克就暗中幫助清軍,三年後清軍驅逐準噶爾部,並對七世達賴喇嘛舉行了坐床儀式,再次宣示了清對西藏、蒙古統治的合法性。信仰藏傳佛教的達拉克國王因此派喇嘛使團到拉薩拜謁新晉達賴,這支使團還隨達賴使團一起前往北京,正式接受冊封,宣誓拉達克成為清的屬國。
  • 中印邊界最大爭議,「麥克馬洪線」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中印邊界問題。中印邊界衝突不斷,有非常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儘量把重點講清楚。中印邊界的爭議地區,有三段。西段主要是阿克塞欽地區,爭議地區約3萬平方公裡,接近兩個北京,中國擁有實際控制權。「阿克賽欽」這個詞,由突厥語音譯。「阿克賽」意為「白石灘」,「欽」解釋有兩個:一個是山口;另一個是「中國」。這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
  • 中國空軍拉達克附近巡航,被清朝丟失的小西藏,印度要納入中央!
    拉達克保留著最原始的西藏模樣,不論是氣候景觀,還是風土民情、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等,都屬於傳統西藏文明的範圍,故有「小西藏」之稱。拉達克郊外的山谷深處還隱藏著不少鮮為人知的藏佛修道院。早在公元9世紀,拉達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紀拉達克統一於中國的元朝,清朝入關後,拉達克歸屬中國西藏管轄,由駐藏大臣「節制」,年年向西藏進貢。18世紀,錫克王國在英帝國支持下兩次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兩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清朝駐藏大臣拒不發兵,致使拉達克淪陷。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帶來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中印邊境對峙現狀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在中印的對峙事件中,川普6月初突然高調宣稱,美國願意調解和仲裁中印雙方的邊境爭端。
  • 懂點兒啥:中印邊界最大爭議,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中印邊界問題。中印邊界衝突不斷,有非常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儘量把重點講清楚。中印邊界的爭議地區,有三段。西段主要是阿克塞欽地區,爭議地區約3萬平方公裡,接近兩個北京,中國擁有實際控制權。「阿克賽欽」這個詞,由突厥語音譯。「阿克賽」意為「白石灘」,「欽」解釋有兩個:一個是山口;另一個是「中國」。這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清朝雍正時,在此設立拓置局管轄。
  • 漸行漸遠的土地:「小西藏」拉達克地區今日的處境如何得來?
    自從2020年6月以來,處於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這個地名頻頻被提及,再稍微仔細了解一下,發現拉達克地區的人文歷史都與西藏高度相似,歷史上素有「小西藏」之稱,也長期是西藏乃至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那麼,拉達克地區是怎麼幾經周折,最終變成了今日的處境呢?下面就結合歷史史實、地緣政治、戰略時機等因素展開分析。
  • ...中國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印方在中印邊界地區修建...
    2020-09-29 16:20:21來源:FX168 【中國外交部:反對印方在邊境爭議地區開展以軍事爭控為目的的基礎設施建設
  • 關山遙望拉達克:克什米爾與拉達克的早期歷史
    從我們現在知道的歷史來看,包含拉達克在內的克什米爾地區,幾乎向所有周邊強鄰稱臣。只要有一個大帝國的觸角到達,克什米爾地區的國家也就只有做小弟的份。因此,這一區域從來就沒消停過,各大勢力、各種宗教,在這一溝壑縱橫的地區你來我往、狼奔豚突。從人種學的角度來說,拉達克地區的原住民,應該是古代雅利安人的後裔。
  • 中國撤出中印邊界10000名士兵,印媒:撤軍可能與極端天氣有關
    中國解放軍從印度東部拉達克地區撤出10,000名士兵,印度軍隊正在密切監視事態發展,目前不能排除解放軍在該地區增編軍隊。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援引印度官員所指,解放軍此舉旨在重新部署中印邊界軍隊,前線部署仍然保持不變,選擇此時撤軍可能與極端天氣狀況相關。
  • 外媒:中國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戰機數量翻倍,絕不是擺設
    《福布斯》網站2020年8月10日刊發文章稱,美國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戰鬥機數量增加了一倍。然而,中國在中印邊境所謂拉達克地區的空中力量部署似乎是防禦性的,旨在獲得制空權,以保護中國地面部隊不受印度飛機的攻擊,以及執行偵察任務和阻止印度飛機抵近偵察。雖然中國戰鬥機可以打擊印度的機場,以壓制印度的空軍力量,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中特遣隊的組成似乎並不是針對印度軍隊、補給線和基礎設施進行空襲。
  • 中印局勢最新消息!中國修建公路連接巴基斯坦領地 印媒:能運輸重型火炮威脅拉達克地區
    新朋友請點擊上方藍字大亨雜談關注,即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中國已經決定修建公路,將800公裡長的喀喇崑崙公路與巴基斯坦領地Astore相連,這標誌著中國和盟友巴基斯坦強化對印度東部拉達克地區進一步施加壓力印度《自由新聞期刊》(The Free Press Jounal)指出,該公路將能使中國運輸重型火炮到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巴提斯坦,這可能對中印邊界目前所面對的僵局帶來更多威脅。目前有跡象表明,印度準備將其軍事部署重點從喜馬拉雅山,轉移到印度太平洋的海域。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印度拒絕承認1959年實控線 中國不承認「拉達克...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就在中國聲明不承認「拉達克非法建立的聯邦領土」的同一天,印度周二(9月29日)要求中國不要推進「對實控線(LAC)的站不住腳的單邊解釋」。
  • 中印之爭,為什麼是阿克賽欽?
    當面對可能被各個擊破的危險時,印軍唯有退回列城,才能暫保安全。列城歷史上是吐蕃王朝的藩屬國拉達克王國的首都,主要居民以藏族人為主,大約84%的人口信仰藏傳佛教,現被印度佔領。攝影丨Nichapa Srimai實際上,1962年的中印之戰,已將印軍的困境做了真實的展現。駐防西線的印軍是第114旅,共計5600人,配屬在寬約300公裡的龐大正面。
  • 中國如何失去拉達克地區?英國和印度的勾結,清朝和民國的綏靖!
    中國如何失去拉達克地區?英國和印度的勾結,清朝和民國的綏靖!前言拉達克,"喇嘛之地",當今西藏的阿里以西地區。"拉達克地區"有小西藏之稱,坐落於青藏高原的靠西地帶,屬於印控克什米爾的一小部分,主要由列城和其他的班公湖地區所組成,該地區的大多數都是藏人,其文化風俗皆與我國西藏相同。自古以來,拉達克地區都是屬於中國西藏的一部分,現如今拉達克地區又是怎樣歸屬印度的?中國又是如何失去拉達克地區的呢?
  • 拉達克對我國有何歷史意義?我國為何一直在據理力爭?原因很簡單
    一、拉達克的歷史說起到拉達克地區,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但這一地區還有另外一個稱號,那就是小西藏,這下肯定很多人就熟悉了。據記載,拉達克位於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峽谷地帶,有印度河穿越全境。雖然這裡被稱為小西藏,但卻擁有著4.5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海南島的3萬多平方公裡還要大。
  • 中印戰爭:藏南、阿克賽欽地區的歷、演變及現狀
    西面的拉達克地區(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被錫克帝國侵佔,中國歷代政府從未承認過拉達克屬於別國。      1865年,英國為和沙俄爭奪新疆的利益,由測量人員詹森在地圖上畫了一條非法的「詹森線」,將阿克賽欽劃給了克什米爾。事實上這條線僅僅存在於地圖上,因該地過於荒涼,英印當局並未派兵駐防。
  • 中印局勢重磅消息!中印軍隊共發生三起鳴槍事件、辛格今天將就邊界...
    備受關注的中印局勢方面,多家外媒報導稱,自上月底以來中印軍隊已經發生了三起鳴槍事件,其中一起就發生在中印外長會晤之前,今天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將就邊界問題發表聲明,投資者需要予以關注。美國聯邦儲備周三宣布,在未來數年裡,利息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直至美國經濟從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中恢復,以及勞力市場恢復正常。
  • 從洞朗到加勒萬河谷:警惕中印邊界問題的三個改變
    洞朗地區和東拉達克地區的邊界對峙事件,本質上反映出中印邊界問題正在經歷的三個變化,這些變化對中印邊界問題的「現狀」乃至中印關係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中印雙方在邊界地區的實際力量對比可能會發生變化在加勒萬地區發生暴力衝突之後,中國外交部指出印方「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