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2-十七世紀的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2020-12-18 九門胡同

這兩節主要講的兩個人物,沙巴泰和愛維亞。

第三節 彌賽亞:沙巴泰.澤維

沙巴泰.澤維出生於土耳其士麥那(現在的伊茲密爾),是個猶太裔。原名叫摩迪凱,澤維是他自己改的名字,與上帝略帶關係。也許是學習喀巴拉太過投入,或者精神上有些問題,他後來宣布自己是彌賽亞。從土耳其到荷蘭,還真有相當多的猶太人相信他就是彌賽亞,而且近乎瘋狂,還有個叫薩拉的女人非要嫁給他。

圖片源自網絡

1666年,這夫妻倆還有一些追隨者去了伊斯坦堡,可能是要說服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之前有人預言沙巴泰一到伊斯坦堡就會成為蘇丹,事實上,一到伊斯坦堡,沙巴泰就被關進了監獄,起初待遇還算不錯,後來蘇丹給他兩個條件,一是皈依伊斯蘭教,二是萬箭穿身,要真是彌賽亞也不會有事。不過沙巴泰選擇了前者。讓所有追隨者大失所望,不過還有少數堅信那是他的「計謀」(打入敵人內部)。

沙巴泰夫婦後來被流放門的內哥羅(就是黑山,當時屬奧斯曼帝國),並死在那裡。

第四節 愛維亞:奧斯曼的佩皮斯和福斯塔夫

這節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土耳其旅行家,奧斯曼宮廷侍從,愛維亞.瑟勒比(Evliya elebi),用40年的時間遊歷奧斯曼帝國全境及部分周邊國家。

圖片源自網絡

他將自己的旅行經歷寫成了十本書,所以本書將他比作塞繆爾.佩皮斯(英國政客、官員,以長期寫日記出名,他的日記成為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書中還將愛維亞比作另外一人,福斯塔夫。約翰.福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莎士比亞筆下《亨利四世》中的一個丑角。略有貶義,可能是指愛維亞放蕩不羈的另一面。不過在愛維亞的筆下,巖石圓頂清真寺得到了無以倫比的讚美。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走向衰落,除法國、英國、奧地利、波蘭等宿敵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強敵——俄羅斯。俄羅斯正處於彼得一世(彼得大帝)強勢改革的上升期。

1683年,奧斯曼圍攻維也納失利後,帝國戰略進入由攻轉守階段。1699年的《卡爾洛夫奇條約》,西歐列強都要得到保護自己在耶路潵冷的國民和教派的權利,奧斯曼帝國也只有妥協了。

相關焦點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5-2 卡羅琳與赫斯特
    從喬治一世開始的英國國王被稱為漢諾瓦王朝(來自德國漢諾瓦公國,不多解釋了)。卡羅琳與喬治四世的關係非常不好,兩人的婚姻主要是喬治三世的強制(以消除喬治四世大筆債務為條件)。兩人婚後不久也就分居了。書中說卡羅琳淫蕩,情夫多,其實喬治四世也是半斤八兩,情婦眾多,私生子就好幾個。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4-1、2 奧斯曼在耶路潵冷的統治
    1908-09年,土耳其青年黨發動革命,廢黜了蘇丹阿卜杜拉.哈米德,另立傀儡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土耳其青年黨實質掌權,但他們的統治比起蘇丹來也沒好多少。而且他們的「大土耳其主義」政策使國內民族矛盾(尤其是與阿拉伯人)更加激化,阿拉伯民族主義者開始密謀尋求自治(甚至獨立建國)。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26-1 哈丁戰役
    哈丁戰役是十字軍與穆斯林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此次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基督徒永遠失去了對耶路潵冷的控制(除1229-1244短暫的奪回,直到1918年被英國軍管)。其實戰爭之前,雙方並沒有誰處於絕對的劣勢,薩拉丁也沒有必勝的信心,只是他把握住了機會,至於勇敢,雙方都表現得不差。不過居伊的軍事指揮能力也確實略遜一籌。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1-1、2俄國人
    而大批虔誠的俄羅斯東正教徒也不斷前往耶路潵冷朝聖,有些人甚至以能死在耶路潵冷為幸事。為此,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任命他的弟弟謝爾蓋大公為「東正教帝國巴勒斯坦協會」主席,既為俄國朝聖者服務,又強化東正教在耶路潵冷的地位。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7(1)英國人希望猶太人改宗英國國教
    第37章 福音派傳教士(1840-1855)第一節帕麥斯頓和沙夫茨伯裡:帝國主義者和福音傳教士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英國進入維多利亞時代。本節開始提到的人物帕麥斯頓勳爵,此時還是外交秘書。這位帕麥斯頓後來成為外交大臣和首相(也是兩次首相,與迪斯雷利有過交替執政)。對於中國,兩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都是他為大英帝國所立下的「功勞」。當然,作為一個帝國主義者,他也不僅僅只是針對中國。在中國,帕麥斯頓也被稱作巴麥尊,老電影《林則徐》中還有他的鏡頭。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3-3、4 尋找約櫃的一場鬧劇
    本節說到,拉斯普京曾兩次到過耶路潵冷,第一次是1903年,那時他還沒成名,第二次是1911年,他兩次都是以東正教傳教士的身份來的耶路潵冷。本節描寫了當大批俄羅斯朝聖者到達耶路潵冷時,耶路潵冷的混亂(淫亂)景象,還有阿拉伯基督徒與阿拉伯穆斯林的爭鬥。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2-1 赫茨爾,猶太復國主義之父
    1896年,他寫了一本《猶太國》(The State of the Jews)的書,非常具體地提出了如何建立猶太人自己國家的設想和實施計劃。當時很多人認為他的設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不屑一顧。1897年,可載入以色列國史冊。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7-5、6 克裡米亞戰爭
    果戈裡從耶路潵冷回到俄國後,一切似乎都變了,我們所知道的他的那些小說(其實我也沒看過),都被他自己否定了,並認為自己寫的那些東西都是對上帝的犯罪。果戈裡後來選擇將自己餓死,但也可能是假死。因為蘇聯時期將他的棺木打開時,發現他是臉朝下的。這種因耶路潵冷而讓很多人精神異常的現象,被稱作「耶路潵冷症候群」。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6-1 阿爾巴尼亞人的徵服
    阿里本是奧斯曼帝國軍中的一個軍官,因為拿破崙對埃及的入侵,帶著他的阿爾巴尼亞軍隊過來援助,法國人走了,他就趁機留在了埃及,建立的自己的阿里王朝。當時埃及還有些馬木魯克殘餘勢力,有一次阿里請大家喝咖啡,然後在一個狹窄的走廊裡,將這些馬木魯克殘餘全部刺殺,大概有470餘人。馬木魯克在埃及六百年的勢力徹底清除。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與赫茨爾
    第三節 德皇與赫茨爾:最後的十字軍戰士與第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本節中,很多重要人物開始陸續出場。1898年10月29日,威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普魯士騎兵和奧斯曼騎兵的護送下,聲勢浩大地進入了耶路撒冷城。書中說是在大衛塔附近下馬進入的,應該是從雅法門進入。參加迎接儀式的有奧斯曼官員,阿拉伯貴族頭領,還有90歲的猶太拉比。威廉二世沿著耶穌走過的「苦路」,並參拜了聖墓教堂,皇帝「心跳加速,且激動」。
  • 奧斯曼帝國衰落後,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這座城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當時,這裡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佔蒂翁,拜佔廷是它的拉丁名字。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佔庭,改名為新羅馬。從此,這座城市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直到1453年帝國隕落的那天。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7-3赫伯特.塞繆爾:巴勒斯坦交接完畢
    再說費薩爾,1918年10月,在得到艾倫比將軍授權後,和勞倫斯攻佔了大馬士革,1920年3月7日,加冕為大敘利亞王國國王。4月份在義大利北部的聖雷莫會議上,法國得到敘利亞(畢竟英法利益大於英阿關係)。不久的7月份,法國就依靠武力輕易地驅逐了費薩爾,佔領了敘利亞。費薩爾和勞倫斯的結局下節再說。大敘利亞王國的短命結局和耶路潵冷的暴亂,讓「巴勒斯坦人」這個名詞概念開始形成。
  • 奧斯曼帝國:橫跨六百年的帝王將相、外交、軍事
    歐洲人關注和研究奧斯曼帝國是很早的,畢竟奧斯曼人給歐洲帶來了巨大衝擊。在歐洲,至遲在17世紀就已經開始出現對奧斯曼帝國歷史的研究和書寫了。當然,政治史是他們最先關注的話題,歐洲人最想搞清楚的是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和政治管理體制。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43-1、2 本古裡安,以色列國父
    第43章 耶路潵冷的烏得琴演奏者第一節 戴維.格魯恩成為了戴維.本-古裡安戴維.格魯恩得知赫茨爾的「烏幹達計劃」後,很是震驚(反對)。其實當時關於猶太人的家園選址有很多方案。1904年,為猶太復國事業常年奔波的西奧多.赫茨爾,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戴維.格魯恩的思想就是一定要在以色列定居,儘管此時他還從未去過巴勒斯坦地區。1905年,猶太人列昂.託洛茨基(就是我們曾經狠批過的託派頭頭)領導的俄國革命差點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於是尼古拉二世加大了迫害猶太人的力度。
  • 土耳其的心結:放不下的奧斯曼帝國榮光
    2020年對於土耳其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當代「大蘇丹」埃爾多安的領導下,土耳其走向了「大國復興」的道路,在國際舞臺上動作頻頻。此後數百年,歷經數代雄主的勵精圖治,奧斯曼帝國的疆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成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二 急速衰敗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奧斯曼帝國國力強盛,海陸兩軍分別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及絲綢之路,歐亞商人需繳納大量稅賦才能入境通關。
  • 從「歐洲陰影」到「西亞病夫」——探析「奧斯曼帝國」的衰亡史!
    當19世紀初西歐開始轟轟烈烈的兩次工業革命時,奧斯曼帝國已經是日薄西山,淪為列強的魚肉與工具。最後,在希臘獨立戰爭、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斷戰敗,與內部民族主義運動的海嘯中,奧斯曼帝國最終四分五裂。公元1922年,末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乘坐英軍戰艦逃離君士坦丁堡,流亡海外,奧斯曼帝國正式宣告終結。
  •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經濟由都是希臘人、猶太人或亞美尼亞人掌控
    在奧斯曼帝國軍隊所依賴的規模龐大、技藝精湛的工匠群體身上,就能看到上述趨勢是如何導致奧斯曼帝國陷入軍事困境的。以往,貿易行會這種合作體系曾經發揮過積極的社會作用,其存在保證了工匠的道德水準和技術水平。如此一來,奧斯曼帝國的手工業產品就漸漸無法與歐洲的進口貨相媲美了。近衛軍與行會同進退,懷疑並拒絕任何有可能損害自身利益的軍事改革。但是奧斯曼帝國急需進行這種改革,而且它的敵人彼得大帝也正在推行這種改革。 這種態度還導致了經濟狀況的惡化。本來,奧斯曼帝國擁有構建在商品化農業基礎上的貨幣經濟。與歐洲國家相比,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實力並不處於明顯下風。
  • 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奧斯曼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是由土耳其部落在安納託利亞創建的帝國,在15至16世紀間已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奧斯曼帝國長達600多年,直到1922年才被終結,奧斯曼帝國分裂成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和東南歐和中東的多個國家。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遊覽故宮總是有無限感慨,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從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修建到永樂十八年才建成,這是大明皇帝的住所更是皇權的象徵。大明作為一個中國歷史上由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最鼎盛的時期領土面積達到一千萬平方公裡。浩大的國勢常常使得外邦皆來朝賀。
  • 奧斯曼帝國的高傲:被俘的土耳其貴族,都能把拿破崙懟到啞口無言
    從十七世紀末期開始,隨著歐洲各國的陸續崛起,曾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開始日漸衰落,他們在和歐洲人的戰爭中飽嘗失敗,帝國的領土也開始縮小。不過即使奧斯曼帝國已經衰落,但是帝國的貴族們仍然保持著自己「高傲」的氣質,而當時的歐洲人認為這種「高傲」的氣質,對於一個日薄西山的帝國來說則顯得十分滑稽。在當時的歐洲,法國人算是比較高傲的了,但是他們的這種高傲在和奧斯曼帝國的貴族交鋒時卻常常甘拜下風。