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連續多年,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工大附中等省內名校都組織教科研人員對高考模擬試卷及高考試卷進行點評分析,給廣大師生及家長提供科學準確的備考建議。其中,合肥工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高校,是合肥工業大學的附屬中學、教育部直屬高中,也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國家教育部共建撥款學校。合肥工大附中現有教師16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71名,國家級和省、市級優秀教師15名,特級教師8名,省級教壇新星或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7名,市、區(縣)教壇新星16名,省、市、區骨幹教師20人。臨近高考,合肥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的教科研人員又撰寫了合肥三模試卷分析及備考建議,收到業界好評。經省內教育專家評審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客戶端刊發了這組名校名師點評合肥三模試卷的學術文章。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吳長海
吳長海,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優秀教師,合肥市E 類高層次人才,包河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安徽省高中物理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物理試題強調以核心價值為統領,以物理學科素養為導向,以必備知識為基礎,注重關鍵能力考查,創新試題情境設計,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增強試題與生產勞動、科學技術發展的聯繫,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究性。
試卷分析
1.以學科素養為導向,突出基礎性和綜合性
試題不僅在選擇題部分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如第15、16、17、18、19、20 題),引導學生夯實學習發展的基礎,而且在計算題部分也注重基礎(如第24、25 題)、聚焦主幹內容(「力與運動」「電場與磁場」),突出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2.加強問題情境設計,突出創新性和應用性
試題增加緊密聯繫科學技術進步和日常生活實踐的試題情境(如第17、21、33(2)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實際問題情境中考查學生抽象概括提取關鍵信息、模型建構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身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現代科技問題,促進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
3.突出圖像信息呈現,考查信息加工能力
試題注重利用圖像呈現豐富的物理信息(如第16、17、19、23(2)),增加試題信息的廣度,增強試題的綜合性,要求學生能夠從圖像中獲取信息,構建正確的物理圖景,考查學生的信息加工、分析綜合、邏輯推理等關鍵能力。
4.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實驗能力
試題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如21、23、33(2)題),引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考查學生實驗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在實驗題中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考查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複習建議
1.回應價值引領,注重學科素養導向
現行的高考已由「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轉變,所以應從試題的情景、表述、立意、模型建構、知識點、解題方法和思路等多方面來理解和分析試題,注重對「題眼」的分析和理解,切實提高對試題的理解、模型建構、信息加工、分析綜合和邏輯推理能力。
2.加強模型建構,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模型建構是課程標準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建構與應用模型是物理學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物理學的核心學科特色,具有重要的價值。現行高考在原來的能力考查基礎上特別增加了「模型建構能力」的考查,所以應在複習備考中深入思考如何建立模型以及利用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模型建構的能力。
3.完善知識網絡,聚焦學科主幹知識
高考考試說明明確指出:以必備知識為基礎,強化關鍵能力考查。因此,複習備考必須夯實知識基礎,以教材為本,以主幹知識為根(「力與運動」「動量和能量」「電場與磁場」「電路與電磁感應」),衍生高中物理的知識體系,抓牢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注重對"雙基"內涵和外延的分析推理,提高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科內涵和高考評價體系載體和依託。
4.研析試卷結構,合理分配考試時間
理科綜合是物理、化學、生物三科試題的組合,試題按照類型的排列有固定的順序,難度的分布原則上是由易到難,學生應通過分析近三年高考和平時的模擬考試充分了解試卷的結構,並根據自身情況,明確合理的答題順序,並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順序答題,確保基本分、力爭臨界分、提高幸運分,努力提高有限時間內的得分率。
5.調整備考心態,努力確保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考試的心態會對學生在考場的發揮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臨近高考,應冷靜面對、客觀分析,以健康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高考。臨近高考,家長應配合學校根據自身體質,改善學生的飲食結構,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學生能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狀態、充沛的精力來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