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自我淨化功能,他會不斷完善自我,正所謂說「人生即是修行」。
但是一個人在不斷認知自我,升級自身的路上,會朝著一個方向前進,這個方向,叫做:返璞歸真。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失其所者久。
有價值的東西,都是拋開表象看本質,找到最純粹和自然的本性。
事物有表裡之分,有智慧的人洞悉本質,一眼看到底,找到事物的根源,因為事物的表象都是由根源而衍生的一種外化現象。但是這一種表象,卻會隨著時間和自己的經歷變化和沉淪,唯有內在的本質和根源,無論外在事物怎麼變化,本質仍然存在。
就好像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德行去收穫財富和名譽一樣,名位和財富是靠自己的本領獲得的,它會出現變化,但是一個人擁有的品德,可以常伴他的一生而存在。
所以當一個人學會拋開浮華表象看到本質,懂得把自己的眼光放在那一些世俗之後的本質上面時,才是真正的智慧。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驚奇喜異者,終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要有恆久之操
一個喜歡獵奇愛好怪異的人,必然不會有高深的學問和遠大的見識,一個真正有遠大志向的人,表現也恰恰非常平常,並且自己的追求和喜好都是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怪異之處,但是相處久了,才能感覺到他的不平凡的地方。
古代的陶淵明就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淡泊寧靜的人生至高境界。
當陶淵明厭倦了塵世浮華之後,離開仕途生涯,隱居在東南山下,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
錢鍾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於書齋之中,潛心鑽研,著書立說,並且留下了曠世名篇。
齊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謝客,後來畫技騰飛,最終成為了國畫巨匠。
真正的高手是追求淳樸淡然,幸福的人生也是在淡泊中度過,淡薄使人寧靜,使人自由,使人不受外物的羈絆,讓人遠離喧囂和糾纏。
但是淡泊和寧靜絕對不是外在世俗的逃離,因為外在世俗逃離也是特立獨行的一種形式化生活,而真正的灑脫則是居於世俗之中,仍然有一份淳樸和恬淡,讓自己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不管人生取得了多少功績和成就,他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平淡之中度過的,那一些好的事情或者極壞的事情,都只是佔據了人生的某一些片刻而已。
所以在人生的整個過程中,用淡泊的心境去面對這一切,享受人生的淳樸和淡然,不刻意追求浮華,更不刻意追求特立獨行,拋開表象看本質,找到幸福真正的根源,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處世哲學和智慧。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國學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