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願景基金首敗,2.4 億美元押注的美國線上「十元店」「Brand...

2020-12-23 36氪

據美國媒體 Protocol 報導,美國時間 2 月 10 日,電商平臺 Brandless 宣布倒閉。Brandless 方面表示,公司將裁員 70 人,佔到目前員工總數的近 90%,最後的 10 名員工將留下來完成剩餘的客戶訂單,同時「評估任何收購要約」。

Brandless 成立於 2017 年 7 月,至今不足三年,是一個 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向消費者)電商平臺,特點是以 3 美元價格出售各類生活必需品、統一採用簡化的無品牌包裝。2018 年 7 月,剛過完一歲生日,Brandless 宣布獲得軟銀願景基金的 2.4 億美元投資,該輪估值略高於 5 億美元。

Protocol 同時提到,軟銀方面也已經確認,儘管願景基金投資的許多公司都面臨裁員、削減成本的問題,但 Brandless 卻是其中「第一個完全關閉業務運營」的公司

圖片來自 Brandless

Brandless: 商業模式不可持續

如今打開 Brandless 官網,只剩下一張倒閉的聲明信。

圖片來自 Brandless

關於倒閉,Brandless 是這樣解釋的:儘管我們將消費者體驗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但 DTC 領域激烈的市場競爭驗證了,我們目前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DTC 領域競爭激烈不假,據估計,自 2012 年以來,美國已經湧現了 400 多家 DTC 創業公司。其中的佼佼者,如賣鞋的 Allbirds、賣眼鏡的 Warby Parker、賣床墊的 Casper 等,都在短時間高速成長,並獲得資本追捧。但這些品牌並未與 Brandless 形成直接交鋒,在生活必需品領域上,Brandless 一家獨大。

回顧 Brandless 的成長過程,其 2017 年成立之時就打出了「所有生活必需品只售 3 美元」的口號。產品包含食品、家庭日用品、清潔用品、健康及美容產品等,2018 年 SKU 超過 350 個。團隊認為,傳統消費品採取經銷模式,渠道層層加價,這種「品牌稅」也包含在商品售價內並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 Brandless 與製造商直接對接,在網站上完成銷售,商品平均價格可比同類產品低 40%。

與平臺名稱一致,其另一大亮點是「無品牌包裝」。產品外包裝沒有 LOGO、也沒有廣告語,只突出產品名稱和重要細節,例如非轉基因食品、有機食品、公平貿易咖啡、不含麩質、不額外添加糖等。這樣的做法迎合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取向,大家不僅僅在意性價比,而更看重商品背後的價值觀與文化屬性。同時,Brandless 通過調整產品規格,保證商品定價在 3 美元,也簡化了消費者的購物決策。

差異化打法讓 Brandless 很快獲得市場關注,2018 年他們還開起了線下快閃店。公司 CEO Sharkey 表示,Brandless 最大的挑戰就是還不夠快。

但 2019 年開始,Brandless 的情況急轉直下。年初,平臺改變了 3 美元的銷售策略,開始售賣一些 6 美元、 9 美元的嬰兒用品及寵物產品。同時,Brandless 也試圖將自己的商品放到大型零售商們的貨架上,在線下吸引更多用戶。

一份由數據分析公司 Second Measure 提供的報告顯示,根據匿名借記卡和信用卡消費記錄分析,Brandless 2019 年 5 月的客戶數量比 2018 年同期減少了 26.5%。在這期間,Brandless 拿到了軟銀的投資,本該是大舉投放換增長的時候,卻出現了反常的下滑。

下滑的原因之一是產品質量問題。前面我們提到的 DTC 品牌大多採取聚焦單品策略,而 Brandless 卻選擇了「生活必需品」這個龐大而複雜的市場,成立僅一年的新公司需要管理超過 350 個 SKU,供應鏈難度可想而知。Second Measure 報告同時顯示,Brandless 的眾多前員工將質量控制視為公司的最大挑戰,產品出現過湯匙從手柄上掉下來、玻璃容器配送時摔碎甚至割破用戶手指的問題。

產品沒做好,客戶自然會流失。根據一份 Edison Trends2018 年發布的報告,一年以內在 Brandless 上僅消費過一次的用戶佔到 70%,只有 17% 的用戶消費過兩次,只有 3% 的用戶消費過 5 次;而其用戶留存的數據也遠不如亞馬遜。Brandless 還嘗試過用訂閱制來拉動留存,但顯然結果收效甚微。

其三,Brandless 的 3 美元定價策略固然為其吸引到一批用戶,但也導致其客單價過低,在沒有復購的情況下難以覆蓋獲客成本。Edison Trends報告顯示,2018 年 Brandless 平均客單價為 34-35 美元,與亞馬遜差不多,但遠低於沃爾瑪。

更糟糕的是,Brandless 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報導稱 Brandless 採購了許多容易腐爛的產品,這導致大量庫存與成本浪費,而在受歡迎的產品上備貨不足。且 Brandless 有部分庫存來自聯合創始人 Ido Leffler 擁有的另一家公司 Beach House。

去年 3 月,聯合創始人 Sharkey 辭去了 CEO 職位。有消息稱,Sharkey 的辭職離不開公司大股東軟銀的推動,軟銀希望 Brandless 能扭虧為盈,但並不信任 Sharkey 的能力。他們為 Brandless 找來 John Rittenhouse 擔任 CEO ,他曾在沃爾瑪、Target、LVMH、Moda Operandi 擔任高管。Rittenhouse 當時表示,要讓 Brandless 2021 年開始盈利,預計到 2023 年公司收入將會成長至十億美元。

新領導也沒能拯救 Brandless。2019 年底,Rittenhouse 宣布辭職,Brandless 大批裁員的消息傳出。

2020 年 2 月 10 日,這家年輕的美國公司宣布倒閉。

「不惜一切換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有報導指出,軟銀對 Brandless 的投資帶有附加條件,2.4 億美金並未全部到帳。

Brandless 的倒閉顯然意味著願景基金有一大筆投資要顆粒無收了,但這在軟銀的危機裡可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一起。

2019 年,軟銀投資的不少公司都遇上了麻煩。比較典型的是 Uber 和 Wework ,他們估值高企、虧損龐大、無人接盤。根據投中網的統計,2019 年以來,軟銀(包含願景基金)投資的 Wag、Fair、Zume Pizza、Katerra、OYO、 Rappi、Uber等多家公司均出現裁員。

2020 年 1 月,用機器人做披薩的 Zume 宣布裁員一半,同時關閉披薩外賣業務,將業務重點放在可持續包裝上(即披薩盒)。Zume 於 2018 年 11 月拿到了願景基金 3.75 億美元的投資,估值被推至 10 億美元,晉升獨角獸,其最高估值曾達 40 億美元,

對於 Brandless,有報導指出,孫正義曾評價這一想法很「瘋狂」。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了軟銀,並讓它在 Brandless 成立僅一年的時候便承諾投資 2.4 億美元。曾有國內媒體將 Brandless 評價為美國版「拼多多」,在 Brandless 之後,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創業者想將這一模式 Copy to China。

Protocol同時提到,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在上周發布公司財報後曾表示,「不惜一切換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福布斯報導也將 Brandless 的倒閉形容為「超額期望的受害者」。

軟銀曾用大筆真金白銀推動這些公司快速發展,但這樣的方法論顯然已經失靈了。

相關焦點

  • 軟銀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美國高管即將離職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5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導,軟銀旗下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一位美國高管在對這家科技集團的「問題」表示擔憂後即將離職,該集團在過去一年中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包括對WeWork的投資惡化
  • 孫正義燒錢上癮,軟銀巨虧125億美元!願景基金怎麼了?
    軟銀巨虧的主要原因是旗下願景基金(Vision Fund)錄得1.8萬億日元虧損,此外軟銀自身投資業務也錄得8000億日元虧損。同時,由於糟糕的財務狀況(簡單理解就是沒錢了),軟銀不得不「凍結」了願景基金的投資業務。
  • 軟銀願景基金等2億美元投了家在線數理思維玩家 月營收已達9000萬
    原標題:軟銀願景基金等2億美元投了家在線數理思維玩家 月營收已達9000萬     9月9日訊,據芥末堆報導,在線教育品牌豌豆思維已經完成C輪近2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軟銀願景基金(Vision Fund)、H Capital,全部老股東跟投,包括創新工場、DCM、新東方等機構。
  • 軟銀數十億美元押注日本行動支付初創公司 豪賭未來現金將會消失
    在對初創公司的押注接連失敗之後--包括陷入困境的共享辦公空間初創公司WeWork和Uber表現不佳的首次公開募股--軟銀陷入了困境。儘管發誓要轉向謹慎和防禦性的戰略,但本周有報導稱,該公司買入數十億美元的科技股期權,其扭曲市場的活動導致股價飆升。毫不氣餒,它又一次悄悄地把自己的籌碼放在輪盤賭上--這一次,它押注於數十億美元能夠把日本從一個現金囤積的腹地轉變為數字支付強國。
  • 軟銀願景基金做錯了什麼?
    願景基金的輝煌願景基金投資了大量處於前期、中期、後期的初創企業,事實上,這些初創企業母公司的投資也大多來自願景基金。2018年,軟銀退出印度電商公司Flipkart,這使得軟銀第一季度的利潤高達49%,證明願景基金的投資能夠為軟銀創造巨大收益。
  • 小米換掉CFO 軟銀願景基金虧165億美元
    軟銀願景基金2019財年虧損165億美元昨日晚間,軟銀髮布了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19財年,通過願景基金投資產生的淨虧損達到1.8萬億日元(約合165億美元),此外,軟銀自己的投資將虧損8000億日元。
  • ...急缺騎手優先;軟銀三財季利潤暴跌 99%,願景基金虧損逾 20 億美元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人們使用 App 線上買菜的需求激增,遠遠超過盒馬的服務能力。儘管盒馬緊急調配人力,取消休假、與其他企業臨時「共享員工」,仍無法滿足居高不下的線上需求。目前,盒馬的線上服務能力已經恢復到了春節前的 80%,但不少用戶反饋,在盒馬 App 買菜還是需要卡點預約配送。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共享員工」將陸續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大量空缺崗位又將出現。
  • 經歷史上最嚴重虧損 軟銀願景基金總裁薪酬卻翻倍!
    圖示:願景基金負責人拉傑夫·米斯拉(Rajeev Misra)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軟銀集團的投資虧損高達177億美元,但軟銀願景基金總裁的薪酬卻大幅增加。軟銀在本周五的一份聲明中稱,在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財年,願景基金負責人拉傑夫·米斯拉(Rajeev Misra)的薪酬收入為16.1億日元(約合1500萬美元),是前一年的兩倍多。相比之下,願景基金當季虧損1.9萬億日元,是該公司39年歷史上最嚴重虧損。由於業務不暢加之疫情影響,軟銀不得不減記WeWork和Uber等公司的估值。
  • 軟銀「1000億美元基金」並未虧損:投出805億美元回報95億美元,年化...
    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創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規模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一號,這一基金以龐大的規模、中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背景、以及孫正義大手筆的投資行為引發了外界關注。然而據外媒最新消息,願景基金一號的投資回報卻相當令人失望,誕生以來年化回報率僅相當於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的一半左右。
  • 孫正義豪賭美國科技股,軟銀市值5天縮水超1000億
    21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破滅,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曾在科技股上虧損700億美元之巨。而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也不過只有1656億美元。2020年,美國科技股迎來罕見的大牛市,蘋果公司市值最高達到2.2萬億美元,特斯拉、ZOOM這樣的明星股年內最高漲幅都超過6倍。
  • 矽谷汽車租賃創企Getaround獲1.4億美元E輪融資,軟銀願景基金參投|...
    水草 2020-10-15 17:00 導語 創頭條編譯  隨著本地短途旅行的反彈,矽谷點對點汽車租賃創業公司Getaround在周三(10月14日)宣布獲1.4億美元得
  • 「願景」受挫,軟銀巨虧,孫正義難尋第二個阿里?
    4月7日,WeWork還在軟銀撤回了購買30億美元股票的計劃後,起訴了軟銀。1號基金提前「花光」,2號基金被迫暫停規模達10萬億日元的願景基金成立於2017年,最初的投資期限為5年。2018年,所有美國風投公司的募資額約為550億美元,而願景基金的規模幾乎是其兩倍。而在其注資中,有大約40%是通過貸款的形式籌集,年利率為7%。從這個意義上說,願景的資本結構實際上是40%的債務+60%的股權。負債,可是要實打實、連本帶息償還的。
  • 2年燒光6000億的軟銀,憑什麼逆轉?
    近1.4億的人民幣,在20年前的中國,絕對是一筆巨款,實際上,孫正義本來想投5000萬美元的,被馬雲婉拒了(稚嫩的小馬當時胃口還不大,膽也小,怕萬一阿里模式不行,會連累孫老闆賠錢)。4年後,經過了市場檢驗,阿里業務水漲船高,隨阿里一同壯大的還有馬雲的野心與膽識。在孫正義提出追加6000萬美元投資時,馬雲果斷接受。
  • 軟銀面臨125億美元巨額虧損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3日,軟銀集團公布了全年業績預估,預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而此前,市場預期軟銀集團全年將實現經營利潤4665.6億日元。報導稱,這將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虧損。
  • 印度最大眼鏡電商Lenskart獲軟銀2.75億美元投資
    【獵雲網(微信號:)】12月22日報導 (編譯:檸萌)經過數月的談判,日本軟銀已通過一次和二次購買股份的方式,向印度最大眼鏡商Lenskart投資2.75億美元(約合164.5億盧比)。該筆投資將由軟銀願景基金II期出資,旨在為這家總部位於法裡達巴德的眼鏡解決方案公司提供支持。經過這輪融資,該公司的估值達到15億美元。
  • 軟銀巨虧884億,誰動了王的「願景」?
    4年時間過去,孫正義屢屢不順,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有15家將要破產。幾天前,軟銀公布了全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經營虧損達1.35萬億日元之巨,約合人民幣884億。4年前,孫正義眯著一隻左眼,伸出一隻右手,握著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手,他們開始密謀一項萬億美金回報的願景合作。以孫正義對政治的敏感,早就注意到這位85後不簡單。薩拉曼是沙特甚至是中東的改革家。
  • 優衣庫老闆柳井正離開軟銀,身家307億美元,曾痛批孫正義
    2003年,優衣庫宣布關閉16家英國的門店,集中資源重建剩下的5家店。2002年,在上海開店時,優衣庫吸取教訓,先開2家店,盈利後再慢慢擴大規模。2005年,優衣庫還關了2家虧損的店鋪,在中國大陸只有7家門店。如今,迅銷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日本地區。優衣庫在中國的門店數也超過700家。
  • 市值蒸發150億美元!股價本周一度大跌12%!為何市場擔心軟銀押注...
    自被媒體稱為「納斯達克巨鯨」以來,軟銀的股價一直不太好看。9月9日周三,軟銀股價一度下跌逾5%,本周累計跌幅也一度達到12%,市值抹去150億美元。此前,也有交易員認為,軟銀買入期權押注美股科技股一事進一步明確了部分散戶投資者的一些擔憂——他們認為作為一家企業的軟銀,行為卻越來越像對衝基金,公司裡還都是對冒險有著巨大胃口的前投行人士。
  • 軟銀失靈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商Brandless成為軟銀願景基金支持的首家倒閉的初創企業,該公司於2月停止接受訂單,並暫停所有業務。而第二家美國明星創業公司OneWeb於三月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這家創立於2012年的衛星服務運營商,曾是馬斯克SpaceX最強勁的對手。融資失敗,是壓倒OneWeb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此一來,軟銀高達20億美元的投資流產。
  • Keep完成3.6億美元F輪融資,軟銀願景基金領投
    1月11日,國內運動科技公司 Keep 宣布完成 3.6 億美元 F 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高瓴資本、高都資本 跟投, GGV 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時代資本以及 BAI 資本等老股東繼續追加投資。本輪融資後, Keep 在運動健身行業地位將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