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道文創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媽祖寶誥
志心皈命禮。普陀勝境,興化湄州。聖德參天,國家忠孝無雙女;母恩配地,閩省功名第一人。靈應威德,非常孝感。傳古聖之道統,學先祖之慈仁。神通廣大,救厄而平波息浪;惠心庇民,扶危而起死回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護國庇民,明著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天上聖母,太極元君。
媽祖,又稱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是以我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
自宋代起,媽祖被航海、漁獵等行業視作護佑海事的神明,在宋、元、明、清時多次受到國家褒封,深受社會各界愛戴。
如今,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日本等40多個國家都分布有媽祖廟或天后宮,媽祖早已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寄託。
媽祖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福建省興化郡莆田縣湄洲島,俗姓林,據說因出生時不曾啼哭而得名「默」,稱為「林默娘」。
傳說媽祖本為巫女,能預知禍福。宣和五年(1123年)時,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遇海難,航隊八艘船頭尾相撞,其中七艘皆沉,唯獨路公所乘小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船員稱這是湄洲女神顯靈。路公回朝後上奏請封,朝廷賜下「順濟廟」的匾額。
也有傳說稱媽祖二十八歲時,父兄在閩江口海域遇險,媽祖為救父兄飛身入海,不幸罹難。湄洲鄉民感其孝心,稱媽祖已羽化登仙,為她修建廟觀,以紀念孝行。
湄洲媽祖祖廟
除了護佑航海安全,民間還相信媽祖能保護婚育,救人於海難,斬殺海妖海寇,助軍破敵,護佑風調雨順。見清圖志《天后聖母聖跡圖志》:
感大士賜丸得子
破驚濤遂救嚴親
率神將周寇亡身
奉聖旨鎖獲雙龍
禱蒼穹雨濟萬民
在道教中,媽祖被稱為「護國庇民明著妙靈照應弘仁普濟天妃」,「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根據道教神話,媽祖是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出生時紫氣繚繞,體有祥光,身有異香。年幼時便有異能,通悟秘法,善測兇吉,於廿七歲時升化。
在明道經《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中,老君觀河渡川源、四海九江間「出沒變化精妖鬼怪」,眾生在「興商買賣、出使遐荒、輪運錢糧」時「風水不便」,於是命鬥中妙行玉女(即媽祖)於三月二十三日降生人間,救民疾苦。
天妃聞說,向天尊稽首,立十五誓:
「
一者,誓救舟船達於彼岸。
二者,誓護客商,鹹令安樂。
三者,袪逐邪祟,永得消除。
四者,蕩滅災邅,家門清浄。
五者,搜捕奸盜,屏跡濳形。
六者,收斬惡人,誅鋤強梗。
七者,救民護國,民稱太平。
八者,釋罪解愆,離諸報對。
九者,扶持產難,母子安全。
十者,庇護良民,免遭橫逆。
十一者,衛護法界,風雨順時。
十二者,凡有歸向,保佑安寧。
十三者,修學至人,功行果滿。
十四者,求官進職,爵祿亨通。
十五者,過去超生,九幽息對。
」
老君聽聞,乃為天妃賜號,贈衣履玉圭、龍車鳳攆、寶劍寶印,並遣黃蜂兵帥、白馬將軍、丁壬使者、水部判官等為天妃佐助威靈,顯揚正化。
【天妃救苦靈符】
敕符咒曰:
輔鬥真人,感應化生。一符一水,救濟萬民。除災去障,永保安寧。急急如律令!
齊天聖后,北鬥降身。三界顯跡,巨海通靈。神通變化,順濟稱名。三十二相,相貌端成。隨念隨應,至聖至靈。威光顯赫,護國庇民。海風吹浪,至祝降臨。一心瞻仰,顯現真身。虛空出現,統領天兵。威神下降,鬼伏神驚。莆田土主,聖化竹林。北鬥大聖,驅逐邪精。消災散禍,家國安寧。急急如律令!
右天妃靈符,如有急告焚香,念前咒七遍,書此符,用井花水磨乳香調服,自然安好,無不應驗。
道教科儀中有「天后朝科」,通過設壇擺供、焚香化符、進表上章等科儀,贊媽祖功德,為人間祈福,如下圖的福建霞浦松山天后宮的「媽祖賜福祈安齋醮道場」。
浙江民間道壇有「遣霞科」,通過行宣天妃疏、送水霞、焚霞符等法術科目,以禳災解厄、救嬰護產。
福建霞浦松山天后行宮舉行傳統媽祖科儀慶元宵
道教信奉的的媽祖通曉兇吉,為海上貿易護航、助海軍破敵,她行善、大愛的精神在千百年來為信眾提供庇佑,是凝聚海內外同胞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