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還是誤入歧途

2020-12-12 心智自在

#佛教正法#

緣起

看了幾篇介紹修行開悟的文章,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

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目的都是為了讓修行人不要誤入歧途,順利趣入菩提康莊大道。

誤入歧途的開悟

下面就稍微分析一下「開悟」的幾種歧途:

1、將意識造作境界當作開悟

在彌勒菩薩的《辨法法性論》中,講到了「五種無分別的歧途」,其中一種是將止息念產生的無分別當作了出世間的無分別智慧。

具體表現是在修行時,認為分別念是修行和獲得開悟的大敵,就對心中生起的念頭進行拼命壓制,長期下來,就會在修行時出現沒有任何起心動念的無分別狀態。許多教理不通,沒有善知識指點的人,都會落入這個誤區。他們將自己的修行境界向一些所謂的「善知識」進行匯報時,那些「善知識」也說他們已經開悟了。

2、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有很多學習過中觀顯空雙運理論的修行人,或者學習過《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修行人,會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記得2015年在亞青參加完大圓勝慧灌頂,回來的路上與一位出家師父同行,他問我當看到自己住的木屋之時,這是顯現,然後觀察木屋的本體是空性,此時木屋的顯現與空性無二無別,這就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對不對?

我說:「錯了。這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而是您意識造作出來的顯空雙運,這屬於理論上的一種了知,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境界。」

雖然這位師父沒有說到有關開悟的話題,但是如果真正證悟顯空雙運境界的人,一定是已經開悟了。

3、將覺受當作開悟

在修行過程中,會出現三種比較明顯的覺受,就是樂覺受、明覺受和無念覺受。這些覺受生起來,說明修行還是產生了體驗,不再停留於理論了知階段,只要對這些覺受不產生執著和錯認,這些覺受就會成為修行中的一種正驗。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將修行過程中產生的無法言說的內觸妙樂覺受當作了開悟境界。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大的誤區,如果對生起的樂覺受產生執著,就會生在欲界之中,不要說什麼開悟了,能夠不墮落已經非常不錯。

關於樂明無念三種覺受的具體解說,在很多佛教經典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中都有相關內容,這裡就不再具體解說。

結語

對於以上幾種歧途,如果沒有遇到真正有實修實證的善知識指導,很多人落入其中根本無法自知。所以,想要真正修持解脫道的人,依止一位成就者的上師比自己盲修瞎練要重要得多。

相關焦點

  • 如何開悟?坐禪能開悟嗎?開悟了的法師這樣教人「開悟」
    自古至今,信仰佛陀的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悟。因為只要開悟了,就有了佛陀般的大智慧。如何開悟呢?通過坐禪能開悟嗎?對於坐禪能不能開悟,大師們的看法有所不同。多數人認為,坐禪不一定能開悟,但開悟者一定經過坐禪。大家在寺廟裡可以看到,所有的佛和菩薩的坐姿雕像,都是雙腿盤坐的姿式。釋迦牟尼佛開悟前,就是以雙腿盤坐的姿勢,在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後睹明星而開悟。
  • 佛教「看公案」和「參話頭」現時可以開悟嗎?我看夠嗆!
    禪宗公案是禪師為了啟迪學人開悟時例舉的古代佛門祖師聖賢的事跡,甚至有一些公案是佛陀於弟子的之間的傳法事跡,因為能講說公案的禪師自己已經明心開悟,修為了得,所以大眾中或許就有人能夠聞法開悟。但是我們自己「看公案」就有幾個很艱難的地方不好通過。
  • 11歲小朋友就能草書創作,是天賦還是被帶誤入歧途?
    這位小朋友按如此被培養,是其天賦所致,還是誤入歧途?真的是因材施教,出於其天賦的決定,還是機構為博得名氣而不惜將孩子發展誤入歧途?本站不知道這孩子父母是怎麼想的,或許還沉浸在自己孩子「榮譽」中吧!本站從新聞了解到,這位小朋友在書法學習上成績斐然,獲得了很多區級、市級、省級的書法比賽的獎項,在書法報全國少兒書畫現場大賽行草書總決賽中獲評「全國十佳少兒行草書之星」,完全是培養這孩子的書法機構的招生的活招牌。
  • 論我開悟開悟開悟及扯出有感幽默神冰冰崽了縫褲子誰的雅外號哈哈
    今天是我活到現在最開悟,頭次等於開悟了自己。本想開悟貢獻值於眾,也好不須枉此生。就是一直堅守不謀己必須有所所為,就是不能白活一生而來到這世上,不為了錢只為活著有意義,更有價值奉獻給這個世界。最後圖個名,宇宙歷史留名,也不是。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這個必須是過來人才有資格說的,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就會領悟出一套理論,並且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人生沒有疑惑生命主動進化指導別人開悟>第三條,有能力指導別人開悟,這說明一個人達到了悟道的至高境界象徵開悟的圖片開悟的人生沒有疑惑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道德經》:開悟者的人生是什麼樣?如何開悟?
    開悟,換一個詞,就是「得道」。換言之,與大道同在、同行,同頻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語出老子《道德經》什麼意思?我們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不停的妄想著,這些妄想還是好像不停地在說話一樣,只不過沒有發出聲音來,而且你覺察一下,雖然你沒有觀看物體,但是物體的影像不停地在心裏面呈現,雖然沒有用眼睛看,沒有用耳朵聽,但是一直能聽到,能看到,這是因為心在活動。這就是為什麼《楞嚴經》裡面佛要對阿難「七處徵心」,實際上,心無處不在。
  • 如何獲得交易開悟?交易開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脫開實踐經驗談開悟是不現實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它的前提是,你要先讀書十年。想要在投資市場中長期生存,要記住這句話,一定要有這樣的決心,並付諸實踐。尼採:凡是不能將我滅亡的,都將使我強大。哲學家尼採咱們接著聊開悟,我認為開悟是交易經歷中境界的突破或者說打開長期的困擾。我的理解裡開悟是長期經驗積累+刻意練習之後的產物。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真正開悟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不可思議!
    這個人人具有的先天智慧和能力,中國人稱為「道」,瑜伽稱為「梵」,儒家稱為「仁」,佛家稱為「佛性」,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被無數人奉為修行的經典,無論是整篇經文還是其中的某一句,都存在著無上的奧義。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只要你不停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開悟。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在愛情中可以開悟嗎?如何擁有浪漫的愛情?為什么女人容易開悟?
    在愛情中可以開悟嗎?真正的開悟需要通過男女之間的愛情才能實現嗎?難道不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再次變成完整了嗎?你有過這種體驗嗎?在你身上發生過這種事情嗎?你在時間中等待一件事情來拯救你,你還是沒有活在當下。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南懷瑾先生曾經說:「歷史上很多祖師,就是在這意識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斷的時候,爆發出開悟的。
  • 修到一念不生還未開悟,「不動」才是開悟的標準
    很多大師講一念不生,清楚明了的心就是開悟的境界,這是錯誤的,因為這還是在意識心的六塵境界裡,但若說像石頭一樣什麼也感覺不到,那也是錯誤的,這個在《圓覺經》裡佛有過明確的說法:「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 開悟 過程
    成道以後的身體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形象存在,而內在的存在已徹底變了,我還是我,又不是以前的我,過去的我死了,又生出一個新的我--無量劫以前就有的我--現在重新出現。因為現在的我(頭腦)死了,無量劫以前的我不得不出現。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因為你的心就是問題的根源沒有任何規律需要去方向因為你創造自己的規律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在一次周末培訓班上,有個學員做人生九宮格,把「開悟」寫到了第一位。她叫倩倩,留著短髮,穿衣服比較男性化,有種酷酷的感覺。大多數時間在泰國,因為疫情,今年留在這裡。她覺得開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就是愛與合一,為什麼是愛與合一呢?因為她覺得愛與合一就是開悟的方法,甚至就是開悟本身,因此她才這麼寫。
  • 對圓頓了義教法中有關開悟的一點淺見
    其中都涉及到有關開悟與修證的理念,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引用,但每次都會有網友提出異議,主要還是關於開悟是來自於聽經聞法的慧悟還是實修親證的證悟上的探討。有關悟有解悟和證悟的區別,許多祖師大德都做過開示,開悟多指是證悟。小編自知學短道淺,也沒那個膽量敢冒犯祖師威德。但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小編自己覺得不同根器和不同的修行法門,對開悟的認知標準也不徑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