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2020-12-16 小馬話三農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在過去冬至還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又被稱作日短至、冬節、亞歲等,並且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北方有吃水餃、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習俗。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在過去由於沒有可以預測未來天氣的科技和設備,所以人們只能從平時的生活和勞作中的一點一滴來總結經驗,人們發現,如果冬至出現月初,那麼今年冬天將會是寒冬,在春節前後氣溫會更低一些。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忍不住問到,冬至節氣不是都會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交節嗎,怎麼還會有「冬至在月頭」的說法呢,其實俗語中所說的月份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公曆月份,而是農曆月份,農村中關於月份的俗語,幾乎都是農曆月,沒有公曆月。因為公曆的計算方式和農曆的計算方式不同,所以才會出現「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的說法。

除了「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這句俗語以外,關於冬至月份的俗語還有其他兩句,分別是「冬至在月中,無雪夜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這兩句俗語,這兩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中旬,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會略高一些,既不會出現下霜天氣,也不會出現下雪天氣,是暖冬的意思。如果冬至出現在月下旬,一整個冬天的氣溫也不會太低,不過在第二年春天會出現倒春寒的概率會增加,所以才會是「大寒正二月」。

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按照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的說法,今年最冷的時間真的會在春節左右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今年冬至的時間在農曆月上的時間較早,是農曆的十一月的月初,距離春節還有50天的時間,按照農村老人所說的「冷在三九」的說法,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是三九天,而三九則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的第三個九天,而今年春節時已經到了七九,所以今年春節時並不會太冷。之所以今年春節不會冷,主要是和今年有兩個四月有關係,導致月份向前提早了一個月的緣故。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已經到了農曆十一月份,距離春節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 「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至在月頭冷不冷?
    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農村有句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說的就是冬至出現在哪個時段,就會出現一些不一樣的氣溫變化。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陽曆一年也是12個月,但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是固定的),所以這麼算下來,陽曆和陰曆相差的天數大月會在11天左右,但基本很難有重疊的機會,所以冬至在陽曆是固定的,但在陰曆可能會在一個月的上旬、中旬或者下旬。今年的冬至正好是在陰曆的上旬,十一月初七。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啥意思
    昨天是農曆的冬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冬至節的地位一點不亞於過年。在北方農村,冬至這天要包餃子還要給祖宗供奉祭品,而且有著跟過年一樣的習俗,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家,通過這種種足可見冬至日的重要了。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冬在頭,冷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老話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到了冬至了,這冬至對於南方朋友們可能無所謂,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入冬至就是數九了,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冷嗎?「冬至在月頭」有何說法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俗語;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今年的冬至在月頭,那麼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會冷到年底了。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寒指的是寒冷,小寒是指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還沒有到達極點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眾所周知,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後,白天時間會慢慢加長,夜晚時間會慢慢縮短,按常理來說,冬至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氣溫也會逐漸升高,所以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冬至天氣並不是最冷的時候,而是在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之間。
  • 周日冬至,「冬至在月尾,晚蓋三層被」啥意思?今年冬季很冷嗎?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在月尾,晚蓋三層被」啥意思?今年冬季很冷嗎?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開始降溫,但是很多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冬天沒有小時候冷了,甚至給人一種越來越『暖』了的感覺。」12月22日,也就是這周日,我們即將迎來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要說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農民在農村裡生活都是離不開俗語的,因為有的俗語也是農民作為耕種的一種參考,像以前的時候農村並不發達,耕種的時候都是沒有天氣預報來看,那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根據往年的俗語來分析下年的天氣情況,這樣對於耕種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就比如這句俗語「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冬至:為什麼俗語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
    我在中國的南方,最近由於南方大面積降溫、降雪,人們為了驅寒,只能用電或燒爐子取暖,這使得用電量超負荷,有幾個省已經實施了「限電令」,也有網友就擔心這是否是60年一遇的寒冬?但老人們卻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今年春節不會太冷。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月頭指什麼?今年冬天冷不冷?
    冬季關於冬至的諺語比較多,比如有一句俗語說「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從字面上意思解釋,如果冬至在月初,代表著冬天不會太寒冷,那麼今年冬天確實是這樣嗎?「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諺語是說,如果冬至發生在農曆的月初,那麼即使沒有禦寒的被子也不用發愁。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腰,趕集不戴帽」,啥意思?看農民老廖咋說!
    室外溫度已達到了零點,農家的小土炕在暖烘烘的供著熱,炕上盤坐著幾個歲數不小的農村人,在農村,這樣的場景極為常見。大傢伙兒你一言我一語的嘮著嗑,說著說的就說起了農村人都關心的氣溫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小編的鄰居老廖不愧是個高手,哪一年的冬天冷不冷?啥時候冷?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老話說的是如果三九的時候不冷的話,那麼在六九的時候將會比較的寒冷,如果六九也沒有出現寒冷的氣溫,那麼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倒春寒極端天氣的發生,倒春寒是立春之後春季萬物復甦的時候,一場氣溫極低的寒潮來襲,極低的氣溫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2020年感覺過得格外快,轉瞬已到了12月下旬,離2021年只剩下短短幾天了。如果翻看農曆會發現,我們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即冬至。冬至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的第22個節氣。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至的認識我們現代人對於冬至的認識主要是以「冬至吃餃子」,「冬至開始數九」,還有「冬至大如年」之類的認識,我們認識上都是比較具體的,當然,這也說明冬至之後,天氣確實是已經冷了,不管是冬至吃餃子保暖,還是冬至數九表示寒天,都是人們的感性認識。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來判斷冬季到底會不會寒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中,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初,冬季就會很冷,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火爐過冬,肯定會冷的受不了。月初指的就是農曆的初一到初十,那麼今年的冬至這一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也就是說今年冬至在月初。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