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9年製造強國發展指數位居世界主要國家第四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此間最新出爐的《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以110.84分的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在被跟蹤測評的世界九個主要國家中位居第四,處於第三陣列。

由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完成的《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25日在北京發布。該報告基於製造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結合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權威機構最新統計數據,分別測算了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巴西、印度等九國2019年度製造強國發展指數。

其結果顯示,這世界主要九國2019年製造強國發展指數排名及所處陣列相較2018年均未發生變化,美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以168.71分依然持續高於各國,處於第一陣列,綜合優勢突出;德國、日本分別以125.65、117.16分穩居第二陣列,相對優勢明顯;中國、韓國(73.95)、法國(70.07)、英國(63.03)處於第三陣列;印度(43.50)、巴西(28.69)排名第八和第九。

中國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單忠德院士分別對《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進行介紹和解讀指出,從2012-2019年各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變化情況來看,各國對美國的追趕雖從未停止,但美國製造業霸主地位持續穩固,中國成為整體提升最快的國家。中國「規模發展」仍是製造強國進程中的主要支撐力,製造業總體上仍未擺脫規模拉動的發展路徑。中國「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三項數值合計值在九國中僅排名第六,與第一、第二陣列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從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來看,中國仍未邁入「製造強國第二陣列」,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從分項數值來看,因受以現價美元口徑計算的製造業增加值指數值增幅不足以抵消製造業出口佔比指數值降幅的影響,中國「規模發展」分項數值出現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隨著未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謹防規模發展的趨勢性下滑。在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成為各國中唯一實現「質量效益」分項數值持續增加的國家,但因絕對差距明顯且提升幅度較小,質量效益在長時間內仍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弱項。中國與發達國家主要差距體現在「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上,且「製造業增加值率」提升乏力也同樣值得關注。得益於「全球500強中一國製造業企業營業收入佔比」的強勢表現,中國「結構優化」分項數值實現回升,但「基礎產業增加值佔全球基礎產業增加值比重」指標連續4年下降,凸顯中國產業基礎薄弱的現狀。此外,在製造業企業2019年銷售利潤率下滑0.96個百分點的影響下,企業運營困難加重,製造業研發投入強度下降,造成中國「持續發展」分項數值繼2017年後再次出現下降,應予以高度重視。

中國工程院自2015年起每年持續發布「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已成為客觀評價中國製造業整體水平的權威性指數。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認為,當前,中國製造強國建設進程穩中向好,正按照預定目標推進發展。「十四五」時期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持續推動中國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完)

相關焦點

  • 中國2019年製造強國發展指數位居世界主要國家第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此間最新出爐的《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以110.84分的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在被跟蹤測評的世界九個主要國家中位居第四,處於第三陣列。
  • 中國工程院:全球主要製造業國家中,中國製造整體提升最快
    今天上午,《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中國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9)》在中國工程院發布。《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仍處於世界主要製造業國家的第三陣列,質量效益在長時間內仍是我國製造業的最大弱項,但我國已經成為製造業整體提升最快的國家;「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航空發動機等方向與世界強國仍有較大差距。
  • 2019年美國人均年收入4萬美元?中國人均收入多少?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2018年GDP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是目前全球唯一GDP超過20萬億美元的國家,佔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2019年前三季度,美國GDP總量接近16萬億美元,依然位居世界第一。
  • 2019年中國瓶裝水品牌力指數排名:農夫山泉位居榜首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中國北京-品牌評級權威機構Chnbrand發布2019年中國品牌力指數品牌排名和分析報告。據了解,2019年C-BPI調查區域覆蓋全國65個城市,調查對象為15歲到64歲之間的常住居民,並根據性別、年齡、收入進行隨機抽樣,總樣本數量為2412900個,採用入戶面訪的調查方式完成,調查覆蓋176個細分行業,涉及被評價主流品牌8700餘個。2019年C-BPI的176個品類第一品牌,70%由中國品牌獲得,相比去年小幅上漲。中國品牌的市場主導格局依然穩固。
  • 《2019年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軟體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力量。設置指標體系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從關注規模總量轉向規模擴張與質量效益同步推進,從關注增長速度轉向技術創新驅動與結構調整優化,牢牢把握創新是第一動力,突出技術創新的作用。二是體現軟體業發展特色。軟體是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的關鍵支撐,是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 中國居全球第四!自然指數首次聚焦AI研究產出
    (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 國內智能製造指數報告首發 企業呈現「智造」爆發力
    報告以全球智能製造視野,構建科學的指標指數體系,通過詳實的最新統計數據分析,研判了當前中國及各省份、重點城市的智能製造發展水平,並結合典型案例探討我國發展智能製造可供參考的樣本和路徑,對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註:CIMI是中國智能製造指數英文Chin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ex的簡稱。
  • 【中國新聞網】中國AI相關論文2019年升至世界第二 3年增長340%
    (AI)增刊顯示,中國AI相關論文在2015年位居世界第四,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但中國的自然指數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儘管中國在2015年位居第四,AI相關論文的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同期,美國、英國和德國的產出增加了一倍多一點。
  • 2019人類發展指數排行榜,挪威長期位居榜首
    人類發展指數(HDI)是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標準,每年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是非常權威的數據。HDI共有有三項基本指標: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生活質量,通過相應的公式計算,得出綜合數據而形成。隨著社會的發展,HDI的評估方式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由於數據是英文版,看起來不太方便,所以特意為大家標註上了中文。榜單前十名分別為:挪威、瑞士、愛爾蘭、德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冰島、瑞典、新加坡、荷蘭。
  •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繼續保持智慧財產權強國地位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持續推動全球智慧財產權事業顯著發展,2019年中國繼續在世界智慧財產權領域發揮引領作用並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大多數領域繼續位居世界第一。  該報告收集和分析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智慧財產權主管部門的智慧財產權數據,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商界、投資者和專家學者等提供參考信息。
  • 盤點美國、中國及德國的綜合國力
    國家戰略資源分為八類資源:經濟資源、人力資本、自然資源、資本資源、知識技術、政府資源、軍事實力,國際資源。2018年全球存在指數排名。全球存在指數由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公布的用來衡量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的綜合指數。
  • 中國企聯常務理事陳玉濤:發布《中國工業基礎指數報告》
    在創新領袖峰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專家委主,發布《中國工業基礎指數報告》,他的主要觀點如下:1、《中國工業基礎指數報告》的發布,有利于衡量工業強基的發展水平,有利於正確引導企業地區行業提升工業強基的發展水平,同時為政府制定工業強基的發展政策提供必要的參考和依據。
  • 2019年世界人均GDP二十強國家:日本、英國去哪了?
    鑑於各村民發展程度差異較大,目前國際上將地球村的村民分為了兩大群體: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國民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即為發達國家,反之則為發展中國家。衡量一個國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指標有四個: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國民生活品質。
  • 中國AI相關論文2019年升至世界第二 3年增長340%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10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人工智慧(AI)增刊顯示,中國AI相關論文在2015年位居世界第四,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
  • 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從製造強國戰略到中國製造2025
    內容簡介:   《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從製造強國戰略到中國製造2025》是國家開放大學與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共同策劃推出的公益性視頻專題講座。該項目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詮釋國家戰略,緊扣《中國製造2025》總體規劃,聚焦製造業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優質製造、創新體系七大方向,以「1+5+X」的形式呈現。「1」為《中國製造 強國之路》總論,「5」為《中國製造2025》中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重點工程,「X」為若干個細化專題。
  • 陳光:中國未來15年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轉向
    本文發表於《中國科技論壇》2020年第8期作者:陳光 教授一、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與轉型什麼是創新型國家?2020年中國能否達到世界創新型國家的「門檻」?過去15年,在「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方針指引下,我國科技創新跨越發展,綜合創新能力從全球25位進位到15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2019年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總體上,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能夠實現。
  • 日本發布最新世界強國排名,對中國評價很到位,卻自封世界第四
    日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達國家,近日,日本發布最新的世界強國排名,對中國的評價很到位,卻把自己排在了第四。中國在日本眼中到底是怎樣的?就目前來看,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同時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當然,美國在軍費上的開支也非常多。
  • 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新一輪科創發展規劃在路上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科技部在國家規劃、政策制定、資源安排方面把基礎研究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過去一年在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加大了投入,達到了10%以上的增長。官方數據表明,我國整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了實質進展。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居世界第二。
  • 2035年中國基本建成交通強國 將是什麼體驗
    原標題:2035年中國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將是什麼體驗?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王慶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的《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指出,到2035年,中國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民眾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交通強國基本建成後,將是什麼體驗?
  • 2020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中國繼續保持智慧財產權強國地位
    報告指出,雖然2019年全球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持續上升,但專利申請出現罕見下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持續推動全球智慧財產權事業顯著發展,2019年中國繼續在世界智慧財產權領域發揮引領作用並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大多數領域繼續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