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雅雯
林雅雯是臺灣前雲門舞集資深舞者,
為臺灣及大陸「脈輪舞動」體系創始人,
很多目前活躍在大陸的很多身心靈舞動導師
都是她當年的學生。
◇◇
雅雯即將在上海開始〖心靈舞者〗4天工作坊,
這是一個「以舞入道」的心靈旅程。
點擊查看課程信息
◇◇
林雅雯:身體的自然呈現就是美
採訪、撰文|張看看
刊於|心探索雜誌78期
我沒有特別在外在上要求自己,我要在身體行為舉止上像個女人。當它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時候,那樣的特質不是因為裝出來的,不是要去扮演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而是讓內在的女性能量自然流動,她就會被看見。
【嘉賓】林雅雯
脈輪舞蹈創始人,前雲門舞集舞者,師從林懷民,倫敦密薩克斯大學編舞碩士,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心探索:林懷民在書裡寫到一段話——他問,「洗完澡,會在鏡子面前看自己裸體的朋友,請舉手。」臺下總是凝著緊張的靜默。偶爾有一兩個人舉手,也是遲疑的。談身體,大多數的人總覺得尷尬。在面對自己身體最真實的樣子時,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尷尬,怎麼打破這種尷尬呢?
林雅雯:這可能來自於我們對身體的批判,來自人格、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的制約,尤其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女孩子要表現得如何才可以稱之為端莊、優雅,這樣的觀念可能會根深蒂固地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打破這種尷尬,需要先打破舊有的負面觀念,再去建立新的對身體的正向評價。先認可自己的身體,學著從你的內在讚美身體,美是沒有定義的,無論你對自己的身形評價是什麼,它就是真實的美,不是只有像超模那樣的身材,才能叫作美,才可以去展現你的美。
心探索:怎樣讚美身體呢?
林雅雯:比如洗完澡站在鏡子前面欣賞自己的裸體,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能一開始會不習慣,會有批判說,哎呀,我的臀部怎麼那麼大?我的腿怎麼那麼粗?通常我們有這樣的評價,是因為跟別人比較,才會有所謂的太粗、太胖的概念。但當你回歸到自己的時候,沒有比較,接受它真實的樣子,這就是讚美。
心探索:你之前觀察到我的站姿,習慣重心落在左腳,你解釋說左腳是聯結母性能量的,這樣一種身體姿勢上的判斷,經驗來源哪裡?
林雅雯:這是國外的一項科學研究,人的大腦分左、右腦,它們分別交叉影響我們的兩半邊身體,從而影響身體行為模式。我們的左腦交叉影響右半邊的身體,右腦交叉影響左半邊的身體。左腦是理性的、組織性的、結構性的、分析性的。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狀態是一種陽性的表現;右腦相對來講,比較圖像化、非語言類的、感性的、比較柔軟的,這樣的一種特質就是比較女性化的存在。
心探索:你是專業舞者,有著妖嬈迷人的身姿、溫柔如水,非常女性的一面,但同時看到你有非常陽性狂野的一面,你是如何調節、融合身體的陰、陽兩性的?
林雅雯:以前的我是非常不認同自己的女性身體的,我記得3歲時候的一張照片,我穿著短裙,媽媽幫我打扮成小洋娃娃的樣子,那個照片看著很可愛,其實我的表情是一副要哭的樣子。我從小就不喜歡穿裙子,穿褲子的時間多過於穿裙子,我比較外向,男性特質比較強,好動的特質多過於女性陰柔、安靜的特質。
一路走來,我跳舞,上了很多的課,慢慢去認識自己的女性身體。當然一開始很多人也會認為,不會呀,你很女人呀。藉助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建立內在對女性的認同,慢慢的那種感覺就發展出來了。通過後來的學習,我知道每個人身上都有兩股能量,陰跟陽,就是你的內在男性跟內在女性的能量,我用這樣的關係去觀察平常的我,比如工作的時候,我的陽性能量會出來支持我;平時跟不同的人溝通或者相處的時候,我的女性特質就會出來協助我。我沒有特別在外在上要求自己,我要在身體行為舉止上像個女人。也許當它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時候,那樣的特質不是裝出來的,不是要去扮演的很有魅力的女人的角色,而是讓內在的女性能量自然流動,她就會被看見。
心探索:一個女人真的要做到毫無顧忌、勇敢地把自己妖嬈動人、風情萬種的身姿表現出來是很難的。
林雅雯:「妖豔」是人類用語言去定義外在展現時才有的詞,「妖豔」本身並沒有好的或者壞的,對的或者錯的,高貴或者低賤這樣的評判。它就是一種不同能量的展現,人會有這樣不同的狀態,有時候你會安靜,有時候你會很好動,這是自然流動的狀態。我們不允許那樣一個「妖豔」的面向出現,也許因為它曾經在道德價值觀上被批判,被壓抑了。當你女性的一面被壓抑的時候,能量就會受阻,卡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可能就產生或者生長出另外一種被扭曲的身體行為模式,比如駝背含胸、習慣性使用右半邊身體,走路男性化等,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到健康的層面。
心探索:身體行為舉止比較男性化的女性如何練習展現自己的女性魅力?
林雅雯:除思維上的改變之外,身體層面實際性的改變,可以透過對身體特定的使用方式的訓練來改變。很重要的一點是放鬆你的腰和臀,女人跟男人身形上的最大差異除了胸部之外就是腰跟臀,女性骨盆相對於男性比較圓潤,比較大,這其實就是女人的保障,讓人家會覺得性感。從人體七大脈輪上看,腰、臀的部位就是海底輪和臍輪附近,海底輪代表肉身實質的存在,也就是認同自己的身體,臍輪代表了生命能量,也就是情感,包含性能量的流動與滋養等。讓你的腰、臀放鬆,放柔軟,讓身體的能量像水一樣地流動,自然而然地,這樣的女性特質就會展現出來。
平常可以學習跟自己的身體對話,看到它的美,去讚美它:「臀部你好美呀!謝謝你這樣支持我。」跟它講講話,就好像你跟另外一個朋友在講話一樣,去和它溝通,身體的內在是會有感覺的,自然而然地,你的身體受到了正向的鼓勵,各個部位就會從不同的面向去支持你展現出女性魅力的一面。
——————————————第9K————————————————-
林雅雯:回到身體的家
採訪、撰文|張看看
頭腦害怕失控,它擔心一旦把主權交給身體,就失去自己的主導權了,所以很多人只信任頭腦,失去了跟身體聯結。暫時放下頭腦去和身體聯結,會幫助你打開通往身體的感知力那扇門,回到身體的家。
心探索:你曾經是一名職業舞者,非常熟悉如何運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這些都是經由大腦指導身體來展現的。現在你提倡的卻是聯結身體,儘量放下頭腦層面的想法,讓身體的能量來帶動肢體表達,這樣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林雅雯:我參加了一些從肢體動作層面帶入自我覺察的課程。一天晚上去上課,老師說,我們今天來做一個通過舞蹈來自我覺察的靜心。我一聽馬上傻眼了,那時我在雲門舞集從早到晚排練,已經跳了一整天的舞了,膝蓋因為疲累有一些酸痛,一開始很難進入音樂,頭腦下意識地說,不要動太大,因為我的身體很累了,根本不想動。
舞蹈進行到一半時,老師引導我們,現在請你們放掉頭腦,讓自己完全地融入舞蹈裡面,忘記你這個人,忘掉那個跳舞的人,你就是那個舞蹈。忽然間,我不曉得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看著我的身體在那個當下,進入一個好像催眠的狀態,它開始往上面蹦,往下面鑽,強烈地上上下下躥動,甚至在地上打滾,我的手開始猛烈地拍打地板,我的大腦觀察著這樣的一種狀態,我的內在很驚慌、很恐懼,我開始吼叫哭喊,不曉得我的身體發生了什麼事情。
坦白說我3歲學跳舞以來,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經驗。我本身是舞者,對自己的身體比一般人了解太多了,我怎麼可能經歷到這種身體失控的狀況?我在那個當下非常害怕,我忽然間不認識自己的身體了,它怎麼跟我「分家」了?而是自己蹦蹦跳跳?
心探索:一般人很難有這樣頭腦和身體「分家」的奇妙經歷吧?我們怎麼能做到放下頭腦,回歸身體呢?
林雅雯:這是因為頭腦害怕失控,它擔心一旦把主權交給身體,就失去自己的主導權了,所以很多人只信任頭腦,失去了跟身體聯結,當身體發出一些病變的信息時仍無知無覺,直到身體垮掉,無法正常運作為時已晚。我們已經太習慣活在頭腦裡面了,用頭腦去掌控所有的事情。很多時候,失控是不被一般的道德價值觀所允許的,怕做出什麼胡亂的事情來,但允許自己放下頭腦,不是你什麼都不管,而是放下之後,你仍然帶著觀照的心,看著這一切發生。暫時放下頭腦去和身體聯結,會幫助你打開通往身體的感知力那扇門,回到身體的家。
心探索:身體可以不受頭腦的控制,怎麼理解呢?難道身體有自己的主張嗎?
林雅雯:美國一位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曾經研究過,其實我們人類的大腦是三位一體,第一位爬蟲類腦,就是我們的生存本能,控制著血液的流動、呼吸、心率、體溫,這都不是一般我們認定可以用大腦控制的。第二位腦稱為邊緣系統,所謂的哺乳類腦,就是本能與情緒的腦。第三個腦叫做心腦皮質,只有在人類這種高等動物中會發展出這種腦,可以開始思考的大腦,例如我們可能會有心機,會有計劃等更高模式的思維。
身體比較偏向於前面的兩位腦的狀態,所以身體也是有記憶的。我在舞團的時候,需要從學習和記憶動作開始,記動作你肯定要用到第三位大腦,經過一個階段學習,慢慢將動作內化到身體的層面時,就成了身體的記憶了。學習了一支舞蹈,排練完成之後,上臺演出,你不可能每一次都會透過大腦去搜尋,這是第一個動作,接第二個動作,當時、當下你根本沒有時間用大腦傳達指令到身體,然後再去做動作,這樣你可能就落拍子了,可能就跟不上團隊了。但是你的身體會自然發生,會自己把動作串起來,有好幾次,可能那段舞我很久沒跳了,頭腦再怎麼回憶,也只能想出一兩個動作,就在我比劃的同時,忽然間我的身體就自然地串到下一個動作,我一下就記起來整段舞蹈,這就是身體的記憶,不是用大腦去記憶的。
類似的經驗比如綁鞋帶、騎腳踏車、開車,運用的都是身體的記憶,當你內化到身體層面之後,你的大腦完全不用傳達指令去指導身體,第一步先如何,接著第二步又做什麼,你的身體完全可以遊刃有餘進行。也有一種說法,一些未釋放的情緒會特定地被記錄下來,存儲在身體的某些部位。
心探索:不好的情緒存儲在身體上,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存儲,不記憶?
林雅雯:這是你無法控制的,當情緒不被允許去完成的時候,就會儲存在身體裡面。情緒是一種能量,例如「憤怒」,如果你拿掉人們用來界定這股能量的字眼「憤怒」,它在身體上的展現是力量,當你很憤怒的時候,呼吸會急促,你開始握拳,身體開始緊繃,好像蓄勢待發,隨時都可以打出一拳。
很多人提到情緒管理,我不這樣認為,情緒可以通過身體的管道,被疏解,被允許表達出來,而不是被管理。管理就是當你的憤怒來臨時,在當下那種狀態,你的情商很高,控制不讓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但憤怒產生的能量還是存在的。你的身體會自動儲存未被疏導的能量,你無法從頭腦的層面去設定,只有去允許它,疏解它,理解它,觀察它,引導那股能量在恰當的時機經由身體管道轉變或呈現出來,比如到無人的地方動起來,或者發出聲音來,允許能量有一個出口,慢慢地那個內在的能量就會有所改變。
心探索:心靈成長中的覺知、冥想、靜心都是靜態的方式,看起來這些都是頭腦的事情,到底心靈成長跟身體有什麼關係呢?
林雅雯:你要修行、要靜心、要冥想,請問你的身體可以不參與嗎?身體是靈魂或者靈性的載體,也就是說它是你的工具,是你在這個三維度空間的家。
從身體脈輪的系統來講,由下往上(由海底輪往上到頂輪)是一個解脫之道,由上往下(由頂輪往下到海底輪)是顯化之道。顯化就是把無形無相的東西慢慢落實下來,創造出來,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比如建築一棟房子,由最初的創意到最後變成有形的實體。由下往上的解脫之道,就是要從這個物質實相的世界,一路抽絲撥繭,完全回到意識形態的過程。
修行是雙向的,你要往上修,但是同時你知道身體的重要性,它是你的地基,可以協助你往上走,而不能一味地否定它。一個人根本沒有處理好人的事情,怎麼解脫?如果你真的要修行,在生活裡修,而不是去閉關,坐在一個山洞裡,我想通了,我悟道了,但是搬回都市,跟一群人相處了三天,情緒又爆發出來。入世的修行才是更高的修行。
撰文:林雅雯|能量律動引導師
註:<靈妙體與肉身體>
靈魂停駐在兩種身體中──靈妙體和肉身體。肉身體是由塵土與水所構成,所以會隕落、會死亡。但那些由細微如絲狀的思想、感受、振動所構成的靈妙體,則會繼續。這些由細微能量所構成的靈妙體和靈魂,會再一次地踏上另一個旅程,再一次地進入另一個肉身體,展開新生。
參考書目:「脈輪能量書:回歸存在的意識地圖|奧修|生命潛能出版社 」
▼
雅雯帶領
〖心靈舞者〗工作坊
喚醒你的內在舞者
最新的工作坊時間:
<初階>
@上海 9月7-10日(4天)
<高階>
@上海 9月13-16日(4天)▽
〉點擊了解詳情〈
前「雲門舞集」專業舞者長達八年舞臺經歷,「脈輪舞蹈」創始人,大陸及臺灣將舞動訓練整合運用到身心成長第一人。最高學歷英國倫敦密薩克斯大學編舞碩士學位,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與文大教育推廣中心特聘講師。
林雅雯,為大陸和臺灣地區身心動態感知訓練的開創先驅,兼具表演和教育長項。自幼習舞,出身於文化家庭,接受中西式教育,於二十五歲那年,走上心靈成長道路,透過書籍自助修行,並遠赴印度、南美、美西、歐洲各國,跟隨多位國際知名身心靈大師學習。雅雯融匯所學與領悟,結合身心整合教育理論,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身心動態感知課程。
擁有四十年以上舞蹈專業、二十年以上教學、2000 小時帶領團體、500 小時給予個案經驗。教學範圍涵蓋舞蹈專業與身心動態感知領域,包含:西方舞蹈技巧、舞蹈即興創作、肢體開發、感官復甦、呼吸療癒、身心開發、動態感知覺察、脈輪舞蹈、專業舞者、心靈舞者及師資培訓等。
於 2007 年創辦「林雅雯·脈輪舞蹈」,是大陸及臺灣將舞動訓練整合運用到身心成長課程第一人。近年來,活躍於兩岸,藉由她帶領的身心動態感知訓練而在身心內外受益的廣大學員,對於雅雯和她的課程推崇備至。
因為雅雯在課程內外流露出的暢達真性情,曾被學員驚呼為『最真實的老師!』,同時也因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實力,被喻為『東方心靈舞后』。其專業、嚴謹和不斷擴展完善的訓練體系,受到眾多身心課程帶領者的認可,兩岸幾乎所有從事有關脈輪舞蹈的導師都曾跟隨雅雯學習過。
雅雯期許,將個人的生命經驗和體悟持續帶入課程,並將課程內容普及化,讓一般大眾也開始去意識到,如果我們在平常就能帶著覺察與觀照的心來過生活,將會創造很多美好的轉變。雅雯同時也對身心動態感知訓練之發展有著深遠的願景,盡心期許將此願景推廣到學術教育及企業界。◇◇◇
此為【遇見心自在】公眾號主辦課程
我們帶著真誠的心邀請高品質老師
與你一起遇見心的全然自在
-- 遇見君 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