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億:一大波新基建投資清單出爐 與「四萬億」有何異同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34萬億!一大波新基建投資清單出爐,與「四萬億」有何異同?

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但在目前新冠疫情還在進一步防治的背景下,那麼消費和出口基本上已經沒什麼戲了。如果要恢復經濟的正常增長,那麼現在可以看得見的只有「投資」。

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新聞聯播裡面,會看到各種會議都在布置新工程的上馬,或者在建工程的復工,關鍵的時候還是要用好有效投資,起一個拉動作用。

那麼,在資本市場上,我們最近也看到不管是「中字頭」的基建公司,還是水泥板塊、基建工程板塊,都是躍躍欲試。因為它們預期各地都會投放新一輪的投資項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基建潮又來了!

從數據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到3月1日為止,全國已經有13個省市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總投資金額大概在34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13個省市的投資清單,還有一部分地區的投資清單正在統計報送。也就是說,最後全國重大項目的投資金額可能遠遠不止34萬億。而且,從已披露的項目來看,基建投資是各地投資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地區基建計劃投資額甚至佔到了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

以重慶為例,2020年將推進924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7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有367個項目,涉及金額在1.45萬億左右,佔到總投資額比重的85%。

難怪有人說「基建潮又來了」!為什麼說「又」呢?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情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四萬億」。當時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來擴大內需,初步估算這部分計劃,中央投放部分大概就有4萬億,還沒算上地方配套的。所以,一些經濟界人士和媒體人士很容易就聯想起當初的「四萬億計劃」。

那麼,我們現在也要做個區別,當初的「四萬億計劃」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信貸放水,大水漫灌。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2009年的M2增速曾創下了29%的記錄,而僅2008年下半年貸款基準利率就從7.74%下降到5.94%,極大地刺激了當年的經濟活動,特別是樓市。

我們也知道,從2009年到2010年,別的不見起色,反而房價翻了一倍。

是不是「四萬億計劃」的翻版?

那麼問題就來了,現在的基建投資,是不是當年「四萬億計劃」的翻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兩個時間段的金融政策做個對比。剛才我們說了,2008年是信貸放水,極度寬鬆。那麼,現在是相對謹慎的,基本上是定向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就是通過LPR把貸款利率降下來,而且通過定向降準這種方式擴大相關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

那麼,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當年「四萬億」主要投資於高鐵、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等。那麼,現在我們的基建,有一個新的概念,就是所謂的新七大板塊,主要是5G的基站建設、特高壓,還有就是城際的鐵路、新能源車的充電樁、大數據、AI智能,包括工業網際網路。所以,這個新基建跟舊基建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那麼,最後,我們要知道,現在就整個中國的經濟體量而言,也不會再出臺類似2008年那樣的刺激計劃。大家要知道2008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量不過30萬億,現在已經逼近100萬億了。如果靠強投資拉動經濟的話,需要的彈藥就太多了,不知道要匹配多大的信貸規模?那麼,這一切在目前我們還看不到這種可能。

所以,在水皮看來,新的基建投資雖然是熟悉的配方,但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味道了。

相關焦點

  • 這一輪「新基建」,和2008年四萬億有何不同?
    最近短短20天內,中央密集開會,除了疫情,還部署了同一件事情——「新基建」。其高頻率可謂十分罕見。疫情當下,此次「新基建」,到底什麼來頭?又和2008年的「四萬億」有何不同?
  • 34萬億來了,新基建能否充當「救世主」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河南、重慶等在內的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其中,基建投資是各地投資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地區基建計劃投資額甚至佔到了總投資額的50%以上。然而在這些基建投資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部分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25萬億!新一輪基建周期投資重點在哪?和4萬億又有何不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10省市公布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合計總投資額達到了約25.5萬億的水平。相關項目以交通基建和製造業為主。可謂是開啟了新一輪基建周期。02新一輪基建周期的投資核心點在哪?所以說,這一輪基建周期的核心點在哪?
  • 提振經濟|「四萬億」到「新基建」,政府應該補什麼短板
    新冠疫情逐步得到遏制,如何穩定經濟增長,完成既定的2020年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的任務成為中央關心的重點。受到如此嚴重的疫情衝擊,以及可能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啟動新一輪投資以穩定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新基建」迅速成為坊間熱詞,並逐步進入高層視野。
  • 沈建光:新「四萬億」會捲土重來嗎?如何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
    當然,針對新型基建,目前多方仍有不同爭論,主要集中在新基建是否應該大力推進,新基建是否意味著「四萬億」的捲土重來,新基建能否足以支持中國經濟增長,以及新基建如何推進才能避免結構性問題的積累,防範再度出現過度投資後遺症等幾個方面。在筆者看來,認識清楚上述問題是做好新基建落地的關鍵。新基建是否是「新瓶裝老酒」?
  • ...大力發展基建嗎?未來基建投資機會在哪裡?—專訪中信保誠基金黃稚
    在疫情的衝擊下,基建投資加碼預期升溫,新基建VS老基建成為投資者討論的熱門話題,為穩經濟穩增長今年會大力發展基建嗎?今年的基建投資能和2008年的4萬億相提並論嗎?今天,同花順專家團邀請了信誠中證基建工程(基金代碼:165525)基金經理——黃稚女士,為大家分享。
  • 5G新基建迎來十年建設期 五年將帶動投資超3.5萬億元
    本報見習記者 郭冀川在「新基建」的多條賽道上,5G是備受矚目的一條,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除此之外,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 風暴中的中美合作——四萬億與G2
    2008年11月,危機2個月後,有了具體方案,中國2年內投資4萬億人民幣,強力啟動中國特需,做全球公共市場,擴大美元池子。四萬億,主要是,鐵公基1.5萬億加汶川重建1萬億,農村0.37萬億,高技術0.37萬億,保障性住房0.4萬億。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投資,這些項目在擴大整體市場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市場的成本。另外國家的4萬億,也帶動了民間大約12萬億的投資。
  • 10萬億來了!2021年建築業迎來「新基建時代」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目前有公布的各省2020年重點項目清單來看,總投資額約48萬億。加上未公布具體投資額的省區市,預計將達50萬億左右。當然這不是說今年就要全部投資到位的,而是未來3-5年內的總的一個投資藍圖。
  • 新基建下工具機行業的突圍之策
    新基建不僅僅展現了5G時代的科技張力,對很多行業而言,新基建意味著新紅利與新機遇。結合新基建趨勢,在推進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華為雲也將要打造的標杆性線上城市治理平臺,這個新構想將以城市治理與創新為出發點,圍繞城市建設場景與主體業務需求,將引導人們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構建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智能體」。
  • 7省推出25萬億規模項目,白酒在新一輪基建大周期中,誰能分得紅利?
    黑格諮詢陪您閱讀酒業家頭條 文|酒業家 蕭蕭 3月伊始的頭2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先聲奪人,全線高開高走,受7省市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和機構預測第四輪基建大周期等影響,水泥建材和5G等新老大「基建」題材表現十分強勢,成為兩市領漲主力。
  • 為新基建賦能,筆聲雙引擎拉響疫時代汽笛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大國之間局勢緊張,全球化前景撲朔迷離。與此同時,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基建」,13個省市公布了總投資規模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來源:人民網)「新基建」無疑成了中國「對策」!
  • 萬億新基建風口成「吸金石」 社會資金積極入局 更多促進多元資金...
    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公布規模達數萬億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為充分發揮「新基建」的乘數效應,除了通過發行專項債、擴大信貸資金支持等政策不斷加強對「新基建」的資金支持外,民間投資力量也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多個重點領域加快集結腳步。
  • 新基建新在哪裡?是下個10年最好的機會嗎?
    任澤平先生作為國內較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研究學者,長期旗幟鮮明地倡導新基建,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業界討論。任澤平在《新基建》一書中指出:未來,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充電樁、城市群等領域的新基建大規模展開,將給各行各業帶來深刻變革和重大機遇,為吸引全球產業鏈、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破局美國戰略遏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 新基建概念深度解析,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
    近幾年市場對新老基建的討論比較大,各地密集推出新基建的萬億投資計劃。可見領導層已經開始了對新基建的重視,那麼哪些是新基建的範疇?投資價值如何?◆如何通俗地理解新基建概念?新基建是相對於傳統基建的一種新概念。新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我們可以將這次的新基建新基建看作為寬泛定義下的信息基建。更加側重於「5G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的特點有哪些?
  • 上海海能證券投顧:新基建明確範圍 遠超4萬億規模
    昨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遙想2008年4萬億大基建投資仍記憶猶新,12年後的今天,新基建橫空出世,相關行業將作為先頭兵,將帶領經濟從疫情陰霾中全面復甦。參照08年4萬億後大基建的投資機會,相關板塊和個股值得深耕細作。
  • 社科院張明:新基建可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速 應由市場力量主導
    「基建投資到今年六月份累計同比增速還沒有轉正,但是今年如果中國經濟想有3%的增長,全年的基建投資的增長必須要到兩位數,要到正的10%以上。所以我們預測,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資一定會發力,這個過程中傳統基建和新基建會雙輪驅動,成為短期內穩定中國經濟增長必不可少的力量。」
  • 任澤平: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
    從投資方面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升,1-10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8%,10月當月同比增長12.2%。商品房投資繼續回暖,銷售邊際放緩。基建投資發力「兩新一重」,10月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當月同比增長7.3%,較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進出口及投資動力強勁,相比較下,消費稍顯疲軟,背後隱藏就業隱患。
  • 百度投資新基建決心有多大?市場測算相當於未來十年投資超3000億
    BAT齊聚新基建賽道,投資規模高達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提出加大新型基礎建設以來,BAT(百度、騰訊、阿里)是最先響應的科技巨頭,相繼調整戰略,並公布未來投資計劃。倘若依據三大網際網路廠商所公布的投入來計算,在未來幾年累計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
  • 讀懂萬億「5G新基建」,助力引爆文旅新革命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把其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舉措。「新基建」是面向未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整體核心支撐和共性應用。 高頻 「新基建」,戰略新支撐 新基建,其實不是為了這次疫情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