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發生歷來第二宗車廂縱火案,至今造成十九人受傷,當中三人命危,震驚全港。據了解,十年前確診有妄想症的疑犯張X輝,疑隨機找無辜市民下手,先向旁邊女乘客背部淋易燃液再縱火,明顯蓄意傷人,警方現重點追查其犯案時精神狀態及背後動機;雖然屬個別事件,同類縱火案風險未提高,但警方仍恐有人模仿犯案,已加強人手在港鐵範圍巡邏,同行乘客均表歡迎:「與警同車有安全感」。
警方繼續調查港鐵縱火案,並加強鐵路沿綫巡邏。該宗縱火案至今有十九人受傷,包括昨晨自行到瑪嘉烈醫院求醫的四十一歲日籍港男,他並無表面傷痕,經檢治後已出院,其餘傷者中仍有三人情況危殆,包括姓張疑犯、姓張臺灣女子及首當其衝背部被淋天拿水縱火的姓林女子,另有兩人情況嚴重,四人情況穩定,其他經治療後出院。
乘客與警同車有安全感
昨日傍晚,記者 見一批警員進入港鐵金鐘站,分成多個小組在各層月臺巡視。據了解,今次事件造成多人受傷,雖然被認為是個別事件,沒有令風險提高,但警方恐有人模仿犯案,高層仍加強防範,加派人手巡邏港鐵站,並乘列車穿梭被指高危的車站,查看有沒有可疑人士。
有乘客發現警員同車,紛紛表示歡迎,一名白領儷人坦承,今次事件多女士受害,對恐怖情景有陰影,當看見車廂有警察,即時有安全感。她稱,希望在上下班繁忙時段,警方多派警員巡邏和搭車,防止發生同類恐怖事件。
案中六十歲疑犯張X輝,昨仍在沙田威院深切治療病房留醫,負責該案的油尖警區重案組探員,昨午三時到病房調查,了解他的傷勢,得悉目前未適宜落口供,探員並在病房外向其三名家人查詢。
港鐵縱火疑犯,十年前確診有妄想症。
十年前確診妄想症
據了解,有目擊者看見疑犯當時先向身旁女子背部淋天拿水,繼而縱火,他身體著火後由車廂第一扇車門,走到第二扇車門才下車,因而造成多人受傷的大災難,行為顯示他存心禍及無辜市民,警方重點追查其近日及事發時的精神狀態、犯案背後動機以及一直有覆診的他,為何前日沒有覆診。
消息透露,張在○七年因暴力行為入住東區醫院精神科,被臨床診斷為妄想症患者,屬優先跟進個案,出院後繼續接受治療和服藥,有精神科社康護士跟進,至一三年由獲診斷病情趨穩定,改為常規個案,仍須覆診。
由前年底開始,疑犯一直有依時每隔四周覆診,去年十一月至上月中更被診斷為情況穩定,惟前日沒有按時覆診,院方亦聯絡不上,初步調查不排除他因未接受針藥治療或受到刺激而病發,產生幻覺出事。
社署發言人回覆查詢表示,涉案男子自○七年起接受醫務社會服務,醫務社工過往為疑犯及家人提供多方面支援服務,並透過專業跟進其康復情況。他又稱,社署社工已陸續接觸其他傷者,了解他們的需要及提供適切協助。
站港鐵縱火疑犯身旁 乘客火燒身情急自救救人 一包菊花茶滅火救三人
港鐵一列由金鐘開往尖沙嘴的列車前晚發生嚴重縱火案致19 人受傷,本報昨日採訪多名火警列車的乘客還原案發現場。目擊案發的傷者鄧先生向本報憶述,案發時他專心看手機,只聽見疑犯大叫「去死啦」,隨即潑液及點火,情急下鄧先生以僅有的250 毫升紙包菊花茶自救並救助另外兩人。他說日後仍會搭港鐵,但不會只顧看手機,以免分神,重蹈覆轍。
用菊花茶救人自救的鄧先生昨仍留院,鼻、耳及雙手手指多處受傷。
鄧先生是前晚火警列車中的19 名傷者之一,雙手、鼻及耳朵均被燒傷。正在廣華醫院留醫的他昨憶述案件仍猶有餘悸。他前日是由鰂魚湧搭港鐵返回旺角住所,因見金鐘月臺候車人潮擠迫,特意到中環轉車。豈料列車再返回金鐘時,遇正上車的疑犯。
疑犯上車「迫入來時撞到我」
「我睥咗佢一陣, 因為佢( 金鐘站)迫入來時撞到我,但不見他自言自語」。事發時疑犯站在車頭,背貼駕駛室門,鄧先生則站其右方。鄧記得當時對方大叫「去死啦」,即把手中裝滿液體的膠樽向前潑出並點火,「倒水(液體)、點火,都係一兩秒間,至少有兩人全身起火,好多人啲衫都著火」。
兩秒起火「有人大嗌冷靜報警」他形容事發後車廂非常混亂,他亦被人擠到車門側,不時聽到有人大叫「救命、救火」,大部分乘客仍保持冷靜, 「有人大聲嗌冷靜啲、報警、開窗等」。事出突然,他未及反應,情急下用手上的紙包菊花茶自救,並協助身邊的傷者。
「咁啱當時身上有一包飲品,拆開淋濕自己衣物,之後有對中年夫婦向我求助,我都幫佢哋淋熄(火)」。
混亂中,鄧隨人群往車尾方向走,「想向後退,但人太多」,鄧只能退到距離起火位置3 米範圍。列車到尖沙嘴站,鄧先生與大群乘客衝出車,由月臺跑到大堂。他回頭看時發現車廂內有兩個「火人」伏在地上「唔鬱得」,但當時未見港鐵職員即時救火救人。
車頭位候車「有個火人衝出來」
當時正在尖沙嘴站頭卡位月臺候車的旅遊作家曾劍華指,列車未到站時,已看到第一卡無亮燈,當時並不以為意。但當他準備登車時,卻有乘客衝出車廂表示「裡面好危險,唔好上車」。
「有個火人(疑犯)衝咗出來,神情呆滯,過咗幾秒已跌喺欄杆附近,有乘客已即刻除衫撲火」。其後陸續有乘客離開車廂,曾劍華亦被人潮推著向後離開,有從第一卡車廂離開的人已被燻黑並呼救,其他人仍是急促而有序地離開。「真係驚,第一次遇到,覺得好似拍戲」,他又指,當晚腦海不斷盤旋事發畫面,難以入睡。
第二車卡「前卡有人起鬨煙霧瀰漫」
火警列車上亦有多名休班記者即場採訪,放工後回家的Now TV 攝影記者黃偉強正身處第二卡, 「列車從金鐘站開出不久,已聽到前車卡有人起鬨,同時有煙飄出」,黃偉強指,在8至10 秒內,車內已煙霧瀰漫,能見度低得只見身旁的人,原以為是列車故障,但後來乘客不知所措,更有人驚慌大叫。
隨著列車到站,乘客離開車廂。黃前行至第一卡,發現有衣服、鞋及袋散落一地,如垃圾站起火,隨即有職員持滅火筒撲火,但未知是滅火筒壞掉還是使用不當,並未成功。黃發現另一乘客持滅火筒撲熄火,又指列車停站後,味道嗆鼻,月臺到處傷者。他回家後發現鼻孔全黑,相信是吸入濃煙所致。
身處中段「唔識死仲等下班車」同搭火警列車的還有facebook 專頁「我是公關仔」版主,身處列車中段車廂的他指,當時有煙,且愈來愈大,各人都在咳,不知發生何事。「當時月臺好多人等住上車,而車廂又好多人,有個女士抱住小朋友,根本落唔到車」。他又指,月臺候車乘客未被疏散,車廂乘客亦難離開,只有一名港鐵職員在車門附近叫各人不要上車。
「當時都唔識死,以為可以等下一架車,仲喺月臺食花生(看熱鬧)影相,後來有警報話要封站,先識得走。」他又指,當時月臺擠滿人,有對面月臺下車的乘客,有原本候車的乘客,但搭扶手電梯離開時發現,隔壁電梯仍有乘客趕往月臺處,場面混亂。「雖然我認同唔好話畀乘客知火警,以免造成恐慌,但都可以畀多啲資訊,例如盡快離開以免影響救援」。
全城為芷楠打氣 市民心繫傷患送祝福
芷楠要堅強!為和死神搏鬥的傷者加油!港鐵縱火襲擊案,傷者增至十九人,當中三人命危。登上「煉獄列車」慘遭烈火蹂躪的乘客中,包括十名不同程度燒傷的女子,其中品學兼優的十五歲名校女生高芷楠手腳嚴重燒傷,正力戰椎心之痛,牽動全港市民的心,紛紛在網上留言為她打氣;另有一名廿七歲港女和卅八歲來自臺灣的大學女講師亦正與死神搏鬥,臺港網民紛為傷者送上祝福和鼓勵。
芷楠送院時需用氧氣罩協助呼吸。
港鐵列車縱火慘案中至昨日有十九人送院,主要是燒傷和吸入濃煙,當中有至少十名女子(十五至四十九歲)受到不同程度的燒傷,其中卅八歲臺灣女遊客張欣茹,以及廿七歲女子林慧怡均為二級燒傷,傷口分別位於手腳、頭、頸及背燒傷,分別留醫伊利沙伯醫院及瑪麗醫院。
另外,十五歲女學生高芷楠手腳二級燒傷,情況一度危殆,但昨日好轉,惟情況仍嚴重及不排除有變化,現留醫瑪麗醫院兒童深切治療病房。此外,六十歲疑犯張錦輝亦告危殆。
受傷後,芷楠一臉惶恐。(電視畫面)
芷楠手腳嚴重燒傷。
能文能武 奧數比賽屢獲獎
少女高芷楠,洋名Audrey,為基督徒,在中區麥當勞道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就讀中四,是能文能武的品優生。芷楠曾在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就讀,後直升中學,成績優異,當中以數學最佳,在全港十八區南區小學數學比賽獲「創意解難」冠軍及個人賽銅獎、聖公會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個人賽)中獲二等獎、香港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六年級組銀獎及香港小學數學精英選拔賽計算競賽獲二等獎。亦曾在一三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獲亞軍。芷楠亦是身手矯健的女「劍客」,一二至一三年度,她在全港小學校際劍擊比賽港島區賽事女子甲組團體賽獲亞軍。
由於芷楠在事發時站在縱火漢附近,手腳燒至皮開肉爛,先送明愛醫院搶救,及後轉送港島瑪麗醫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晨在醫生陪同下探望芷楠,並向其母致以深切慰問。張指,芷楠身體約兩成燒傷,為約二級的燒傷,情況屬邊緣,在嚴重和危殆之間,「主要係腳,面冇事,係腳同手,即手背嗰度少少」,又指她能起床及溝通。至於需否做手術植皮,張指會由顧問醫生跟進,但他引述顧問醫生所指,芷楠數日後情況倘穩定,便可轉回普通病房。其母暫無任何求助,政府亦會全力支持她,希望芷楠盡快康復。
學生家長代表 植先生
聖保羅男女中學前晚聯絡芷楠家人慰問,為她及其家人提供支援,校方亦會為有需要師生提供心理支援。學生家長代表植先生帶同鮮花及慰問卡到醫院探望。師生和網友紛紛為芷楠打氣,「一定要加油撐住!」、「希望你可早日康復!」她的社交網站獲過千祝福,「寒風刺骨,但肌膚之痛是我們感受不到的。」「我知道好痛,好辛苦,但妳要頂住呀!堅強啲!所有人都期望妳早日康復!」芷楠所屬教會的牧師指,芷楠手腳嚴重受傷,希望教友為芷楠祈禱,渡過難關。
暫無證據顯示屬恐襲事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被界定為危殆的傷者,主要擔心他們的呼吸道因吸入可能有毒或灼熱氣體,如呼吸道遇阻腫脹首先用氣管喉內置在(氣管)裡,令傷者能透過喉管呼吸。另外,目前三間公院的醫護團隊正盡力救治傷者,全城市民心繫傷患,送上祝福。
另一方面,警方和機電工程署已完成搜證工作,暫未能向疑犯錄取口供。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強烈譴責縱火暴行,他指香港地少人多,公共運輸擠迫,在港鐵內縱火是不能接受,會全方位調查案件,現時無任何證據有恐襲或對地下鐵路系統惡意攻擊的成分,相信是獨立事件。
網上留言打氣
Carmen Tang:加油,忍住傷痛接受治療,祝每一位傷者早日康復。
Yumi Yu:加油呀,唔好絕望,全香港人都會支持你。
Matthew Choi:妳一定要頂住!堅強啲!所有人都期望妳早日康復!
臺灣女講師危殆 氣管灼傷 有口難言 親友抵港
港鐵縱火慘案臺灣女遊客張欣茹身體二級燒傷,情況危殆。她在臺灣一間大學任講師,來港旅遊時不幸登上「煉獄列車」,張欣茹燒傷面積佔身體約百分之二十,傷勢集中在臉部、雙手、大腿及前臂,氣管灼傷,目前無法講話,未來五日是觀察期。昨午四時許,張的胞弟及弟婦抵達香港,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嚴重光陪同到醫院探望張女。嚴指張女家屬心情悲痛,但知悉其情況穩定後情緒已轉平穩,滿意整體安排。據知傷者有買保險,可能會乘醫療包機返臺灣,正由保險公司處理。
張欣茹二級燒傷,情況危殆。
張欣茹(三十八歲),未婚,在香港有男友,她畢業於明道大學教學與藝術研究所,專長導覽解說、國際禮儀,十年前入職臺灣中州科技學院,曾任觀光與休閒管理系系助理,今年接任講師工作,工作認真,教學亦獲學生好評,師生昨透過手機短訊替其祈福,冀她早日康復。據悉,醫生將先處理其傷口,再視乎其傷口深淺決定是否需要動手術,院方認為病人如能在沒有氣管喉協助下仍能呼吸自如,才適合送返臺灣。
港漢目擊:頭髮燒到一舊舊
港男陳先生曾協助營救張女,他與張女同站在頭卡近第二道門,事發時第一道門位置有人大叫「有火呀!」隨後即見火光,「當時好閃,額頭都感覺到好熱,啲人又即刻湧曬過嚟,得番疑兇同幾個冇被波及嘅乘客企喺第一道門位置旁邊,疑兇冇鬱過。」陳男見張女外套起火,皮膚「紅曬」,頭髮燒到「一舊舊」,遂用自己的手提袋與其乘客合力撲拍其身上火燄,但她外套有火苗,有乘客協助她除去外套,列車其後駛達尖沙咀站,乘客扶張女到座椅坐下。陳得知張女是臺灣遊客:「希望佢加油,早日康復!」
身傷需時癒合 心傷後遺症長
大面積燒傷,除了給傷者造成的身體劇痛和傷害,不僅是治療上的複雜和漫長,亦在傷者心理上留下慘痛烙印。港鐵縱火案中,多名女傷者臉、手、四肢由一級至二級燒傷。曾為八仙嶺山火傷者進行矯形手術的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金永強表示,不論淺層或深層二級燒傷都會留下疤痕,大範圍的二級燒傷增血液感染風險,一個月內仍有機會惡化,引起生命危險。
疤痕增縮損關節活動
金指出,一旦細菌進入血液引起感染,有機會損害腎、肺等主要器官功能致衰竭。傷者未來一個月仍有機會出現生命危險,病人或需接受手術清走壞死皮膚,減低感染風險。淺層二級燒傷傷口可於兩周內癒合,疤痕較淺。深層二級燒傷疤痕有機會增厚或收縮,影響手腳關節活動。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表示,愈接近災禍現場的人心理陰影愈大,較易出現創傷後遺症,例如睡夢和清醒時浮現事發記憶。病人日後接觸災禍相關圖片或場景,嚴重者或頭暈甚至休克。黎指,病人如連續八至十四日出現相關症狀,都應求醫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煉獄」曝光 車廂瀰漫燒焦味
遭縱火的「屍殺列車」經歷恍如人間煉獄,警方已完成車廂的蒐證工作,列車已駛返荃灣車廠等候檢驗,港鐵昨安排傳媒直擊列車損毀情況,車廂遇火劫後首曝光,記者走近即嗅到車廂仍瀰漫陣陣燒焦味,地板燻黑,超過一半通風氣窗被打開,乘客求生恐怖情景不難想像。
記者昨獲安排進入出事列車了解損毀情況,發覺車廂瀰漫陣陣火警燒焦氣味,部分車卡天花與地臺燻黑,滿布灰燼,地上及座椅灰濛濛一遍,相信是使用滅火筒救火時造成,地上遺留生果、衣服、報紙、水樽、布碎與紙盒等物品,估計乘客倉皇逃生時遺下。
該列車共有六十四個通風氣窗,其中四十個已被人打開,另部分近車頂位置緊急掣亦拉下,顯示起火時火屑引發大量濃白煙與熱力,令乘客無法呼吸,只好開窗透氣求生,情況如同人間煉獄。港鐵指該列車在完成檢驗後,將重新投入服務。
港鐵車務營運總管李聖基指出,遭縱火的列車為英國購入的第一代列車,已有三十年車齡,於九九年大翻新,車廂地板能耐火約三十分鐘,防火能力符合標準,而全車共有十八支滅火筒,火警時車長使用了駕駛室一支滅火筒,職員用上月臺兩支粉劑滅火筒。
對於外間質疑港鐵兼職月臺助理,是否能處理有關滅火情況,李表示無論是全職或兼職員工,均須接受緊急應變及消防訓練。
張炳良促港鐵 認真研究須否安檢
港鐵縱火案震驚各界,港鐵已成立一個六人調查小組跟進,一個月內有初步結果。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昨稱,港鐵目前只有約一半列車裝有閉路電視,未來陸續更換新車,港鐵指已購入九十三架裝有閉路電視新車;至於車站需否增設安檢,他認為要平衡風險和對鐵路運作的影響,促港鐵認真檢視。而特首梁振英對事件亦深表關注,前晚親到醫院探望傷者。
港鐵列車前晚發生嚴重縱火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在港鐵高層陪同下,到尖沙嘴車站及月臺視察,了解站內安全措施。他指從月臺「天眼」片段中看到,列車到達月臺時人群的反應,有乘客從車廂逃出,亦有港鐵職員用滅火器撲火。
現時港鐵列車非全部安裝閉路電視,張說行走市區線為較早期列車,並無相關設備,但○四年港鐵發生縱火事件後,所有新購列車每卡車廂都設置閉路電視。他引述港鐵高層稱,目前約半數列車裝有閉路電視,港鐵會陸續更換舊列車。
張炳良直言,不少市民關注港鐵系統的安全問題,他稱港鐵有既定的車務操作及鐵路安全守則,員工都要熟習有關規定,守則亦會定期更新,認為現時系統發揮作用。
至於是否需要在港鐵站設置安檢關卡,張炳良認為須平衡風險和實際措施對鐵路效率及乘客方便等影響。他續指每日港鐵乘客超過五百萬人次,在繁忙時間特別多人,期望港鐵就事故認真地檢視情況及安全措施。至於外界擔心南港島線無人駕駛列車,難以應對突發事故,但張炳良指車內有警鐘裝置,乘客遇事可利用車上警報系統,即時與車務控制中心聯繫。港鐵車務總監劉天成表示,涉事列車為舊式車款,並無閉路電視,已購入九十三架裝有閉路電視的新車,明年逐步取代舊車。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指心情沉重,事件是無法防範,只能加強港鐵應變。議員蔣麗芸和葛珮帆則指將在立法會提出緊急質詢跟進。
乘客多反對內地式查行李
每天客流量高逾五百萬人次的港鐵列車發生縱火襲擊案後,乘客均人心惶惶,他們均指日後乘車時,會更留意其他人的舉動,如發現可疑人士會即時向港鐵職員求助;有乘客則指會選擇較少人的車廂。至於有建議指港鐵可倣效內地鐵路,檢查入站的乘客及其行李,乘客意見紛紜,但普遍不表認同,擔心會帶來不便。另外,本報亦發現港鐵車站的滅火裝置指示不足,或造成安全隱患。
月臺上的滅火筒(箭嘴示)藏於擺放消防喉轆的地方,被鋼門遮蓋,乘客難以取用。
日籍女選人流少始上車
襲擊事件發生後,前晚一度封閉的尖沙咀站,昨日早上恢復運作,乘客如常進出車站乘搭列車。其中,日籍女子Kaoru表示,昨早乘搭港鐵時仍感憂慮,故特意選擇較少人的車廂上車,又會留意其他乘客的舉動,但因為港鐵方便,且相信今次屬個別事件,不會因此而不再乘搭。
陳同學則認為,平日上學或者外出消遣的時候均經常乘搭港鐵,日後如發現有形跡可疑人士,會向港鐵職員求助或報案處理。
曹先生直指事件警惕人們莫做「低頭族」,應時刻留意周圍情況,「睇嚇滅火筒放喺邊度」。
至於港鐵的改善安全措施,如有意見倡議倣效內地鐵路在車站內加設入閘檢查,乘客則反應各異。葉先生不認同措施:「咪好麻煩囉,香港咁多人上上落落出入,搭地鐵(港鐵)人數咁多,如果好似大陸咁,咪仲耐咗囉。」陳小姐認為建議雖好,但尖沙咀站人流較多,未必能實行。阮先生則指為了安全,「加咩都冇所謂,最緊要有用。」
港鐵車站內雖有滅火筒(箭嘴示),但位置並不顯眼。
事發後一度封閉的尖沙咀站昨早重開,人們如常乘搭列車前往目的地。
月臺滅火筒遭鋼門遮蓋
另外,記者昨在尖沙咀站內觀察,發現大堂入閘後的位置,雖擺放有兩個滅火筒,但指示不足,一般匆匆而過的乘客難以察看,而月臺上的滅火筒更僅「藏」於擺放消防喉轆的地方,被鋼門遮蓋,記者須透過門上小玻璃窗才發現其存在,若再遇同類事故,普遍乘客也難以取用。
港鐵回應指,車站月臺頭尾有滅火筒,部分月臺則置於消防喉轆位置,乘客如遇火警可使用,而車站大堂、車站控制室及機房亦設滅火筒。而滅火筒數量視乎車站大小而定,須符合消防條例要求,以尖沙咀站為例,有一百一十五個。
(星島日報、東方日報、明報、大公報綜合報導)
(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