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時的西安,人們剛開始一天的工作。地球的另一側,瑞士因特拉肯,「歐洲脊梁」少女峰腳下,當地時間16時,葉一飛一整天的訓練已經接近尾聲。8月7日至8月9日,國際汽聯F3比賽將在匈牙利正式回歸,舉行揭幕賽。葉一飛終於要回到熟悉的賽道上,繼續向著最高領獎臺發起衝擊。
葉一飛,這個19歲的西安小夥,從小就與速度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的他,被父親帶著跑遍了北京、廣州、西安等地的卡丁車練習場,10歲時就顯露出駕馭賽道的天賦。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斬獲全國卡丁車錦標賽青年組年度總冠軍後,葉一飛開始衝擊更高水平的國際賽事。2014年,在日本卡丁車錦標賽中的多次分站賽奪冠後,葉一飛拿著世界卡丁車錦標賽的門票來到法國,與世界上最具天賦的青少年賽車手在歐洲展開了追逐。
2015年是葉一飛職業生涯的重要起跑線。這一年,他成為第一位在世界卡丁車錦標賽中奪得杆位(指在分站賽排位賽階段取得最快圈速,獲得正賽第一位發車位置)的中國賽車手。優異的表現幫助葉一飛叩開了方程式賽車的大門。2016年,他以14個分站賽冠軍、10個杆位的紀錄,最終奪得法國四級方程式(F4)年度總冠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歐洲方程式錦標賽中獲得年度冠軍的中國賽車手;2017年晉級雷諾方程式歐洲杯,他是首位獲得該賽事頒獎臺名次的中國賽車手;2018年雷諾方程式歐洲杯年度總分第3名,使他成為在該賽事中首位取得杆位並贏得分站賽冠軍、首位獲得歐洲主流方程式錦標賽年度前3名的中國賽車手;2019年他加入雷諾運動學院,坐進了國際汽聯F3賽車的駕駛艙,並在同年取得了3次冠軍、4次亞軍、總積分榜第2名的好成績。葉一飛的職業生涯就像一部方程式賽車,檔位越升越高,速度越來越快。
國際汽聯F3比賽是僅次於一級方程式(F1)和GP2錦標賽的賽事,因此,它一向被視為是培育F1賽車手的搖籃。車神埃爾頓·塞納、車王麥可·舒馬赫、芬蘭飛人米卡·哈基寧等多位世界頂尖賽車手均是從F3脫穎而出的。
從去年9月開始,F3進入了休賽期。原本應該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官方測試賽也因突如其來的疫情推遲。在家休整期間,葉一飛沒有鬆懈,幾乎每天都會花費3個小時到5個小時進行體能鍛鍊。
賽車運動對於賽車手的飲食其實並沒有太多要求。但如果賽車手的體重輕,車隊在賽車配重上就會擁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可以更好地調整一部賽車。所以,一名優秀賽車手的身材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顯肉,而且是一身肌肉。F3一場比賽大約有40分鐘,比F1單場用時少了近一半。但F3的賽車是沒有轉向助力系統的,這對賽車手胳膊、肩膀的力量要求很高。因此,葉一飛除了在健身房使用器械練習外,他還經常通過攀巖增肌、減脂、增強耐力。在F3的比賽中,賽車手經常會遇到在過彎前100米內將車速由時速200多公裡迅速降到80公裡的情況,這非常考驗賽車手的頸部力量。葉一飛說:「比賽過程中,高速過彎產生的橫向加速力或剎車時的減速力都接近人類承受極限,這要求我們除了靠安全帶固定外,頸部本身也要提供強大的支撐力。為了避免受傷,我進行了大量提升頸部力量的針對性訓練。」
除了體能訓練,葉一飛每天花費最多時間和精力的地方,就是家裡的賽車模擬器了。帶有力回饋裝置的方向盤能提供接近真車的駕駛手感,完整的車輛參數、賽道設置……他從未遠離過賽道。
如今,正在徵戰二級方程式(F2)的周冠宇和剛進入F3的葉一飛是中國最接近F1的兩名賽車手。歷史上曾有很多F3的賽車手跨過F2、GP2直接越入F1的門檻。年僅19歲的葉一飛也正在努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F1是我的終極目標,在一路向『1』的路上,我不會減速。」葉一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