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考場外等待。河南日報記者 王錚 攝
□河南日報記者 周曉荷
7月16日,我省2020年中招文化課考試七大統考科目全部結束。今年我省中招考試試卷體現了怎樣的命題導向?記者邀請相關學科名師為您點評。
整體來看,今年中考試題穩定,穩中求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突出對學科主幹知識和學科素養的考查,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繫,注重考
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發展素質教育。
中考既是學生求學生涯中的一次大考,也是人生中的一堂成長課,各學科試題普遍體現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育人功能和價值導向。比如,語文試題涉及了濟世情懷、紅色精神、地方文化、「大丈夫」精神等多個話題,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道德與法治試題採用模擬法庭的形式,讓考生以審判長的身份,審理民事案件,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和參與意識。「中考是我們平時教學的指揮棒,它及時指引著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引導學生不僅關注自我,而且關注傳統文化、參與社會生活、關心國家發展。」朗悅慧外國語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崔新鴿說。
和往年相同,考題中河南元素頻頻出現,厚植著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語文試題設置「『老家河南』文化旅遊」主題活動的情境,考查信息提取整合、圖文轉換、語言表達等能力;歷史試題以「姓氏文化」作為切入點,突出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選擇與河南有關的名醫張仲景的中醫理論,考查中醫對生活的影響。「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通過巧妙挖掘反映本地區域特色和寶貴精神遺產的命題素材,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這次體現得非常鮮明。」鄭州八中九年級歷史備課組組長李暢說。
試卷彰顯著創新性與時代性,引導學生關注時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物理試卷以「國家黃河生態文明」為背景考查測量石榴汁的密度的相關測定性操作;道德與法治試卷以淅川移民的後供水時代為背景,考查移民精神、責任與奉獻。北鬥導航衛星、玉兔月球車、天宮二號空間站、天眼FAST、5G信號、超導材料等,在試題中均有體現,既向學生展示了祖國發展的巨大成就,又能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之情。「這些試題強調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凸顯出試題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多關心時事新聞。」鄭州外國語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張宏旭說。
在題型方面,英語試卷變化較大,此次調整在去年已通過多種渠道發布,考生已做好相應準備。
另悉,17日上午,許昌市、濮陽市、濟源示範區將舉行生物、地理學科文化課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