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布倫斯維克的卡羅琳與赫斯特.斯坦霍普:英國王后與沙漠王后
先簡介一下本節中出現的主要人物:
1,英國王妃卡羅琳
本節開頭提到布倫斯維克的卡羅琳(Caroline of Brunswick)是英國攝政王(後來的喬治四世)的妻子,所謂的喬治四世攝政,是因為他的父親喬治三世得了精神病,所以由當時還是威爾斯親王的兒子做攝政王,卡羅琳當時還是王妃,布倫斯維克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地名,應該翻譯成不倫瑞克,卡羅琳的父親是不倫瑞克公爵,卡羅琳與喬治四世還是表親關係。從喬治一世開始的英國國王被稱為漢諾瓦王朝(來自德國漢諾瓦公國,不多解釋了)。
卡羅琳與喬治四世的關係非常不好,兩人的婚姻主要是喬治三世的強制(以消除喬治四世大筆債務為條件)。兩人婚後不久也就分居了。書中說卡羅琳淫蕩,情夫多,其實喬治四世也是半斤八兩,情婦眾多,私生子就好幾個。這對國王夫婦在英國史上的地位不高,《英國通史》中幾乎不提他們。
2,赫斯特.斯坦霍普(Lady Hester Stanhope)
英國社會名流,探險(考古)家,旅行家。同時她還是西德尼.史密斯的表妹,首相小威廉.皮特的侄女兼家務總管和辦公秘書,是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曾探訪近東和遠東,並寫有多篇文章。
(本節所有圖片均源自網絡)
3,摩西.蒙蒂菲奧裡(Moses_Montefiore)
出生在義大利的英籍猶太人,銀行金融家,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奧裡夫婦是耶路潵冷首個猶太人居住所的建造者。更重要的,他是本書作者的曾祖父輩,活了101歲。
4,內森.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代,負責英國事務,對英國政經界有相當大的影響,與上層關係良好。另外,他與摩西.蒙蒂菲奧裡還是連襟關係。
西德尼.史密斯講述的他在耶路潵冷的見聞打動了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表妹赫斯特,一個是據傳跟他有曖昧關係的王妃卡羅琳,當然這兩個女人並非同類人。
赫斯特的旅行可能也與她的愛情不順有關,她帶領幾個隨從遊歷了直布羅陀、馬爾他、愛奧尼亞、伯羅奔尼撒、雅典、君士坦丁堡、羅德島、開羅、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地。在雅典,拜倫勳爵為她表演跳海。在羅德島船遇風浪錢財盡失,他們借了奧斯曼的服裝,赫斯特還身著奧斯曼男人的服裝見了奧斯曼帕夏。在埃及他們趕上了拿破崙軍隊與英軍的交戰。
在耶路潵冷,聖墓教堂為她清場單獨開放(書中說她當時身著迷人的奧斯曼服裝)。由於對中東的熱愛,赫斯特.斯坦霍普留在了西頓,並最終死在巴勒斯坦,由於她與當地的埃米爾的良好關係,以及她經常阿拉伯的裝扮,她被稱作「赫斯特女王」(本節標題:沙漠王后)。
1814年,受赫斯特和史密斯的影響,卡羅琳王妃也去了耶路潵冷。成為首位訪問耶路潵冷的基督教王妃。在阿克,「屠夫」的繼任者還接待了她及隨行人員。此行還有一位她的新任情人,巴託羅繆.佩爾加米(見下圖漫畫,自網絡)。
卡羅琳在耶路潵冷時,也學著耶穌騎驢進城。卡羅琳還在耶路潵冷創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卡羅琳騎士團」(書中譯成卡羅琳修道院,我認為不對),他的情人巴特羅繆任第一任大團長(Grand Master,其實也是最後一任)。
由於卡羅琳的英國王妃身份,她的慷慨讓耶路潵冷各界對她的離開「依依不捨」。
19世紀20年代末(1827年),摩西.蒙蒂菲奧裡和朱迪絲.蒙蒂菲奧裡夫婦來到耶路潵冷,他們看到耶路潵冷的落後,決定幫助他們的同胞,由於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以及英國對法國的戰勝,奧斯曼統治者對大英帝國還是很「尊重」的,所以奧斯曼總督對他們夫婦的工作給予了配合。他們先修復了伯利恆的拉結墓(拉結是雅各的妻子)。對財大氣粗的蒙蒂菲奧裡,耶路潵冷的猶太人幾乎把他當成了彌賽亞,不過也懇求他們不要給予太多,否則他們走後,土耳其人還會對他們收稅。
摩西.蒙蒂菲奧裡本來並不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但此次耶路潵冷之行,讓他成為了一個「重生的猶太人」。此後,他又多次重返耶路潵冷,可以說他對猶太復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書後面38章還會繼續介紹。
本書提到摩西.蒙蒂菲奧裡夫婦沒有孩子,那我想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他的堂親的後裔。
前一篇:《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5-1 聖墓騎士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