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縣是公安部定點幫扶縣,地處貴州省西南部烏蒙山區。扶貧先扶智,在公安部的統一部署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先後輸送了4批次共27名研究生支教志願者到普安縣支教。
2020年8月,公安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一行8人跨越千裡,來到普安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李浩楠擔任貴州分團黨支部書記,分配到了普安青山小學。採訪組見到他時,他正在足球場上給學生們講解踢足球的要點,繞樁、傳球、射門,燦爛的笑容,馳騁的身影……這樣的畫面在冬日裡顯得格外美麗、溫暖。
李浩楠正在上足球課
2016年,李浩楠考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在校表現優異,曾擔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團委兼職副書記、校學生會主席,畢業保研後他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志願者隊伍。
「從象牙塔走向基層一線教師,是身份的轉變;從課桌走向講臺,是責任的轉變。」李浩楠說,他覺得很慶幸在藏藍青春中多了一抹教師白,慶幸奮筆疾書、揮汗如雨的學生時代亦多了教書育人的三尺講臺。
李浩楠家裡兩位伯父都是軍人,受到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從小就有著「好兒郎自當志存高遠,為國效力」的志向。
在入選研究生支教團之前的大三暑假,李浩楠就積極參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帶領實踐團隊前往甘肅省臨夏地區東鄉族自治縣小學進行推普脫貧攻堅實踐教學活動,並獲得優秀實踐團隊榮譽,這也為他的支教生涯打下了教學基礎。
一說起支教這件事,他的眼神格外堅定,泛著亮光。李浩楠說,在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他的父母也參與到了對口幫扶的工作中。在家時常聽父母說起扶貧工作,從「輸血」到「造血」,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扶上馬到送一程」。如今,他也正親身感受著父母口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變化。
李浩楠為學生答疑解惑
融入山村學校的生活是順利開展支教工作的第一步。到達青山小學的第二天,李浩楠就跟隨當地老師展開實地走訪,把學校的周邊都走了個遍。
在學校的安排下,他主要負責語文、美術、體育三個科目的教學。
體育課是學生們很喜歡的課,李浩楠就帶領他們組建了青山小學第一支男、女足球隊,帶動了不少孩子產生對足球的興趣。
去年底,李浩楠還帶著青山小學的足球隊去州裡參加「馬雲鄉村基金會追風少年足球賽」。想著能去大一點的地方參加踢球比賽,孩子們都很來勁。
除了正常的課程教學,李浩楠還給學生們講述外面的精彩世界,並鼓勵他們通過勤奮讀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每逢此時,孩子們眼中都會閃爍著嚮往的光亮,學習態度也有了巨大的轉變。
李浩楠組織學生開班會
主要科目的教學有了起色,藝術細胞的培養也列入了李浩楠的工作計劃。
「這裡的孩子創造力、想像力很豐富,美術作品也很不錯,看上去一點不比專業訓練過的學生差。」李浩楠告訴我們,每次布置的美術作業,學生交給他的作品都有很厚一沓。
四個月來,李浩楠適應了老師的角色,成為課上學生口中的李老師,成為課下同學們的知心大哥哥,他愈發覺得自己更應該把本職工作做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李浩楠說:「教育扶貧就是在高校和山區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知識溝通的橋梁,是黑暗中最初的一道光線,讓山區的孩子滿懷希望地在心中迎接那光輝太陽的騰空。」
課後與學生們在一起
看慣了城市的繁榮,再看山區可愛的孩子們,他就希望將更好的教育帶到山區,希望孩子們能堅持好好學習,希望他們踢足球的時候能夠真正領悟到體育競技、拼搏、向上的精神,希望孩子們以後都能走出大山。
對於自己的學生,李浩楠有太多的期望,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純真的話語,也讓他對大山裡的這片熱土無比熱愛。
匠心築夢,偉大的事業都出於平實深永。「我們每個支教老師都是一盞燈,在支教扶貧的道路上踐行初心使命,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點亮他們的夢想,照亮他們前行的路。」李浩楠說,很感謝報名支教時那個義無反顧的自己,作為貴州教育扶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感到無上光榮與自豪。
來源:黔西南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