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5-2 卡羅琳與赫斯特

2020-12-12 九門胡同

第二節 布倫斯維克的卡羅琳與赫斯特.斯坦霍普:英國王后與沙漠王后

先簡介一下本節中出現的主要人物:

1,英國王妃卡羅琳

本節開頭提到布倫斯維克的卡羅琳(Caroline of Brunswick)是英國攝政王(後來的喬治四世)的妻子,所謂的喬治四世攝政,是因為他的父親喬治三世得了精神病,所以由當時還是威爾斯親王的兒子做攝政王,卡羅琳當時還是王妃,布倫斯維克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地名,應該翻譯成不倫瑞克,卡羅琳的父親是不倫瑞克公爵,卡羅琳與喬治四世還是表親關係。從喬治一世開始的英國國王被稱為漢諾瓦王朝(來自德國漢諾瓦公國,不多解釋了)。

卡羅琳與喬治四世的關係非常不好,兩人的婚姻主要是喬治三世的強制(以消除喬治四世大筆債務為條件)。兩人婚後不久也就分居了。書中說卡羅琳淫蕩,情夫多,其實喬治四世也是半斤八兩,情婦眾多,私生子就好幾個。這對國王夫婦在英國史上的地位不高,《英國通史》中幾乎不提他們。

2,赫斯特.斯坦霍普(Lady Hester Stanhope)

英國社會名流,探險(考古)家,旅行家。同時她還是西德尼.史密斯的表妹,首相小威廉.皮特的侄女兼家務總管和辦公秘書,是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曾探訪近東和遠東,並寫有多篇文章。

(本節所有圖片均源自網絡)

3,摩西.蒙蒂菲奧裡(Moses_Montefiore)

出生在義大利的英籍猶太人,銀行金融家,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奧裡夫婦是耶路潵冷首個猶太人居住所的建造者。更重要的,他是本書作者的曾祖父輩,活了101歲。

4,內森.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代,負責英國事務,對英國政經界有相當大的影響,與上層關係良好。另外,他與摩西.蒙蒂菲奧裡還是連襟關係。

西德尼.史密斯講述的他在耶路潵冷的見聞打動了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表妹赫斯特,一個是據傳跟他有曖昧關係的王妃卡羅琳,當然這兩個女人並非同類人。

赫斯特的旅行可能也與她的愛情不順有關,她帶領幾個隨從遊歷了直布羅陀、馬爾他、愛奧尼亞、伯羅奔尼撒、雅典、君士坦丁堡、羅德島、開羅、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地。在雅典,拜倫勳爵為她表演跳海。在羅德島船遇風浪錢財盡失,他們借了奧斯曼的服裝,赫斯特還身著奧斯曼男人的服裝見了奧斯曼帕夏。在埃及他們趕上了拿破崙軍隊與英軍的交戰。

在耶路潵冷,聖墓教堂為她清場單獨開放(書中說她當時身著迷人的奧斯曼服裝)。由於對中東的熱愛,赫斯特.斯坦霍普留在了西頓,並最終死在巴勒斯坦,由於她與當地的埃米爾的良好關係,以及她經常阿拉伯的裝扮,她被稱作「赫斯特女王」(本節標題:沙漠王后)。

1814年,受赫斯特和史密斯的影響,卡羅琳王妃也去了耶路潵冷。成為首位訪問耶路潵冷的基督教王妃。在阿克,「屠夫」的繼任者還接待了她及隨行人員。此行還有一位她的新任情人,巴託羅繆.佩爾加米(見下圖漫畫,自網絡)。

卡羅琳在耶路潵冷時,也學著耶穌騎驢進城。卡羅琳還在耶路潵冷創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卡羅琳騎士團」(書中譯成卡羅琳修道院,我認為不對),他的情人巴特羅繆任第一任大團長(Grand Master,其實也是最後一任)。

由於卡羅琳的英國王妃身份,她的慷慨讓耶路潵冷各界對她的離開「依依不捨」。

19世紀20年代末1827年),摩西.蒙蒂菲奧裡和朱迪絲.蒙蒂菲奧裡夫婦來到耶路潵冷,他們看到耶路潵冷的落後,決定幫助他們的同胞,由於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以及英國對法國的戰勝,奧斯曼統治者對大英帝國還是很「尊重」的,所以奧斯曼總督對他們夫婦的工作給予了配合。他們先修復了伯利恆的拉結墓(拉結是雅各的妻子)。對財大氣粗的蒙蒂菲奧裡,耶路潵冷的猶太人幾乎把他當成了彌賽亞,不過也懇求他們不要給予太多,否則他們走後,土耳其人還會對他們收稅。

摩西.蒙蒂菲奧裡本來並不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但此次耶路潵冷之行,讓他成為了一個「重生的猶太人」。此後,他又多次重返耶路潵冷,可以說他對猶太復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書後面38章還會繼續介紹。

本書提到摩西.蒙蒂菲奧裡夫婦沒有孩子,那我想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他的堂親的後裔。

前一篇:《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5-1 聖墓騎士子爵

相關焦點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4-1、2 奧斯曼在耶路潵冷的統治
    1913年,以恩維爾為首的三人又通過政變殺死了軍事大臣,奪取了政權。這三人中除了恩維爾帕夏,還有塔拉特和本節的人物艾哈邁德.傑馬勒(Ahmed Djemal Pasha,多譯作傑馬爾),這三人被稱作「三帕夏執政的三頭政治」。論名氣,恩維爾大些,他也被認為是土耳其的民族英雄。而傑馬勒則被任命為土耳其第四軍司令官,並管轄大敘利亞地區,總部就設在耶路潵冷。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1-1、2俄國人
    而大批虔誠的俄羅斯東正教徒也不斷前往耶路潵冷朝聖,有些人甚至以能死在耶路潵冷為幸事。為此,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任命他的弟弟謝爾蓋大公為「東正教帝國巴勒斯坦協會」主席,既為俄國朝聖者服務,又強化東正教在耶路潵冷的地位。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26-1 哈丁戰役
    哈丁戰役是十字軍與穆斯林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此次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基督徒永遠失去了對耶路潵冷的控制(除1229-1244短暫的奪回,直到1918年被英國軍管)。其實戰爭之前,雙方並沒有誰處於絕對的劣勢,薩拉丁也沒有必勝的信心,只是他把握住了機會,至於勇敢,雙方都表現得不差。不過居伊的軍事指揮能力也確實略遜一籌。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3-3、4 尋找約櫃的一場鬧劇
    本節說到,拉斯普京曾兩次到過耶路潵冷,第一次是1903年,那時他還沒成名,第二次是1911年,他兩次都是以東正教傳教士的身份來的耶路潵冷。本節描寫了當大批俄羅斯朝聖者到達耶路潵冷時,耶路潵冷的混亂(淫亂)景象,還有阿拉伯基督徒與阿拉伯穆斯林的爭鬥。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2-1 赫茨爾,猶太復國主義之父
    1896年,他寫了一本《猶太國》(The State of the Jews)的書,非常具體地提出了如何建立猶太人自己國家的設想和實施計劃。當時很多人認為他的設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不屑一顧。1897年,可載入以色列國史冊。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7(1)英國人希望猶太人改宗英國國教
    第37章 福音派傳教士(1840-1855)第一節帕麥斯頓和沙夫茨伯裡:帝國主義者和福音傳教士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英國進入維多利亞時代。(沙夫茨伯裡伯爵像,自網絡)當時的英國,正興起一種福音派(基督新教的一個新興派別,也並非一個宗派,類似一個運動),他們首先提出了讓猶太人回歸耶路潵冷這麼一個新的理念。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7-5、6 克裡米亞戰爭
    果戈裡從耶路潵冷回到俄國後,一切似乎都變了,我們所知道的他的那些小說(其實我也沒看過),都被他自己否定了,並認為自己寫的那些東西都是對上帝的犯罪。果戈裡後來選擇將自己餓死,但也可能是假死。因為蘇聯時期將他的棺木打開時,發現他是臉朝下的。這種因耶路潵冷而讓很多人精神異常的現象,被稱作「耶路潵冷症候群」。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與赫茨爾
    1898年10月29日,威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普魯士騎兵和奧斯曼騎兵的護送下,聲勢浩大地進入了耶路撒冷城。書中說是在大衛塔附近下馬進入的,應該是從雅法門進入。參加迎接儀式的有奧斯曼官員,阿拉伯貴族頭領,還有90歲的猶太拉比。威廉二世沿著耶穌走過的「苦路」,並參拜了聖墓教堂,皇帝「心跳加速,且激動」。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3-1、2 本古裡安,以色列國父
    第43章 耶路潵冷的烏得琴演奏者第一節 戴維.格魯恩成為了戴維.本-古裡安戴維.格魯恩得知赫茨爾的「烏幹達計劃」後,很是震驚(反對)。其實當時關於猶太人的家園選址有很多方案。1904年,為猶太復國事業常年奔波的西奧多.赫茨爾,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戴維.格魯恩的思想就是一定要在以色列定居,儘管此時他還從未去過巴勒斯坦地區。1905年,猶太人列昂.託洛茨基(就是我們曾經狠批過的託派頭頭)領導的俄國革命差點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於是尼古拉二世加大了迫害猶太人的力度。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6-1 阿爾巴尼亞人的徵服
    而阿里所開創的阿里王朝直到1952年,才被納吉布和納賽爾(埃及前兩位總統)發動的埃及革命所推翻。阿里的執政期達15年,因為他的軍隊幾乎攻打下伊斯坦堡,要不是歐洲各國的幹預,他可能就取代了奧斯曼帝國。書中提到的鎮壓1824年希臘起義,曾在歐洲引起震動。羅浮宮有幅德拉克洛瓦的著名油畫《希阿島的屠殺》(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7-3赫伯特.塞繆爾:巴勒斯坦交接完畢
    再說費薩爾,1918年10月,在得到艾倫比將軍授權後,和勞倫斯攻佔了大馬士革,1920年3月7日,加冕為大敘利亞王國國王。4月份在義大利北部的聖雷莫會議上,法國得到敘利亞(畢竟英法利益大於英阿關係)。不久的7月份,法國就依靠武力輕易地驅逐了費薩爾,佔領了敘利亞。費薩爾和勞倫斯的結局下節再說。大敘利亞王國的短命結局和耶路潵冷的暴亂,讓「巴勒斯坦人」這個名詞概念開始形成。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2-十七世紀的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圖片源自網絡1666年,這夫妻倆還有一些追隨者去了伊斯坦堡,可能是要說服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之前有人預言沙巴泰一到伊斯坦堡就會成為蘇丹,事實上,一到伊斯坦堡,沙巴泰就被關進了監獄第四節 愛維亞:奧斯曼的佩皮斯和福斯塔夫這節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土耳其旅行家,奧斯曼宮廷侍從,愛維亞.瑟勒比(Evliya elebi),用40年的時間遊歷奧斯曼帝國全境及部分周邊國家。
  • 赫斯特國際集團
    機構介紹 赫斯特集團
  • 家族 赫斯特,流淌在血液中的「瘋狂」基因
    終於,在1898年4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向西班牙宣戰的決議。美西戰爭期間,《紐約日報》銷量直線上升,經常超過100萬份。這一成功讓威廉嘗到炒作的甜頭。1900年2月,肯塔基州州長貝格爾遇刺身亡。《紐約日報》為求轟動,將責任推到時任總統麥金萊身上。這一過火的報導引起讀者反感。1901年9月,麥金萊也被刺殺,人們在兇手的口袋裡發現一份《紐約日報》。
  • 空降數位化悍將,赫斯特任命王士平為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
    赫斯特任命王士平為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 2月14日正式生效據時尚商業快訊消息,赫斯特雜誌國際集團今日宣布Daisy Wang(王士平)將擔任該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自2月14日正式生效。據悉,這是赫斯特新增的一個職位,赫斯特媒體中國內地總裁Yvonne Wang將向Daisy Wang匯報,2016年11月楊玟離任,Yvonne Wang接替了她的位置。
  • .| 赫斯特總裁去職;Maison Margiela 任命CEO;Under Armour 任命...
    核心提示:周四晚,赫斯特集團執行長 Steve Swartz 向員工發送了一份簡短的通知,確認 Troy Young 將不再擔任總裁。 赫斯特集團 美國傳媒巨頭赫斯特集團(Hearst Magazines)總裁 Troy Young 已經離職。
  • 昔日的金童玉女,卡卡與卡羅琳,從"童話般"愛情到離婚
    卡卡19歲的時候,在聖保羅與13歲的卡羅琳相識。他們的戀愛與絕大多數開放的巴西人不同,一直保持著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從小飽受基督教的教育讓卡卡有著嚴格的原則性和自律性。卡卡由於太過於自律再加上沒有公開卡羅琳女友的身份,那時候甚至有些媒體竟報導說卡卡是同性戀等新聞。然而卡卡並不在乎。
  • 昔日的金童玉女,卡卡與卡羅琳,從「童話般」愛情到離婚
    在卡卡事業飛黃騰達的時候,他與卡羅琳只能通過電話聯繫,等到假期才能與卡卡相聚。最終,3年的愛情終於走向了教堂。2005年伊斯坦堡之夜,對卡卡的打擊甚大,十天之後,卡卡向卡羅琳求婚成功,兩人在教堂結婚。兩人的結婚給卡卡帶來了巨大的動力,讓卡卡在往後的足球事業更上一層樓。2006-2007賽季,卡卡達到了人生的最佳高度,帶領米蘭拿下歐冠冠軍,世俱杯冠軍,自己也榮膺了當年的世界足球先生。
  • 卡羅琳從比基尼運動員怎麼做到WBF運動員的
    卡羅琳生活在巴西,童年非常愛運動。她參加了各種運動,等她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移居美國。來到陌生的國家,她的生活種種壓力,使他體重開始增加。卡羅琳很努力的適應美國的生活方式卡羅琳出道後僅用了兩年時間,就獲得了職業卡,成為了WBF運動員。
  • TBI評委亮相 | 赫斯特雜誌國際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Daisy Wang
    Daisy Wang擁有超過15年的媒體行業工作履歷,在她管理下的赫斯特中國臺灣業務極為成功,在全球網絡中營業利潤率最高。在她的帶領下,臺灣團隊加速了數位化轉型並貢獻了大幅收益。2019年2月Daisy開始接手大陸區域業務以來,積極整頓公司組織架構,對內重新建立資源共享,對外也定調各品牌的IP發展價值:ELLEFamily-《ELLE世界時裝之苑》、 《SuperELLE欣漾》、《ELLEMEN睿士》、 《ELLEMEN新青年》和《ELLE Decoration家居廊》,透過各自品牌的差異化,同步拓展橫向的受眾群(男性、女性)與垂直的受眾群(成熟的消費者到Gen Z),以及新型態的互動式線下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