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有限的公共文化空間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的矛盾日益凸顯。發展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老年大學作為老年教育的主陣地,需要與時俱進,更新理念,適應新變化,嘗試新舉措,把老年大學打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科學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陣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家園。為探索加強老年大學建設的有效舉措,宜良縣委老幹部局成立課題組,在調查研究、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的基礎上,總結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的意義和宜良縣老年教育發展的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一、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是保障老年人繼續接受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指出:「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發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加大投入。」 《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老年人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老年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因此,辦好老年教育既是貫徹國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劃》等法律法規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創建健康老齡化社會的迫切要求。
(二)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是打通終身教育「最後一公裡」的關鍵所在
縣域老年大學在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老年人口大多分布在社區、鄉鎮和農村,要實現《規劃》中指出的「保障權益、機會均等」的目標,就要在辦好老年人家門口的大學上下功夫。辦好縣域老年大學,推動老年教育向社區和農村等基層延伸、拓展,是《規劃》提出的現階段加快發展老年教育的要求。老年教育「重點下沉」,不但可以滿足廣大社區、農村老年人的學習願望,而且對於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具有深遠意義,使老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得到真正維護,教育公平真正成為現實,打通發展終身教育「最後一公裡」,實現「保障權益、機會均等」的目標。
(三)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是老年人適應社會的必然需求
對老年人個體而言,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接受教育,是接受文明、傳承文化的過程,不僅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知識,不僅沒有讓老年人感到生活便利,反而讓很多老年人無所適從,寸步難行,導致越來越多的老人被社會「邊緣化」。加強學習,適應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與社會接軌,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人」,人生才有樂趣。老年大學是老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加強老年大學建設,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讓老年人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讓他們搭上智能化的「快車」迫在眉睫。
二、宜良縣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宜良縣老年大學建校於2004年12月,是一所集縣老幹部黨校、社區科普學校、銀髮先鋒講壇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老幹部、老年人活動陣地,現有11個專業30個教學班1166名學員,截至2019年,結業13屆2萬多人次。近年來,學校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主線,以「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為抓手,探索創新「1+X」教學模式(「1」即1名對口專業課教師,「X」即多個社區老年大學和相關部門的多名輔導教師及業務骨幹,「1+X」則指對口專業教師聯繫、幫助、引領多個社區老年大學業務教師),通過定期不定期的業務輔導、教學培訓、上門指導授課等方式,促進教學相對薄弱的社區老年學校的骨幹教師水平不斷提升。
通過長期實踐,形成以下工作經驗和成效:一是育好基層老年教育「領頭雁」。縣老年大學專業課教師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業務輔導、教學培訓、上門指導授課等方式,促進教學相對薄弱的社區老年學校的骨幹教師水平不斷提升;開設社區老年學校、「社區科普學校」負責人培訓課程,指導推進老年學校建設;輸送教學「人才」,以重大慶典活動為載體,提前入駐鄉鎮老年大學、社區老年學校,引導激勵社區老年大學教師先學先悟。同時,開通社區老年學校教師隊伍進入老年大學「學藝」的綠色通道,以免交學費、「一對一」指導等方式鼓勵社區老年學校教師到縣老年大學各系各班學習;傳授教學「基本功」,根據社區老年學校教師教學特點、興趣愛好和特長方向以「一對多」方式提供真實、直觀、有效的教導,面對面交流探討,聆聽社區老年學校教師的困惑和問題,傳授教學「基本功」,帶動宜良縣老年教育向鄉鎮、社區延伸發展。二是構築縣域老年教育「共同體」。以老年人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縣本校和社區分校兩校老師一起開展學習、研究,依據分校教師和學員的年齡結構、文化水平、興趣愛好和特長方向等提供真實、直觀、有效的教導和交流,通過「量身定製」的教學指導,全面激活社區老年大學的潛能,推進宜良縣老年大學和社區老年大學兩個陣地有效融合,促進辦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向社區「雙下沉」,提升社會老年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學習滿意度。三是推動辦學規模效益「雙提升」。在滿足現有老年大學辦學的情況下,適當擴大辦學規模,滿足學員需求。同時,不斷提升辦學效益,利用社區老年大學這一平臺和載體,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通過社區老年大學組建舞蹈隊、花燈隊、太極班,學員們統一練習,積極性非常高,不僅豐富了學員課餘生活,還鍛鍊了學員身體,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積極組織大型文體活動、科普宣傳活動,拓展學員的聯誼空間,擴大老年人的社交面,通過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學員的校園生活,使老年人以充實的文體生活愉悅身心。
三、縣域老年大學建設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對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
發展老年教育是不斷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人文素養的迫切需要,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然而,社會上對老年教育的認識普遍停留在帶領學員娛樂、消磨時光的階段,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老年教育對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思想覺悟、增加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等方面的作用;沒有看到老年人通過老年教育後釋放出的正能量,對子孫後代的積極影響和對家庭和睦的積極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老年教育看成「軟指標」,停留在僅僅是為老年人提供休閒、娛樂和活動一下筋骨的認知層面,這些思想認識的偏差,制約了老年教育的發展。
(二)老年大學建設經費保障不足
宜良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由於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縣、鄉財政困難,就縣級老年大學而言,經費來源主要靠每年100元/生的縣財政預算資金和收取學員學費,因老年大學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故學費收取得少。縣老年大學沿用原縣第一幼兒園留下的舊校舍及設施設備,辦學經費來源單一,多年來投入不足,教學場地狹窄擁擠,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安全隱患排除難度大。近年來,學員逐年增多,辦學規模逐步擴大,教學場地狹窄擁擠現象更為突出,部分專業課要到校外找上課地點,不能適應當下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學校,校舍擁擠,活動場地狹窄,設施設備陳舊、老化、缺乏,日常工作運轉經費不足等問題更加突出,尤其是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老年學校辦學經費均沒有列入財政預算,辦學經費無法保障,形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局。
師資隊伍整體建設還有待提升
宜良縣的老年教育體系相對正規,已形成縣、鄉鎮(街道辦)、村(社區)三級老年教育網絡,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收效相對明顯。但老年大學的教師由於受時間、精力和辦學經費不足等原因的制約,以縣域當地教師為主體,主要聘請退休教師、退休劇團老藝人、文化館退休職工等來擔任老年大學教師,師資隊伍在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年齡結構不優。鄉鎮、村(社區)老年學校的教師則更缺乏,往往由縣老年大學的學員擔任。因此,縣老年大學在師資缺乏的情況下,通過送教下鄉的方式培訓和支援社區老年學校,以緩解鄉鎮、村(社 區)老年學校教師緊缺的困難。
(四)辦學不均衡,質量有待提高
一是老年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村(社區)老年教育由誰主管,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表面上看,管理老年教育的部門有組織部門、老幹部門、老年事業管理辦公室、民政部門,但實際上,這些部門在具體履行老年教育管理中的職能職責沒有理順,導致老年教育出現看上去是「多頭管理」實際上卻「無人管理」的困局。二是宜良縣老年教育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縣級老年大學發展形勢喜人,入學人數年年增長,有的班級「人滿為患」「一座難求」;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學校由於缺乏經費、校舍簡陋、師資缺乏等原因,導致管理不科學、不規範,辦學水平一時難以提高,老年教育的發展仍然非常滯後。三是宣傳招生力度不夠。招生方法停留在傳統形式上,傳播信息的方式沒有跟上信息社會的傳播要求,導致老年大學的辦學規模不能與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相適應。
(五)老年人入學率不高
2019年,宜良縣共有43萬餘人,60歲及以上人口6914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93%,但實際參與老年大學教育學習的只有7979人,入學率為11.54%,與《規劃》指出的:「到2020年,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要達到20%」這一目標還有差距。原因主要在於,一是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知效率不高,知曉老年大學的老年人不多。二是部分偏遠山區的老年學校,在農忙季節很長時間不開課,且老年人多處於散居、獨居狀態,集中上課學習困難。三是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部分老年人選擇閒散的生活方式,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四是部分老年人忙於照顧子女、兒孫的生活,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學習。
四、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摒棄陳舊觀念,打開老年教育新局面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真正把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後環節來抓。其次,老年教育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終身教育和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思想貫徹落實到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方面,在教育目的、對象、內容、方式方法以及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變革與創新。要選配好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持續加大投入,在辦好縣老年大學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學員增量和資金重點投放到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學校,擴大其辦學規模,吸引更多老年人參與教育,辦好老年人家門口的大學,滿足基層、農村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提高基層、農村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使其安享晚年,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
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老年大學師資隊伍既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從教師自身層面看,要按照「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要求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成為老年教育工作的行家裡手。一是忠誠於黨的老年教育事業,具有教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二是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淵博的專業知識,不斷學習掌握所教專業的最新知識、最新理論,拓寬知識和理論視野。三是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加大教學信息量。四是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為人師表,從嚴要求自己。五是積極開展老年教育研究工作,從理性高度提升對老年教育的認知水平。
從學校層面看,一是完善激勵機制,運用評選優秀教案、優秀自編教材和科研成果等方式,充分調動現有教師教學科研積極性。二是建立以縣、市和省內適合老年教育的專家學者和黨政領導為主體的師資庫,努力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由於受時間、精力和辦學經費特別是講課酬金低下的制約,聘請外地名師名家來校講學一直以來是縣級老年大學工作的一個難點,省、市老年大學要支持和幫助解決相關的問題。三是加強師資培訓的力度,不斷提升整體素質與教學能力。省、市老年大學要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組織開展老年大學師資培訓工作,使教師緊跟時代步伐,了解世界老年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把握學科前沿,增強教學能力。
(三)強化輻射功能,統籌推進城鄉老年教育發展
為了真正發揮覆蓋城鄉「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老年教育網絡」的作用,一要強化縣老年大學對鄉鎮和村(社區)學校的輻射功能,建立管用的運行機制,在業務指導和師資力量等方面支持幫助鄉鎮和村(社區)老年學校。二要進一步建好分校和鄉鎮老年學校並發揮好作用。縣域老年人口大多分布在鄉鎮和農村,如何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加強鄉村老年人的教育一直是老年教育的難點問題。鄉鎮黨委、政府要把老年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擴大教育覆蓋面,提升教育水平。三要辦好農村老年學校。村(社區)「兩委」班子要主動作為,為辦好村(社區)老年學校積極籌措資金,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四)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和課程,提升辦學吸引力
老年大學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積極打造特色課堂、特色班級、特色活動、特色平臺,把校園文化藝術等特色品牌進一步做大,以此增強老年大學的吸引力,擴大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力。老年教育專業和課程的設置,要根據老年人的需要,依據時代發展要求,按照老年教育的規律來設置。如開設政治理論課,編寫相關讀本,設計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項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老年人學習和活動之中。開設傳統文化課,老年人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對於幫助後代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開設知識科技課,可以幫助老年人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跟上時代步伐,享受便捷生活。此外,要結合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多開設一些諸如家政、保健、養生等實用課程。
(五)積極搭建發揮正能量平臺
以縣級節慶文化活動為載體,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廣泛開展文化傳承、文化宣傳,在活動中求鍛鍊、增才幹、見實效,不斷擴大社區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組建銀髮專業團發揮離退休幹部正能量。積極做好「銀髮先鋒之家」中「銀髮人才」二次開發,體現離退休幹部自身價值,組建「銀髮專業團」,盤活「銀髮人才」隊伍資源,發揮離退休幹部正能量。一是組建文藝演出專業團,編演文藝節目,大力開展文藝宣傳,為基層群眾送上「文化大餐」;二是組建書畫專業團,聯合縣文聯老年詩詞、書畫協會會員,在每年春節開展「新春送祝福,文化走基層」和「春聯進萬家」現場書寫等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每年舉辦1-2次書畫展,讓老幹部以書畫的形式集中展示宜良社會發展之美、新農村建設之美,讓更多人了解宜良走進宜良;三是組建「銀髮宣講團」,圍繞宜良解放鬥爭史、市政建設史、經濟社會建設成就、先進人物典型事跡、鄉風文明等內容開展宣講,教育激勵全縣人民奮進新時代,喚起和激發「銀髮人才」的內在動力和參與熱情;四是組建科技科普人才專業團,積極開展科普宣傳、科技諮詢、科技下鄉等活動,傳授各類實用技術,加大離退休幹部參與社會服務提供技術支持的力度,助力宜良經濟社會發展。
(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參與率
社會對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學的誤解源於對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學的不了解。基於此,應加大對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學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教育,使終身學習成為社會共識,老年教育得到大力的支持,讓所有人意識到老年教育是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人都應該得到這個接受教育的機會。讓社會認可老年教育,吸引更多的老年人積極參與,讓子女鼓勵老年人參加老年學習。
課題組成員 馬睿媛 陳海珂 李承輝 劉微 李欣 陳紅梅 (單位:昆明市宜良縣匡遠街道雉山坡56號縣委老幹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