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手球年!
足球之所以稱為足球,是原則上不能用手。這是足球的「聖經」--《足球競賽規則》從1866年開始就明確,除了發界外球和守門員在禁區內可用手這兩種情形,不允許用手。但156年後,足球界還天天為手球煩惱,今年為甚。
今年9月的一場英超的比賽中,主場作戰的熱刺,在1:0領先紐卡斯爾聯隊的情況下,在加時的最後一分鐘,其防守球員背對進攻隊員,在根本不知道球來的情況下,球打手後被判點球,客隊拿走一分。(下圖圖源-skysports)
2020年9月熱刺15號隊員背對進攻隊員,「手球」犯規 圖源sky
更離奇的是,在9月份,水晶宮隊在英超賽場上一周因類似手球得利,一周後因類似手球判罰失利。世界足壇今年的手球判罰爭議,幾乎每周的聯賽都有,還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判罰,特別是VAR介入後。今年裁判員,成為眾矢之的,成為媒體和球迷討論的焦點。問題出在裁判身上嗎?
IFAB修改了用了122年的手球規則
今年的手球爭議,可能主要是是裁判員嚴格執行IFAB的2019年的最新手球規則的結果。《足球競賽規則》是國際足球理事會IFAB制定和解釋的。這個理事會,由國際足聯掌握的4票和英格蘭足總、威爾斯足總、蘇格蘭足總和北愛爾蘭足總各1票組成。
在上圖的IFAB最近的一次會議中,國際足聯代表坐在圖中的左側,有我們熟悉的一些面孔和專家,如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裁委會的義大利「光頭」科裡納、足球發展總監-前阿森納主教練「教授」溫格、執委(也是日本足協主席)Kozo Tashima;坐在面對我們的位置的為英國的四個足協的代表。
IFAB最近的一次會議
《足球競賽規則》從1891年開始,規定防守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大禁區)內手球,會被判球點球(點球);從1897年以後到2019賽季前,規定「故意手球」才算犯規。何為「故意手球」?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共識是指手或手臂主動觸球,除非球和手的距離太短,構成意外。對於故意,由裁判員根據上述基本原理,適用足球的精神,基於每個特定的場景,進行主觀判斷。
這樣的意外不少,包括著名的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下圖)、亨利的手球停球幫法國淘汰愛爾蘭進入2010世界盃決賽圈等。
2019年,在俱樂部、球隊、媒體等各方的不斷的壓力下,大家覺得裁判在手球問題上的權力太大了,導致的爭議太多,IFAB將用了122年的上述手球規則修改了,不再給裁判員上述自由裁判權,而是改成客觀標準,原則上打手即為手球;並規定了一系列的、一連串的複雜的條件和各種例外情況,非常詳實。
現在的手球規定,風險在哪?
任何方法,都有利有弊。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在原創的前文《因為「灰色地帶」的存在,黑白相間的足球成為世界第一運動》,分析了最新的手球規定的利弊。作者認為,現在的規定更客觀了,但可能有下列的風險:
C羅和曼聯後衛爭頂頭球
這個規定,忽視了人的兩種本能反應,即人在起跳時手或手臂上舉或自然張開,和人在面對踢向頭或面部的球時會下意識的用手保護頭臉;在上圖中,曼聯的後衛,因為足球競賽規則的規定,束手束腳的防守,而C羅手臂自然張開,在同等對球的判斷、同時的起跳時間和同等的起跳能力的情況下,當然進攻隊員更容易得到球;可能有人認為,這是鼓勵進攻;但因為此規定,進攻隊員會不會故意在近距離時、沒有射門得分機會時,將球踢向防守隊員的頭臉部,導致防守隊員保護頭臉,然後得到手球導致的點球;如果是後者,我們的《足球競賽規則》這是鼓勵什麼?
足球不像其他運動,沒有暫停,其在不停的流動中,需快速的判斷,這就需要其規則的簡單,雖然有時會導致爭議,但總體上是好的;而現在的手球各的例外和附加性的各種條件規定,太複雜,導致裁判員難在瞬間掌握和判斷,球員、教練員、觀眾和媒體難以理解,這樣就為爭議埋下了大伏筆;
足球千變萬化,規則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還是需要靠裁判員用足球的精神來解決各自規則遺漏的事項;
最後,即使足球競賽規則有相應的規定,但足球千變萬化,沒有一個場景是一樣的;這些在其他場合OK的規定,在特定的場景下可能顯得違背常識或公平;此時,執行書面的規定,就不公平了;應當允許裁判員,在特定情況下,根據足球的精神,不適用相應的規則,來判罰;而現在的手球規則,否定了裁判的自由裁判權,將足球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拋棄了。
歐足聯主席認為,足球的精神,應當優先
上周,歐足聯主席亞歷山大·塞費林Aleksander Ceferin致信國際足聯主席,要求改變手球規則,因為該規則忽視了足球的精神對於足球的作用。
塞費林認為,「嚴格界定手球後,在VAR的幫助下,導致了很多不公平或離奇的判罰,引起足球界的不滿和困惑。對於意外手球、不可避免的手球,應用足球的精神,由裁判現場做主觀判斷。回到用了100多年的手球規則,可能是解決辦法。」
歐足聯主席
足球的手球問題的解決,能奪諾貝爾經濟學獎嗎?
足球的手球規則,現在變成世界的難題。過去156年的實踐,有兩種模式,一是「客觀法」,即2019年後的模式;一為「主觀法」,即1897-2019年的故意手球才算的模式。對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如何選擇?
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思考到,現在的爭論都是在定性分析,還是有爭議;能否借用經濟學的方法,對這兩種模式進行定量分析後,幫助我們決策?具體做法是統計各種比賽的大數據後,判斷哪種模式,犯錯的機會更少,或犯大錯的機會更少,二害取其輕;同時,判斷哪種模式,對裁判判斷更容易,隊員、教練員、觀眾和媒體更容易理解;也許在這種分析過程中,或者找到第三種路徑;另外,經濟學在面對兩難如何做選擇時,有很多方法論,包括諾貝爾得獎的研究,他們是否有不一樣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下圖:諾貝爾獎牌)
大家可能會問,這種問題的解決,能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相提並論嗎?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認為有這種可能,因為: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解決普世的難題的,如2019年得獎的論文之一為「如何解決全球的貧窮問題」、2017年得獎的為「如何做一個好選擇」、2016年得獎的「如何培養開心和生產力旺盛的僱員」、2015年的「財富是否能改變生活」等;
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下圖)、亨利的手球停球幫法國淘汰愛爾蘭進入2010世界盃決賽圈、2019-2021賽季的手球的千奇百怪的事件等,在體育競賽(世界盃或者升降級等厲害關係)、上億的經濟利益、上億的球迷等維度,影響巨大,有的甚至成為世界事件;值得世界的關注;
足球發明的時候,是培養君子運動,大家本著君子精神,手球根本不是問題;但156年後,足球人,用體育的方法,似乎沒找到解決辦法,或者沒有找到完全說服人的數據來支撐;也許經濟學的方法論,是個解決辦法,或者能輔助解決。
如果誰能用經濟學方法幫助解答足球的手球問題,最後是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是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呢?因為,足球的手球問題解決了,世界可能和諧了很多。
本文是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的《足球的規律》系列之十九和《足球的精神》系列第十三。歡迎您關注本號該系列的現有的文章和後續文章和其他系列。本文權利保留℗。
本號專注於和大家一起探討足球規律和足球精神,作者也許為管中窺豹,也許為外行看熱鬧,歡迎您的點評或指正。足球之美麗在於可百家爭鳴,足球的魅力在於其斯芬克斯之謎。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