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至善圓滿的宗教教育

2021-02-19 說法獅子吼

轉自今現在說法微信平臺

佛陀教育:至善圓滿的宗教教育

尊敬的諸位大使、諸位大德、諸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年三月份,越南佛教會副主席兼總秘書德善法師、越南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院院長周文俊先生、寧萍省越南佛教會理事會副會長明光法師,以及虔誠的諸位大德一行,親自到香港來,邀請我前來莊嚴壯麗的貴國訪問。對於諸位法師與大德的誠摯邀請,我非常感動與感謝!然而,歲月不饒人,這個用了九十二年的色身令我感到力不從心;加上歐洲有一系列的行程安排,這個月中旬我就必須前往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會,使得我無法如願的前來貴國觀摩與學習,我感到非常抱歉!為了不使大家太過失望,我誠懇的錄製這個演講,希望能彌補我未能親自來訪的遺憾,也請求大家體諒我分身乏術的苦衷。

主辦方給我的一個題目是「佛陀教育:至善圓滿的宗教教育」,這讓我簡單介紹佛教。在座的有許多是佛教徒,學佛首先必須明白什麼是佛教,否則就會變成迷信了。

認識釋迦牟尼佛

我年輕的時候就認為佛教是迷信,是多神教、低級宗教。幸好在二十六歲那年遇到了方東美教授,他是個大哲學家,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方老師在這個課程的最後講到佛經哲學,那時候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我聞所未聞的,所以我開始對佛教產生了興趣。認真研讀佛書之後,我才了解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教我佛法的第二位老師是佛門的出家大德章嘉大師,他說我們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只有對佛陀的一生有了真正的認識以後,學佛才不會走岔路。大師指示我閱讀《釋迦方志》和《釋迦譜》,也就是讀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閱讀了這兩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到,釋迦牟尼佛的身分,用現代的術語來說,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還沒有出家之前,他的身分是一位太子。年輕的時候,看到了世間眾生的老、病、死苦,就希望能夠找到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於是他選擇了出家去修道。經過多年的修學,並經過六年的苦行,還是找不到究竟的離苦得樂之道。最後,他在菩提樹下,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的煩惱統統徹底放下,於是他恢復了自己自性本有的圓滿智慧,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開悟之後,他就開始從事於講經教學的工作。從三十歲開悟,一直到七十九歲圓寂為止,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沒有停止過。他一生教學的目標與宗旨,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眾生獲得智慧,破迷開悟,最終離苦得樂。

佛教的學位制度

佛教講的智慧包括三大類。第一類叫「一切智」,要用現代哲學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了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裡稱為「一切智」。阿羅漢證得這種智慧,獲得「正覺」的果位,這好比世間的學士學位。

第二種智慧叫「道種智」。「種」是指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哪裡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這叫「道種智」。菩薩證得這樣的智慧,獲得「正等正覺」的果位,這好比世間的碩士學位。

第三種智慧叫「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智慧達到究竟圓滿,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佛證得這樣的智慧,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這好比世間的博士學位。所以「佛」並不是專指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而是指證得究竟圓滿智慧的人,都稱為「佛」。

佛法的修學體系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所講的內容非常多,這些內容可以歸納成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乘」是交通工具,這是一種比喻。對於歡喜做人的,佛教他受持五戒,五戒能把他送到人道。對於歡喜生天的,佛教他修十善,十善能把他運送到天道。對於歡喜成為阿羅漢的,佛教他四諦法門,解脫生死輪迴,這是聲聞乘。對於歡喜成為闢支佛的,佛教導十二因緣法門,不僅斷了粗重的煩惱,連煩惱的習氣也沒有了,這是緣覺乘。對於歡喜成佛的,佛教導他修六度萬行的法門,廣度眾生,圓滿菩提,這是菩薩乘。

以下,我們用「淨業三福」來簡單介紹五乘佛法的基礎。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為韋提希夫人說,這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諸佛修行證果,都要以這三福做基礎。

我們先看第一福,有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句「孝養父母」。佛經從印度梵文翻到中國,中國的文字非常特殊,而且含義非常深,是一種智慧的圖案。這個「孝」字是會意,我們要體會這個字的意義。它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這就是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的,是一個,不是兩個。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的時間和空間,就是佛法裡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是一個「孝」字。所以,什麼人能夠把孝做到圓圓滿滿?給諸位說,只有成佛;如果不成佛,這個「孝」字怎麼做也做不圓滿。

所以孝親不但是奉養父母,戒經裡面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把孝順父母這種孝心發揚光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孝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以孝道為基礎,沒有孝道就談不上師道了。孝順父母的人就會尊敬師長;假如他不尊敬師長,不聽老師的話,不好好的學,父母就憂心、就操心了,這就是不孝。兄弟一定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會憂慮,這也是不孝。他一定做事情認真負責,一定奉公守法,為什麼?不使父母擔憂,不使父母牽掛。所以孝道確確實實是性德的究竟圓滿,佛教給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

要尊敬老師。佛是我們最早的老師,三千年前開端的老師,連這位久遠的老師都尊重、都念念不忘,對眼前的老師哪有不尊重的道理!所以我們供佛像是返本報始,是報恩的意思,這是一定要知道,而不是把他當作神明看待。這是為什麼佛弟子要供佛像,它有非常深的教育意義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佛菩薩形像就想到孝敬,孝親尊師。

《地藏經》是佛教裡的孝經,佛在《地藏經》上講大圓滿之後,接著就講慈悲;此處淨業三福,在講孝親尊師之後,接著也是講慈悲。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慈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孝敬擴大就是慈悲。

慈悲為什麼頭一個「不殺」?一切惡業當中,殺生這個惡業最重。為什麼?一切有生命的眾生,沒有一個不是貪生怕死。今天你殺牠,牠會懷恨在心:你殺我,我來生一定還要殺你。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仇恨愈積愈深,這是最可怕的。所以講到慈悲,慈悲包括的面是無限的深廣,所以佛特別提出這一樁事。換句話說,殺生就是不敬老師,因為老師教我們五戒,根本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我們今天還殺生,哪裡是聽老師的話!這就是不敬老師。不敬老師也就是不孝父母,父母希望我們聽老師的話,依照老師的教訓去奉行,但是今天不聽老師的話了。所以這一殺生,不但慈悲心失去了,而且孝敬統統沒有了。所以這個意義很深很深!

後面一條是「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世間善法的標準。佛告訴我們,能夠修這十種善業,決定不墮三惡道。上品的十善業就能夠生天;如果再加上禪定、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就生到更高層的天上,很高的像色界天、無色界天。

十善可以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身業有三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對在家同修們說的,如果是出家就要改成不淫慾,把它斷得乾淨)。

講到不邪淫,眾生流轉在三界當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果淫心沒有降伏,他的善修得再高,也只能生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層,愈往上面,情慾愈淡。由此可知,真正修禪得禪定的人,定功把淫的念頭統統伏住了,決定不起現行,所以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統統沒有了;雖然根沒斷,他有禪定的功夫,這一個念頭不會生起來,不會起現行,這才有資格生初禪天以上。

講到不偷盜,偷盜是不與而取。我們今天投機取巧想漏一點稅,漏稅就是偷盜,是偷國家的,罪犯得更重。我偷一個人的,將來還一個人的債;我偷這個國家的,將來這個國家這麼多的老百姓,人人都是我的債主,這還得了?還不清!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一定是奉公守法,決定不敢投機取巧。所以不犯盜戒、不犯淫戒、不犯殺戒,這叫身三業。

口業有四種,口業是指所說的言語,有四種善法。第一個是不妄語。妄語是存心欺騙他人,也就是不誠實。第二種是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在甲面前說「乙說你的不是」,在乙面前說「甲說你的不是」,這是鬥亂兩頭,挑撥是非,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的。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人都不是有意的,無意當中他會挑撥是非,就像有時候傳話愈傳愈訛,把意思傳達錯誤。本來人家沒有這個意思,他在這裡說話,這裡添一點,那裡添一點,加油添醋,就把人家的意思全弄顛倒了,所以這是很大的過失!小者叫兩個人不和,大者使兩個國家打仗,這個過失很重,決定不能夠疏忽。第三個是不惡口。惡口是說話沒有分寸、沒有禮貌,很粗魯,使人聽了之後很難受。第四種叫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得非常好聽,可是用意不善。譬如現在社會上許多電影,許多歌舞、音樂,聽起來很好聽,看起來也不惡,它教人什麼?都是教人造殺盜淫妄,這一類統統屬於綺語。口要離這四種惡業,口業就善了。

第三意業,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念頭裡面歸納為三大類:不貪、不瞋、不痴。貪是講貪愛,包括吝嗇,所以常講「慳貪」。我們對自己沒有的,拼命在希求,希望得到,這是貪心;對於已經有的放不下、捨不得,不肯幫助別人,這叫吝嗇,這也是貪心。貪是修學佛法最大的障礙,所以佛教給我們布施,布施就是把貪心捨掉。有一些學佛的老同修,對世間法的名聞利養他不貪了,這很難得,可是他貪佛法,這也想學、那也想學,諸位想想,他的貪心並沒有斷。佛叫我們斷貪心,不是叫我們換貪的對象。從前貪世間法,現在貪佛法,還是貪心,貪心還存在,這是錯誤的。所以對佛法和世間法,統統不能貪愛。

其次是不瞋恚。實在講,為什麼會瞋恚?貪不到就瞋恚;如果貪到了,他就不起瞋恚心了。瞋恚是很大的煩惱。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慳貪是餓鬼的業因,人死了為什麼會變餓鬼?貪心沒斷;為什麼會墮地獄?瞋恚沒斷;為什麼會變畜生?愚痴。什麼叫愚痴?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惡,他辨別不清楚,沒有能力,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邪的當作正的,這是愚痴。並不是他有意這樣,他是無意的;為什麼無意?愚痴,沒有智慧。所以三毒煩惱,是我們真如本性裡最嚴重的障礙。佛法的修學應該從哪裡修?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心有貪瞋痴,有貪瞋痴就是錯誤的,必須把它修正過來。所以從心改起,就是從根本修。身三、口四、意三,合起來叫十善業。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統統都能夠做到,這才算是世間的善人。世間法裡面講善男子、善女人,必須要符合這個標準。但是佛在經典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樣還不夠,因為那個標準比這個還高。可見得這是個最低的標準,但是已經不容易做到了。

三福第二福有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說的是二乘福,二乘就是聲聞和緣覺,也就是小乘的佛法。我們知道,大乘是以小乘佛法為基礎。今天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小乘經不學了;這就好像蓋大樓,地基不要了,第一層也不要了,就想從第二層蓋起,這是空中樓閣,所以怎麼蓋都蓋不成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一代,沒有見到真正的佛法人才出現。不像過去,代代都有高僧大德,都有真正修學的在家居士出現,這一代卻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就是大家把基礎疏忽掉了。

小乘建立在人天的基礎上,就是建立在前面這個基礎上,前面講的孝親、尊師、慈心、修十善業,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由這個基礎才真正能夠入佛門。有了學佛的條件,這一入佛門就要先拜老師,受三皈依。三皈依是非常隆重、非常嚴肅的,是一樁大事,不是小事。這是我們正式要拜釋迦牟尼佛作老師,這一生依照老師的教訓來修學、來修行。正式拜老師,老師一定要把學佛的指導原則教給你。從今天之後我要修行,修行要有一個標準,把這個標準傳授給你,這個標準就是修正行為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叫傳授三皈。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古時候講三皈,大家都懂,不會錯解意思。佛教傳的年代久了,傳到現在,我們一聽佛法僧,就把意思解錯了。想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我皈依這個佛像,這是大錯特錯!想到皈依法就想到經典,想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統統把意思錯解了。在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大概就曉得這種情況,怕後人對三皈誤解,所以他老人家傳授三皈時候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大家一聽,這不至於誤會。然後他給大家解釋,「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見;「僧者淨也」,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我們修行主要的依據,就是要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叫自性三寶,這是真正的皈依處,而不是皈依某一個人。

先說皈依佛。「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久遠劫以來,在六道裡輪迴,實在講是無依無靠,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憐!這也是因為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沒有遇到一個好老師的緣故。今天遇到好老師,老師教導我們,你要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什麼?依靠自性覺,你的自性本來覺。所以皈依佛,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淨土宗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釋迦牟尼佛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是自性佛。所以我們皈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從今天起,我要覺而不迷,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我都要覺悟,決定不能迷惑。覺而不迷,就是真正的皈依了。如果皈依了佛,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顛三倒四,你就還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那麼你的皈依是有名無實,是得不到護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應的。所以一定要認清楚,要皈依自性覺。

第二皈依法。「法」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與事實真相符合。這也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在佛經裡面講「正知正見」,或者講「佛知佛見」,佛知佛見就是正知正見。這是法,這是自性的法寶,不是從外面來的。皈依,皈是從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要依靠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見,不是跟著別人走。所以佛之偉大、佛之令人敬佩,佛沒有牽著我們鼻子走,佛完全叫我們做一個頂天立地獨立的人,這是他值得我們尊敬之處。

「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凡夫接觸都會被外面境界感染,怎麼感染?染上貪瞋痴慢。見到順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貪心,貪就是染汙;不順自己意思,起了瞋恚心,被瞋恚染汙。所以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統統是染汙,這都是心地的染汙。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汙。現在要從一切染汙回過頭來,依自己的清淨心,這叫做皈依僧。

三皈總結起來說,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佛教我們修學這三大要領,就是三個標準,修正我們的行為。這三個標準就是覺、正、淨,就是自性三寶,是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時時刻刻要想到覺、正、淨,要用覺、正、淨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這樣你就是真正皈依了。

第二句教給我們要持戒,「具足眾戒」。「眾」是眾多,眾多的戒條裡面,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能夠持守五戒,下輩子就能保住人身。底下一句講「不犯威儀」,威儀是禮貌、禮節。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應該守一些規矩、禮貌,這是屬於威儀。

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也就是五乘佛法當中的菩薩乘。大乘福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第一句叫「發菩提心」。我們是大乘佛教,所以「發菩提心」常常掛在口邊上,「你要發心」,都勸人發心。到底發什麼心?什麼叫菩提心?很少人知道。「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覺悟的心,真實不迷的心。覺悟什麼?覺悟到人生真正是苦。佛給我們講三界統苦,不但人苦,天上也苦。人間三苦、八苦統統具足,這不能跟諸位細講,細講兩個鐘點也講不完。真正把三界的真相搞清楚了,你這才覺悟。覺悟之後,我們要離苦得樂。怎麼離苦?一定要超越三界;怎麼超越三界?依照佛的方法真正修行。這才叫真發菩提心,真正覺悟。

另外,佛給我們講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具體的說明。大乘菩薩發了大菩提心,要以四弘誓願的標準來看,就很容易明瞭。菩薩的心是普度一切眾生。不但知道自己苦,要度自己,要度自己的家人,要度自己的親戚朋友,還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平等普度,這是大菩提心,這是四願裡面的第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實際上四願就是這一願,後來三願是為了完成這一願的。我要想度眾生,如果度自己都度不了,你能度什麼眾生!那麼要度眾生,應該怎麼修法?要先斷煩惱,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就是修行的一個次第,不能不知道。先斷煩惱,再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末後一條,「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煩惱斷盡,法門圓滿,無量無邊法門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圓滿,這叫做成佛道。

第二句「深信因果」。我早年剛剛念《觀無量壽佛經》時,念到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條是菩薩修的,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後來念《華嚴經》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地方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一個因果實在講,許許多多的菩薩都還不知道,所以佛在此地勸他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文殊、普賢、善財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相信這一句。所以讀《華嚴經》、講《華嚴經》,才把這一句搞通了,原來這一句搞不通。可見得,這實在是不容易!

第三句「讀誦大乘」。菩薩學佛,不能一天不讀大乘經。讀經,諸位一定要記住,經不是念給佛聽的,讀經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訓;像我們念《無量壽經》,就等於阿彌陀佛在面前教導我們。他所講的一切道理,使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它裡面有很多教訓,教導我們在這個世間,或者是行菩薩道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式來做;換句話說,一切教訓,都要把它做到,那麼讀經就有利益。

以上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自己修行,只有最後一句,佛教導我們,把佛法廣泛的介紹給大眾。後面一句「勸進行者」,要勸別人學佛,要幫助別人精進,這就是菩薩度化眾生。

所以凡是大乘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就是這樣的條件,從「孝養父母」到「勸進行者」統統做到了,這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得那個標準不一樣。

佛教的特別法門——淨土法門

從上面的說明當中我們可以了解,修學佛法到成就道業是很不容易的,單單講要斷粗重的煩惱都已經很困難了,何況是要修學菩薩道!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一個特別的法門,那就是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用斷煩惱就能成就的法門,只需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攝受一切念佛眾生;真心希求往生極樂世界,不再留戀這個世界;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信願行都很堅定,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你的壽命無量,可以一直修到成佛為止。這是最直捷、最圓頓的法門。

佛陀教育是至善圓滿的宗教教育

我曾經按照中文的意思來介紹「宗教」的含義,「宗」在中文裡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兩個字合起來,加上「人類」兩個字,我們可以說,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我在世界各地倡導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這是促進世界和平最重要的下手處。我向各宗教領袖提出這樣的宗教定義,供他們作參考。他們都承認自己的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因為所有宗教都是神聖的愛的教育,都教人愛人,不能害人。而且各宗教都教導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智慧的教育,這四種普世教育,能夠促進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安樂。

由前面所述可知,佛陀教育是大慈大悲的教育,所談的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智慧的教育,都講到透徹圓滿。它不止能令人獲得世間的安樂,而且能獲得出世間的安樂,所以佛陀教育是至善圓滿的宗教教育。

最後,祝福諸位身心安康、六時吉祥!祝福貴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永續大同!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聽師父說 | 救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救全人類(2018-01-01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團體互相讚嘆一定興旺 互相猜疑必將衰亡(2018-01-02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要把宗教從迷信帶回正信(2018-01-02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在這個世間吃一點苦頭好(2018-01-03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學佛千萬不要學到地獄去(2018-01-10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道場的興衰看什麼(2018-01-10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做人先想別人 後想自己(2018-01-13 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孝親尊師是念佛往生的根本(1月13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傳統補習班的構想(1月11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世界宗教大學的構想(1月13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傳統文化從我們自己「做」起(1月15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培養師資 承傳文化(1月15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學佛為什麼得不到利益?(1月16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人生第一樁大事是不再輪迴(1月16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度化眾生要學裝「傻」(1月21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謙卑是世出世法第一步(1月17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修行成功的秘訣(1月18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內斷貪瞋痴慢疑 外學溫良恭儉讓(1月18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真正學佛的人該如何與人相處(1月17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吃虧是福報 計較走惡道(1月28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想什麼都錯了(2月1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不忘初心 勇猛精進(1月20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肩負使命 心繫天下(1月20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團隊管理最重要的是什麼?(2月4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不聽老人言 吃虧在眼前(2月6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2月18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宗教是人類不能缺少的教育(2月6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神」到底有沒有?(2月18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3月15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安定最好的藥方(3月19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一切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3月25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宗教回歸教育的重要意義(3月30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看破放下從我做起(4月1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祖宗的智慧是圓滿的(4月4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誠實 理智 大方 努力 你會有很大的前途(3月30日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原諒別人過失 成就自己功德(1月21日開示)

聽師父說 | 學習切忌好高騖遠

聽師父說 | 求學的三個條件

聽師父說 | 這件大事,比什麼都重要

聽師父說 | 中國智慧屬於全人類

聽師父說 | 學佛如何從持戒中得利益

聽師父說 | 怎樣可以丟掉煩惱?

聽師父說 | 最偉大的哲學家給我們的智慧

聽師父說 | 人生的成功,得益於老師的教導

聽師父說 | 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太幸運了

聽師父說 | 真正佛法的功夫在哪裡?

聽師父說 | 放下即得到 (5月最新開示)

聽師父說 |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聽師父說 | 找回被藐視的中華文化

開示 | 淨空老法師2018年教科文組織法會現場開示

聽師父說 | 不能對立,不能輕視,要尊重

聖賢教育該從哪裡開始?

倫理道德教育要從幼兒抓起

相關焦點

  • 佛菩薩的事業是教育,佛陀教育(淨空老法師)
    這兩個字「宗教」,宗,你看看它什麼意思?一般字典上大家能看得到的,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這叫宗;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連起來,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尊是尊重,崇是崇高,至高無上。宗教教育能夠帶給人類幸福,就是方老師教給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享受不是地位、不是財富。
  • 建立國家宗教大學,宗教教育由開悟人來主持,寺院劃歸旅遊局
    老師說這個話我就很留意,看他的書房、他的書桌上有沒有佛經,果然有,從來沒有看到他書桌上不擺佛經的,沒有!所以我就想他真看,他話不是假的。他每天讀書,確實沒有一天是不讀佛經的,佛經是他的常課,天天不缺的,他說的話我才會相信。  「儒」是教育不錯,「道」是教育也很好,所有宗教教育,我們可以把它總的合起來,稱之為「聖賢教育」,不迷信。
  • 世界宗教是一家,我們要團結,要回歸教育
    其他宗教的經典我們都要涉獵,為什麼?世界宗教是一家!我要跟他們往來,一定要讀他們的經典。走向他們的教堂、寺廟,我也去拜他們的神,他很高興。二000年的聖誕節我在新加坡,接受新加坡大主教的邀請,參加他們的聖誕夜做彌撒。我帶了五十個出家人,都是穿袍搭衣進入他們的教堂,在教堂跟他們一起做彌撒。大概在全世界是頭一次,非常壯觀!統統是這個顏色的,二十五條衣。
  • 佛陀教育 無上妙法——劉素雲老師二十年學佛的認識和體會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希望我為清明祭祖法會寫一篇文稿,我欣然從命,以「佛陀教育,無上妙法」為題,談談我二十年學佛對佛教的一點粗淺認識和體會。以期與同修交流、分享,願共勉之。一、二十年學佛的收穫第一個收穫:認識了佛教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 發揚宗教教育 促進安定和平
    今年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和平會議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聚會:我們紀念已故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陛下,懷念他對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貢獻;我們聆聽了古今治國寶典《群書治要》的理念與實踐經驗;我們探討了多元宗教教育與和諧的密切關聯;我們了解了多元宗教教育如何化解衝突、促進和平,以及宗教之間的關係、宗教與環境的關係;我們共同祭祀了世界各族的祖先:這在教科文組織是一項創舉;我們聆聽了傳統文化與水結晶報告;我們聆聽了世佛聯弘揚佛陀教育與促進世界和平的實踐經驗
  • 女兒的底限教育
    教子和教女雖然同樣是教育孩子,但是在方式方法和對一些事情理念的取向上,並不完全一樣。可能很多同學聽過靜瑜講的女德課,靜瑜是在二O一O年開始發心,分享關於女性教育的這個話題,也看到現在在網上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詬病。這並不怪社會上人們對它的誤解,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把傳統文化的這個話題,如何在現代社會能夠很好地對接,做一個圓滿的分享。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第三命定論思想2 加爾文的教育思想(基督教原理)第一 加爾文重視教育的個人、社會和宗教的價值第二 加爾文提出免費 、普及教育的主張 ,並在日內瓦城付之於實踐 (班克羅夫認為他是普及教育之父 ,是免費教育創始人 。
  • 佛教與「宗教」的區別
    這就是佛教與宗教的區別!如果說佛教是宗教那就矛盾了!宗教說是神,上帝創造了宇宙,按照佛說的: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與上帝!如果宗教回歸本來的職能;教育;每個宗教徒都像神與上帝一樣愛每一個世人!那麼這個宗教徒就是神與上帝!那麼就符合他的教義!確實這個宇宙是神與上帝所創造的!如果說每個宗教徒沒有像神與上帝一樣的去愛護世人,那就不是合格的宗教徒!
  • 漢學教育191:怎樣開設宗教大學
    宗教。人相信宗教,相信還有個神、還有個上帝,做壞事的時候還要謹慎小心,不能太過分。科學這些年發達了,這一百年,科學家告訴大家,上帝是假的,宗教不是真的。於是他們放棄宗教,不再相信了,社會就亂了。社會如何能回歸?還是要宗教復興,它才有救。所以我們也就深入談這個問題,宗教怎麼才能恢復?要把宗教回歸到教育,要給宗教一個很清楚的概念。什麼叫宗教?宗教是教育。
  • 遇見圓滿的自己——索達吉堪布譯作《大圓滿前行》繁體版
    《大圓滿前行》是數百年來瞭解佛法的經典之作,由兩百多年前藏地高僧華智仁波切所著,作者被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它彙集了佛陀畢生傳法的理論要點和修行次第,其竅訣式的教言,完全基於經驗,簡單而直接,非常適合一個人由淺入深地修學佛法。對佛教徒而言,它幾乎包含了所有最根本的修行秘訣;對非佛教徒來說,本書也可滅除你的煩惱、痛苦和壓力。
  • 佛說: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教育好兒女!
    佛陀在《善生經》裡,規定父母當以五事養育子女。何謂五事: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惡;二是教授子女正確的處世道理;三是關心愛護子女;四是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質條件,滿足他們的正常要求。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好好教育兒女,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肯教育兒女。
  • 教育的本質(五):教育,要古為今用;教育,要洋為中用
    其實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德養善」的教育主張,他已經十分接近教育藝術「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本質了,也真正道出了教育藝術的真諦。這是任何時代的教育思想家都無法比擬的。在今天,如果我們大力發展教育,弘揚教育的強大認知能力,必須重新審視並回到孔子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來。
  • 二○一六年教科文組織國際和平會議—— 宗教教育與宗教團結促進世界和平
    會議將圍繞著全球所面臨的挑戰、宗教提供的支持力量、宗教教育的深遠影響、多元宗教團結的和諧成果、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要義與實踐成效等議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次會議除了精彩的講演與討論之外,還將舉行為期三天的展覽,展示宗教教育與宗教團結對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對世界人類的重要性。
  • 「青少年佛法教育」示範教學與座談會
    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文藝復興孕育於中世紀文明之中,發生在封建制度漸趨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萌動發展之時,它以人文主義為對抗宗教神學的思想武器,促進了藝術、文學建築、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生活諸領域的變革,人文主義新教育也因此應運而生。
  •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三:現代的變體佛教1、是剛才講的『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2、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那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
  • 佛陀是白象入胎,耶穌是聖靈受孕,宗教故事中的母性崇拜
    瑪利亞生下耶穌,試圖把耶穌當成是約翰的孩子撫養,接受猶太教教育。但是後來事情還是被人知道了,耶穌就逃離了自己的家鄉前往耶路撒冷。《耶穌的一生》中的故事雖說是口口相傳的記錄,但是跟猶太聖經《塔木德》情節非常類似,可以認為記錄之時有意向《塔木德》靠攏。而《塔木德》則把耶穌描述成一個會魔法而被吊死的私生子。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嚴正聲明 敬請大家留意,一定要具正法眼,護持佛法,切勿上當受騙!感謝四眾同修的配合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嚴正聲明2017-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近日有人假借著弘揚佛法和傳統文化的名義,四處募款化緣,且聲稱是淨空老法師的弟子;他們指定每人要捐出六千元人民幣的超度費用,還聲明他們都是依照老法師的教誨,是老法師準許他主法超度等。
  • 【法華新聞】法國碧西佛誕嘉年華 宗教和諧歡慶佛陀聖誕
    由法華禪寺及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舉辦的「2017佛誕嘉年華」5月7日在碧西市立體育館(GymnaseMaurice Herzog)盛大展開,吸引近千人次與會,今年除了政府官員、各宗教代表,還有來自法國各地的佛教寺院帶領僧信二眾同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