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天雷滾滾!那些糟心的兒童繪本》的文章在網上熱傳,質疑「挖鼻孔」等內容是否可能導致孩子模仿。隨後又有媒體報導,山東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買繪本,兩年花費兩萬多元。
太原不少有小孩的家庭也都儲備著幾十甚至上百本繪本,甚至有家長一次就買了2000多元的繪本。有的家長還陷入了焦慮:我家孩子快一歲了怎麼一點也不喜歡看繪本?別人家孩子讀的是雙語繪本,我給孩子看中文的,是不是耽誤英語啟蒙?
繪本為什麼如此受家長熱捧?面對市場五花八門的繪本,家長如何選擇?有些幼兒不愛看繪本,是否預示將來也不愛讀書?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一些家長、繪本館和幼教專家。聽聽大家的看法,是否能緩解「瘋狂繪本」背後的焦慮?
○繪本現象
孩子才一歲爸爸一次就買了2000多元的繪本
常女士家孩子剛過了一歲生日,但他已經擁有一層書櫃的繪本。
由於比較關心孩子的早教問題,常女士加入了一個寶媽群。群裡時常分享和推薦一些兒童繪本。前段時間,常女士讓丈夫照著推薦書單去書店買繪本,丈夫沒有找到,就挑了一些他覺得有趣的,一次就花了2000多元,回來放了滿滿一層書櫃。「他買回來我也挺無語的。不過能夠培養起孩子閱讀的習慣,花多少錢也值。」常女士說,此外她還在網上購買過一些。
常女士告訴記者,孩子最喜歡的是《Brown Bear》,是一本全英文繪本,每頁畫著一個動物和一句簡單的英文。「畫面顏色豐富,孩子很喜歡上面的動物,平時睡覺前,都要讓我讀上面的內容。」常女士說,雖然孩子才一歲,已經能準確識讀Bear、Cat、Bird等單詞。
市民楊女士家繪本也不少,孩子快五歲了,除了家長買,幼兒園也有繪本教材。「我家有個床頭櫃,上面有書架,書架和抽屜裡都是孩子的繪本。」楊女士數了數,只書架一層就擺著120多本。
採訪中,幾乎所有家有幼兒的市民家都儲存著繪本,少的有十五六本,多的幾百本。
○家長焦慮
一歲娃不愛看繪本 兩歲娃準備買英文版
雖然作為家長,幾乎都給孩子買繪本、讀繪本,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愛看。
葉女士說,兒子也不喜歡讀繪本。看到別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看繪本,葉女士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給不到一歲的兒子買了不少繪本,布質的、鏤空的、立體的……專挑新鮮有趣的,每本都是大幾十元,就是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無奈孩子卻「不給力」,「拿著書就知道撕,撕不爛就扔。我覺得可能是天性,有些孩子愛看書,我兒子就愛玩。」葉女士說。
有些孩子愛看繪本,但家長的想法更多。市民王靜家兒子快兩歲,家裡有一小書架繪本,30多本。「我看有朋友家給孩子看英文繪本,效果還不錯,最近我也考慮買英文繪本,這麼大的孩子應該可以看了吧?」王靜想買,又有點猶疑。
繪本市場火熱 家長有了「選擇困難症」
採訪中,家長對繪本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不知道怎麼挑選,朋友推薦,育兒公眾號推薦,書店推薦,暢銷榜推薦……選擇太多,有時不知道哪本書才適合自己孩子。」蕭先生是一名80後爸爸,孩子兩歲了,從孩子出生,他前後關注過十多個育兒公眾號,「現在剩下3個,每個都不時推薦繪本,加上朋友推薦的,書店看的,真的會產生選擇困難。」
18日,記者來到山西爾雅書店,二層有3排書架都擺滿嬰幼兒繪本,從零歲到學齡前都有。記者看到,其中幾乎80%是外國原創繪本的譯本,美國、德國、日本的一些著名繪本館出版的繪本很受市民追捧。「相比國內的繪本,國外的更實用一些,畫面形象簡潔,孩子更容易理解。國內的繪本則更偏重故事性,很多故事都是寓言類,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有些深奧。」一位挑選繪本的市民說,但是他也不會排斥國產繪本,相反他希望有更多國產繪本,「國外有些繪畫風格與文化表達可能不適合中國孩子。另外,由於翻譯問題,有些國外繪本語言粗淺,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環境。中國繪本根植於中國文化,孩子比較好接受,但是原創內容較少,有些故事又有些說教。」
有人開了繪本館 但單獨經營很難維持
除了買繪本,不少家長還會帶孩子去繪本館看,或者租繪本。百度地圖上,記者查詢到20家繪本館,給6家打去電話,其中有兩家已轉行。
杏花嶺區一家繪本館經營者陳先生覺得太原的繪本市場處於上升階段,但近兩年繪本館雖然開得越來越多,但大部分經營一年左右就關了,「很多家長開始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毅力不足,堅持不下來。」陳先生說,他是買了很多繪本給孩子看,很快家裡就放不下了,他就開起繪本館,既方便自己孩子,又可以分享給別的孩子,他家孩子上小學前就有7000多的識字量,與從小讀繪本分不開,所以,他希望自家的繪本能和更多人分享,他也可以給家長一些推薦,「我這裡主要是租借繪本。」陳先生有專職工作,不靠繪本館掙錢,他覺得能達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
陳先生說單靠繪本館很難賺錢,這也是很多繪本館關門的原因。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太原,很多繪本館除了租借繪本外,還兼營幼兒園、培訓班、託管班等。記者在迎澤區一家繪本館看到,很多孩子在教室上課,家長們在外面等著,孩子們在那裡看繪本的時間很少。在杏花嶺一個小區,記者看到有在居民樓裡開的繪本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也是給孩子買了很多繪本,捨不得扔,索性開了繪本館,同時,又辦了幼兒託管班、幼銜小培訓班,「上課時間也會講繪本,課餘,孩子們也可以自己拿著看。」
○家長攻略
購買繪本不能盲目 用心挑選才靠譜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面對繪本都是買買買,他們會根據孩子情況有所選擇。
市民小桃的兒子兩歲了,給孩子買繪本,她總結出一套「攻略」:跟著育兒大咖,多查繪本知識。「選繪本也是門學問,得提前做功課,不能網上、書店隨便買,那樣買回去的往往不合心意。」小桃關注了幾個微博育兒的大咖號和專業育兒公眾號,「他們推薦的繪本,通常會寫文章,裡面會寫到繪本內容、孩子反應。另外,他們都有很多粉絲,可以看粉絲評論。把這些內容綜合考慮,是否要購買。」小桃買的繪本都是網購,但在購買之前,對其內容都比較了解,很少失手。「像信宜出品的繪本、蒲蒲蘭繪本館出品的繪本都很經典。我也買了最近很火的《大衛不可以》,裡面有些內容我不太喜歡,比如不可以玩泥巴,我覺得就沒什麼。畫風我也不是很喜歡,後來就不給孩子讀了。」
小桃的兒子從5、6個月就開始閱讀繪本,小桃覺得在培養興趣時家長的耐心比較重要,「嬰兒時期孩子對繪本沒有概念,那就是孩子跟家長交流和玩耍的東西。家長要有耐心,慢慢地孩子會偶爾翻翻,你就趁機給他講故事,看繪本的興趣就是這麼逐漸培養的。」
採訪中,市民程女士也屬於理智購買繪本的,她與小桃一樣,認為「書不在多,有質量才行。」不過,程女士很少在網上選繪本,「購書網站只能試讀一點,看不清楚具體內容。買回來不一定適合孩子。」程女士家孩子5歲,她認為,語感要從小培養,有些觀念也得慢慢灌輸,所以,她選繪本很注重內容、書本質量和語言風格,「我家的繪本基本都是從書店一本本挑的,經常是幾排上百本繪本,我只能挑出一兩本。雖然實體店單價貴,但與一下買那麼多又有不適合孩子的,還是划算。」程女士建議其他家長,現在繪本市場繁雜,家長要多用心挑選。「我家孩子兩歲開始看繪本,現在他很愛看,語言詞彙也很豐富。」
○專家建議
給孩子選擇權 家長不要過分焦慮
繪本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孩子不習慣閱讀繪本怎麼辦?家長怎麼選擇繪本?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前教育專業老師曲路,以及從事幼兒教育26年、萬柏林區某公立幼兒園的楊園長。
曲路介紹,繪本一詞源於日本,後來通過一些留日的學者傳入我國,2000年以後,受到全民閱讀思潮的影響,繪本在中國受到的關注逐漸多起來,尤其近兩年,家庭開始重視繪本教育,書店也出現繪本專櫃。目前,繪本對孩子的影響,學術界沒有權威的研究,但是從普遍情況來看,繪本的興起使早期閱讀相比以前發展了好多,對孩子們的整體認知與情感表達也有很大幫助。
在選擇繪本方面,楊園長建議家長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裡,「兒童的語言都有共通性,但每個孩子的生活經驗不同,年齡特點也各有差異,男孩女孩的愛好也不一樣,沒有一本繪本是適合全部孩子的。選擇哪本繪本還要看孩子是否喜歡。」楊園長說,有些特別年幼的孩子雖然沒法自己挑選繪本,但他會有喜歡讓家長一直講的,家長可以注意這類繪本適合自己孩子。另外,對於中英雙語的繪本,如果家長有英語閱讀能力,早早培養孩子英語語感也未嘗不可,不過對效果不用太神話,語言能力培養更需要後期訓練。
「天下的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對於有家長說自家孩子不愛看書,楊園長認為大部分原因是家長沒有做好引導,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喜歡撕書也不要緊,0至2歲的孩子是通過動作學習的,遇到喜歡撕書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撕不爛的書,比如一些布書或是塑封過的。在引導孩子讀書時,父母可以施展一些『演技』,如裝作書特別好看的樣子,自己津津有味地讀,讓孩子被吸引主動去關心書上的內容。」
有些孩子可能確實不喜歡繪本,對此家長也不用太著急。曲路說,這並不代表孩子以後對閱讀不感興趣。「不能帶著強烈的目的去讓孩子讀繪本,否則會適得其反。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每一分鐘都在接受新的知識,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積累都能幫助他們學習。」曲路說,一歲之內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就是動手操作,他不會意識到那是書本,也當然不會知道書本裡面有黃金屋,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操作工具,「等孩子長大些,家長再慢慢培養閱讀興趣。」
本報記者 馮戎 實習生 要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