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江」哪得清如許?新餘黑臭水體治理初見成效

2021-01-08 瀟湘晨報

1月1日,新餘發布微信公眾號上發布「2021年新餘廖家江第一個自拍」,引發網友的熱議。作為城區中部、北部主要的排洪、排汙通道。常年以來,「黑」「髒」「臭」是它並不光彩的標籤,然而「自拍」中的廖家江乾淨清澈,江邊綠意盎然。記者了解到,隨著新餘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開展,截至2020年11月底,市政雨汙水管網改造全部完成,城區黑臭水體基本得到消除,廖家江撕下了伴隨它幾十年的「黑臭」標籤。

廖家江撕下了「黑臭」標籤

「被燻苦了,別說去散步,連窗都不敢開!」說起廖家江,在城南火車站做建材生意的老簡忍不住倒苦水:「現在都還記得,沿著廖家江往下遊走去,泛著泡沫的汙水散發出刺鼻的臭味,江面漂浮著各種垃圾,窗都不敢開,一到下雨天,汙水溢出井蓋,計程車都不願意來火車站,要是穿著涼鞋往那過,腳都總發癢。」被汙水燻苦的廖家江兩岸部分居民曾聯名呼籲:「救救廖家江!」

如今,這條「龍鬚溝」已全然沒有昔日「小青龍」的影子。2020年12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廖家江的末端,孔目江的入口處,只見江水清如明鏡,江底的泥沙粒粒可數。陽光下,江面波光粼粼,清脆的鳥鳴聲、流水聲相互交織,與江岸一牆之隔,正是南湖公園,三五成群的人在散步健身,離岸邊不遠的地方,晾曬著一排排臘腸。

曾經避之不及的廖家江如今大變樣,是新餘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一個剪影,同樣變化的還有貫早江。廖家江、貫早江是新餘的兩條城區內河,分別發源於仰天崗上老張坡水庫和九龍坡水庫,最終匯入孔目江。貫早江主渠總長10.26公裡,全部為暗渠;廖家江主渠總長7.15公裡,明渠段長2.38公裡,暗渠段長4.77公裡。為了治理兩江黑臭水體,我市以項目化推進工程措施,按EPC方式實施「兩江」黑臭水體整治工程,中國地質工程集團為總承包方。整個項目涉及管網普查及清淤修復310km,排口整治215處,汙水管網改造建設16.2km,小區雨汙水分流改造面積1210公頃,其他公建分流及混錯接整改323處,主渠斷面整治300m,生態修復改造2處。

項目實施單位中國地質工程集團華北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新餘項目負責人陳兵告訴記者,自2020年3月,新餘兩江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全面啟動以來,截至當年11月底,市政雨汙水管網改造全部工作已於2020年11月底完成驗收,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排水管網大普查每根「血管」都有檔案

「這次能保多久?」城區黑臭水體的消失,家住長林小區的伍老又喜又憂,喜的是得益於廖家江治理,原先長林小區東面那條堆滿垃圾的溝渠也變得清澈起來,憂的是擔心治理像前兩年孔目江河道上的水葫蘆一樣反反覆覆,「清完沒多久又來了!」

伍老的擔心並無道理。排水管網如同大小不一的毛細血管,潛伏在城市的「肌體」內,看不見、摸不著。「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缺乏汙水管,管道堵塞、雨汙水管串接、汙水直排河道……這些問題不解決,黑臭水體就像城市『慢性病』一樣,反覆發作。」陳兵說。

為了找到黑臭水體的「根子」,實現長制久清,自2020年3月份整治工程啟動以來,施工單位歷時4個月,對新餘城區21公裡的地下管網進行徹底普查,將城區所有的雨汙管線梳理清楚,建立檔案。

減少城市「開膛破肚」採用非開挖修復技術

摸清了城區的「毛細血管」之後,施工單位對兩江流域內的城區汙水幹管、市政管網雨汙錯接管道「查漏補缺」。新餘城區雨汙水管網改造建設達16.2公裡,涉及32條市政管線,其中包括28條需新建汙水管的市政管線,覆蓋主城區37條主幹道。

為了儘量減少對市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除新建汙水管必要的開挖外,施工單位針對損壞管段採用非開挖修復工藝技術,減少「開膛破肚」式的封路挖換管修復。

怎樣做到非開挖修復?「首先,管道閉路電視檢測系統微型智能『機器人』鑽入排水管網,對管道進行全面『體檢』,現場生成『體檢報告』,在進行管道清理和管道預處理之後,通過運用UV紫外光固化等新工藝進行修復。」陳兵告訴記者,這也是全省首個大規模應用非開挖修復技術的城市管網修復案例。除非開挖修復這項新技術外,在材料方面,項目選用耐腐蝕性強,使用年限長達50年的新型管材。

在破損管道修復和新建管網接通,城區實現雨汙分流後,後續我市還將建立排水一體化信息系統,實時採集管網在線監測數據。「雨汙分流接上大數據,地下管網有了『透視鏡』,以後可以為排水管網的規劃管理、運行養護提供智慧決策依據,真正實現長制久清。」陳兵說。

據陳兵介紹,隨著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前,施工人員現在正在為廖家江澇池做最後的生態修復,下一步將對城區256個小區的雨汙水管網改造工作,全部工作預計於2021年6月30日完成。

【來源:新餘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內江堅決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工作紀實
    清溪溼地甜蜜公園黑臭水體得到治理(資料圖)太子湖◇記者 伍雪梅 文/圖碧空如洗,白雲悠悠,清澈的河水流過城市、途經村莊,攝影愛好者在水邊拍照,孩子們在一旁遊玩嬉戲。如今,甜城內江的河、甜城內江的水,美得讓人陶醉,一個個溼地公園、一處處生態景觀,讓人怡然自得、流連忘返。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清澈的河水、美麗的溼地,在不久之前還是臭氣燻天、垃圾遍布的黑臭水體。
  • 北投集團:打造黑臭水體治理「心圩江樣板」
    北投集團:打造黑臭水體治理「心圩江樣板」 2020-12-11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最難治理的黑臭水體被攻克 ! 遵義蝦子河從「黑」變「清」
    今年1月,遵義蝦子河黑臭水體治理正式通過國家住建部門驗收,實現「長制久清」,這也標誌著我省納入國家督察系統的49個黑臭水體全面治理完成。日前,記者來到蝦子河幹流岸邊,但見清清細流緩緩流淌、交匯一體,匯入湘江。眼前之景,印證著蝦子河的治理已取得明顯實效。  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數量激增,城市建成區河道管理保護新老問題交織,是導致我國城市普遍存在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
  • 「亮劍」黑臭水體,如何「斬草除根」?
    2020年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考核年,按照考核要求,我市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中心組團15條黑臭水體90%要消除黑臭。黑臭水體如何治標亦治本?何時可以明顯見成效?9月3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專題詢問會,專題詢問我市中心組團黑臭(未達標)水體整治工作。中山日報、中山網、中山電視臺等媒體現場進行直播,引發了超過50萬人次在線圍觀。
  • 問渠那得清如許 —中信環境林家南河流域治理顯成效
    問渠那得清如許 —中信環境林家南河流域治理顯成效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7 09:01:02
  • 從黑臭水體到「魚翔淺底」的蛻變
    全流域治理:建設涵養山清水秀的良好自然生態2016年,內江市中心城區共識別出11條黑臭水體,其中重度黑臭4條。內江位於長江重要一級支流——沱江下遊中段,是涵養沱江水源的重要板塊,也是沱江水汙染防治的重點區域,治理黑臭水體至關重要。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 問「江」哪得清如許
    確保一江清水東流,成為安徽的必答題。  一座古塔,矗立在徽州區豐樂河邊,俯瞰這條新安江支流。河邊是一處公園,涼亭木橋,綠樹成蔭。十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以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園。  2011年,這家工業園關停企業40戶,另將22戶遷進循環經濟園。十年間,黃山市累計關停企業180多家,拒絕汙染項目180多個。
  • 「長制久清」蕪湖繁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了確保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出成效,全面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不斷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蕪湖市繁昌區生態環境分局從源頭管控、工程治理兩方面入手,積極落實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處理、
  • 全力整治黑臭水體 加快打通「瓶頸路」
    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研白石湧黑臭水體整治情況。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本報訊   「黑臭水體治理怎麼做到長制久清?」「『瓶頸路』建設怎麼既保證速度又保證質量?」12月30日上午,市住建局舉行2020政務交流活動,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白石湧、黃邊坑湧黑臭水體整治和翠灣路「瓶頸路」打通項目現場實地調研,並舉行座談會,了解我市黑臭水體治理情況和「瓶頸路」建設情況。
  • 問「江」哪得清如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安江實踐」
    新華社合肥5月16日電題:問「江」哪得清如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安江實踐」新華社記者劉菁、陳尚營、汪奧娜、魏一駿一滴泉水,晶瑩剔透,從海拔1629.8米處啟程,流入山澗,在皖南匯聚為新安江,百轉千回於斑斕山嶺和白牆黛瓦間,東流千島湖,匯入富春江、錢塘江,奔騰入海。
  • 高質量如期完成黑臭水體治理攻堅任務
    12月15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駐湛省(全國)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並召開座談會,圍繞城區黑臭水體整治、湛江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湛江市「十四五」規劃編制、湛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民生項目推進情況、湛江市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情況等熱點重點問題,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
  • 2019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分享:斷頭浜 暗涵整治 生態修復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緊密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成效顯著。為更好地總結各地先進經驗,借鑑有益做法,進一步紮實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規院水務與工程院聯合各地住房城鄉建設及相關部門,展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分享。
  • 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打造黑臭水體治理「心圩江樣板」
    治理前,部分河道狹窄,最小處僅為6米,過水能力無法達到十年一遇防洪要求;沿河兩岸施工建設不規範,致使原生植被破壞、岸坡黃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周邊汙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汙染水體,破壞生態環境。為徹底改變心圩江生態環境,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北投集團」)直屬企業北投環保水務集團心圩江公司勇挑國企擔當與責任,發揮產業鏈優勢,堅決落實南寧市全流域汙水收集、雨水收集及汙水、雨水、河湖系統治理理念,按照「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的治理順序,大力實施河道整治、沿河截汙、管網完善、生態恢復、景觀及亮化等工程建設,流域內截汙管網不斷完善,汙水亂排直排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汙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
  • 讓黑臭水體絕跡,廣州「3-4-5」治水路線發威
    讓黑臭水體絕跡,廣州「3-4-5」治水路線發威金羊網  作者:  2020-03-18 廣州黑臭水體治理「首戰告捷」,歸功於一直以來實施的「『3-4-5』治水路線」,當前將鞏固黑臭水體的治理成效,讓河湧「長制...
  • 湖南省黑臭水體生態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湘潭成立
    紅網時刻湘潭10月21日訊(記者 劉放明 通訊員 葉小玲)10月21日上午,湖南省黑臭水體生態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省黑臭水體研究中心」)在湘潭成立。該中心將主要從事黑臭水生態治理、汙泥與典型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以及典型固體廢棄物再生建材的性能改進和二次開發工作。
  • 督察整改看成效(32)|福州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實施「一體化...
    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福州督察時發現,城區汙水管網建設、生活汙水直排問題突岀,導致內河黑臭嚴重。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福建省生態環境「三合一」督察為契機,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經過努力,如今福州市的百餘條內河容貌大改,讓沿河老百姓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生態福利。
  • 潞州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接近尾聲
    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項目是我市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而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施工建設,日前,該工程已接近尾聲。在湛上村至暴馬村河道沿岸的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第三標段現場,記者看到,整治後的河道水清岸綠,岸邊還增加了綠化、涼亭、驛站等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不少市民正在這裡休閒健身。「過去這裡髒亂差,河道氣味特別難聞,臭氣衝天,經過改造,這裡環境特別優美,散步時特別舒心。」正在河邊散步的市民感嘆著這裡的變化,幸福感滿滿。
  • 黑臭河水變清 魚翔淺底真美
    「每次走到那裡都想躲得遠遠的,哪裡有心情在旁邊散步。」小區居民彭先生說,「現在,我們這裡可不一樣了,河水清了,黑水沒了,也不臭了。河邊還有方便休閒健身的小道。」談到如今的小區周邊環境,彭先生真心地笑了。開心的不只是彭先生。行走在一度因為汙染問題成為投訴熱點的天沙河、杜阮河、丹灶河等河邊,人們發現,它們都變了:黑水變清了,臭味消失了,魚兒遊來了,環境變美了。
  • 黑臭水體治理關鍵技術之水系溝通及活水循環技術案例分享
    黑臭水體治理關鍵技術之水系溝通及活水循環技術案例分享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緊密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成效顯著。
  • 聚焦一線|泰安寧陽:「兩結合、一聯合」抓好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
    近期,寧陽縣積極開展農村黑臭水體的排查治理工作,利用新建設的環保智慧平臺進行填報、匯總,截止8月25日,全縣已完成534個行政村,疑似黑臭水體點源信息都已自動錄入平臺系統,摸排統計方法便捷、坐標清楚,圖像俱全,責任主體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