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在過去冬至還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又被稱作日短至、冬節、亞歲等,並且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北方有吃水餃、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習俗。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在過去由於沒有可以預測未來天氣的科技和設備,所以人們只能從平時的生活和勞作中的一點一滴來總結經驗,人們發現,如果冬至出現月初,那麼今年冬天將會是寒冬,在春節前後氣溫會更低一些。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忍不住問到,冬至節氣不是都會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交節嗎,怎麼還會有「冬至在月頭」的說法呢,其實俗語中所說的月份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公曆月份,而是農曆月份,農村中關於月份的俗語,幾乎都是農曆月,沒有公曆月。因為公曆的計算方式和農曆的計算方式不同,所以才會出現「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的說法。
除了「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這句俗語以外,關於冬至月份的俗語還有其他兩句,分別是「冬至在月中,無雪夜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這兩句俗語,這兩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中旬,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會略高一些,既不會出現下霜天氣,也不會出現下雪天氣,是暖冬的意思。如果冬至出現在月下旬,一整個冬天的氣溫也不會太低,不過在第二年春天會出現倒春寒的概率會增加,所以才會是「大寒正二月」。
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按照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的說法,今年最冷的時間真的會在春節左右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今年冬至的時間在農曆月上的時間較早,是農曆的十一月的月初,距離春節還有50天的時間,按照農村老人所說的「冷在三九」的說法,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是三九天,而三九則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的第三個九天,而今年春節時已經到了七九,所以今年春節時並不會太冷。之所以今年春節不會冷,主要是和今年有兩個四月有關係,導致月份向前提早了一個月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