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護身符
與現在不同,在古代的西亞和地中海地區,瑪瑙作為寶石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在古代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描述諸神的寶石庭園時,提到了瑪瑙的名字。同時代的遺址中,也出土了許多瑪瑙質地的供品。根據聖經《舊約》「出埃及記」的記載,猶太大祭司胸牌中鑲嵌的十二顆寶石,也選擇了瑪瑙和縞瑪瑙。
古代蘇美爾文明、亞述文明的文物中有瑪瑙製成的圓筒形印章,也有人認為這種印章是串珠,古人用線穿過中間的小孔,作為護身符隨身攜帶。
仿照眼睛製作的瑪瑙飾品具有驅除「邪惡視線」的能力,這一內容已經在本書另外一節中有所闡述,除此之外,古人認為瑪瑙還有各種各樣的力量。記錄石頭所擁有的各種各樣功能的古代典籍中,魔術師達米格倫所著的《關於石頭》一書非常著名。這本書認為瑪瑙具有強大的力量,是赫爾墨斯(Hermes)的所有物。書中還說,和獅子皮膚顏色相同的瑪瑙碾成粉末後,是藥效極強的解毒藥,可以解蠍毒和蛇毒;纏絲瑪瑙是「身體最好的護身符」;另外還詳細介紹了在各種縞瑪瑙上雕刻何種圖像,分別能成為何種護身符、具有何種功能等。
相傳,公元前2世紀,帕提亞帝國國王米特裡達梯一世相信瑪瑙的靈力,並且擁有4000多個瑪瑙缽。
另外,自古以來人們就相信葉門產的瑪瑙,具有防止房屋、圍牆倒塌的能力,並加工成戒指隨身攜帶。直到最近,北非的遊牧民族圖阿雷格族還在使用一種同時具備貨幣功能的瑪瑙墜飾護身符,這種護身符』其實就是19世紀後半期德國伊達爾^奧伯施泰因加工出口的巴西產瑪瑙。另外,從現在的「能量寶石熱潮」中,也可以尋覓到「寶石護身符」文化遺留下的蹤影。
皮洛士國王的瑪瑙
公元1世紀,老普林尼的《博物志》將瑪瑙作為一種價格昂貴的寶石進行了介紹。據該書記載,羅馬共和國時期的軍人大西庇阿,曾經稱讚紅色縞瑪瑙為「最佳寶石」。該書還將瑪瑙定位為價值僅次於歐泊的寶石。
《博物志》中,還記載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所擁有的神奇瑪瑙,瑪瑙上清晰地浮現出9位繆斯環繞著的正在彈豎琴的阿波羅的身影。這一景象隨著時間的流逝又發生了變化,直至每位繆斯都有了相符的標誌。
這塊寶石十分出名,多個文獻中都有記載,但真正見過這塊寶石的人卻寥寥無幾。不過,石頭中到底為什麼會出現栩栩如生的景象呢?這與後述的「風景石」一起,成為研究者們長期討論的核心問題。16世紀的數學家卡爾達諾,嘗試做出了「合理」解釋:某位畫家在大理石上作畫,後來該大理石陷進土裡,位置碰巧是生成瑪瑙石的地方,於是畫的一部分就殘留了下來,變成了瑪瑙石塊。但這一解釋並沒有得到太多認同。
不只是皮洛士國王的瑪瑙,人們一直試圖在瑪瑙的紋理中尋找某種「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瑪瑙「其中有人物鳥獸形者最貴」(《本草綱目》中還有瑪瑙是「鬼血所化」的記載)。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多認為石頭是氣體凝結的產物,凝結時受到天體力量的作用,就會在石頭中形成具體的圖像。當時還認為紋理複雜、內含物多的瑪瑙,正是容易受這種力量影響的石頭。
這種想法在進入近彳七以後部分殘留下來,隨著「神秘學」的流行,一起成為人們反覆提起的話題。20世紀初期,法國的安託萬·勒孔特在他所著的《加馬埃(gamahe)及其起源》圖冊中,介紹了在路旁的「火石」中發現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像及情景,作者認為這些全部都是由於「靈魂放射形成的巨大衝擊」而生成的,有進行解讀的意義。這樣的觀點或許可以說被現在的靈異照片領域承接了下來。
珍珠與瑪瑙
中世紀歐洲的著名讀物《自然學家》(Physiologus),記載了許多動植物和礦物的特性,更是引述了《福音書》裡的內容,與基督教讀物關聯了起來。關於瑪瑙與珍珠的一節中寫道:採珍珠的漁民們用繩子繫著瑪瑙屢屢從船上拋進海裡,利用瑪瑙會自然接近珍珠的特性來採集珍珠。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尊貴的珍珠不是旁人,正是耶穌本人,而指示珍珠所在的瑪瑙則是預言者約翰,包裹珍珠的兩枚貝殼就是聖經的《舊約》與《新約》。這樣的引申闡述暫且不說,單就過去是否真的用瑪瑙來採集珍珠,研究起來就非常有意思。
瑪瑙聖杯
基督教中,最核心的瑪瑙應該是保存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大教堂的瑪瑙「聖杯」了。大教堂聲稱這是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過的聖杯,梵蒂岡也十分尊重它,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本篤十六世都曾用此杯舉行過彌撒。
傳說中的聖杯,條紋清晰,由暗紅色瑪瑙削制而成,直徑約9釐米,並配有雕刻著絲帶紋樣的中軸、把手和雪花大理石的底座。高約17釐米,底座上裝飾有珍珠和祖母綠,十分華麗。這自然會使人們有所疑問:這樣華美的奢侈品,真的是當時耶穌所用的嗎?大教堂解釋稱,本來的聖杯只是瑪瑙酒杯,中軸、把手和底座都是中世紀時期添加上去的。另外,《馬可福音》中也記載了耶穌為逾越節而做了種種房間裝飾,像「最後的晚餐」這樣重要的集會,不使用粗製的東西,而是使用瑪瑙酒杯也不奇怪。
根據天主教的口傳,「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酒杯,被使徒彼得用來做禮拜,並由他帶入羅馬。彼得死後,又經由幾任教皇之手,直至3世紀才進入西班牙。據說這件事情記載在6世紀拉丁語的手抄本中,但原本已經遺失。
也有些考古學家認為,在耶穌生活的時代,使用這種形狀的瑪瑙酒杯,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但並沒有當時平民使用瑪瑙酒杯的證據。加工瑪瑙這樣堅硬的東西,需要特殊的技術,因此,如果聖杯真的是公元前後的物品,那在當時一定是十分稀有的奢侈品。前文中也提到,米特裡達梯—世擁有大量的瑪瑙杯。另外,據說法國王室使用的瑪瑙葡萄酒杯中,有羅馬皇帝尼祿使用過的酒杯。那麼,傳說中的瑪瑙聖杯,是不是其實是王侯責族的寶物呢?
另外,聖杯底座上雕有古代阿拉伯文字。關於這些文字,有諸多猜測,有說是「使花開者」,也有說是「譽為馬利亞(之子)」廣還有人認為是阿拉伯的神的名字。這個瑪瑙酒杯被地中海沿岸國家視為寶物,後來落入穆斯林之手,復地運動後成為西班牙教會的所有物,又不知何時起被傳成是聖杯。這樣想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呢?
(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