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多數去世的老年人都是在冬季離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身上沒火力,不耐凍。再加上農村住房簡陋,一般家裡都沒有暖氣,很多老年人在夏季的時候都是穿著秋褲,到了冬季更是冷的受不了。那麼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呢?
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來判斷冬季到底會不會寒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中,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初,冬季就會很冷,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火爐過冬,肯定會冷的受不了。月初指的就是農曆的初一到初十,那麼今年的冬至這一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也就是說今年冬至在月初。
根據「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這句話來看,今年的冬天應該很冷。就拿晉南地區來說,一般陽曆的十一月十五號左右才送暖氣,但是現在在十一月三十號,外面的氣溫已經到零下兩三度了,並且從天氣預報中可以看出,以後幾天的氣溫都在零下幾度,要知道這才是農曆的十月十六,離冬至還有二十多天呢。
為什麼說冬至在月初,冬季就會寒冷呢?其實這也是因為冬至提前了,那麼明年的立春肯定也會提前,今年的冬至比去年整整早了20天,因此明年的立春就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二,也就是說過年前八天就已經立春了,那麼過年後肯定是冷不到哪兒去了。
如果立春早,那麼冬季寒冷的日子都會集中在立春之前,也就是說在農曆過年之前,要知道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頭一天了,俗話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那時候連柳樹都抽出了新芽,自然冷不到哪兒去了。因此今年最寒冷的天氣應該就在過年之前,並且會比較寒冷。因此才有了「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的說法。
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
這句話的意思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月中的話,就是農曆的初十到二十之間,就算沒有棉衣也可以過冬,意思是冬天不會太寒冷。如果冬至在月中的話,相應的立春也會推遲,也就是說整個冬季寒冷的日子都推遲了,那麼真正到該冷的時候,天氣已經轉暖了,就算冷幾天,也不會太寒冷,因此才有了「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的說法。
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
冬至在月尾,也就是冬至這一天在農曆的二十至三十日之間,冬季的降雪就會比較少,整個冬季都會比較乾燥,這也是農村人所說的「乾冷」天氣,但是這樣的天氣最應該預防倒春寒,也就是說立春之後,天氣會比較寒冷。其實農村人所說的這句俗語只是有一定的概率性,並不是那麼絕對。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冬至在月尾,那就只需要提防春寒了,也就是說寒冷的天氣的退後了,該冷的時候不會太冷,到立春之後開始倒春寒,比較天氣已經轉暖了,也冷不到哪兒去了。
假如每年寒冷的天數都是固定的,比如每年都要冷80天的話,那麼冬至提前,這寒冷的80天就會在立春之前,意思是寒冷的天氣正好在該冷的日子裡,自然就會更冷。如果冬至退後,這80天也跟著退後,到時候天氣已經變暖,該冷的80天也就縮短了。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好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