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15 鄉土鄉人

在農村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多數去世的老年人都是在冬季離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身上沒火力,不耐凍。再加上農村住房簡陋,一般家裡都沒有暖氣,很多老年人在夏季的時候都是穿著秋褲,到了冬季更是冷的受不了。那麼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呢?

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來判斷冬季到底會不會寒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中,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初,冬季就會很冷,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火爐過冬,肯定會冷的受不了。月初指的就是農曆的初一到初十,那麼今年的冬至這一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也就是說今年冬至在月初。

根據「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這句話來看,今年的冬天應該很冷。就拿晉南地區來說,一般陽曆的十一月十五號左右才送暖氣,但是現在在十一月三十號,外面的氣溫已經到零下兩三度了,並且從天氣預報中可以看出,以後幾天的氣溫都在零下幾度,要知道這才是農曆的十月十六,離冬至還有二十多天呢。

為什麼說冬至在月初,冬季就會寒冷呢?其實這也是因為冬至提前了,那麼明年的立春肯定也會提前,今年的冬至比去年整整早了20天,因此明年的立春就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二,也就是說過年前八天就已經立春了,那麼過年後肯定是冷不到哪兒去了。

如果立春早,那麼冬季寒冷的日子都會集中在立春之前,也就是說在農曆過年之前,要知道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頭一天了,俗話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那時候連柳樹都抽出了新芽,自然冷不到哪兒去了。因此今年最寒冷的天氣應該就在過年之前,並且會比較寒冷。因此才有了「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的說法。

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

這句話的意思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月中的話,就是農曆的初十到二十之間,就算沒有棉衣也可以過冬,意思是冬天不會太寒冷。如果冬至在月中的話,相應的立春也會推遲,也就是說整個冬季寒冷的日子都推遲了,那麼真正到該冷的時候,天氣已經轉暖了,就算冷幾天,也不會太寒冷,因此才有了「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的說法。

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

冬至在月尾,也就是冬至這一天在農曆的二十至三十日之間,冬季的降雪就會比較少,整個冬季都會比較乾燥,這也是農村人所說的「乾冷」天氣,但是這樣的天氣最應該預防倒春寒,也就是說立春之後,天氣會比較寒冷。其實農村人所說的這句俗語只是有一定的概率性,並不是那麼絕對。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冬至在月尾,那就只需要提防春寒了,也就是說寒冷的天氣的退後了,該冷的時候不會太冷,到立春之後開始倒春寒,比較天氣已經轉暖了,也冷不到哪兒去了。

假如每年寒冷的天數都是固定的,比如每年都要冷80天的話,那麼冬至提前,這寒冷的80天就會在立春之前,意思是寒冷的天氣正好在該冷的日子裡,自然就會更冷。如果冬至退後,這80天也跟著退後,到時候天氣已經變暖,該冷的80天也就縮短了。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好理解呢?

相關焦點

  • 「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至是在頭還是尾
    俗話說「冬至吃餃子」這樣就不怕凍耳朵了,當然,這這是一種說法而已,吃餃子只能說暖暖身子,如果外出耳朵腳手同樣凍得很。冬至節氣期間有很多俗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話。「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周日冬至,「冬至在月尾,晚蓋三層被」啥意思?今年冬季很冷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在月尾,晚蓋三層被」啥意思?今年冬季很冷嗎?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開始降溫,但是很多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冬天沒有小時候冷了,甚至給人一種越來越『暖』了的感覺。」12月22日,也就是這周日,我們即將迎來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在農村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冬至在月尾,晚蓋三層被」,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呢?
  • 俗話說:冬至在月中,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冬天越來越暖和?
    在北方,雖然有一個很大的誇張,這意味著冬至節在月中是溫暖的。老人這樣說:「冬至節氣要是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會在正月的時候;冬至要是在月中,無雪也沒霜,是暖冬」。按照村裡老人的說法,本月屬於月中,正如受試者要求「冬至在月中,單衣就過冬」來表達同樣的意思——暖冬。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啥意思
    昨天是農曆的冬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冬至節的地位一點不亞於過年。在北方農村,冬至這天要包餃子還要給祖宗供奉祭品,而且有著跟過年一樣的習俗,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家,通過這種種足可見冬至日的重要了。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 老人說「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導讀:「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農村俗語「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上說的話,很好理解,說的是,冬至在月頭的時候,那麼會是暖烘烘的冬天;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很冷,家裡的老牛都會被凍死。
  • 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未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農村諺語「冬至出日頭,春節凍死狗」,今年春節真的是冷冬嗎?
    春節是寒冬嗎?這裡說一個二十四節氣,就是冬至,是古代法律中的「四季」之一,也是冬季寒冷節氣的開始。我們常說,數九個寒冬,從冬至那天數九個開始,冬至到了,說明冬天三九天已經不遠了。冬至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而2020年冬至節氣在12月21日到達,估計是早上6: 21到達。
  • 老話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到了冬至了,這冬至對於南方朋友們可能無所謂,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入冬至就是數九了,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冷嗎?如果冬至在月初,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年根,如果冬至是在月末,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正月裡,如果這個冬至出現在月中,那麼這個冬天既不會出現霜凍,也不會出現大雪。有些地方俗語還會這樣說「冬在頭,冷在兜」,這裡的兜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通俗點講就是這兜就相當於人揣東西的布兜。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他們只能根據往年的俗語來分析下年的天氣情況,這樣對於耕種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就比如這句俗語「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啥意思呢?難道是冬天要去賣被子嗎?沒有被子那豈不是很冷嗎?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在過去冬至還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又被稱作日短至、冬節、亞歲等,並且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北方有吃水餃、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習俗。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各地在冬至都有很多民俗,直到現在人們還深受影響,比如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等。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被人們綜合多年的生活經驗,加以利用,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以指導農事活動。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冬至:為什麼俗語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
    但老人們卻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今年春節不會太冷。所以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的說法,體驗尤為深刻。這句俗語完整應該這樣講: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
  • 「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今冬在頭還是尾?啥時候最冷?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老輩人留下來的諺語不少與天氣有關,有這樣一句叫農村諺語,叫做「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是什麼意思?如今還靠譜嗎?今年冬天會冷到什麼程度呢?這句諺語在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冬在頭」,這裡的冬並不指冬天,而是指冬至。冬至發生的時間決定著整個冬天的寒冷程度。按照常理來說,冬至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左右。為什麼還會有「冬在頭或尾」的區分呢?這是因為古時候主要以農曆為主。
  • 冬至降至,數九開始「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冬?
    下周一,12月21日,冬季第四個節氣冬至就要到了。這一天,大家都很熟知,它是一年當中晝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自此以後,白天漸長,黑夜漸短,一直持續到夏至為一輪迴。除了晝夜時長外,冬至也是一年中數九寒天的開始,一九為九天,我們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後,嚴寒會將過去,屆時春暖花開。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如今已經到了12月中了,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小年,冬至同時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地方過冬至就猶如過年一樣隆重。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冬至到啦!你知道為啥流行吃餃子嗎?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小編從小就聽說過很多關於餃子的故事和傳說,你能說出幾個? 南陽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