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民俗 | 三月廿三媽祖生,棉湖媽祖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1-03-05 今日棉湖

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媽祖生。媽祖,又稱為天后聖母。傳說,媽祖是福建人,精通醫理,常常為人治病,二十八歲那年在救人時不幸身亡。民間常流傳其顯靈拯救海難,因此被人們尊稱為「媽祖」,並立廟祭祀,凡漁舟出海,商賈過洋,定要進廟上香敬拜,祈求平安。棉湖作為粵東重鎮,有名的商埠,商務民生祈求庇護,因此,棉湖的媽祖宮廟眾多,有文祠媽祖宮、北爺門媽祖宮、水流娘媽宮、馬頭飛媽宮、寨外媽祖宮等五宮神廟。

往昔棉湖媽祖盛會

以前,每年的媽祖生,揭陽的「高坡套(大木船)」,張燈結彩,和「財來」、「大吉」兩個嗩吶班在農曆三月十九日這一天,往馬區信杯地恭迎媽祖,到棉湖溪沙壩的彩棚神座,與文祠媽祖、北爺門媽祖、寨外媽祖,一起受民眾敬拜。

△文祠媽祖

農曆三月二十日,遠近數十裡的船戶,都會到棉湖參加廟會慶典,停泊在溪邊的船隻非常多,每隻船都張燈結彩,時人稱「三月二十,溪沙壩『的禾(嗩吶)船』」。並且一連三天,沙壩下熱鬧非常,潮劇、漢劇共六臺大戲,還有民間技藝雜耍,名產小食都雲集這裡,人人都來拜媽祖,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棉湖媽祖姐妹會

在農曆三月廿三日一早,四位媽祖便移駕文祠,俗稱「媽祖姐妹會」。據傳,文祠媽祖是大姐,信杯地媽祖是二姐,北爺門媽祖是三姐,寨外媽祖是四妹。四位媽祖一起受萬民敬拜。北爺門和寨外的兩位媽祖在近午後便各自回宮,信杯地媽祖則仍留在文祠,等到廿四下午,隨揭陽的圩船回駕信杯地。

△北爺門媽祖



時至今日,每逢農曆三月廿三日,棉湖的老百姓都會到媽祖宮中上香敬拜,雖然當時的盛況亦不再,但人們祈求的素願依然不變。

文字資料:李典信《棉湖舊事》

編輯:今日棉湖編輯部

攝影:今日棉湖攝製組

相關焦點

  • 學古 | 今日「媽生」,你吃豆芽韭菜炒麵線了嗎?
    媽生這一天,漁民們都停止捕撈作業,在船上供奉媽祖的牌位。島上的18座媽宮,都要請戲班演戲酬神。廟裡香菸繚繞,廟前鼓樂喧天,十分熱鬧。沿海的港口漁村,媽生的風俗,與南澳大抵相同。地處榕江中遊的棉湖古鎮,媽生的習俗,又別具一格。清代的棉湖,是一個商業經濟相當發達的市鎮,榕江上中遊地區出產的蔗糖和糧食,依憑著榕江水運的便利在這裡集散。前來貿易的船隻往來如梭。
  • 三月瘋媽祖,天下媽祖回娘家!
    臺灣有句俗話「三月瘋媽祖」。農曆三月是媽祖誕辰,一年一度的繞境進香、媽祖回娘家活動,一般在媽祖生日農曆三月廿三前後舉行,人們都處在祭祀的亢奮狀態,所以人們用「瘋」來形容。今年的媽祖誕辰日,是4月29日(農曆三月廿三)。媽祖回娘家活動,將在莆田湄洲島持續發酵,掀起媽祖朝拜熱潮!
  • 媽祖緣——松山媽祖
    松山與媽祖的結緣,要上溯至一千多年之前的唐五代,一段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歷史,衍生出一段神奇的故事,在現實與傳說之間交匯。
  • 「媽祖生」與水族朝聖
    抗疫非常時期,我在廈門面向湄洲遙拜,祈願媽祖威靈顯赫驅瘟魔,佑濟普天下之蒼生!我曾在「阿朱講媽祖」第二十六期講了媽祖誕降的神異故事,今天就來說說媽祖誕辰的廟會和水族朝聖的故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前後,全世界所有 的大大小小几千座媽祖宮廟,都要舉行隆重的「媽祖節」,來慶祝「媽祖 生」。媽祖節是由群眾性祭祀媽祖活動發展的定期廟會。
  • 三月廿三,恭賀天妃娘娘媽祖聖誕,見轉者獲福得福!
    三月廿三,是天后聖母媽祖娘娘的聖誕佳期。媽祖信仰自宋代以來至今已歷時千年。其間,媽祖的神格不斷得到提升,由「天妃"到「天后",又到「聖母"。媽祖的神職也不斷地豐富,由「海洋之神"、「漕運之神"拓展到「祈雨之神"、「保育之神"甚至「戰神"。
  • 棉湖說客 | 紅腳芥藍,為什麼總使人如此著迷
    因為那些來自各地的美食,洋溢著濃鬱的地方飲食特色與民俗歷史文化風情,不少食材僅僅是當地才有,或者某種製作方法為當地人所擅長,具有不可代替性。這些美食,由於蘊含著獨特的地方歷史、文化信息基因、密碼,因此很受當地人所喜歡,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家鄉小鎮棉湖,物產豐盛,美食的知名度更是有口皆碑,隨便說出幾樣,都是持久式的爆款網紅美食。
  • 看完這些介紹你是真的認識棉湖嗎?
    特產名稱簡介棉湖粿汁在潮汕地區流傳著「相爭粿汁碗」的民間故事。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到小販攤上買粿汁吃。有個男顧客在旁邊站著,小販問他要不要一碗,他默不作聲。小販說:「我自己比你還愛得甚呢!」說著自己舀了一碗,張口對準沾著女顧客唇膏的碗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餈粬粿餈粬粿的皮所用到的一種原料餈粬草是生長在中國南北方田間山野的一種綠茸茸的小草,這種小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腸涼血的功效,是中醫的一種常見藥材,其幹品稱為「白頭翁」。
  • 三月廿三|媽祖娘娘聖誕
    媽祖,又稱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是以我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自宋代起,媽祖被航海、漁獵等行業視作護佑海事的神明,在宋、元、明、清時多次受到國家褒封,深受社會各界愛戴。如今,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日本等40多個國家都分布有媽祖廟或天后宮,媽祖早已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寄託。
  • 民俗|關於媽祖繞境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臺灣「三月瘋媽祖」,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是每年農曆三月臺灣最盛大的宗教盛事。
  • 媽祖與民俗舞蹈
  • 粿汁—棉湖的傳統小吃
    棉湖的粿汁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在街邊擺賣,小編來的這一家是小時候爺爺常常帶著來吃的。問起店家,年長的老伯掐指一算也經營有三十多個年頭了。老阿伯在三十多年前開始挑著在家裡熬好是粿汁和簡易行當在棉湖戲院旁做起了這門小生意。一晃三十載,而今是他的兒子繼續經營著。
  • 潮汕媽祖生,原來是這樣的
    曾有人對福建莆田地區的媽祖民俗作了一次全面調查,現摘錄如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民俗活動形式的異同,從而看出地區民俗文化的交流與變異。    (一)誕辰禁捕。湄島漁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後數日內,不敢下海捕魚或垂釣。這個習俗系因媽祖誕辰,《媽祖顯聖錄》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常溺。天后曰:「此必是鬼怪為殃。」便命操舟鼓槳馳至海的中流。
  • 【三月二十三】白葉村媽祖生辰
    三月二十三,白葉村將會迎來盛大的春祭典禮,全球各地的媽祖信眾也會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春祭典禮,共慶媽祖生辰。
  • 【世界媽祖】 松山矗豐碑
    霞浦松山天后行宮,位於霞浦縣松港街道松山村,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涉臺文物單位、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單位、省級非遺「媽祖信俗」傳承基地,是媽祖文化重要的傳播地,兩岸媽祖信眾朝聖的中心;又是繼莆田湄洲媽祖祖廟之後的第一個天后行宮,素有「媽祖行宮之尊」的美譽。
  • 全球媽祖信眾「雲祭」媽祖誕辰1060周年
    原標題:全球媽祖信眾「雲祭」媽祖誕辰1060周年4月15日,農曆三月廿三。今年適逢「海上保護女神」媽祖誕辰1060周年,一場沒有往年盛況卻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的媽祖春祭典禮在「媽祖故裡」湄洲島舉行。全球的媽祖信眾通過視頻連線,在「雲端」同襄盛舉。
  • 關於媽祖的傳說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並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 棉湖故事 | 姑娘墳——一個縣令女兒死後成了地方神的傳說
    揭西縣棉湖鎮湖坡村嶺頂工業區,於廠房民居中包圍著一座名墓——洞庭湖三楚龔姑娘娘之墓,合旁邊龔姑娘宮,佔地面積近1200平方米,香火鼎盛,為棉湖有名古蹟之一。其父順應天意,把賽嬌葬於此地,葬得棉湖湖波之嶺頂名地,稱「倒插金釵」,又稱「向天螺」。        清同治,縣丞張元垣為其立碑示:此地神墓,前後左右,不準佔葬,違者重究。相傳,龔姑娘神靈至極、廣布神恩、庇民濟世。能託夢助父破案,顯靈於棉湖佐堂協助政務;庇佑棉湖及周邊百姓,老人小孩每感風寒,沒錢求醫,到姑娘墳前請賜香菸回家服用,便能病除。
  • 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
    姓名一欄寫的是林默(媽祖的真名)。因林默確有其人,2017年媽祖要出巡時,相關部門按照福建當時的身份證號生成方式給媽祖製作了一個虛擬身份證,用於媽祖出行。媽祖信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今年是祂誕辰1060周年。
  • 民間記載媽祖顯靈的傳說,天后顯靈的故事
    傳說媽祖每次在海上救難後,都要給每位遇險者一碗熱氣騰騰,芳香撲鼻的興化壽麵,吃後不但會驅寒暖身,而且能逢兇化吉.久而久之,興化壽麵即被稱為"媽祖平安面".且聞名遐邇,成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逢親友來訪,壽誕喜慶,逢年遇節,家人團聚,都要吃"媽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農曆三月十五日是臺灣的醫神保生大帝誕辰。
  • 關於媽祖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你見過這樣的身份證嗎?更神奇的是,你見過神像坐高鐵坐飛機,還需要買票嗎?這就是媽祖林默娘。林默娘也是林姓人,出生在福建莆田湄洲灣,她熟習水性,常與風浪裡救助遇險船舶,死後便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護航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