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教育好兒女!

2021-01-08 素佛堂

佛陀在《善生經》裡,規定父母當以五事養育子女。何謂五事: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惡;二是教授子女正確的處世道理;三是關心愛護子女;四是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質條件,滿足他們的正常要求。

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好好教育兒女,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肯教育兒女。人人都能好好教育兒女,天下自然太平和諧;人人不肯用心教育兒女,天下決定動蕩不安。人人善教兒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兒女,天下決定喪亂。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也是自我的一部分,這個生命鏈條非常長,三生三世那麼長,上溯無始劫來我們只有一個祖宗。所以,眾生都是一體的。你損害別人,就是損害你自己。

名利的追逐是浮雲,而教育孩子是無量功德,你把孩子教育好了,他會帶給社會非常好的榜樣,會造福於人,甚至他的這個風範還會傳承給他的後代,還會影響後面的人。「江山代有賢人出」,所以把孩子教育好確確實實是最大的事業,最有價值的使命。

子女知我,則為知孝,父不慈則子不孝。人生內無賢父,能有成者少。父母德高,子女良教。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則天下大孝。

論前生是何緣,今生做了父母的一定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教育子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導子女成為一個對社會、家庭,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教導子女為人處事的正確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報父母養育之恩,報國家、眾生的生存之恩。

相關焦點

  • 佛前供花的功德
    不管是花鬘還是一束花,供養諸佛菩薩的功德都相當大。《法華經》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就是說,即使以散亂心,只拿一朵花供養於佛的畫像前,此人已積累了無邊資糧,逐漸能見到無數如來的身相。我們有些人供養花並不是以散亂心,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淨的心來供養的。所謂散亂心,是指在無意當中,或者處於一種煩惱心的狀態中,這樣的供養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 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 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圖說《佛說阿彌陀經》,轉發收藏功德無量!
    ,天雨曼陀羅華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心不顛倒,往生極樂國土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 《佛說造塔功德經》《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唐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唐言日照譯  如是我聞
  • 佛說毘沙門天功德經
    佛告阿難:「此毗沙門天王,七萬八千億諸佛護時,佛法之兵士也。左手捧寶塔,名普集功德微妙。寶塔之內,具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文義。然見者,得無量智慧。右手取如意寶珠棒,名震多摩尼珠寶,湧出飲食衣服無量財寶。身被軍甲,為除四魔之軍。兩毗為降伏惡業煩惱所趺也。又有二鬼,名曰藍婆毗藍婆。左脅有天女,號大吉祥天女。右脅有一童子,名禪尼子童子。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讀誦功德利益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三十五佛懺悔文》的功德
    《三十五佛懺悔文》又叫《三聚經》。《前行備忘錄》中說:「菩薩乘的《三聚經》,包括頂禮聚、懺罪聚、隨喜或回向聚,由此就叫《三聚經》。」《佛說決定毗尼經》云:「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於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復更思惟:「我今若詣佛先住處,不見於佛,哀號感切,或致於死。我觀世間無有一人能與如來色相、福德、智慧等者。云何令我得見是人除其憂惱?」作是念已,即更思惟:「我今應當造佛形像,禮拜供養。」復生是念:「若我造像不似於佛,恐當令我獲無量罪。」復作念言:「假使世間有智之人,鹹共稱揚如來功德猶不能盡,若有一人隨分讚美獲福無量,我今亦然,當隨分造。」即時告敕國內所有工巧之人,並令來集。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供齋、供僧的功德
    《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1.身相端莊;2.氣力增盛;3.壽命延長;4.快樂安穩;5.成就辯才。齋僧功德殊勝一、昔日佛陀讚嘆目犍連尊者:「以後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應該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並以供僧功德回向給過往的親人,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 共修| 邀您一起恭誦《佛說阿彌陀經》 一字一句皆是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請隨師父誦持《佛說阿彌陀經》將功德回向給親人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佛經中說供僧功德
    『四十二章經』上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   『盂蘭盆經』云: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讀誦《佛說阿彌陀經》的功德
    《法華》成為成佛的純圓的妙法,《法華經》它的秘髓,成佛的秘髓都在這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一切諸心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心要義理境界,也在這個《佛說阿彌陀經》裡面。一切菩薩的六度萬行的指南針也在這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
  • 35佛中,「鬥戰勝佛」孫悟空和「旃檀功德佛」唐僧是個怎樣的存在
    佛教所說的「三十五佛」,其實是指的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釋迦牟尼佛」,為首的三十五尊佛。因這「三十五佛」出自佛教典籍《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所以又稱為「接受禮懺之三十五佛」。而在《西遊記》一書中,說取經圓滿後,唐僧成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這兩個佛名正是在三十五佛之內。既然有三十五名之數,在世間的認識中,總會給這些有個排名,那麼鬥戰勝佛和旃檀功德佛排名第幾呢?他們在這些佛中又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 佛前供水果,牢記這三點,讓你的功德圓滿!
    譬如,傳統文化認為「禮多人不怪」,所以每逢佛菩薩誕辰等佛教節日,善男信女在入寺廟禮佛之際,總是習慣帶上香燈、花果等供品,希望藉此表達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其實,拋開種種供品的外相,一切供養都是在行財布施,屬於六度波羅蜜多之一。《華嚴經》中說:「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布施能令眾生克服內心的慳貪,也是在耕耘福田,播下成就佛果的種子。
  • 佛說,最積「功德」的5件事,有做一件就功德無量,你能做到幾件
    導語佛說遠離一切惡法,修一切善,廣結善緣。這句話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在於教化眾生,從而讓世人積極行善,積累功德。因為在佛家看來,萬物有靈,在他們看來世間一切眾生都是生靈,正如同殺人犯法一般,只所以在佛教裡,殺生其實就和殺人一樣的,所以一定是不能夠殺生,切記慈悲方可得到福報功德。
  • 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大唐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唐言日照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宮白玉座上,與大比丘大菩薩等,及彼天主無量眾俱。時大梵天王、那羅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乾闥婆王等,各與眷屬俱,來至佛所,欲問如來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
  • 不可不知:唯獨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種功德
    概言之,佛陀各類功德的圓滿程度都遠非阿羅漢乃至諸大菩薩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稱為「不共」。而此處十八種功德單用「不共」命名,是強調這些功德僅限於佛,聲聞、緣覺是完全不具備的。前面列舉的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二乘聖者也能部分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這十八種功德,唯獨佛才能具有。 下依大乘經論一一詮釋十八不共法: 一是身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