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法#
緣起
看了幾篇介紹修行開悟的文章,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
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目的都是為了讓修行人不要誤入歧途,順利趣入菩提康莊大道。
誤入歧途的開悟
下面就稍微分析一下「開悟」的幾種歧途:
1、將意識造作境界當作開悟
在彌勒菩薩的《辨法法性論》中,講到了「五種無分別的歧途」,其中一種是將止息念產生的無分別當作了出世間的無分別智慧。
具體表現是在修行時,認為分別念是修行和獲得開悟的大敵,就對心中生起的念頭進行拼命壓制,長期下來,就會在修行時出現沒有任何起心動念的無分別狀態。許多教理不通,沒有善知識指點的人,都會落入這個誤區。他們將自己的修行境界向一些所謂的「善知識」進行匯報時,那些「善知識」也說他們已經開悟了。
2、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有很多學習過中觀顯空雙運理論的修行人,或者學習過《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修行人,會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記得2015年在亞青參加完大圓勝慧灌頂,回來的路上與一位出家師父同行,他問我當看到自己住的木屋之時,這是顯現,然後觀察木屋的本體是空性,此時木屋的顯現與空性無二無別,這就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對不對?
我說:「錯了。這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而是您意識造作出來的顯空雙運,這屬於理論上的一種了知,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境界。」
雖然這位師父沒有說到有關開悟的話題,但是如果真正證悟顯空雙運境界的人,一定是已經開悟了。
3、將覺受當作開悟
在修行過程中,會出現三種比較明顯的覺受,就是樂覺受、明覺受和無念覺受。這些覺受生起來,說明修行還是產生了體驗,不再停留於理論了知階段,只要對這些覺受不產生執著和錯認,這些覺受就會成為修行中的一種正驗。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將修行過程中產生的無法言說的內觸妙樂覺受當作了開悟境界。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大的誤區,如果對生起的樂覺受產生執著,就會生在欲界之中,不要說什麼開悟了,能夠不墮落已經非常不錯。
關於樂明無念三種覺受的具體解說,在很多佛教經典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中都有相關內容,這裡就不再具體解說。
結語
對於以上幾種歧途,如果沒有遇到真正有實修實證的善知識指導,很多人落入其中根本無法自知。所以,想要真正修持解脫道的人,依止一位成就者的上師比自己盲修瞎練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