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世界大戰(1914-1916)
第一節 傑馬勒帕夏:耶路潵冷的暴君
44-46章都說的是一戰期間與耶路潵冷相關的事。
1908-09年,土耳其青年黨發動革命,廢黜了蘇丹阿卜杜拉.哈米德,另立傀儡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土耳其青年黨實質掌權,但他們的統治比起蘇丹來也沒好多少。而且他們的「大土耳其主義」政策使國內民族矛盾(尤其是與阿拉伯人)更加激化,阿拉伯民族主義者開始密謀尋求自治(甚至獨立建國)。
1913年,以恩維爾為首的三人又通過政變殺死了軍事大臣,奪取了政權。這三人中除了恩維爾帕夏,還有塔拉特和本節的人物艾哈邁德.傑馬勒(Ahmed Djemal Pasha,多譯作傑馬爾),這三人被稱作「三帕夏執政的三頭政治」。論名氣,恩維爾大些,他也被認為是土耳其的民族英雄。而傑馬勒則被任命為土耳其第四軍司令官,並管轄大敘利亞地區,總部就設在耶路潵冷。
(傑馬勒,源自網絡)
這三位帕夏都主張靠軍事強國,所以他們要依仗軍事大國德國的支持,很多土耳其軍隊的高級軍官都是德國人。
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的遇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傀儡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在三帕夏的脅迫下向英、法、俄宣戰。還好那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沒有站錯隊。
傑馬勒懷疑阿拉伯人對奧斯曼的忠誠,而且他也知道,由於多年來英國在耶路潵冷的影響力,耶路潵冷無疑是「英國間諜們的巢穴」。所以他要在耶路潵冷實行高壓政策。
第二節 恐怖和死亡:傑馬勒屠夫
傑馬勒到達耶路潵冷不久,就有阿拉伯人以「英國間諜罪」被吊死在大馬士革門外。後來又不斷有很多阿拉伯人被處死。傑馬勒也因此得到了「屠夫」的綽號。
對於猶太人,傑馬勒也是不能放心的,一些猶太人被驅逐或被捕。本-古裡安也被驅逐出境。
在土耳其,阿拉伯人被拉去當兵,而猶太人和基督徒只能做苦役。
1918年,因瘟疫、饑荒和驅逐,耶路潵冷的猶太人降到了兩萬人,烏得琴手瓦希夫見證了這一切。
前一篇:《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3-3、4 尋找約櫃的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