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獸來源於中國神話傳說,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太陽燭照是古中國居民的神話傳說中的聖獸,其與太陰幽熒的神話是類似於伏羲女媧之類的孿生神話,是人類社會原始宗教性質的產物,同時也極有可能如部分學者所說的是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過渡階段的產物,兩者存在頗多的相似之處,但實際卻又大相逕庭,學者當帶有審慎的思維展開研究。
太陰幽熒是古中國居民的神話傳說中的聖獸,在對殷墟甲骨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關於太陰幽熒的起源實際上有兩種說法,一是太陰幽熒是盤古開天闢地後,混沌所化兩儀中的陰與盤古一眼結合而產生的聖獸
天之四靈的最初起源,目前尚無定論,以文物考查的話,根據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考證發現,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天之四靈這四象的形象產生,而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稱。
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屬於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顫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7]以五行論,東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在民間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在先秦星宿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獸,四靈、四象之一,漢代五行學說興起,四象合於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徵五行中金行的意義。而五行又與五常合一,所以毛萇注《詩》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白虎還象徵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例如古代軍隊裡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朱雀是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輔黃圖》所謂的「天之四靈」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神獸,而到了漢代五行學說開始興起,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丙丁與夏季。很多人將其認為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且作為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亓鑫銘所著《泛亞論》稱古越國以朱雀為圖騰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黃帝時應龍斬殺蚩尤、夸父;禹治洪水時應龍又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另外,應龍還是麒麟的祖輩。《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 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不得復上, 故下數旱。 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
黃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按照古籍記載,黃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黃龍的化身。 五行思想的體現將黃龍看做是五龍之一。有四大神獸之外的「第五靈」甚至四靈之長的說法,『中央黃為土』就是黃龍。 黃龍在古代是皇權象徵,在九龍壁上可以見到黃龍。某些人認為黃龍的這個地位已經被瑞獸黃麟替代,也有人將二者同等看待,但實際上,黃麟作為麒麟的一支遠遠無法與黃龍相比
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應龍的後代,與鳳、龜、龍在 禮記中被稱為「 四靈」。 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文》:「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獸也。」段玉裁注云:「狀如鹿,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因而被稱為"仁獸" 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 丹鳥、 鵾雞等。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 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是祥鳥。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百鱗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是多種動物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龍作為中國古人對多種動物和天象融合創造的一種神物,實質是祖先對自然力的神化和升華。
「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 牛,蝟毛,名曰 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 黃貝;嬴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四兇之一,用來形容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背信棄義之人。 《 神異經》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言此為大惡之獸。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 神異經》裡的混沌,就是被人類醜化了的混沌。它 把混沌說成是一隻像狗又像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有腿卻不能走,空有一個肚皮卻沒有五臟六腑,且德行極壞,遇著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蠻勁去抵。 《山海經》第二卷《 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鯤鵬來自 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 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 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陸吾,昆吾神獸,身如白虎,有九首。相傳是西崑侖山西王母娘娘的守門神獸,上古天帝時期曾是天帝看守天宮寶庫的神獸。 西南四百裡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白澤,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軒轅本紀》、《抱樸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 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 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有巫山者,西有黃鳥。帝藥,八齋。黃鳥於巫山,司此玄蛇。 另註:帝即天帝,藥指神仙藥,即長生不死 藥。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 ,食之不妒。黃鳥棲息於軒轅山,形像梟,頭白色。相傳,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心理。
獬豸,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牴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貔貅又名天祿、闢邪,是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 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雄為貔,雌為貅。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並後仰。(貔貅的體色是根據吞噬金銀珠寶種類來呈現的,若金比例居多便身成金色,若玉比例居多身便成玉色)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郭 璞註:「 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又《宋書.符瑞志》云:「角端,日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蓋*白澤獸之類。清王士禎《隴蜀餘聞》云:「角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養之,以資衛護。」
勾陳,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 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徵祥瑞。 《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上史書上所記「句陳,勾陳,鉤陳」,均為「勾陳」。《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均作:句四星。正史中《晉書·天文志》開始作「鉤陳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來的緯書中已經有作「鉤陳六星」
馬交,類馬, 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 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金蟾又稱三足金蟾,中國神話傳說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財致富。 三腿的蛤蟆被稱為「蟾」,釋義:「 呂洞賓弟子劉海功力高深,喜歡週遊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 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過程中金蟾受傷斷其一腳,所以日後只餘三腳。自此金蟾臣服於劉 海門下,為求將功贖罪,金蟾使出絕活咬進金銀財寶,助劉海造福世人,幫助窮人,發散錢財。」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當康。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說中的異獸名。《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 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洩 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